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這一屆考生真不容易——他們走過了特別的高三歷程

2020-08-10 光明網

北侖區柴橋中學學子測溫入校。

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後,北侖區明港中學師生擊掌慶祝。

北侖中學學生在開學首日參與居家學習情況調研。

核心提示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超長版的寒假、全天候的網課、延期的高考……這其中都飽含了2020屆高三畢業生的艱辛。但這段特別的經歷也讓孩子們收穫了一份特別的成人禮——在生活的不確定中,學會堅韌與奮鬥;在全民抗疫中,體會普通人的家國情懷。

7月連續4天的高考結束後,高三學子們忙於一場接一場的強基計劃、三位一體招生的面試或筆試,焦急地等待高考的分數線,隨後盼望高校錄取通知書的到來。回首半年來的奮鬥時光,學子們發現,這段難忘的人生經歷已經深深地烙在他們的成長年輪裡。

本報記者 蔣煒寧

攝影 蔣煒寧 楊陽

超長版的寒假和全天候網課

在北侖區柴橋中學陳奕吉同學的眼裡:寒冷的冬天,因疫情而突然變得寂冷的城市,刺鼻的消毒水氣味,還有那代表著鮮活生命的慘痛數字,無一不刺痛年輕人敏感的神經。他說,從前讀加繆的《鼠疫》,看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覺得書中描繪的災難情節不可思議,然而這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立馬讓他看到了疫情的冷酷和世間的溫情。

陳奕吉的母親是北侖第三人民醫院醫生,參與一線抗疫,天天不辭辛勞早出晚歸。每天媽媽起早下鄉參與疫情排摸,他也早早地坐在書桌前晨讀、上網課;當媽媽披著夜色回家,他還在寫作業或預習。「頭腦常常被數學題搞暈,有時為前程和未來擔憂,但在家學習,有父母陪伴,家人都康健,我十分珍惜。」陳奕吉說。

同樣,在北侖中學丁詩彥的眼裡,應對疫情是全面滲透到高考歷程中的一個重要命題。隨著全民抗疫的不斷深入,他越來越感受到疫情下大家的勠力同心,對國家抗疫必勝的信念和決心。

王振儒是寧波中學新疆班的高三學子,往年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全部取消,校園內度過的寒假,每天從測體溫開始——大家每天身體健康,心就安了,然後開始一天的自習。

2020年「雲」被重新定義。它成為隔離中的人與外界溝通的最佳媒介。家校都不甘示弱,雲課堂、雲考試循環上演。雲課堂成功開啟了這屆高三學子的規律生活,早起打卡,提交作業,批閱訂正……全天候上課。

在寧波中學新疆班學生古麗巴哈爾·吐力洪眼裡,網課是別樣的課堂體驗。無法面對面交流,老師們使出渾身解數,變身為網紅直播。連麥成了調動課堂氛圍的撒手鐧,瞬間同學的視頻出現在了電腦屏幕上,同學們拿起鍵盤,跟帖回答問題,課堂氣氛熱烈。為了提升網課效果,班級裡專設了數位「小老師」負責課堂遺留問題的解答和聽寫……

疫情之下因設備原因,時常會出現各種狀況:上課五分鐘了,仍聽不到老師的聲音;上課中途突然黑屏……一陣忙亂後,繼續上課。起初孩子們覺得很搞笑,時間長了就深刻感受到老師的辛勞:學會操控這些電子設備並不簡單,還要為上網課專門準備課件,特別是年過半百的老師更是不易。一位新疆班的高三學生說,隔壁班的數學老師為了上好網課,預約的眼科手術一推再推;他們的班主任整個寒假和網課期間只要有空就往學校跑,而那段時間,寧波一個家庭隔兩天只能有1人外出!

一塊不大不小的手機屏幕成了連接師生的網課載體。通過屏幕授課,在手機上完成各類電子作業。讓學生屢屢感動的是,迅速反饋的作業裡有老師們仔細的批閱:同學們上傳的作業圖片像素不高、字跡略顯潦草,而物理老師在這些圖片上勾勾畫畫、仔細點評;數學老師在公式繁多、計算量大、數據冗雜的答案中釐清同學們的獨特思路,並找到其中的錯誤和不足。密密麻麻的紅鉤紅叉的背後是老師們何等艱辛的付出啊!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屏幕連接著學生與老師,在互動中相互牽引,激勵著這屆高三學生不斷向前、向前,直到登上自己理想的彼岸。

戴著口罩上課的難忘時光

口罩和網課成了學生們的必備兩件套。4月13日,浙江省高三學生返校複課。由此,口罩替代了校服「不可替代」的地位。

測三次體溫合格後進校,全體學生戴著口罩坐在班級裡,聽同樣戴著口罩的老師上課。雖然戴著口罩上課很悶,但學生們還是認真聽課。此時,能坐在教室裡複課,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背後有許多人在默默付出啊!

網課的效果因人而異,返校後的學生更想把自己變成三頭六臂來複習備考。用百倍努力來應對焦慮,北侖中學的舒笑雨同學奮起直追,補上技術這門課的短板。複課後,他每天擠出時間苦下功夫,從最原始的刷題起,遇到不懂的就去問技術組老師。前往學校技術組的途中,剛好路過班主任的辦公室,偶爾會與走路生風的班主任對上眼,瞬間就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無限期望。通過刻苦的學習,舒笑雨的技術課成績大為進步,二模賦分達到94分,大大超出預期。

教室白板上寫著離高考的天數,高考一天天臨近。在強烈的緊迫感中,同學們還是保持著一顆平常心。「消除恐懼的方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就能勝利。」這是舒笑雨戴著口罩複課的高三歲月,帶給他的重要收穫。

今年的高考因疫情延期至7月。「時間的推遲並不是鬆懈的開始。」北侖中學丁詩彥同學坦言,歷史的長河中,沒人能改變命運安排的開頭和結尾,但可以改變其中的過程。

陳奕吉在同學們都返校學習後,卻不得不因為身體過敏而頻頻請假,心裡不免緊張。各科老師頻頻給他打氣,通過網絡指導他宅家學習,實時在線答疑……老師們的關愛消除了他的焦慮,支撐著他度過迎考的每一天。

疫情慢慢控制,生活秩序在逐漸恢復中。古麗巴哈爾·吐力洪說,為了彌補今年過年不太熱鬧的遺憾,數學老師給大家送上了一份驚喜。每節課前,他都會透露一些批准外出的計劃已進行到哪一步了。因為剛複課階段的疫情防控需求,未能如願外出。數學老師靈機一動,把購買的食材帶到學校來,在周末給他們補上了一場難忘的春節聚餐,拼起來的餐桌上滿滿的都是家鄉菜。數學老師還特地為他所帶的兩個班80多名學生每人準備了兩根羊肉串。「這簡直就是一場盛宴!」老師還預訂好剛採摘的楊梅,加急送到教室裡。複課後的這場溫情聚會,深深地留在了高三孩子們的心底。

一份別樣的成人禮

今年7月7日,寧波3.95萬名學生在父輩高考的日子裡奔赴高考考場。與往年不同的是,每位考生需經過體溫檢測,然後依序步入考場。從首場語文考試的鈴聲響起,至第4天最後一場考試結束時響起鈴聲,終於給12年來的校園學習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下了許久的雨,似乎也在考試結束鈴聲響起的那一刻被摁下暫停鍵,天空開始放晴,久違的陽光照耀在同學們輕鬆的臉上。

今年高三學生的畢業典禮也格外不一樣和不容易。鎮海中學的畢業典禮上,吳國平校長說,有人說這一屆學生生於非典、考於新冠,好像不怎麼幸運,遭遇了太多磨難。其實這只是一種巧合,並且在無形中錘鍊了品性與能力。

他說,疫情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命大課,經歷了一番人生洗禮,引發了學生思考:應該活成什麼樣的人、活出什麼樣的生命特質,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不斷加強自身的穩定可控性,以應對未來諸多不確定和不可控的境況。」他給孩子們送上了五條建議:一是做一個積極的人;二是做一個豐富的人;三是做一個自律的人;四是做一個理性的人;五是做一個有擔當的人。這樣,在眾聲喧譁中,保有理性,能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更能在肩上沉沉的擔子裡裝下深深的家國情懷。

由於疫情的原因,高校的三位一體招生都放在了高考後。陳奕吉同學報了湖州師範學院、浙江海洋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的三位一體考試,6天時間跑了3座城市,從浙東到浙北,從寧紹平原到杭嘉湖平原,乘車時間加起來都有大半天。面試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湖師進校時因為天氣太熱,體溫偏高被攔下來,杭師面試時琴軸壞了,回來的時候杭州暴雨。在這些突發的「不確定」中,他收穫了小確幸:在浙江海洋大學碰到了同學,相互鼓勵打氣,在杭師同一考場的同學幫他撐傘拿琴,還順路把他帶回寧波。

很多同學跟他一樣,高考一結束沒有好好休息,就為相關高校的三位一體面試而忙碌。在生活的不確定中,這些來自同學或陌生人的幫助與支持,溫暖了眾多考生來回奔波投考的日子。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歷了特殊的磨礪,這一屆高三學生在鍛鍊中蛻變成長。汪曾祺《人間草木》中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

這一場歷練之後,更要愛著生活,愛著生命,迸發出勇氣來,邁向更好的明天——對這一屆高三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份特殊的成人禮!

相關焦點

  • 特別的高三歷程!疫情下這一屆考生真不容易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超長版的寒假、全天候的網課、延期的高考……這其中都飽含了2020屆高三畢業生的艱辛。但這段特別的經歷也讓孩子們收穫了一份特別的成人禮——在生活的不確定中,學會堅韌與奮鬥;在全民抗疫中,體會普通人的家國情懷。7月連續4天的高考結束後,高三學子們忙於一場接一場的強基計劃、三位一體招生的面試或筆試,焦急地等待高考的分數線,隨後盼望高校錄取通知書的到來。
  • 疫情下的1000萬高三考生:「這幾乎是最難的一屆。」
    鍾南山院士表示,估計全球疫情發展至少延續到 6月份。有一個特殊群體遭受到了更大的挑戰,那就是要在 6月迎來高考的1000萬高三畢業生。 複試資料沒帶、網上上課不方便、在家學習效率低、老師和學生摸索著各種網絡教學方式、疫情後作文考題同質化概率大、如何在疫情期間趕超別人彎道超車…… 這次疫情,幾乎讓他們成了最難的一屆高考生。
  • 疫情下的高三備考記:「雲端」突圍
    而對全國上千萬備戰高考的考生來說,關於這個特殊年份的記憶無疑會尤為深刻。按照慣常的比喻,高考是一場他們必須為之厲兵秣馬的「突圍」,春節過後的一百多天則是發起最後衝鋒的關鍵時間。北京一位2003年帶過高三畢業班的教師回憶,非典疫情下,北京雖然經歷了短暫的停課,但當時學生已經完成了第一、二輪複習,進入最後的查漏補缺階段,複習狀態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由於疫情波及範圍遠不像此次這般廣泛,當年非典期間除北京等極少數省份,多數地區的學校並未採取停課等措施。相較之下,兩次疫情給高三備考帶來的挑戰不可同日而語。
  • 高考的起迄變革歷程
    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特別受社會關注,今年比往年推遲了一個月進行高考,錄取工作也相應地要推遲一個月,對此,廣大考生和家長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了解一些我國高考的起迄變革歷程,也許更有應對變化的心理準備。 1949年前,中國各所大學招生考試的時間由各學校決定,並不是同時舉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力和時間去不同的大學進行多次髙考,可以被多所大學錄取,然後再選擇去上哪所大學。
  • 疫情下的高三印記:意外的「熱搜」和突然的告別
    今年的高考,因為疫情變得格外特殊。4天後,2020屆高三學子將走進考場。有人說高考延期,他們見證了歷史;他們答:過去的哪一天不是歷史呢?有人說2020太艱辛;他們答:要奔跑著去愛這個世界,勇敢而赤誠地活著。有人說他們是「生於非典,考於新冠」的最難考生。他們答:高考只能決定未來我們在哪裡,但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自己決定。
  • 2020屆考生真不容易:延遲考試、公交墜湖、高考人數再創新高
    高考延期,公交墜湖,這屆考生頗為不容易。01、生於非典,考於疫情,忙於網課其實這屆考生並不順利,他們大都十七八歲,出生時趕上了非典,熬過了十餘載後,好不容易高考了,卻又趕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只要參加高考,超過八成的考生都能上大學。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則顯示,2019年普通本專科招生914.90萬人,以1031萬高考報名人數計算,錄取率達到88.74%。雖然人數眾多,錄取人數也將增加。所以乘風破浪的少年,不慌不慌!
  • 這屆考生果然不平凡,出考場劈叉一字馬,跪謝難忘師恩,真不一般
    這一屆考生出生遇非典,高考撞疫情,時間遭推遲,暴雨來侵襲。2020年的高三學子們,可謂是多災多難,果然不平凡。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但是,這一屆考生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
  • 專家評北京高考語文試卷:考慮疫情下考生實際
    (原標題:專家評北京高考語文試卷:考慮疫情下考生實際,注重基礎)
  • 疫情下的高考:這屆高三學子的「獨特記憶」
    疫情下的高考,這屆高三學子的「獨特記憶」。韋亮 攝中新網太原6月30日電 (高瑞峰 劉璟琛)「我們這一屆高三挺特別,往年,這個時候已開始填報志願了。」山西省太原市杏嶺實驗學校高三學生馬躍笑言,開學延遲、在線學習、戴口罩開學、考試時間推遲、每日體溫監測……這些特殊經歷,是屬於這屆高三學子的「獨特記憶」。
  • 高考倒計時112天:疫情下,1000萬高三考生的急與盼
    在命運關鍵路口,這屆考生們正在經歷什麼?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急和盼? 何逸瀟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高三理科生 同學都很苦惱,因為複習資料都在學校 12月初,班裡同學就有討論過武漢市出現的不明肺炎,當時還以為是SARS。
  • 回憶我的高三
    近幾天很多高三考生都在準備選學校,報志願。今年很特別,2020年一場疫情讓幾十年的高考第一次延期舉行,這一屆的高三學子也註定是特殊的一代。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考生的一大部分複習的時間都是在家,很多和我一樣的人們都在為今年的考生感到同情和理解。甚至會覺得今年整體的高考分數不會太高。但成績和分數線出來的時候,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高分,高考狀元。也感嘆道今年的考生真是很棒,也真是不容易。
  • 在武漢,5.9萬考生等著高考鈴聲響起
    大概沒有哪一屆高三考生會像2020年的這一屆,經歷如此多的波折:新冠疫情爆發、連上四個月網課、再復學、高考延期。而就在他們戴著口罩進入高考考場,迎接著老師們所說「決定他們命運的那場考試」時,全世界的疫情還在繼續蔓延著。
  • 專家評北京高考語文試卷:考慮疫情下考生實際,注重基礎
    專家認為,2020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充分考慮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考生學習的特殊性,試卷在保持穩定的同時,加強素材情境與社會現實、個人生活和學科特點密切貼合,注重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重視試題的基礎性、應用性和綜合性,強調思維能力和學習方法,拓展考生個性化、創造性表達的空間,切實發揮好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導向教學的積極作用。
  • 疫情下「特悲催」的20屆高考考生如何自助?
    網上很多人在談論「今年高考考生是不是特悲催」的話題,今年的疫情對於高三同學一定會產生影響,有的可能特別悲催,有的可能是個好機會。20屆高考考生——湖北省最後一屆「老高考」考生高考畢業生是和全省的同學PK,而非全國的同學。
  • 疫情下的高考 不一樣的老師、少年和家長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高考時間推遲了一個月。不一樣的高考,不一樣的少年,但那顆為夢想奮鬥的壯志雄心從未改變。學生、老師、家長,他們經過這次高考有什麼樣的收穫和感悟,7月8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 疫情下的高中生更需要生涯規劃
    生涯是指人的生活狀態,包含了與個人學習或工作有關的所有活動,生涯就是指人的生命歷程。人有了生命,也就有了生涯。新高考下,對每一位高中生來說,生涯規劃尤其重要!那麼,對於高中生來說,生涯規劃有哪些意義呢?
  • 疫情下的高三寒假備考:自律能力差就會被「廢」掉
    受疫情影響,各個學校無法正常開學,因此教育局發布「停課不停學」通知,各個學校不得不使用「線上授課」的方式為學生授課。一夕間,數百萬老師搖身一變成為網紅博主,直播課上笑料頻出。其實,受此事件影響的不止是中小學生,也包括正在複習衝刺階段的高三備考生們。
  • 疫情中書伴考生衝刺留下難忘「出版記憶」
    疫情的考驗,特殊的高考。延期一個月後,7月7日,全國1071萬考生肩負著特別期待,在社會和親人的特別關愛中步入考場,追尋夢想。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今年的高考既是千萬學子的考試,也是一場全社會共赴的「戰場」。當學子們走進考場,出版人與他們相伴的是責任擔當。
  • 高三考生,報考軍校的N點理由……
    高三考生,報考軍校的N點理由!隨著今年7月高考時間臨近,全國1000多萬考生就將步入考場,迎來「梅花香自苦寒來」最後一搏,從而走進理想的大學,實現心中多年的夢想!如果真到了走進大學校園的那一天,未來的前途和命運都將由自己主宰。
  •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務長兼招生辦公室主任梁穎:高三家長可為考生身體...
    新華網北京4月2日電 受疫情影響,這一屆高三學子的高考之路註定不尋常,高三考生如何在當下高效複習備考?如何精準把握新的招考政策?  為助力莘莘學子圓夢高考,新華網推出「招辦在線答疑」,邀請各高校招生負責人,為考生和家長提供集中諮詢答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