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哪吒》電影的我問問你, 「哪吒」這倆字到底怎麼讀?

2020-12-13 騰訊網

點擊右上加星標時刻關注

作者簡介

張潔,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丹青,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隨著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一路飄紅,「哪吒」這個我們小時候非常熟悉的「魔童」,再一次手持火尖槍、腳踩風火輪闖入了我們的朋友圈,成為今天刷屏的小網紅。同時也使他成為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並留給了我們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方言怎麼讀?於是,「拿抓」「拉雜」「挪炸」「鬧趙」……等等五花八門的讀音齊齊登場,甚至還有將錯就錯的「拿託」,直接把「吒」讀成了別字「託tuō」。網友們歡樂開懷。

那麼,「哪吒」到底怎麼讀?為什麼這麼讀?下文我們將從普通話和方言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普通話中「哪吒」的讀音及其由來

普通話「哪吒」的拼音是nézhā。

先說「吒」字的讀音。「吒」《廣韻》陟駕切,假攝禡韻知母去聲;唐宋時期「哪吒」寫作「那吒」,《廣韻》平聲有「吒,陟加切,達利吒,出釋典」。《集韻》有「吒,陟加切」,麻韻知母平聲,「吒」和「吒」經過正常語音演變到今天就是讀平聲zhā或去聲zhà。「哪吒」的「吒」讀zhā,傳承了平聲一讀,是合乎語音演變規律的。

下文我們重點討論「哪吒」的「哪」的讀音。

1.「哪」的中古音及其演變規律

《廣韻》沒有收「哪」字,《集韻》「哪」是果攝歌韻字,有兩個音「囊何切」和「乃箇切」。根據語音演變規律,《切韻》時代歌韻字的韻母是[ɑ],比如「阿大他」;其後在唐宋時代發生了「[ɑ][ ]」的演變,比如「歌鵝何」等字,這個音變應該發生在歌韻所有聲母的字。再往後到元明時代,歌韻的舌音字和齒音字的韻母進一步變成了合口,發生了「[ ][uo]」的音變,比如「拖挪羅」等字。據此,歌韻泥母的「哪」應該在普通話裡讀nuó,與「挪儺」同音。《集韻》的「哪,囊何切,音儺,哪哪,儺人之聲」,即表示「迎神賽會時的驅鬼之聲」,《辭源》就注音為nuó。

但是「哪吒」的「哪」沒有發生這個音變,原因還要從「哪吒」的來源說起。

2.「哪吒」的前世今生

「哪吒」最早出現在唐代及以後與毗沙門有關的佛經中,當時還沒有「哪」字,「哪吒」寫作「那吒、那吒」。

佛教裡「那吒」是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職責是護衛佛法、掃除邪惡、保護世人。出處是在唐代印度來華譯經的名僧不空大師(公元705年~公元774年)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中:「即擁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離其側。」

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記載了那吒的傳說:「宣律精苦之甚,常夜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遽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 這是我國本土關於那吒的最早文字記載。

元代開始那吒的故事逐漸本土化,情節變得豐滿生動,人物形象已經成為佛道合一的神靈,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三遂平妖傳》等。而明代的《西遊記》《封神榜》等小說進一步塑造傳說細節,使其在民間得到廣泛信仰,成為除孫悟空外最為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同時,「哪吒」已經代替了「那吒」,如《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哪吒的人物形象也由身材高大、青面獠牙美化成粉雕玉琢的美少年。

3.「哪吒」名字的來源

「哪吒」在唐宋時期寫作「那吒、那吒」。「那吒」之名來自梵語Nalakuvara(譯作「那吒俱伐羅」或「那羅鳩婆」)的簡譯,意思是「Kuvara(俱毗羅,即毗沙門天王)的兒子」,北涼曇無讖所譯《佛所行贊》中「毗沙門天王之子」的名字就是那羅鳩婆,《佛所行贊·第一生品》:「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Nalakuvara由Nala和Kuvara兩個部分合成的,「那吒」譯自於Nala,「那」對譯梵文的na。

4.為什麼用「那吒」對譯Nala?

我國大量翻譯佛經是在唐宋時期,梵文的a在漢語中多用果攝、假攝字對譯。比如我們熟悉的「阿彌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譯音,與「A」對譯的是歌韻字「阿」;「般若」是Prajna的譯音,與「jna」對譯的是麻韻字「若」;「那吒」是「nala」的譯音,用歌韻字「那」對譯「na」、麻韻字「吒」對譯「la」。

梵文有長元音ā和短元音a(或作 ),其中長元音ā是十足的[ɑ],而短元音a卻要讀作[ ]或[ ]之類的音,現代印度人讀作[ ]或[ ](見施向東《十六國時代譯經中的梵漢對音》,《天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1期)。唐宋時期,歌韻字已經完成[ɑ][ ]的演變,所以可以用「那」對譯梵文的a。至於「吒」或「吒」,陟加切,知母麻韻,聲母是[ ],與[l]同部位,因此用「吒、吒」對譯梵文「la」應該是因為語音相近。

5.「那吒」的「那」的韻母為什麼不變成uo?

我們知道,唐宋時期歌韻字的韻母發生了「[ɑ][ ]」的演變,而到了近代,歌韻舌齒音字的韻母進一步發生了「[ ][uo]」的變化,比如端組的「多拖駝馱陀挪羅籮鑼」,精組的「搓娑左佐做」等。但是「那吒」的「那」作為歌韻泥母字卻沒有參與這一變化。這是「那吒」因家喻戶曉而成為口語中的常用詞了,其讀音有穩定性,不再參與「[ ][uo]」的語音演變。

這種語音現象在語音演化的歷史中不乏例證。比如同樣是歌韻的舌音聲母字,「大、他」也因為是常用字而不參與正常的語音演變,至今還保留著中古以前讀音,韻母為ɑ。我們最熟悉的「父」字,上古魚部並母,讀音類似今天的bà。隨著語音的發展,魚部的主元音高化,發生了「[a][u]」的變化,同時幫組合口三等發生輕唇化,「父」的文讀音為fù,但口語中仍然呼「父」為bà,於是在「父」字下加一聲符「巴」而成「爸」,讀bà。

6.「那吒」的「那」的韻母為什麼讀e?

前文所說,唐宋時代梵文nala的a是發[ ]或[ ]之類的音,對譯的「那吒」的「那」也讀[ ]。近代,歌韻的舌齒音字發生了「[ ][uo]」合口的變化,而其他聲母的字發生了「[ ][ ]」的變化,如「歌何」等字。「那吒」的「那」因為要保留舊讀,沒有參與舌齒音合口的變化,但歌韻沒有[n ]的音節,所以與其他聲母的字一起讀成了[ ],畢竟[ ]更接近於[ ],況且現代印度人把梵文的a也讀作[ ]的。至此,「那吒」的「那」讀作了né。

同樣是「那」字,我們查《辭源》,可以看到好幾個讀音。作為疑問詞表示「如何、怎樣」的「那n 」(《集韻》有乃可切,後來寫作「哪」)和作為指代詞的「那nà」,因其在口語中的常用性,韻母仍然讀中古的[ɑ];作為唐代傳入中國的佛教人物「那吒」,因其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影響很大,「那」字讀作né,更接近於唐宋時期的梵文音;而表示「多、安閒、美好、移動」等非常用義項的「那」則參與了歌韻舌齒音字所有的規則變化,即「ɑ uo」,《辭源》注音為nuó。

7.在近代,「那吒、那吒」的寫法隨著「哪」字的出現和使用,明清時代寫法漸漸固定為「哪吒」。

根據上文的討論,我們知道,「哪吒」讀作nézhā,是因為「哪」字保留了更接近唐宋時期的讀音,而「吒」的聲韻母都符合語音變化的正常規律,演變為zhā。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兩字都符合語音演變規律的話,「哪吒」今天應該讀作nuózhā;但如果兩字都存古的話,「哪吒」應該讀作nédā。今天普通話「哪吒」兩個字的讀音,因為一字存古、一字正常變化而讀作nézhā,顯然是一個比較怪異的組合。正是因為這樣的組合,給今天方言中「哪吒」的讀音造成了很大的混亂。

二、方言裡的「哪吒」

隨著電影的熱映,各方言區的人紛紛討論方言中「哪吒」的讀音,僅就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所見,「哪吒」的讀音就有很多種,比如「拿作」「挪作」「拉雜」「挪炸」「呢扎」「鬧趙」等。根據筆者所得到的材料,方言中「哪吒」的讀音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1.與普通話發音類似,「哪」存古、「吒」正常演變。如河北冀州話的[n 55 a0]、青海貴德周屯話(混合型漢語方言)[n 11t a55]、山東濟寧話[n 55 a0]、山西萬榮中原官話[n 24 a ],很明顯,主要是在北方官話區。

2.「哪吒」二字都根據語音演變規律而發生正常的語音變化,「哪」的韻母變成圓唇音或合口音。如浙江紹興柯橋[no53-33tso53-55]、 浙江台州臨海[no21-35tsa31]、河南光山中原官話[lo45ts 31]、山東淄川[nuo24t a0],陝西鹹陽中原官話[luo35tsa0]。主要是在吳方言區和部分官話區。有些地方把「哪」的聲母讀成[l],是因為當地[n]、[l]不分。

3.「哪」的韻母讀成今天常見的讀音[a];「吒」正常演變。前文說過,「哪」的常用義項,即作為疑問詞表示「如何、怎樣」的「n 」和作為指代詞的「那nà」,因其在口語中的常用性,韻母仍然保留中古以前的[ɑ]。一些方言中,就把「哪吒」的「哪」的韻母讀成「a」。如河南南陽話[na35 t a35]、江西都昌贛語[na55tsa0]、江西萬安話[la33 tsa21]、湖南益陽湘語[la13 a33]、湖南東安官話[na33 tsa14]。與第2種情況相同,有些地方把「哪」的聲母讀成[l],是因為當地[n]、[l]不分。

事實上,除了我們常見的「阿彌陀佛」的「阿」、「哪吒」的「哪」、「般若」的「若」等字,因其傳播很廣,讀音比較穩定,韻母仍讀「e」外,很多佛教詞彙譯音字都是用現代音來讀的。比如,梵語的那爛陀[Nālandā](古印度的佛教寺院)、那羅陀Nārada(印度神話中的仙人)、那落迦naraka(梵語「地獄」)、那伽Nāga(梵語「龍」),《辭源》注「那」為nà;阿難陀(Ananda即阿難,佛陀弟子)、阿育王( Asoka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修羅(Asura佛教中介於神、鬼、人之間)、阿鼻(Avīci佛教的地獄)、阿羅漢(arhat佛教中的聖者),《辭源》注「阿」為 ā。

註:本文寫作過程中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麥耘研究員的指正,文中各方言的讀音由母語人同行提供,在此一併深表感謝!

本文將刊載於近期《語言文字周報》

記得讀完文章後點「在看」哦!

愛你們!

內容來自:語言文字周報 圖片:康林益

文字版權歸作者所有,圖片和音頻授權本號獨家使用,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感謝關注《語文周報》,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拿作"or"挪作"……"哪吒"上海話到底怎麼讀啊?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為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拿抓」「拉雜」「挪炸」「呢扎」「鬧趙」……無奇不有,朋友圈大型搞笑現場就是他了。前段時間,一個小朋友看書上的哪吒故事,「哪吒」讀出來的是「那坨」。
  • 「拿作」or「挪作」……「哪吒」上海話到底怎麼讀啊?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為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 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
  • 「拿作」「挪作」……「哪吒」各地方言怎麼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聞晨報」(ID:shxwcb)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為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
  • 火爆的《哪吒》帶出熱門話題 你的家鄉話怎麼讀「哪吒」?
    所以,哪吒兩個字怎麼念,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牽涉到各地方言,就熱鬧了。相信很多人都會帶入自己的家鄉話念一下,然後好奇地問朋友,「你家鄉怎麼念?」  家鄉話念哪吒是一回事,用普通話念哪吒是另一回事,同樣搞笑。特別是對很少在書面上接觸這哪吒兩個字的老人和小孩,哪是個多音字,但很多人不知道,會直接把「哪」讀成「那」。吒又是一個非常用字,不小心的話,很容易看成「託」或者「坨」,所以,真的有人把「哪吒」念成「那坨」也不奇怪。
  • 「哪吒」用重慶話到底怎麼讀?
    「么兒,你在說啥子喲,別個明明是luo za。」 這兩天,隨著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一個名為「四川人念不好哪吒」的話題霸榜微博熱搜,實際上,對於重慶人來說,「哪吒」到底該咋讀,也是一道難解的謎題。
  • 「哪吒」陝西話怎麼讀 陝西人徹底凌亂了
    小時候外婆給我講《哪吒鬧海》的故事時,就是這麼發音的。上學後學說普通話,才知道正確發音是『ne zha』。那天看完電影後,我和一個老鄉打電話,說起這個電影時,我就說的家鄉話,女朋友當時就說我,『哪吒』的名字說錯了,我給她解釋了半天,她也搞不明白。」小徐笑著告訴記者,他女友老家在四川樂山,用四川話說「哪吒」,也是別有一番趣味。
  • 重慶人到底怎麼讀「哪吒」?看完莫笑
    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謂是颳起了一股國產動畫電影的大風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的希望除了電影本身的內容當下還有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哪吒」到底怎麼讀?到底咋讀嘛?不懂,總可以問吧?看完網友的「發言」徹底不曉得「哪吒」二字該怎麼讀了?
  • 「拿扎、落咋」…全國都在討論「哪吒」用家鄉話怎麼念,上海話到底...
    」用家鄉話怎麼念,上海話到底怎麼說?  看了這麼多「哪吒」的方言版,相信你也早已迷失在「你會用自己的家鄉方言讀『哪吒』嗎」這句終極拷問裡了吧~那麼問題來了上海話的「哪吒」怎麼念?  究竟是「no zo」還是「na zo」?
  • 你的家鄉話怎麼讀「哪吒」?
    不管是杭州、蕭山、餘杭、紹興的,還是武漢、上海的……統統迷失在「你會用自己的家鄉方言讀『哪吒』嗎」這句終極拷問裡。杭州姑娘小劉一開始還挖苦,這是什麼低級問題啊,杭州話「哪吒」不是讀「nuo zha」嗎?第二次再問,她有點開始懷疑人生了,拼命回憶童年裡的「哪吒」是不是應該讀「na zha」呢?
  • "哪吒"陝西話究竟咋讀 關中人陝北人陝南人徹底凌亂了
    小時候外婆給我講《哪吒鬧海》的故事時,就是這麼發音的。上學後學說普通話,才知道正確發音是『ne zha』。那天看完電影後,我和一個老鄉打電話,說起這個電影時,我就說的家鄉話,女朋友當時就說我,『哪吒』的名字說錯了,我給她解釋了半天,她也搞不明白。」小徐笑著告訴記者,他女友老家在四川樂山,用四川話說「哪吒」,也是別有一番趣味。「我當時問她,你們老家怎麼說這兩個字?
  • 《哪吒》北美上映在即,這五句臺詞難翻譯,哪吒說唱怎麼辦
    能看到吒兒走向世界,是一件很欣慰的事,不過海外上映這件事也有很多有趣的難題,比如電影中的很多臺詞梗該如何翻譯?自官媒人民日報cue到這部電影的時候,影迷們的首要難題就是「急急如律令」該怎麼翻譯?電影中類似這種咒語的臺詞很多,還有很多現代梗,要如何翻譯才能讓國外影迷理解,而且保持句子的味道呢?
  • 電影《哪吒》戳中淚點的話,申公豹的最深刻,哪吒說哭了觀眾!
    截止今日,國產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在內地票房榜取得了41億的添加票房記錄,並且扔保持著良好的漲幅狀態。而看過這部電影的影迷朋友們肯定知道這部電影尤為打動人心的一個地方,就是電影之中人物的臺詞,不得不說,我看的時候作為一個成年人都差點哭了出來。
  • 「拿扎、落咋、辣砸」……你的家鄉怎麼讀「哪吒」?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拿抓」「拉雜」「挪炸」「呢扎」「鬧趙」……無奇不有,朋友圈大型搞笑現場就是他了!
  • 「哪吒」到底怎麼讀?各地方言笑死人!
    微博熱門有一條笑死人哈哈哈哈哈哈哈楊迪的媽媽在說國產動漫「哪吒」這兩個字,方言爆笑網友。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拿抓」、「拉雜」、「挪炸」、「呢扎」、「鬧趙」……無奇不有!全國方言讀「哪吒」大型搞笑現場哪吒普通話讀【nézhā】,這個發音已經非常普及了,但說起各自的家鄉話,就不一樣了。
  • 「最醜哪吒」火了!卻連發音都分不清楚,娜扎發文笑侃:誰cue我
    《哪吒之魔童降世》字沒有播出之前就被嘲笑主角「哪吒」的人物形象設計的太醜,哪吒還化著煙燻妝,史無前例堪稱最醜「哪吒」。但是這個「最醜的哪吒」卻火了。電影上映5天已經突破10億元大關,並超越《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2015年創下的9.56億元票房紀錄,成為國產動畫電影新晉票房冠軍。
  • 你喜歡可愛淘氣的小哪吒嗎?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值得一看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豬!曾經有首歌「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很流行大江南北,這首歌很有名,是的,這是我們年輕時看到的《哪吒傳奇》的歌,讓我們喜歡這個小哪吒。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讓哪吒再次流行起來,我們一起來談談這部電影吧!
  • 哪吒到底怎麼念?是「nǎzhā」or是「é zhā」?是「né zhā...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了名字超難讀的電影主人公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前段時間,曾有一個短視頻段子很火,一個小朋友看書上的哪吒故事,他讀出來的是「那坨」。當然,這只是一個文字錯讀的搞笑段子。其實,哪吒這個經典人物,很多人小時候在不識字的時候,就開始聽大人講故事了,以至於念書後看到哪吒兩個字,會有點奇怪,原來是這麼寫的啊!
  • 哪吒被指涉嫌抄襲怎麼回事?哪吒抄襲什麼劇?《五維記憶》是什麼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簡稱《哪吒》)票房屢創新高,但最近卻遇上了煩心事。  8月21日,中影華騰在官方微博表示,「一個是近期上映的動漫電影,一個是在國內外公演三年之久的創意秀,要說抄襲,到底誰抄襲誰?我們倒是想問問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為啥和《五維記憶》創意秀腳本故事如此相似,就連場景都能神還原,我們的主創團隊真想和餃子導演對對劇本。」
  • 你家鄉怎麼讀「哪吒」?在中國文字記載中,最早出現在唐代
    最近,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不僅刷國產新動畫片票房成績,經由自來水傳播,也引爆傳統文化相關話題。不僅各種方言中「哪吒」如何讀引發討論,大熱天俏皮的「哪吒頭」也走紅。
  • 「nuo za」「luo zua」還是「le za」……「哪吒」用重慶話到底...
    「么兒,你在說啥子喲,別個明明是luo za。」這兩天,隨著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一個名為「四川人念不好哪吒」的話題霸榜微博熱搜,實際上,對於重慶人來說,「哪吒」到底該咋讀,也是一道難解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