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每天寫作第三年第285天
運動第260天
23點前睡第142天
看見上面的藍字了嗎?
聽說全世界最特別的人都關注了
菜當和你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
■文 | 菜當☞致力於創造最簡美好生活
人物介紹
菜當:筆者;菜太:妻子;菜妞:女兒;菜仔:兒子
內容提要
不懂得處理矛盾衝突的孩子,要麼妥協退讓,要麼行為不當。前者自己吃虧,後者他人受傷。
如何處理矛盾衝突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孩子既要敢於鬥爭,也要懂得退讓,更要明白在文明禮貌、有禮有節的前提下,理解他人的立場,懂得維護自身的尊嚴和利益。還能學會不把衝突擴大化,懂得及時化解矛盾衝突,促進合作。
父母要學會處理矛盾衝突,減輕家庭衝突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在孩子面前請記住下面這些做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們。父母平常如何處理矛盾衝突,往往就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孩子們以後行為的模板。
第一,不用暴力。家長們在面對衝突的時候,也難免會行為失控,比如:踢門、摔桌椅、用力大聲關門等。這些行為動作會讓孩子們感到害怕,造成負面影響,引發孩子們潛意識的效仿。
第二,減少爭吵。家長們之間儘量減少爭吵,採取更為理性合作的方式處理矛盾衝突。如果發生了爭吵,那也要在孩子們面前解決並且和好,這樣孩子們就了解了衝突只是愛情和人際關係中自然的部分,並且是可以解決的。
第三,不要冷戰。家長們如果發生矛盾衝突,要及時溝通化解,不要採取冷戰的方式,彼此不說話,甚至把孩子們作為「傳話筒」。有的家長更入戲,把傳話的孩子當對方的樣子對話,讓孩子們陷入尷尬,無所適從,不可置否的境地。
家長們的行為常常就是孩子們的榜樣,會留在潛意識裡。
對於家人的一些行為,儘量做到就事論事,不要泛化,上綱上線,只需要提醒注意的特定行為。如:「你要按時完成作業,今日事,今日畢」,「爸爸今天遭遇了問題,可能心情不大好,我們先讓他安靜一會兒」,「媽媽太辛苦了,一著急就會來脾氣,等一下就好。」而不是說:「你最懶惰,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爸爸能力小脾氣大,只會對家人來勁」,「媽媽就是一個小心眼,動不動就發脾氣」。
就事論事不會激發矛盾衝突,將問題控制在有些的範圍只能,更精準地針對解決,而不會引發當事人其他情緒,尤其是牴觸的情緒或其他負面情緒。
就事論事,不但不會激發矛盾衝突,還有利於精準解決問題。
找到合適的時機,可以召開家庭會議(《孩子們,開家庭會議啦!》)。通過家庭會議討論並協商問題,讓全家人孩子坐下來聊事情,說彼此的感受,孩子就會在家長的衝突解決過程中學習成長。
針對典型的矛盾衝突事件,也可以在事後進行復盤,討論得失對錯,讓孩子們提出更好地解決方案。這不但有利於孩子們去思考自身的行為,更有助於提升對整個問題的認識,使得孩子們在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孩子們在學校裡和同學發生矛盾衝突,也可以參照這個辦法,而不是簡單批評了事。
(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喜歡請記得幫我分享到朋友圈
你的分享是對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