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今後去醫院,再也不用帶各種檢查報告,只要打開手機小程序,你的各種檢查報告全都在裡面;在家裡檢測的血壓,可以同步到系統,家庭醫生和醫院幫你做日常健康管理。對醫生來說,手上的籤約病人,最近高血壓、血糖穩不穩定,有沒有定期服藥,一目了然……
昨天,全國首個縣域「雲上醫共體」在浙江省天台縣正式上線。這意味著,從村級、鄉鎮級到縣級,天台的醫療機構資源全部打通,居民健康檔案搬上了雲,今後看病以及日常健康管理都變得非常方便。
這一數位化醫共體由阿里健康、熙牛醫療基於雲計算的理念設計開發,以天台縣人民醫院為核心,在一個雲架構的數據中臺上,實現整個天台縣的醫療機構信息系統與公共衛生數據的互聯互通。
天台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裘銀虹說,目前,天台縣上線的雲上醫共體覆蓋了120家醫療機構,包含浙江省人民醫院天台分院、15家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42家村衛生室。
「每次去醫院,病歷和檢查報告帶一堆,萬一遺失就要重複檢查」「日常在家檢測的血壓,不能同步家庭醫生和醫院,沒人做我的日常管理」……日常看病,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便。看病難的背後,是現行的醫共體信息化建設不足。比如,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條塊分割,區域醫療衛生平臺缺乏有效利用,各業務系統之間整合較為困難;縣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管理業務信息系統各自獨立。
通過雲計算、大數據、IoT(物聯網)等技術,天台把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各級醫療機構當中所有相關信息系統聯通起來。這相當於把區域內醫療機構間的信息「圍牆」拆除,實現全縣醫療健康管理服務的「一朵雲、一張網、無邊界」。
有了這朵「雲」和這張「網」,對居民來說,只要打開自己的支付寶或微信,每個人都有一個對應的健康小檔案,所有的檢查記錄都在小程序裡。比如對老人來說,通過小程序,可以知道自己最近的血壓、血糖情況,家庭醫生上門測量的記錄等。
居民也可以通過小程序掛號。系統不僅會給出具體的出行方案,比如自駕、公交車、自行車、步行分別要幾分鐘,而且會提醒就診前的注意事項等。
裘銀虹說,一些人工不易察覺的異常數據,人工智慧可以監測到,並預測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這個時候,系統會自動提醒,便於醫生及時聯繫病人就診。
而對醫生來說,病人的健康管理也更加便捷。比如只要看看後臺,手上有多少個高血壓病人、多少個糖尿病病人,最近的服藥情況如何,需不需要進行幹預等數據一目了然。
「目前,50%以上的居民個人健康檔案已經搬了上去。」裘銀虹說,接下來醫共體將逐步向全縣居民全部開放。
也就是說,在雲架構的醫共體數據中臺上,可以實現包括臨床管理、藥品管理、醫技醫輔、公共衛生、醫院運營等在內的所有業務系統的統一建設和應用,對全縣居民的健康檔案進行數位化管理。
「『天台模式』這一區域醫療健康數字解決方案具有高度的可複製性,我們希望更多地區,通過搭建這樣的醫療行業數字新基建,來重塑當地的醫療健康體系,優化百姓的就醫體驗。」熙牛醫療負責人牆輝說。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