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來講,受欺負其實更多的是孩子彼此都天生好動、愛打鬧,同時無法正確方式處理衝突和矛盾。
其實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們的天性都壞不到哪裡去,一般不可能存在兒童中的惡霸和十惡不赦的惡人、影視劇中為了吸引眼球的劇情需要,刻意誇大和渲染。
孩子之間的爭鬥,在每個家長看起來,都像是自己孩子吃了虧,受欺負,把自己的孩子想像成受害者。
想要孩子不受欺負,切實可行的辦法如下:
1、教會孩子學會選擇自己的玩伴,主動遠離那種調皮搗蛋、喜歡追追、打打、鬧鬧的孩子。
2、為孩子選擇一種非常有規則意識的體育運動,隨時釋放孩子體內積累的多餘能量。從小培養孩子規則意識,這樣同時也強健孩子的體格 ,體格強壯的小孩受欺負機率也更小。
3、多和文靜、學習好的同學一起玩,多培養閱讀的習慣、培養專注力,讓孩子養成快速安靜下來的能力,避免過多地去參與追追、打打、鬧鬧。
4、切記千萬不能培養孩子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不能灌輸:「被打了一定要打回來」這種不正確的思想。這樣反而使打鬥和衝突更容易升級,給孩子帶來更大的潛在危險。
5、告訴孩子受到欺負後,回家一定及時告訴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找老師和對方家長溝通解決。
6、從小培養孩子講禮貌,不調皮搗蛋,教育孩子不要去欺負其他更弱小的小朋友,友善是最好的人際相處方式,友善的人發生衝突,被欺負的機率也更小。
7、平時少給孩子看動作片,避免孩子去模仿,文靜的孩子發生衝突、受欺負的機率要小很多。
8、避免給孩子灌輸逞強鬥勇的思想,教育孩子不要在學習和體育運動之外去爭輸贏。
9、其實不爭強好勝的孩子今後才更有出息,學會用頭腦和有效的溝通解決衝突和矛盾、聰明的表現,不爭一時長短,長大後才更可能成為領導者。
10、如果教孩子打回來,萬一遇見真的惡霸,那就是無謂的犧牲,正確做法是趕緊跑,回來告訴爸爸媽媽,讓大人去溝通協調,實在遇見解決不了的,也只能轉學。
就算孩子打得贏,也有狀態不好,失手的時候。況且打架本來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11、爸爸媽媽多努力提升家庭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才是正解,不能縱容和鼓動弱小的孩子去暴力回應,去為自己爭口氣,置孩子於危險之中而不顧。
經濟實力提升了,就可以為孩子挑選學習風氣好,管教更嚴格,更負責的學校。也可以選擇四鄰的孩子群體更有禮貌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