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愛自己的孩子嗎?眾多家長都會毫不猶豫地、不加思索地說「愛,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當問及怎麼愛?怎麼才算有能力的愛呢?有些家長就變得遲疑了,回答的就不那麼乾脆果斷了。有些家長會說「給吃好的、用好的,報各種興趣班、上名校等等,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這種說法固然是好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一定要超越同齡孩子,讓孩子在公眾面前給自己賺足面子,成為引以自豪的資本。這種狀態和結果也是眾多家長追捧的和嚮往的。這種表現看似很愛孩子、很會愛孩子。但從深層意義上講,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這是作為父母本能上都會有的。
真正意義上的愛是順應生命成長規律、滿足生命成長需求,創造適宜成長的環境,打造未來能力的基礎。因為生命成長是一場馬拉松賽,是一場持續進階的過程,生命在成長,能力在提升,進而去適應和應對身邊發生所有事情,與身邊遇到的人和諧相處,身心輕鬆的去應對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幫助孩子建立未來能力,讓孩子能自信、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愛孩子、會愛孩子也是一種能力,是要看懂孩子的當下狀態和真實需求,只有看懂了才會明其義,理解和包容,進而才會去尊重孩子的選擇,幫助建立能力,讓其輕鬆的成長。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及養育方式,也在進行著改變,從飲食上的精細、活動空間的狹小、交通工具的代步、無原則的包辦代勞,甚至不懂愛的溺愛。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方式,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同時也失去了很多自我成長的機會,限制和制約著孩子能力提升的最佳時機。讓身體這一學習和生活工具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開發和運用,也就出現了「身體」本應該有的「功能」沒有了,做不到適切反應。造成大腦指揮不了身體,身體也不聽大腦的指揮,出現情緒失控,動作笨拙不協調、語無倫次、人來瘋或害怕與人交往、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記性不好、話語不清甚至到說話年齡還不「吐口」,身體健康程度也差,一不注意就被「病毒侵入」了等等現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不能正常生活和學習,受到別人指評和傷害。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面。
出現這種結果,好多家長認為這是「病態」,也有認為這是遺傳,還有認為現在小,長大就好了等等錯誤的定論,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不會愛造成的結果。
愛不是包辦代勞,而是允許犯錯的嘗試。愛不是限制和制約,而應大膽放手去突破。當然,愛也不是精細的食補,而應是粗茶淡飯,所以說不能以愛的名義去壓制孩子的自我成長去幹擾去剝奪孩子建立能力的機會,多給孩子探索、嘗試及彌補的時間和空間,這個過程是建立能力的機會,也是成長的需求,要讓生理優勢期得以充分展現,不留遺憾。不能滿足孩子生命成長需求,看不懂孩子當下的成長欲望,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在欺負孩子,不是真愛。是在阻止成長、是在逆反生命成長規律,所以,也就不能說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愛,真愛是在給予物質上的滿足的同時幫助建立未來的能力,給予充分成長的氛圍和空間,讓樹苗成棟梁,讓花朵更綻放。
透過現象看本質,當今社會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在日新月異,環境也在推陳出新,客觀上來講,這麼好的條件,孩子應該成長的更歡愉,更健康,能力更強,但往往事與願違,反而出現更多致使家長都看不懂的行為狀態,如膽小、愛哭、黏人、情緒無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吃飯挑食、學習能力差,看書寫字吃力、語言發展落後等等。因為不懂就效仿,枉貼標籤,什麼「多動症」、「自閉症」、「孤獨症」等等,到醫院檢查也查不出什麼毛病,各項指標也無異常,但行為卻有表現,究其原因,這一切的一切不是什麼病態,而是由於身體感覺刺激少,感覺通路少,對於外界信息大腦不能合理整合,不能有效指揮身體做出適切反應,身體不能正確達成心裡所想的動作。進而造成在適應環境及學習能力上出現問題,也就是感覺統合失調,也就是感覺統合能力不成熟,身體智能待開發和運用。
造成這種行為的孩子其實自己也是很痛苦的。因為想的和做的不一致,甚至是錯亂的,有些父母又看不懂就會出現限制、指責、包辦、甚至打罵,這樣就更讓孩子「雪上加霜,痛苦不堪」,壓抑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由於感覺統合是人體的本能,發展不足多是由於養育過程中的溺愛、代勞和保護過度及不當或不足的感覺刺激等等造成。若家長及各級學校老師不明白孩子不可控的行為,始於生理發展的不成熟,而非心理上的主動抗逆或怠惰,這樣會造成成人與孩子之間的相互勉強和埋怨,徒增情緒困擾及心理壓力,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說愛孩子就要看懂孩子當下的行為狀態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的,才會去包容和理解,也才會真正的幫助到孩子。
孩子的成長無法等待,也無法拿生命的成長去賭注。任何結果都是有原因的,追根溯源,學習感統觀念,把握好生理優勢期,滿足生命成長需求。放手,給足豐富多元的感覺刺激,針對性的彌補,打造優質高效的神經網絡,真正實現身為心用,身心合一。讓「真愛」確實幫助到孩子成長,同時建立能力,讓孩子自信、快樂、健康成長。不再用愛的名義去欺負孩子,而是要真正意義上幫助孩子建立未來能力,達到有能力的愛。
01 該圖片由StockSnap在Pixabay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