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秋育兒,很高興為你解答。對於寶寶的「打人」行為,父母們需要先分析原因,孩子為什麼會打人?有的孩子打人,是因為覺得有趣,並不是真的想打人。比如我家寶寶,剛開始有打人的動作的時候大人覺得很有趣,有時候還會起鬨讓寶寶再打。孩子們都會察言觀色的,大人的反應等於估計她打人。寶寶「打人」的行為也變越頻繁,好幾次把我的眼鏡打到了地上。如果在寶寶剛開始伸手「打人」的時候,大人的反應是笑,或者很誇張的說「哎呦」,那麼對於寶寶來說是一種鼓勵,寶寶會覺得很好玩,反而變本加厲。有的寶寶打人,是因為模仿。比如在電視上看到了打人的動作,或者看到大人吵架時打人的動作。
而有的寶寶打人,可能是覺得這個動作可以解決問題。我曾經在早教中心做親子老師,發現一個現象,有的孩子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拿了,或者想要別人的玩具,會通過打人解決問題。被打的小朋友會哇的哭了,然後放下玩具,去找老師打報告。而打人的小朋友,開始玩玩具。在《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的「享受寶寶成長各個階段」章節中提到9個月左右的孩子的精細運動技能發展為「會拍玩具,扔玩具」,9個月左右的寶寶手部力量增強,「打人」的行為也是孩子們發展的一個階段。孩子最初的「打人」行為,就像他們拍玩具一樣自然,並不是真的打人,但如果大人沒有對這種帶有攻擊性的行為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就等於放任孩子這種行為,嚴重的會使孩子發展為用暴力解決問題的人。
所以,如果觀察到孩子有通過暴力解決問題的傾向,那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孩子溝通,糾正孩子的這種意識。應對孩子打人問題,需要怎麼做呢?這需要我們和家人統一戰線,一致採取下面的方法應對孩子的「打人」行為:一、當孩子「打人」的時候,告訴寶寶這樣做是不對的,讓寶寶安靜的坐一分鐘時間做為懲罰,這一分鐘,家人都不要理他們,次數多了,孩子會把「打人」和沒有人理這二者聯繫起來,知道如果「打人」了會受到懲罰。二、和寶寶講道理,告訴寶寶不要打人,媽媽不喜歡寶寶這樣做,這一點我參考了《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中提到的對待孩子的錯誤採取「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寶寶或許不理解我的語言,但是會感受到我的態度。
三、當寶寶伸手的時候,和寶寶做擊掌的動作,或者乾脆和寶寶玩遊戲「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開飛機」,小寶寶天性愛玩,這樣她會覺得很有趣,會把「打人」和遊戲聯繫起來。四、反省是否讓寶寶看到了不該看到的暴力畫面,裡面有打人的動作,或者父母打架的時候有類似的舉動,讓寶寶模仿了,平時注意讓寶寶不接觸這樣的畫面。做到了這幾點後,寶寶的「打人」行為得到了改善。但有一點值得強調的是,含鉛油漆、含鉛汽油會導致鉛汙染嚴重,鉛汙染也容易引起少年兒童有暴力傾向,長期暴露在鉛汙染環境中的少年兒童不僅會智力失衡,還有可能導致犯罪[1]。
如果您對這一點有懷疑,需要帶孩子去看醫生,檢查孩子血液中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