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求的「狼性」,其實可以限定在自我保護、能屈能伸、合作相處、積極追求生活的範圍內,就是正解了,超綱就是霸凌者了。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被欺凌的對象,也不希望成為霸凌者。尤其現在校園欺凌事件也是存在的。被欺負不僅僅是孩子可能要面對的問題,成年人也會遇到社會上的不公對待,感覺被欺負了。
所以從小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是必要的,這是可以貫穿一生的能力。
1給孩子注入持續不斷的愛,這是最重要最首要最必要的一點。父母之愛,才是孩子內心強大的根本,這可以植入孩子內心,直到成年面對每一件事。內心強大,也會散發出不被「欺負」的氣場。盡最大可能的多擁抱孩子、親吻孩子,蹲下來跟他講話,肯定他、鼓勵他。用你能學到的所有育兒知識,所有行為,告訴他:你是重要的,你是值得被愛的。
2不要在言語或行動上讓孩子總有一種「受害者」心理。被迫害妄想症是大家開玩笑的,一般家長不至於達到這個程度,但很多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孩子被欺負的擔心。父母想辦法提升自己,改變自己的這個認知,更不要傳達給孩子。
3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要友好,和社會的相處模式也要友好。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一般是孩子成年後與社會相處的模式。如果父母這些關係整天都是欺負與被欺負的關係,孩子也只能潛移默化這種模式。
4孩子到了兩三歲認知不斷提升後,就會有社會交往的學習了。這個時候要讓孩子多學習,儘量遵循孩子的生長規律。比如孩子看幼兒園小朋友有什麼也想要,合理的前提下儘量尊重,因為這可能是求同的社會交往。
5任何戰爭都會兩敗俱傷,合作才能共贏。家長要以任何方式向孩子傳達這個理念,除了正當防衛,儘量以「求合」為先,然後對別人的攻擊自我保護。
6無論孩子還是成年人,和人交往要有所界限。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本能,適合自己的方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界限,讓別人知道什麼是自己可以接受的,什麼是不被允許的,要有所意識。
7從小帶孩子多閱讀相關自我保護的繪本、書籍,或者視頻。
8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規則,也可以情景模擬,如何處理衝突事件。
9發生衝突事件後,先擁抱孩子,處理好他的情緒,儘量不要自己慌了,立刻反擊,冷靜處理。孩子會學習到你的處理方式,而不會看到你比他還要害怕被欺負。
10孩子被欺負後,如果你的打罵比他的受欺負還嚴重,他寧願受欺負。並且他看到的得到的也不過是家長的欺負,讓他覺得自己就是「活該被欺負」。
11孩子大一些,如果因為以往的養育方式不當,發生過被欺負,先和自己孩子溝通,再去聯繫家長、校方等。不要求立竿見影出效果,給孩子和自己成長一個過程。
12有些大人所謂的欺負,可能在孩子心裡,他是自己願意,適當也要尊重,當然前提是要家長把控好的。
很多養育規則不是生搬硬套的,家長需要多學習,相關書籍很多。每件事也都不同,要學會靈活處理,多從內心出發。
本文由成長教育微學習原創,期待關注,帶你成長。嚴禁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