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產品經理成為了網際網路行業最稀缺的高薪崗位之一?不僅因為它需要極強的洞察力和創造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產品經理職能是非標準化的,公司需要深度運營每個產品時,需要他作為一個連接者,去控制全局。
演講者|陸樹燊
(支付寶前資深產品經理、微信創始團隊成員)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產品人的迭代和修煉》。產品經理這個概念隨著網際網路思維的興起而興起,在騰訊文化中尤為重視。
其實我們看到,在大批傳統行業轉型網際網路+的過程中,有很多原先深耕在傳統行業的項目經理、銷售經理,也同時面臨著如何轉型為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產品經理的苦惱。所以今天我們就圍繞職業轉型的話題來聊一聊。
產品經理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他作為一個連接者而存在
控制是產品經理的能力核心
那麼第一個問題,產品經理到底是做什麼的?有人說是打雜的、補縫隙的、背黑鍋的、收拾爛攤子的...其實都對。
產品經理要打雜,他在團隊裡什麼都做。我在微信團隊的時候,我們很多的產品經理桌上都擺著很多編程書,他自己不是計算機專業的,但是他必須要看,因為他需要和程式設計師交流,而且有的時候,還得自己去測試開發環境,寫寫代碼什麼的。
產品經理要收拾爛攤子,任何項目最後出了任何問題,不管是某個程式設計師出Bug,還是某個測試工程師沒有測出問題,設計師某個像素給弄錯了,首先站出來的一定是產品經理,誰叫你驗收的時候沒有看出來問題。
所以我給出的一個產品經理存在的原因是,他的職能沒有能夠被標準化。公司需要深度運營每個產品時,崗位中間出現縫隙的時候,他作為一個連接者,去控制全局。
什麼叫未能標準化?比如說程式設計師、設計師,設計師還要分互動設計師、視覺設計師等等,這些崗位的事情都是高度標準化的,他們的工作都能夠非常系統化地去進行培訓。
但是如何系統化標準化地培訓產品經理?這個其實目前是不太能做得到的。這也是人才市場上產品經理特別稀缺的一個重要原因。
產品經理的分類
騰訊系產品經理重思辨
阿里系產品經理重執行
產品經理分類有很多,比如前端產品經理和後端產品經理;平臺型產品經理和業務型產品經理;2B產品經理和2C產品經理等等。
我這裡普及幾種比較細緻的說法。
1、產品運營經理,數據產品經理,行業產品經理。
產品運營經理:這個詞在騰訊提的可能多一點。騰訊把產品運營和產品策劃都歸在產品經理名下。一款產品出來有人去策劃他(產品策劃),新的功能設計等等,有人去把一個做好的功能和服務,特別是內容接下去運營(產品運營)。
數據產品經理:很多產品需要數據跟蹤、數據分析,然後通過數據來改進產品的體驗,那這個時候細分出來角色就是數據產品經理。
行業產品經理:行業產品經理在阿里,特別是支付寶這樣的團隊會多一點,現在微信團隊也有了,因為他們也去做網際網路+的業務,需要涉及到某個具體的行業裡面去,所以他需要有一些懂這個行業的人。
2、騰訊類產品經理、阿里類產品經理。
騰訊系的產品經理,強思辨,強分析,要去推理,推理完了才去執行這個事情,你要想清楚了再去做。阿里類重執行,先做了再說,不行你再改。兩種導向是不一樣的。
3、能力層次分類法。
這個就比較複雜,其實很多公司內部都有自己的能力層次分類法。比如騰訊的分類是P1(1.1、1.2、1.3)、P2、P3、P4,阿里的分法是P1、P2、P3、P4、P5一直到P10。
這裡我再解釋一下招聘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三類。
助理產品經理(負責一個功能):比如很多騰訊的助理產品經理,其實都是校招的時候招進來的,他們很多不懂技術,但是一般都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之後,基本上可以負責一個功能模塊的設計和推動。
普通產品經理(運營一個產品):需要去全面考慮在一個產品開發中資源的配置和傾斜。
高級產品經理(創造一個產品):要求更高的商業分析能力。老闆布置下來的產品,為什麼做,做了之後會商業模式有什麼影響,背後的盈利模式是怎麼樣的。
產品經理=產品+經理
充分的信任和授權
是產品經理拿出好結果的前提
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是什麼樣的呢?各門各派有很多複雜的思路,我這裡提供一個比較簡單的:產品經理是一個交雜著感性和理性的動物。「產品經理」就是「產品」+「經理」。
第一個方面是「產品」能力。什麼意思呢?深度、深度、還是深度。張小龍說過,產品經理是離上帝最近的那個人。上帝那麼高的位置,他看到的是全局,看到的是人性,是問題的最底層的東西。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極強的洞察力、學習力、創造力和全局觀。
1,洞察力和學習力,它們是一體的,一定要通過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一定經驗的積累,才能夠獲得洞察力。
2、創造力。作為產品經理,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需要跳出原來的思維局限,去創造性地想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創新不是說跟原來不一樣,而是說跟原來不一樣之後還比原來更好,後邊的這半句更重要。
那怎麼跳出來呢?一個比較實用的小辦法,就是強迫自己尋找第二種解決思路。比如我們常常玩的一個遊戲叫24點。當你想出一種思路以後,不要著急進行下一輪,而是要逼自己想一想手上的四張牌還有沒有另外一種解法。
3、全局觀。創造性的東西未必都是好的。很多新的東西,對全局可能是破壞的,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引來非常多的反對意見。所以這個時候,不是說要放棄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從全局出發,尋找綜合來看最優的解法。
第二個方面是「經理」能力,其重點就是執行、執行再執行。
除了非常強烈的責任感之後,你還需要具備非常強的推動力。特別是在大公司裡面。你要做的不僅僅是推動你的下屬、同事,你還要去推動老闆,可能還要推動許多其他部門的老闆來配合你的產品。
以前我在阿里的時候,有時還需要去找到其他事業群的一些總裁尋求協助,有位上級曾說了一句話:如果搞不定他,跪下去求他都行。這句話意思很明顯了:想盡一切辦法,去把事情推動執行。
那我這裡再講幾個誤區。
1,得不到全面信息的產品經理就是個瞎子。
這句話特別說給我們的老闆聽。因為你讓產品經理去負責一個事情,但是你又沒有告訴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者說你沒有給他制定出一個考核標準,只是希望他做出一個你滿意的結果,這是非常不靠譜的。
所以,這裡面我講的是一個充分信任的問題,你需要把所有的信息都告訴你的產品經理。
2,得不到充分授權的產品經理就是折翼的天使。
第一條是一個充分信任的問題,但是除了信任之外,你還要去配合他協助他,給他充分的授權。當你把一個任務交給你的產品經理的時候,你應該告訴他,我就是你最大的支持,我就是你的後盾。
所以,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授權,是產品經理能否拿出最好結果的前提。
傳統行業經理如何轉型?
放棄原有的銷售和市場思維
嘗試用產品思維去想問題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傳統行業項目經理如何轉行去做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比如現在我們公司要在業務上疊加網際網路,我怎麼轉型為產品經理?
我覺得這種轉型是非常好的,你對傳統行業有了解,你要做的就是避免用原有的銷售、市場思維去想問題,而是嘗試著用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去想問題。那麼產品經理思維如何培養呢?
很多人讓我推薦書單,我這裡介紹四本書《重來》《啟示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結網》。前兩本是國外的書,偏理念,後邊兩本是國內的書,重方法。
但是我更想說的是,無書勝有書,學然後知道。如何把書裡的內容變成自己的想法呢?你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深度思考。
這裡是我的一本書的照片。
我每本書都是這樣,在書上寫很多的想法,這個過程很重要。我們看書是為了什麼?為了獲取思考的來源,所以最後的表達和輸出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學習方法論:讀、思、行。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覺得後面還應該加一個「行」。讀,指的就是學習,給大腦輸入信息。思,就是轉化和加工。行,就是表達和實踐。
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遇到一些比較迷茫的時候,感覺自己最近狀態不好。我建議說,大家可以自己回去反思,我是不是最近在讀思行的循環中,哪個環節做漏了。
是不是讀了很多書,但是囫圇吞棗沒有思考,還是想了很多,但沒有實踐。相信大家可以在這個不斷「讀思行」的過程中有所收穫。
來源:公眾號<混沌研習社>
作者:陸樹燊
原題:產品經理為什麼薪酬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