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很多人喜歡用「可怕的年齡」來形容2~4歲的孩子。想必大家都喜歡這樣的稱呼,證明有很多人認可2歲的孩子不容易帶。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兩歲多的孩子,他正處於自我為中心階段,在2歲多孩子的思維裡,他只關注自己,自己想要什麼?聽不得大人不同意或者幹預他想要做的。但因為2歲孩子認知面還比較窄,所以孩子此時想要做的。在大人眼裡看來不可以做的,所以才會引發孩子與大人或以和他意見不一樣的小朋友做對抗。那為什麼2歲的孩子喜歡動手打人呢?首先,兩歲孩子的詞彙量還不夠多,他想出口制止,但又沒想到這麼多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動手的原因可能是覺得動作比語言來得更有效。
其次,對於處在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來說,他不會考慮自己這樣做對不對?他只想到自己要把東西拿回來。這是兩歲多孩子的特性,雖然很多孩子都不會動手,但是當有人拿走2歲多孩東西的時候,他依然會哭鬧撒潑來討回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最後,兩歲多孩子,她的情緒是易怒,意外露,並易衝動的。不穩定的情緒會讓兩歲多孩子又顯得有點無理取鬧。說到這裡,可能有家長會說,我也知道2歲到4歲的孩子難帶,就任由他們這樣哭鬧撒潑打人嗎?答案是:當然不是。那當2歲孩子打人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1.大人不帶情緒,指出孩子打人行為是不對的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兩歲孩子第一次的打人行為往往是無意的。
但孩子很聰明,如果他第一次打人,他的目的達到了,他會接二連三地使用打人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但通過打人這個方式來達到目的是不正確的,我們大人要及時給孩子指出來。我們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反應很激烈,打罵的方式批評了孩子,孩子反而覺得他的打人行為引起大人的注意了,覺得這樣很好玩,而無視自己的錯誤。那應該怎麼說呢?答案是:平靜的語氣,帶著堅決和明確。比如:孩子為了搶回玩具而動手打人。那麼我們可以說:動手打人是不對的,現在玩具暫時歸我保管。等你知道不用打人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媽媽再把玩具還給你。
應該注意的是:我們是這樣說,也要這樣做2.孩子情緒激烈時,需給予孩子一點冷靜空間當我們平靜「制止」孩子打人不當行為時,他孩子可能會哭鬧,情緒會波動的更大。那麼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打罵孩子,也不要自己的情緒受到孩子的情緒影響,而顯得不耐煩。我們可以帶孩子到一個固定的冷靜區域,告訴孩子,他現在需要先冷靜一下,即使孩子在那大哭大鬧,也可以先讓孩子哭一會,讓她的情緒得到更好地釋放。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了,我們的溝通才會是有效的。3.接納孩子的情緒,和孩子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有時候是可以讓孩子哭一下,也是便於不良的情緒得以釋放。
孩子在冷靜區域哭完後,可以先跟孩子說其他事,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等到孩子的情緒完全平復了,我們就要把剛才孩子打人的再重新復盤一遍。幫助孩子復盤迴歸到事情的本身,讓孩子想想再見的情況下,不能打人可以怎麼去解決?最終引導孩子要表達自己,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打人。最後想說一點的是兩歲孩子,它主要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我們大人就是孩子,通常會模仿的榜樣。首先我們自己做到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要通過打罵來讓孩子聽話。我們做好自己的時候,孩子也因此習得不用打人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讓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兩歲孩子處在行為習慣都是可塑階段。
我們對孩子現在所做的一切在未來都會開花結果的。願您與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