為什麼有的時候超級喜歡說:你以為你是三歲小孩嗎?

2020-12-20 稚悅兒童空間

作者| 稚悅兒童

來源| 稚悅設計(ID:hb_sjty)

你以為你是三歲小孩嗎?這是在誇人天真可愛還是在說你幼稚不懂事呢?我相信,在大多數人的觀點裡,這句話並不是在誇人,而是帶有一點輕蔑的玩笑話。為什麼我們都習慣性地說"三歲小孩"而不是兩歲或者四歲呢?

三歲,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人生的五個成長關鍵期都發生在三歲。在最佳時期對孩子進行最恰當的教養,才能使孩子真正健康快樂的成長,才能激發出孩子的全部潛能,使孩子成為最優秀的人才。那麼,這五個關鍵期都包含哪些內容呢?

身體發育的關鍵期

嬰幼兒時期、青春期是人長高的兩個高峰期。到了三歲,幼兒的生長發育進入相對平緩的時期。這個階段小朋友的嬰兒脂肪將會逐漸減少,肌肉組織不斷增加,會慢慢地健壯起來。家長要給孩子提供均衡的營養以及引導孩子進行適當的運動,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科學研究顯示,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約為370 克,第一年末時,嬰兒腦重接近成人腦重的60%,到第二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3歲是兒童大腦高速發展的時期,是兒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覺、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良好的育兒刺激對腦力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運動能力的飛躍期

幼兒從一聽二看三抬頭,四翻五抓六坐穩,七滾八爬到踉踉蹌蹌地走路,再到三歲時可以自如地行走跑跳。他們的步伐更加穩重,手指也更加靈活,可以操控一些鍛鍊手部肌肉協調性的工具,比如筷子、剪刀等等。

認知能力的爆發期

2歲以前的孩子,主要通過觸摸、觀看和聽覺來感受這個世界,但是到了3歲,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在幼兒園,會進行語言、科學、數學、藝術、社會這五大領域的學習。他們掌握語言的能力逐漸加強,開始對事件、動作和概念有自己的理解。他們對數字、顏色、時間、形狀等抽象的詞彙運用自如,也開始理解物體之間的關係。

社交能力的發展期

3歲是人際交往的分水嶺。三歲以前小朋友接觸到的一般是自己的親人、鄰居,三歲以後就開始上幼兒園了,會認識更多的朋友、老師,人際交往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複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遇到不同性格的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優缺點。

正因為三歲是人生中非常關鍵的時期,所以我們約定俗成的話就是"你以為你是三歲小孩嗎"。家長和老師們也要清楚三歲的小孩有哪些特點,哪些行為是正常的,在生活中遇到問題了我們也不必太過緊張。

特點一:強烈的好奇心

三歲的小朋友對各種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經常問"為什麼"便是他們好奇心的一種表現形式。魚為什麼會生活在水裡?天空為什麼是藍色?月亮為什麼晚上才會出現?家長在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好奇時,可以正面的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探索答案。例如:瓦特小的時候看見燒水壺的蓋子會上下跳動,就問祖母為什麼蓋子會自己動,祖母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後來,瓦特弄清楚了蓋子跳動的原理,發明出來了蒸汽機,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特點二:喜歡模仿

模仿是人類的本能,也是我們學習後天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方式。對於孩子而言,成長中不斷模仿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是他們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完善知識結構的必經過程。小朋友喜歡模仿醫生給病人看病,喜歡假扮"媽媽"照顧自己的娃娃。家長和老師要給小朋友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孩子模仿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特點三:渴望獨立

孩子在這個階段思維和行動開始具有獨立性,不喜歡被父母或老師人為地規定,渴望自己選擇不同的事物和行動。"給我"、"我要"、"我自己來"這些都是孩子獨立性表達的符號。如果這時幼兒的獨立活動要求得到滿足和成人的支持,將開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相反則容易產生退縮行為。

特點四:開始叛逆

3歲是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是孩子逆反情緒集中爆發的一年,不聽話、管不住成為父母最有共鳴的教養難題。在生活中,我們關注的大都是青春期的叛逆期,往往會忽略第一次叛逆期。因為很多家長認為3歲左右的孩子哭鬧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處於可以應付的階段。忽略第一次叛逆期的後果就是讓家長頭疼的迎來第二次、第三次叛逆期。

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為了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事情呢?這裡有五點可以提高教育質量,幫助大家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的小建議。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教育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家庭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心智和才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帶給孩子的影響也是正面的,在溫暖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會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與愛。

關愛、陪伴孩子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關心、愛護和有質量的陪伴。三歲前的孩子是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的,他們甚至會特意"犯錯"來吸引父母的注意,想要父母參與到自己的世界中來。陪伴不是孩子自己在玩玩具,而你在旁邊玩手機。跟孩子一起做手工、給孩子讀繪本、帶孩子去動物園......這些都是有效的陪伴。

從小給孩子立規矩

育兒專家李玫瑾說過,三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時期。家長可以抓住具體的事情來立規矩,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磨磨唧唧,還會剩飯,有些家長可能會逼著孩子快點把飯吃完。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講糧食是怎麼來的,每一顆菜長出來都不容易,我們要節約糧食,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不過度保護孩子

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推崇"獨立"而不是依賴父母和其他人。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剛學走路時,跌倒了,就讓他自己爬起來。作為父母,我們要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不要壓抑孩子獨立性活動意向,解放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性,為形成良好個性打好基礎。

你以為你是三歲小孩嗎?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自制力

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但是專注力和自制力都不夠,這是年齡帶來的特點。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自制力的過程就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就像在小學、初中很多同學都是被家長和老師逼著學習,而到了高中、大學,很多人則開始自主學習了。家長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刻意地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和自制力,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從他們的興趣入手,在孩子專注做自己的事情時候,不要輕易地去打斷他們,並且要開始訓練他們的日常習慣,比如洗手、刷牙、按時睡覺等。

義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在《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一書中提出,三歲,是最大開發大腦潛能的關鍵時期;三歲,是學習的關鍵時期;孩子的身高取決於三歲。老話有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祝願各位家長都能把握好孩子的關鍵時期,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和關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時候超級喜歡說:你以為你是三歲小孩嗎?
    今亦有五孔、九孔之說。漢代已有歡慶七月七的習俗,女孩們向心靈手巧的織女,乞求智慧巧藝,所以它被稱為乞巧節、女兒節。街頭巷口有民間乞巧歌口耳相傳——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姐妹千萬年。
  • 你會做父母嗎?小孩什麼時候該學英語?什麼時候練背誦?
    有一個家長說,他家小孩在二年級,三年級就要學英語,他覺得沒有必要。大家可以試想一個場景。如果把一孩子,7、8歲的和一成年人,30多歲的,都沒學過英文,扔到美國去。誰最快學會英語?這是道送分題,肯定是小孩,1年之後,他說話就很溜了,可能2年之後,你就聽不出的口音,會覺得他像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一樣。而成年人很有可能10年之後還有口音,讓別人一聽就聽出來,他的母語不是英語。難道是成年人年紀大了,舌頭變僵,不會發音了嗎?當然不是。
  • 家有三歲小孩,父母要注意
    「你多大的人了,還不如個三歲的小孩」這句話挺熟悉的吧?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吧?甚至很多人都說過?它是什麼意思呢?意在表示不滿和蔑視,暗示你不懂事、幼稚可笑。三歲真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可笑的年齡嗎?意思是說,小孩子三歲時候的脾氣稟性,可以預測他老年時的心理、行為表現;而他在七歲左右的行為特點,可以預測他在童年期(從7~8歲到11~12歲)時的行為特點。
  • 為什麼有的男生喜歡「姐弟戀」?說的好準!
    其實任何事都不是一定的,有時會跨越常態,有的人理解,有的人不理解。就如很多人都會好奇,有的男生總喜歡比自己大的女生,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男生放著自己同齡的女人或者比自己小的女人不去追求,偏偏喜歡比自己大好幾歲甚至十幾歲的女人呢?但是如果這個話題如果是男人喜歡找小女生,估計就沒有人稀奇了。
  • 「三歲小孩」智商低嗎?
    日常生活中,常聽到大人們用「你怎麼跟三歲小孩一樣不懂事」,形容一個成年人如何的無知。這種慣性思維久了,「三歲小孩」也就成了「懵懂無知」的代名詞。然而現實生活中成年人情商智商一定高於「三歲小孩」嗎?不一定: 童言無忌背後是實事求是。小孩子說話往往依據客觀事實,換句話說,他們很少撒謊,即使撒謊也是向大人學的。
  • 為什麼不要輕易對小孩說「你錯了」「你說謊」?
    回以色列後跟雅爸談起這件事,聊著聊著,我的職業病就開始發作,開始與雅爸討論到,時間,這個對大人這麼難的概念,小孩到底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什麼時候才能了解時間長短與連續不可分的概念呢?當然,小孩要能夠講話才能知道他們的想法。這就讓我想起以前幼兒園一個叫伊特馬的小孩的故事。有一天下午三點伊特馬午睡醒來,我幫他穿好鞋子,他跟另一個先醒來的女生坐在地板上玩樂高。
  • 三四歲的小孩喜歡打人怎麼辦?
    你好,我是@小秋育兒,很高興為你解答。對於寶寶的「打人」行為,父母們需要先分析原因,孩子為什麼會打人?有的孩子打人,是因為覺得有趣,並不是真的想打人。比如我家寶寶,剛開始有打人的動作的時候大人覺得很有趣,有時候還會起鬨讓寶寶再打。孩子們都會察言觀色的,大人的反應等於估計她打人。
  • 小孩喜歡轉圈圈不能慣,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孩喜歡轉圈圈不能慣,你知道為什麼嗎?  前天下班回家,我媽就給我說今天寶寶轉圈圈把嘴巴摔了,我看了下,哇,頓時嚇到我了。  寶寶的嘴巴左邊紫了好一大塊,看著好心疼,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就說了我媽幾句。因為之前寶寶轉圈圈我就給媽說了,以後別讓他轉,這樣很危險的。
  • 當女人說這三句話的時候不要以為她善解人意,她只是不愛你
    朋友跟我說了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兩個人相處一年,每次都是朋友主動去找她,在一起的時候也是不冷不淡的,而且女朋友特別善解人意,從來不生氣。兩個人是相親認識的,聊天的時候也覺得挺好,朋友的父母也都很喜歡這個女生,覺得她懂事。
  • 李松蔚: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你以為的循循善誘都是錯的
    為什麼,因為警察說不可以;你想玩,就不想寫作業,不可以。為什麼,因為老師說不可以;你跟長輩說話沒大沒小,不可以。為什麼,因為長輩說不可以。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它有三個優點。孩子:為什麼?媽媽:大人讓你說你就說,哪來那麼多的為什麼!
  • 馬上開學,你焦慮了嗎?談談我對小孩教育的「偏激」觀點
    馬上開學,你焦慮了嗎?談談我對小孩教育的「偏激」觀點早上和老婆又因為小孩教育問題爭吵。睜開眼就開始叨叨,小孩三歲了說話不利索,喜歡哭,畫筆在家裡亂畫,唉聲嘆氣的。又翻開朋友圈別的寶媽發的幼兒園照片,感慨別人家幼兒園設施好。
  • 人類為什麼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看完你就明白了
    人類為什麼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看完你就明白了大家都是從小的時候長大的,每一天的事情都會記錄在腦子當中,回憶這件事情也是人們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人們在平靜的時候會仔細的去想想以前做的事情還有非常美好的事情,這種功能是人天生就有的,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就會想想今天一天都做了些什麼,那有多少人能記得住三歲以前的事情呢?我們今天就來講講看吧,看完你就明白了。
  • 3歲孩子怕黑,奶奶非要去燒香,為什麼小孩一直說「有妖怪?」
    正在她詫異的時候,三歲的兒子君君迅速跑過來抱著她說:「媽媽,我怕黑!天黑了,妖怪就來了!」婷婷趕緊抱著兒子安慰道:「哪有妖怪,那是電視虛擬出來的騙人的。」君君還是緊緊的抱著她說:「真有妖怪,天黑的時候,妖怪要跑出來吃小孩的。我怕,媽媽別燈關呀!」婷婷這才知道,家裡的燈為什麼全開著,原來是因為兒子怕黑!
  • 三歲看老,教育該從三歲開始,別嫌娃小,影響一生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人們常說「三歲看大」,這可並非是老輩的「迷信」想法,而是一個規律的總結。一個人在他三歲時的表現,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出他的未來。三歲就該重視孩子的教育了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不到三歲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在一些高難度的性格養成之中就不是很重要,其實並不一定是這樣子的,三歲以下或是三歲的娃一樣需要教育。三歲看老,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太小,就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鬆懈了。
  • 為什么女生總是喜歡說我沒事,當女生說沒事的時候當真你就輸了
    都說女人心海底針,小編覺得這句話屬實是有些道理的,女孩子總是喜歡不明不白的生氣,甚至有時候自己都想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小一件事情能讓自己這麼生氣。而女生在不開心的時候總是喜歡說反話,比如說「我沒事,你玩吧。」「我要睡覺了,你也早點睡覺,晚安。」
  • 水瓶座為什麼就突然不喜歡你了
    就像水瓶座一樣,我在意的許多許多事情你沒有做到。水瓶也不會說什麼,但萬事都是一個度,我對你的喜歡取決於你怎麼對我。你對我好那就是加分制,相反,你對我不好那就是減分制。當你把水瓶最後一點感情消耗完的時候也就是這一段感情消失的時候。
  • 求求你,別再以為他也喜歡你了
    「我是喜歡你,我以為你也是喜歡我的。」 可誰知,在時間的檢驗下,原來你什麼都不是,所有的「我以為」,只是在自作多情罷了。 別的男生稍微對你好一點,你就開始想著對方是不是喜歡你,然後各種天馬行空,用腦中的畫面來告訴自己,他是喜歡你的。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室友小王就是這樣。 小王是被她姥姥帶大的,在她六歲時父母離異,她跟隨媽媽回到了姥姥家生活。
  • 大人的錯為何要小孩承受,離婚了你會要小孩嗎?要他請你好好愛他
    離婚媽媽大多情緒,心理,都挺糟糕的,很多時候她自己也忍不住,氣就撒小孩身上了。有一次,在超市遇到一對母女,小孩最多就七八歲,媽媽看著有點憔悴,母女倆不知道在鬧什麼彆扭,小孩子哇哇大哭,只見到母親狠狠的指著小孩的臉說了一句,讓我也遍體生寒的話,你怎麼不去死!我那麼辛苦帶著你,為你我犧牲那麼多,那麼多人死,怎麼不見你死!
  • 老紀|為什麼我家小孩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
    說到這裡,忍不住想多囉嗦兩句。你知道,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有多可怕嗎?麥可·傑克遜,5歲出道,8歲成名,14歲單飛。是不是說,有了生活有了材料小孩就會寫了呢?有的會,有的不會。誰會?那些有寫作天分的人會。比如莫言,人就上過小學,就能獲諾貝爾文學獎,憑啥?人天生就對寫作感興趣,那是老天賦予他的,就像法布爾天生就對昆蟲著迷一樣,你要是在這裡較真,那就是跟天作對。所以,親愛的語文老師,你天天顯擺的那兩三個孩子的作文,跟你真沒啥關係。
  • 為什麼有人說記得三歲之前的事情?科學家:或許你的大腦騙了你
    為什麼有人說記得三歲之前的事情?科學家:或許你的大腦騙了你我們人類不是這個地球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物種。經研究表明,人類出現的時間與地球出現的時間相比較是非常短暫的。我們小的時候在課本上也學習到人類是通過很多次的進化,才長到現在這個樣子的。而我們人類也是非常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