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娃衝突不斷?《童年不缺愛》化解矛盾,家庭和諧,孩子安心

2020-08-14 素心寶貝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長大後更易遠離緊張、焦慮、無助、煩躁、抓狂、痛苦、恐懼、抑鬱與絕望。

導入:

前幾天幼兒園開學,家長們聚在一起閒聊,孩子三歲左右,都剛上小班,大家內心無比焦慮。其中一個寶媽小莉抱怨道,自己和孩子爸爸工作都很忙,孩子只好交給婆婆來帶。婆婆覺得孩子還小,擔心他自己吃飯吃不飽,就喜歡餵孩子吃,小莉看見後當著孩子的面說過她幾次,但婆婆總是不聽,有一次急了竟然很嚴厲的說小莉不像親媽,不疼孩子。小莉見老人如此固執,擔心自己再提意見很可能會激化婆媳矛盾,並且在孩子面前起衝突的話,影響不好,所以之後就選擇了視而不見。誰成想這種狀況愈演愈烈,甚至蔓延到其他很多方面,結果導致孩子至今生活無法自理,幼兒園生活恐怕很難適應。


寶寶,該吃飯了,奶奶餵你啊~

其實不只是小莉,其他很多寶媽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大家明明知道和老人的育兒理念不一致,無奈工作原因,還是請來老人幫忙。當照看孩子的方法產生分歧時,不說吧不行,說不好也不行,最終的結果都會導致婆媳矛盾,進而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孩子的安全感也逐漸喪失。

怎麼才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呢?心心媽在《童年不缺愛》一書中給出了解決方案。心心媽(原名:項目),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這本書是她多年育兒實戰經驗的結晶。

有安全感的孩子,都是經由父母愛上整個世界的。

一、與老人合作帶娃衝突不斷的原因

1.兩代人之間觀念、習慣的差異。

即使婆媳關係再好,也架不住兩代人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的差異,這就是所謂的「代溝」,很難輕易改變。

就拿餵孩子吃飯這件事來說,老人就覺得這麼小的寶寶,哪能跟大人似的規規矩矩吃飯?早晚把孩子餓壞了!而我們的觀點就是必須讓孩子早早養成獨立吃飯的習慣,不吃的話就先餓著,堅決不給喂。在我們眼裡,老人的做法是溺愛孩子,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而老人會覺得我們家長心太狠。就這樣大家各持己見,互不相讓。



2.帶著「有色眼鏡」視人,投射效應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投射」,投射會讓人戴上一副「有色眼鏡」視人,透過它,任何人和事物都被印上底色,看到的世界都是不真實的。

我也是一個二寶媽,二寶不到6個月,有一天婆婆拿著一盒維生素D滴劑問我「你是不是一直給孩子吃這個?是藥三分毒,你可不能胡亂給孩子吃藥!」,聽了我連忙解釋:「這是醫生給開的,因為現在的孩子戶外活動較少,單純靠母乳餵養,很容易造成孩子維生素D缺乏,長期攝入不足會引發佝僂病,醫生建議最好補充到1歲多呢。」

婆婆聽完滿臉狐疑的走開了,我當時心裡很不舒服,但也沒再繼續說什麼,沒想到第二天婆婆竟然當著我的面,自己給孩子餵藥,一邊嘴裡還念叨著「得按時吃哈,咱可不能得佝僂病……」。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婆婆當時的表情分明在說「你是不是在瞎說?之前養孩子哪有讓吃過這個東西?」我感覺她在嚴重質疑我,這就是我的「投射」,但事後發現她只是因為詫異,自然的流露出不解的表情而已,幸好我沒再多做爭辯,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誤會。

3.看不到彼此的付出,關係僵化。

人都習慣性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往往會覺得對方的做法不可理喻,其實有孩子的家庭,特別是孩子比較多的,每個人身上的擔子都很重,都不容易。

就像我們家,大寶三歲多,今年剛上幼兒園,二寶才不到半歲,正是比較粘人的時候。我對象老家是鄉下的,家裡還有個身體不太好的公公,婆婆不放心,只能兩邊跑,很是辛苦。雖然我們的育兒方法不一樣,但是婆婆對整個家庭的付出我是看在眼裡的,每天起早貪黑,對孩子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也正是因為她的付出,我才有經歷搞搞副業,賺點零花錢補貼家用,所以我對她更多的是感恩。

4.沒有及時溝通以及溝通方式有問題,育兒方式無法達成一致。

(1)溝通不及時,矛盾日積月累,最後很難控制。

在我國,婆媳關係從古至今一直是個大熱門的話題,婆媳關係處理不好,整個家庭的氛圍就會很緊張。所以很多時候,明知道老人做法不對,但為了避免引起家庭矛盾,就選擇忍氣吞聲。有了分歧不及時溝通,一方面使得矛盾積壓的越來越多,形成一個不定時炸彈,說不準哪天就爆了,更嚴重的是孩子的不良行為得不到解決,身為母親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寶貝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2)溝通方法不對,效果適得其反。

拿小莉來說,當著孩子的面說婆婆,後者心裡肯定會不舒服,擺明了對老人不尊重嘛。另外別以為孩子小,不懂得這些,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就會聰明地鑽空子,不僅使孩子的不良行為得不到改善,反而讓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帶來更多別的問題。而且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也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他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怎麼化解與老人的育兒衝突?

1.接納「養育合伙人」,勇敢承擔選擇帶來的生活不完美。

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相信大家選擇和老人合作帶娃,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出的決定。既然這樣,就要心甘情願的承擔選擇帶來的「好」與「不好」的後果。這就要求我們擺正好姿態,時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勇於接納生活的不完美。

2.警惕投射,摘掉「有色眼鏡」,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婆媳之間的摩擦本身就很多,如果我們再帶上有色眼鏡,只能增加不必要的誤會,徒添煩惱。那麼怎麼避免這副「有色眼鏡」影響我們呢?不妨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1)判斷之前,先觀察和審視自己的想法。

當和老人產生分歧時,先不要急著反駁,停下來思考一下,會否因為慣性才覺得自己是對的呢?其實老人也不盡然全錯,畢竟是過來人,有些經驗還是可取的。

(2)睡前反思,尋求更好的回應方式。

溝通是需要技巧的,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解決不了問題。和老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不妨暫停一下,等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平心靜氣的聊一聊,都是講道理的人,只要控制好情緒,相信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3.以尊重對方為前提,學會換位思考。

不管是否有分歧,大家的初心都是好的,都希望能照顧好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是非要論出「誰的教育理念更科學」。所以不管對方具體怎麼做,都是值得尊重的,然後我們要有同理心,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育兒衝突就得以輕鬆化解。

另外空閒時間可以多陪老人聊聊天,多溝通,多交流,不會不懂的多請教,也可以偶爾給婆婆買個小禮物,學會感恩,你尊重她了,她也會尊重你,這樣即使遇到衝突解決起來也很容易。



4.注重及時雙向溝通,避免單方面說服。

衝突產生的過程就好比燒水的過程,如果說衝突顯現的時候是水沸騰的瞬間,那麼在這之間,一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意見向左的事件在持續不斷的讓「水」升溫。

有了矛盾一定要及時溝通,不能冷戰,否則矛盾積累的越來越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並且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不要總想著試圖說服對方,因為每個人都是固執的,站在制高點上去指手畫腳,對方一般聽不進去,問題解決不了,反而會激化矛盾。

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共情,表達理解和感恩,不妨先聽聽對方的觀點和考慮,然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顧慮,這樣大家都容易接受,一旦矛盾緩和下來,雙方就可以理智的協商,共同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三、結語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既然選擇了讓老人幫助帶孩子,就要勇於接納由此帶來的不完美後果。不只是和老人,人和人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多少都會有矛盾,關鍵是我們要看清楚這種家庭矛盾的本質,通過一些方法和技巧處理好與家人的關係,營造一個良好的養育環境,給足孩子安全感,才能使其得以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對於有孩子的父母而言,想要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是十分不現實的,於是出現了一種新趨勢「老人帶娃」。在中國,這種現象是比較常見的。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不想付出了不落好,通常這部分老人會多少被說老人「自私」。無論老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你要明白老人帶孩子不是他的「義務」,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幫子女帶娃,誰都不能「道德綁架」。
  • 擔心老人「帶壞」孩子?讓人頭疼的「隔代育兒」矛盾,如何化解?
    很多家庭中,父母要上班,老人是帶孩子的主力軍。如果說有什麼事情讓人苦惱,那麼兩代人之間的養育觀念衝突,肯定位列前茅。在享受老人幫忙帶孩子便利的同時,因為育兒理念、生活習慣的不同,時不時的吐槽隔代養育成為寶媽們的共同心聲,有的家庭甚至上演育兒大戰。
  • 四類老人是隔代教育典範,幫著帶娃矛盾少,子女不操心孩子不遭罪
    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堪稱隔代教育的典範,不僅能將娃帶好,還能避免家庭矛盾。1、適應力強的老人現在,不少老人都是從農村到城裡給孩子帶娃,面對的環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些老人固執己見,往往無法適應,與子女鬧出不少矛盾。而這類適應能力強的老人,往往能無縫銜接新的生活環境,子女不用為其過多操心,彼此也不容易發生衝突,家庭矛盾自然就少。
  • 老人帶娃好處多,3個方法,助你輕鬆化解隔代教育矛盾
    育兒矛盾普遍存在,不逃避,不深化,積極面對,才能有機會把矛盾解開,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和睦愉快的家庭成長環境。下面是化解隔代育兒矛盾的三個小方法,分享給大家:①首先,要能看到老人帶娃的優點 其實隔代育兒矛盾的產生,關鍵的一點還是只看到了對方的「差」,卻沒看到對方的「好」。無論是年輕父母帶娃也好,老人帶娃也好,都有其自身的優點與缺點。放下成見,取長補短,才是解決雙方矛盾的最佳方法。
  • 隔輩愛,是孩子的福氣,別讓隔代育兒矛盾,破壞了祖孫情
    很多父母忙於生計而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但隨之而來的育兒矛盾,也令很多家庭感到困擾。父母自己帶孩子,工作和帶娃往往又不能同時兼顧,捨棄工作還是帶孩子?權衡之下,老人帶娃便成了首選。 有了老人的幫忙,年輕父母可以放下顧慮,安心在外面打拼。這於一個家庭的穩固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普通家庭最常見的組合模式。
  • 老人帶娃容易有家庭矛盾?年輕父母學會3個解決方法,好處多
    但現在身邊的很多年輕父母都不敢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心理負擔很重。生怕老人太寵孫子或孫女,容易使寶寶變成愛撒嬌的嬌氣包。有些年輕父母也擔心,給老人來家裡帶娃,在相處的過程當中產生分歧和矛盾,從而帶出了家庭矛盾。我們可是細細回憶一下,我們70後、80後,有幾個是沒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過的呢?
  • 中國老人的「暗傷」,幫忙帶娃卻矛盾不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導讀:中國老人的「暗傷」,幫忙帶娃卻矛盾不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老人的「暗傷」,幫忙帶娃卻矛盾不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老人幫忙帶娃,卻帶出了矛盾,這個結怎麼破
    農村老太太伺候兒媳婦兒坐月子,沒想到卻被要求只能洗尿布,不允許碰小孫女兒。在兒媳的強烈要求下,全家只好忍痛花錢請專業月嫂精心照顧孫女。這事一出,再一次把老人帶娃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老人好心幫忙,卻幫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那麼老人帶娃,你害怕嗎?
  • 家中有這幾類老人幫忙帶娃,家庭矛盾會很少,寶媽就偷著樂吧
    導讀:家中有這幾類老人幫忙帶娃,家庭矛盾會很少,寶媽就偷著樂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中有這幾類老人幫忙帶娃,家庭矛盾會很少,寶媽就偷著樂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童年不缺愛》:被愛的孩子是幸運,會愛的父母是奇蹟
    心心媽在《童年不缺愛》裡用自身的真實經歷,從「看見」孩子、懂得孩子、建立聯結、有效溝通、情緒平和、家庭和諧等6方面,向父母展示了如何更好愛孩子,才能給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作者心心媽,原名項目,家有兩個女兒。她是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多個平臺閱讀量10萬+文章作者。
  • 誰說老人不會帶娃,聰明的老人這樣帶娃,家庭矛盾都少了
    年輕人忙著搞事業,家裡的孩子基本上就只能交由老人來帶,但畢竟老人的思想觀念和現在的生活環境不符。導致很多家裡因為老人帶孩子而鬧得雞飛狗跳,讓老人出了力還不討好。但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帶娃都是一個模式,有的老人就有自己的帶娃妙招。
  • 想要老人高質量帶娃,牢記三個原則,減少家庭矛盾
    前言其實不用想,父母都知道,孩子終歸自己帶最好。只是現實太過殘忍,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實際問題,所以並不是每對父母都能自己帶娃。很多時候,還是需要老人幫襯,甚至全職帶娃。可既然實際情況不允許自己帶孩子,那眼下的重點就是通過智慧去化解育兒路上的矛盾。在隔代教育的問題上,年輕人要學會平衡關係,這樣能減少對家庭氛圍,以及孩子教育的傷害。要記住教育孩子之所以存在差異,並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生活習慣以及教育程度不同導致的。所以要包容老人的養育方式,同時也要教會他們新式的育兒理念,這樣才能做到求同存異。
  • 隔輩帶娃的喜與憂:老人一片好心,可教育理念上的衝突何解
    隔輩帶娃的那些常見衝突:讓老人不追著孩子餵飯有多難?看《安家》裡的情節,許多寶媽就像看到自家老人帶孩子時的樣子。即便是海清飾演的婦產科專家,應對這個局面也毫無辦法。下班後回家,發現孩子玩著平板,老人就在旁邊一口口餵飯,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 童年不缺愛,成年更幸福!一個溫柔智慧的媽媽是家庭最大的財富
    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後稱《童年不缺愛》)和我的教育理念很契合。,心心媽在《童年不缺愛》中舉了很多她和孩子的互動遊戲,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實際上能夠組合成一個家庭,本質上是有彼此吸引的地方的,家庭矛盾之所以存在,尊重、溝通、心態是很重要的幾個原因。
  • 兒媳自述:「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道盡多少家庭之痛?
    我看不慣婆婆的教育方式,卻又離不開婆婆的幫助,這種困境是不是存在於很多夫妻家庭中呢?這位讀者的問題,其實生活中很常見,也反映了當下很多家庭的現狀: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我又採訪了兩位身邊的寶媽,帶你聽一聽她們的故事。
  • 家中老人的帶娃觀念與自己衝突?怎樣說才能不傷老人心?
    雙職工家庭意味著家裡必須另外安排至少一個人來照顧孩子,少數人會選擇僱傭保姆,但在目前的中國,大家更願意,也更放心把孩子交給上一輩來照顧,這倒是買了安心,但也衍生出一個新問題:老人帶孩子,還是土方法,和現在很多父母推崇的科學育兒法有衝突。
  • 老人帶娃成常態,想要減少家庭矛盾、科學育兒,寶媽需要做好三點
    有相關部門進行統計,在我國老人帶娃的情況非常普遍,有70%的家庭都會將孩子交給家中老人照顧,可以說老人帶娃已經成為常態,那麼老人帶娃究竟是好還是壞?,將孩子交給老人,總比將孩子交給外人放心,寶媽可以更安心工作,而且將孩子交給老人,我們也會減輕不少經濟壓力。
  • 老人帶娃矛盾多?試試黃金圈溝通法,隔代育兒將會更有優勢
    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過了孕期小寶寶順利出生後,婆媳之間的矛盾反而多了起來。這些矛盾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關於婆婆帶孩子的。婆婆自己生了三個孩子,自認為在帶孩子方面很有經驗,而麗麗在孕期因為看了不少育兒的書也自認為對帶孩子也很有想法。兩代人在育兒觀念上時常會出現分歧,彼此都覺得對方的想法不靠譜。雖然都是為孩子好,但是也常會吵得不可開交。原本平靜的日子也因為婆媳之間的矛盾變得嘈雜了起來。
  • 如何化解老人帶娃產生的矛盾?家長把握這些原則,解決育兒大問題
    育兒,對每個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事。一些媽媽自從有了寶寶後就做了全職媽媽,減少了許多育兒方面的家庭矛盾。但許多家長不能完全放棄自己的工作選擇在家裡帶孩子,但他們也不願意把孩子交給上一輩的人帶,因為怕老一輩的人用老一套的思想耽誤了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 「你不幫我帶娃,我也不給你養老」,老人帶娃跟被贍養該劃等號嗎
    而且,這一走就堅決不回來了。彤彤爸爸在鐵路上工作,輪休制,有的時候可以休一個星期,起初一段時間彤彤媽媽時常請假帶娃,而到了老公輪休的時候才能安心上班。彤彤讓老公多次給老太太打電話叫她回來幫忙帶孩子,老太太只是說身體不舒服不方便帶娃。彤彤媽媽終於急了眼,直接對婆婆放話:你不給我帶孩子,我以後也不給你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