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愛打人,父母別當是好事,不懂教育的父母「害人也害己」

2020-09-18 妖精媽媽育兒經

昨天晚上,一位資深奶爸給我留言,說最近有件事非常苦惱。他有個兒子叫鬧鬧,今年三歲了。這個孩子的性格和名字一樣,不僅調皮搗蛋,而且脾氣還不好,稍不順心就喜歡打人,咬人。

這個孩子無論是高興、還是生氣都會過來打父母幾下,或者踢上幾腳,力氣還不小。為了幫孩子改掉「愛打人」的毛病,他們嘗試了講道理,打手心等各種辦法,結果一點效果也沒有。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類似的困惑:我們要教過孩子這些,他怎麼會養成愛打人的壞習慣呢?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打人,以及應對方法。

孩子為什麼會打人?

2到3歲的寶寶正處於語言發育的開始階段,掌握的語言非常有限,不能夠清晰、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寶寶之所以會打人,是因為她沒有辦法把他的憤怒表達出來,告訴別人。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孩子才會把憤怒全部發洩在爸爸媽媽的身上。

看到孩子如此「暴力」,很多父母常常會選擇「我打你,看你會不會疼」的方式,教育孩子。這種暴力的方式貌似有效,其實會有3個嚴重後果。

父母以暴制暴的3個後果

1、年齡不對

當孩子在0到3歲之間的時候,同理心還沒有完全成熟。父母採用這種方式,孩子肯定會知道疼,但卻不知道自己挨打的原因,起不到任何教育意義。

2、更加暴力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父母採用這種方式管教孩子,就樹立了一個可以模仿的榜樣,孩子自然就變得更暴力。

3、暫時屈服

父母採用這種方式,孩子可能會暫時停手,但不意味著孩子懂了,而是怕被父母處罰。

孩子愛打人,父p母應該如何應對


父母發現孩子有打人、咬人的不良習慣時,父母應該掌握ekfc的引導方法,不用打罵,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1、情緒表達 expression

讓孩子表達情緒,給孩子情緒出口,父母要學會使用「多我少你傾聽法」,既在和孩子溝通時要多用」我「字開頭,少用」你「。

當孩子正在生氣的時候,最不喜歡的就是父母的指責,尤其是父母說「你怎麼可以打人!」和「你怎麼可以這樣」等「你」字開頭的句子。

如果父母換個說法, 用「我」字開頭說話會怎樣,例如:我知道你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很生氣。我知道你很生氣,所以才打人的。

如果父母一開始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用的是「我」字而不是「你」字,孩子更願意傾聽你的話,情緒也更容易穩定下來。

2、溫和的協助 kindness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打人,就會急不可耐的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道理。其實,這時候父母用溫和的態度和語言與孩子溝通,孩子更容易接受。

父母越是急著糾正錯誤,孩子就越不容易冷靜下來,因為身邊有一對比自己更焦躁的父母。

3、堅定的態度 firm

父母應該用堅定的態度告訴孩子,一個人憤怒的時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大禹治水,重在疏通。試想一下,當孩子生氣的時候,接收到父母的信息都是」不可以「的時候,就等於把孩子情緒宣洩的出口堵住了。所以,當一個人無法表達自己的憤怒時,打人就成了必然選擇。

當孩子開始有打人習慣的時候,我們就要告訴孩子:生氣的時候,你可以找一張紙,在上面用力寫寫畫畫,也揉成一團,最後把它當做你的憤怒統統丟掉。你也可以找個沒人的地方,大聲呼喊,宣洩你的憤怒。當然,你也可以來找爸爸媽媽,尋求幫助。

當孩子知道自己憤怒之後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的時候,孩子會變得更加冷靜。

4、控制 control

很多父母可能會說,上面的3點我都做到了,可是孩子還是沒有任何進步呢?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訓練。情緒在後天練習後,大腦的迴路也會發生改變,孩子處事方式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心理學上有21次練習法,孩子通過21天的情緒練習就可以讓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發生改變,從而改掉以前錯誤的行為習慣。

相關焦點

  • 許可馨改名許立娜:父母以愛為名的雙刃劍,最終只會害人害己
    自稱公派留學生、炫耀父母為了爭取名額動用關係……網友們接連蓋樓打卡,相關媒體、機構紛紛發聲,然而許可馨始終沒有道歉,甚至最近還傳來消息,許可馨已經改名為許立娜,堂而皇之的「涅槃重生」了。消息真假有待證實,但無可否認的是,許可馨之所以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她父母對她的教育難辭其咎。
  •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愛的父母,別讓「標籤效應」毀了娃
    導讀: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愛的父母,別讓「標籤效應」毀了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愛的父母,別讓「標籤效應」毀了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的自我教育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人生起跑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尤為關鍵。父母覺得孩子是親生的,把孩子當私有品等等,父母對孩子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因為從小,父親就是典型家長製作風,極其強勢,一家五口人,唯我獨尊,皇帝一樣,他說的都是對的,而且不容任何質疑或抵抗,三個孩子不過他的私有品,可以任意打罵,根本不考慮每個孩子個人自尊,脾氣格外暴躁,嚴重缺乏自控,惡語傷人隨時打人幾乎家常便飯,尤其我與哥哥兩個男孩,在父親面前,孫子一樣,完全抬不起頭來。
  • 「眼睛流血,後腦被打破……」10歲男孩毒打全班45名同學:熊孩子的父母,求求你別慣孩子了
    因此,看到孩子「打人」,就對孩子往下定論,覺得孩子無理取鬧,其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誤解啊!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每個孩子發火,看似無緣無故的背後,一定有著某種目的或訴求。
  • 父母必看-孩子愛打人怎麼辦?
    在漫長的育兒過程中,孩子愛打人,會是我們家長逃不開的難題,尤其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 朵朵媽:我女兒一歲五個月,特別愛打人,還愛搶別人東西,現在都不敢帶她到樓下小公園玩了,每次都把別的小孩打哭,又或搶別人的的玩具,我天天跟她說不要這樣,每次答應的好好的,哪知道轉眼又和別家孩子打起來了。各種辦法都想了還是沒用,不知道該怎樣教育,我天天為這事頭痛,覺得自已教育孩子好失敗。
  • 「熊孩子」之所以層出不窮,是因為家長養而不教,別做「毒」父母
    孩子的教養是父母教養的體現,熊孩子的背後,往往站著一個不明事理、胡攪蠻纏、不懂教育孩子的家長。養育孩子,不是給他吃的穿的,把他養大就行了;撫養和教育的責任,父母應該好好承擔。有的家長小時候是熊孩子,長大結婚生子了,也還是個"熊大人"。他們可能沒有正確的三觀,為人處世槽點滿滿,經常做出一些讓人不適的事情。這種熊家長樹立了壞榜樣,孩子就會受到影響,成為熊孩子。並且,孩子故意搞破壞、打擾別人等行為是錯誤的,需要家長來糾正,可如果家長自身都不認為那是錯的,孩子自然也得不到應有的教育。
  • 一個離婚女人的反思:婚外的感情,害人又害己
    直到一切敗露,她才明白,自己以為的真愛,不過是害人害己的利器而已。黃姿雅在這段錯誤的婚外感情中,什麼也沒得到,傷害了自己,更傷害了身邊的人。一個離婚女人的反思:婚外的感情,害人又害己。林淵也有自己的家室,但是妻子卻並不是他愛的人。一段被迫結合的感情,在林淵看來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所以即便他最後做出了傷害家人的事情,他也毫無悔改。學校校慶邀請他們參加,林淵和黃姿雅再次相遇了,正是這次相遇,讓兩個家庭走向了分崩離析。林淵內心裡一直都惦記著黃姿雅,所以主動展開了追求。
  • 不懂「立規矩」的父母,只會教出「熊孩子」,不懂的趕緊及時補救
    導讀:不懂「立規矩」的父母,只會教出「熊孩子」,不懂的趕緊及時補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懂「立規矩」的父母,只會教出「熊孩子」,不懂的趕緊及時補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別在意,他還是個孩子」,被父母寵壞的熊孩子,長大後註定吃虧
    可親戚還是一臉欣慰的看著孩子,不知道的還以為孩子做了什麼好事。就跟朋友說:「別在意,他還是個孩子。你看,明明是熊孩子的錯,大人要是多說兩句,就是不講理。好像孩子犯錯,因為年齡小,就可以當做看不見。殊不知,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他。朋友也說:自己損失的錢財,熊孩子毀掉的是自己。
  • 最坑娃的3種教育方式,害人又害己,很多家長都不幸「踩雷」了
    但卻不知,這三種教育方式非常坑娃,害人又害己,「踩雷」的家長有很多。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走很多彎路,但會從這些彎路中成長,比父母一味的教育有用得多,而且孩子現在很優秀。他分享之後,很多家長都跟著學。但學著學著,父母就覺得不對勁了。不是說孩子意識到問題,就自覺地學習嗎?為啥我家孩子只知道玩呢?
  • 白巖松:沒有「情商」的教育,等於白教!父母別再不當回事了
    有人稱,「熊孩子」是世界是可怕的生物。這類「熊孩子」,通常都較自私、低情商、愛取笑別人。大麥曾看過一位網友控訴「熊孩子」的帖子:她同事的女兒,10歲。他們會因為不恰當的言行舉止「招恨」,如不加以引導教育,長大後性格就會有缺陷。情商低的孩子,因為不懂與人交流溝通,不知道如何解決衝突,也不知道與周圍的人如何和諧相處。長大後,也會限制他們的人際交往和事業發展。
  • 你家孩子愛打人,高情商父母的這一招更管用
    ,父母嚴厲的懲罰,或者淡然等待孩子的自我成長都是一種「隱性傷害」。其實父母不管是什麼反應,都決定了孩子對不良行為的態度,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教育了依舊還是出現「打人」的行為,那麼一定是你的處理方式出現差錯知道有很多父母都在擔憂,這麼小的孩子就會打人了,會不會有暴力傾向?會不會變成大家口中的「熊孩子」?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父母該怎麼辦?
    對於這種行為有的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小孩子愛打人總比被挨打好的多,也有家長認為小孩子在幼兒園打打鬧鬧很正常,讓老師處理下就行,家長不用插手。然而「孩子愛打人」並不像各位家長想的那麼簡單!其實導致孩子形成愛打人行為的原因有很多,不過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種:1.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問題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模式有關係,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
  •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孩子愛發脾氣,一點不高興就哭鬧、煩躁不安在成長過程中是正常的現象,但用動手打人這種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顯然是不對的。究其根源,是父母沒能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如何發洩和疏導情緒。長此以往,孩子不懂得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控制情緒,容易變得自私、衝動、易怒,影響性格的發展,也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教育路上,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都有一對不合格的父母生活中,我們最怕遇到熊孩子,關於熊孩子的三大怕:出行坐車坐飛機遇到熊孩子,看電影遇到熊孩子,熊孩子到你家玩。
  • 父母如何管教「熊孩子」,對於熊孩子,家長又該怎麼教育呢?
    但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環境也會讓他們具備不一樣的品質。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放縱不管,而變成了令人嫌棄的惡魔,俗稱:熊孩子。8.當你準備試一下前兩天剛買的新口紅時,打開後卻發現口紅上面留下了熊孩子清晰的牙印。這時的媽媽肯定很想問一下:「孩子呀,味道還好嗎?」 那麼對於熊孩子,家長又該怎麼教育呢?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遇到愛打人的熊孩子,如何做到全身而退,7招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01 孩子發生爭執和打人情況的心理成因分析孩子所處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他們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周圍的人相處,這並非是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體驗,孩子才能獲得這種成長能力,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適時調整孩子錯誤的應對方式,使他們在這個「小社會」中越來越適應。
  • 熊孩子背後是愛無能的父母,榜樣沒有做好,孩子怎麼抄作業?
    現在網絡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熊孩子,他們不懂禮貌,隨時隨地大喊大叫,圍觀群眾們都氣的咬牙切齒。一般這樣的熊孩子後面都會有熊父母護著,更加無法無天。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如今打開手機,熊孩子闖禍的新聞比比皆是。
  • 房前屋後種樹有講究,最好別種這2種樹,尤其是第1種,害人又害己
    房前屋後種樹有講究,最好別種這2種樹,尤其是第1種,害人又害己很多人都喜歡在房前屋後種樹,在農村,農民百姓都比較信風水,較有講究,雖然栽樹是好事,但不能隨便亂栽亂種,如老一輩留下的俗語:「前不載桑,後不種柳,院中不栽鬼拍手」,具體是說屋前不能載桑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