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除了打回去,還有4種方法讓孩子不被欺負

2020-09-19 老爸知帶娃

這兩天發現,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後情緒不高,而且早晨去幼兒園前,還會說不想去幼兒園,想讓我給他換一個新的幼兒園之類的話。這些話讓我變得警惕起來。

我有每天和孩子回顧在幼兒園一天的習慣。在幼兒園有什麼開心的事?學到了什麼新的知識?有沒有需要爸爸幫忙之類的話題。聊天中,孩子說,幼兒園有個壞小孩,總是亂扔東西,有時候還會推人、打人。說他自己也被打了,而且很疼。我想這種事放在任何一個家長身上,都會特彆氣憤,而且可能會對孩子說:「你怎麼不還手」。會覺得孩子很懦弱,挨打了都不知道還手。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也是這樣的。因為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情緒有時是不能被控制的,如果說情緒能被控制,那只能說明,發生的事情還沒有真正的觸及到心底。

但過後我反思了一下與孩子溝通後的情景,發現自己的處理方法並不理想。孩子當時並沒有顯得很堅定,只是更沉默了,還會岔開話題,有明顯不想面對的情緒,這讓我確認教育的方法可能錯了。所以,我開始嘗試新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並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表情。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觸即就的。做為父母我們要認真對待孩子出現的每一個問題,並且要有耐心。

1、做一個關注型父母

孩子在成人前,社會閱歷、處事能力、心理調節能力都要比成年人差很多。所以,當孩子遇到某些特殊問題時,並不能妥善的解決。如果家長是「嚴厲型」父母,給孩子造成的壓力更是無法想像的。更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疾病。

如果想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就要平時多關注孩子的表現情況。學會觀察是為人父母必備的能力之一,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觀察孩子情緒變化等等。如果有違背常態的情況發生,父母就要嘗試溝通,了解發生的問題情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當知道事情的原委時,我們首先不要責怪,要理解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和他站在一起,而不是對立面。對父母沒有敵對情緒。心平氣和才是溝通的基礎。

2、告知孩子解決方法

《羅馬典故》中有一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意思就是任何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我們想要得到的結果應該是惟一的。我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想讓孩子在不欺負別人的情況下,也不被人欺負。

孩子有兩次暴力行為的高發期,一次是3歲左右,孩子成長的萌芽階段;另一個就是孩子的「青春期」。

在這兩個時期,作為家長預防和規避特殊事件的發生才是最重要的。

「不欺負人是一種教養,不被欺負是一種氣場。」

一位幼兒園家長的名言

① 教孩子學會觀察

首先就是要孩子觀察實際情況。判斷處境是不是十分危險,對比實力是否懸殊。如果對方人多,或是比自己孩子強壯,讓孩子先學會退讓,哪怕逃跑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保證個人的生命安全。

② 語言警告

年齡小的孩子如果被同齡小朋友欺負了,首先要大聲警告,要讓對方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同時也可以引起老師和家長的注意。也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③ 擇情還擊

有些孩子因為家庭教育的問題,性格和脾氣都沒有學會合理控制。在幼兒園或是其它公共場所會顯得十分霸道,比如搶玩具、習慣性挑釁、推搡等等。在孩子語言威懾沒有用的時候,告訴孩子可以適當出手還擊。但這種還擊的方式需要父母平時對其進行訓練,練習成一種本能反應。這樣在有同等情況發生的時候,孩子就會通過本能的反應進行還擊。

④ 不要忍氣吞聲

一定給孩子灌輸遇到如果有人欺負自己,不要忍氣吞聲的觀念。 我們不可能打過所有人,但在氣勢上不能輸,要讓對方知道自己並不懦弱,也不害怕他。同時,要告訴家長和老師。

⑤ 多交朋友

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被孤立和人際關係不好都會被其他人排擠或欺負。所以,我們要教導孩子多交朋友,朋友多了,相互都會有所依靠,也會抱團取暖,同時,會減少被欺負的概率。可能很多家長看到這,覺得有點小題大做,其實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已經開始接觸複雜的社會中,只是與成人的社會階段不同而已。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工作單位,聽起來不一樣,但實際的人際關係連接本質是一樣的。都是需要服從領導指令(老師),與身邊同事搞好關係(小朋友)。這樣才會被所處的環境接納。

3、變強壯,增加肌肉

中國公安人民大學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明確表示,避免孩子不被欺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孩子一定要有強健的體魄。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身體素質好了,爆發力也會隨之變強。

這時,爸爸的作用尤其突出,多帶孩子玩些爆發力強的遊戲,比如:踢足球、打籃球等等。孩子經常跟爸爸在一起,還可以學習到爸爸遇事時處理事情的能力,同時感受爸爸的陽剛之氣,孩子也不會顯得好欺負。

當然,告訴孩子自己變強壯了後,不要去欺負別人,越是弱小,就越不能欺負。

4、父母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人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依靠的,這成年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讓他們知道,在他身後有父母守護著他,讓孩子有依靠,有事可以找人傾訴或是幫忙。

如果想讓孩子能把自己當成&34;,平時就需要對孩子多些關愛,多些溝通。讓孩子多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在心裡接受父母對自己的教養。

5、總結

其實,孩子受了委屈或是被欺負了,我想這都是人生成長不可或缺的一課。但做為家長,我們不要盲目的否定孩子,反而我們要接受孩子的內心,撫慰他受傷的心靈,我們要了解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被欺負,被欺負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孩子自己的行為不當?還是語言用詞不佳?我們需要根據問題來幫助還自己找尋解決的方法。不是一味的語言強調打回去。

幫助孩子不被欺負不是一個簡單的指令,而是真正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父母不能一輩子守護在孩子身邊,而且也並不是所有的事,父母都能幫助解決。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孩子處理問題、和解決的能力。讓孩子在敢於面對問題,不懦弱、不逃避,獨立解決。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的期許。

育兒方法有很多,但是並一定每一種方法都適合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們需要多嘗試一些方法,從中找尋最適合自己孩子那一種。

關注【老爸知帶娃】,可獲得老爸帶娃的的更多知識。從爸爸的角度講解育兒方法,幫助更多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提倡老爸多帶娃,以上闡述均為自己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實際體會,如有更多育兒經驗和想法歡迎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受欺負了,應該「打回去」嗎?如何教會孩子不被欺負?
    俗話說「打在兒身,疼在娘心」,孩子上學後家長難免擔心孩子被欺負。孩子受了欺負,要告訴孩子打回去嗎?這個話題也一直備受爭議。很多小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很缺乏。如何讓孩子不被欺負,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 孩子被欺負,除了打回去,家長還能這麼做!
    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負了該怎麼辦呢?打回去or告訴老師?其實,家長們還有第三條路可以走。花媽的女兒小糰子近日就因被人欺負過不敢出去玩,快看看花媽的處理措施吧。花媽如是說女兒糰子最近情緒很低落,也不太願意出去玩故事回放:上周末花爸帶糰子到花園玩,鄰居家3歲的歡歡無故打了糰子一拳,雖然花爸及時地抱開了糰子,但之後就把糰子帶回家了並沒有後續處理,也許糰子就是因為這個一直走不出陰影......
  • 孩子被欺負,與其教孩子打回去,不如這樣……
    第一種家長總是一味地責怪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告訴自己孩子不要招惹別人,不經別人允許,不要動別人東西,玩具、筆、橡皮擦等,更不能趁別人不注意悄悄拿別人東西或順手牽羊之類,讓孩子分清別人的就是別人的,自己只能用自己的東西。只要看到孩子被別人孩子欺負等,就罵自己孩子,你一定是招惹別人了。
  • 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如果你孩子,在學校總被人欺負,你跟老師說,回來還是欺負,第二天跟老師跟家長說,還是欺負,難道只能轉學嗎?其實,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孩子被欺負了,父母該怎麼辦?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肯定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防止孩子被欺負,也是父母要教會的問題。」
  • 孩子被欺負,除了「打回去」,爸媽這種做法更聰明
    被打了就還手,東西被搶了就搶回來,這樣想想好像並沒有毛病。但作為成年人,在面對孩子受欺負這件事情的時候,更應該注意自己的情緒。家長應該做的角色是孩子起爭執的「消防員」,而不是讓這把火越燒越旺。對女兒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傷害?心理學專家李雪說:孩子之間發生衝突,若不存在病態性的以大欺小,或者在衝突中使用槍枝、刀具等危險物品,原則上是不應該幹預和評判的,除非孩子主動要求家長介入。
  • 孩子被欺負了,該讓孩子「打回去」嗎?
    ,更不是教「打回去、把玩具搶回來」那麼簡單,它關乎孩子一生的性格和意識塑造。另外,當孩子被欺負時,我個人不建議教孩子立馬打回去!原因很簡單:打回去這一招會阻礙孩子的情商和與人交往能力的發展。試想一下,如果讓孩子覺得打回去很有效,會使孩子解決問題時簡單粗暴,不論遇到什麼事只要打回去就行,別的小朋友都就可能不敢和他玩了。拳腳相向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 孩子被打要打回去嗎?如何讓孩子具備自我保護的力量,不被欺負
    怕孩子被欺負,鼓勵打回去?她家哈尼身量相對同齡孩子比較瘦小,性格也相對溫和,平時不管是玩具被搶,還是被打了,都不會反擊,而是蹲在那裡很小聲的哭泣。對,就是哭都壓抑著不敢哭出來一樣。從此,「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打人、就算被打了也不能打回去」成了我們掛在嘴邊的社交法則。被打了也不能打回去?但果寶再次被人「欺負」到無助,又讓我對這個法則產生了一絲懷疑。那次在小區玩耍,被兩個4、5歲的小朋友圍住,果寶往西他們就堵住西邊,果寶往東他們就堵住東邊,總之不讓他順利的通往想去的地方。
  • 孩子被欺負了,是打回去還是沉默,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誰家的孩子都是寶貝,不想被欺負,在面對「孩子被打要不要教孩子還手」的事情上,大家各有堅持。堅持打回去的家長會說:被欺負不還手只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要讓對方知道自己不好欺負!反對還手的家長則認為:還手是以暴制暴,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加深孩子對暴力的認可。大家看起來各有道理,那孩子被欺負到底能不能還手呢?
  • 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暴力不是解決事情的唯一方法,還是要教孩子溫和地處理。,讓他在受到欺負時動手打回去其實有點難度。,說明有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負時並不懂得向老師和爸爸媽媽求助。除了上面說的這些方法,在平時我們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體格,如果孩子看上去就很強壯,別人大抵不敢去欺負他的。
  • 孩子被欺負怎麼辦?超半數家長表示「打回去」
    約60%的家長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他們會讓孩子「打回去」;有25%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打人不對,下次不要和對方玩了;另有15%的家長則表示不知道怎麼處理。有一天,吳萍回家,看到小浩的脖子上有一道明顯的紅印子,問了半天,小浩才告訴媽媽,他在幼兒園跟其他小朋友爭搶滑梯,被打了。當時,小浩的爺爺高聲說道:「你應該打回去啊,你不還手,人家以後還要欺負你!」聽到這話,吳萍愣了一下。她想,不是應該教育孩子與同學和睦相處嗎?但轉念一想,孩子的爺爺說得好像也有道理,一味忍讓,可能會讓孩子更懦弱。
  • 這3類孩子容易被欺負,這5種方法保護孩子不被欺負
    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也發現:被欺負過的老鼠,大腦中掌管情緒的部位發生改變,對壓力更敏感,久而久之還會出現社交障礙,即使在安全的環境也害怕結交新朋友。孩子被欺負,被霸凌是每一個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被欺負?被欺負了要打回去嗎?到底要怎麼教孩子才能不被欺負?
  • 看起來怯生生的孩子,更易受欺負。不改變,教孩子打回去也沒用
    我跟你說了多少遍,有人打你就要還回去了。你看剛才別人打你,你不僅沒有打回去,還一聲不吭的讓著別人。你這是要氣死我對嗎?···」看得出弟媳此時非常的生氣。但看到我們進來了,她也有意的,整了整自己的情緒。 同時也向我們說起侄子被欺負的過程:弟媳下午去了幼兒園接4歲侄子放學。
  • 當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父母做法很關鍵,不僅僅要告訴孩子打回去
    如果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媽媽支持你打回去。」「如果在學校裡被欺負了,一定不能夠瞞著媽媽和老師。否則只會讓打你的人變本加厲,認為你懦弱好欺負。以後他就會打你打得更加厲害。」並保證說,以後如果再遇到被其他同學欺負的情況,一定會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和家長。聽了兒子的保證之後,小宇媽媽覺得很欣慰。雖然她是第一次遇到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的問題,但是她覺得自己的處理方法還做得不錯。
  • 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還不夠,還要這樣幫助孩子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是忍受,還是打回去呢?很多寶媽都做錯了當孩子上學後,可能就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呢?是叫孩子忍耐,還是打回去呢?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被欺負,如果不打回去的話,那麼那些欺負別人的熊孩子,可能會覺得你好欺負,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負了,可能還把這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一味地忍耐,是不行的。確實,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是被當成心肝寶貝的,可能從來都捨不得打罵的,卻在學校被欺負,被別人打了,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非常氣憤的吧!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應該說「打回去」嗎?
    孩子上學了以後,當家長的會一直被兩件事所打擾,首先就是自己的孩子欺負其他小朋友。還有一件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回來不和我們講!這兩件事都會讓家長很頭大,特別是第二種,眼看著自己孩子被欺負了,當家長的怎麼做,才算得上是「插手」而顯得不明確,並解決問題呢?可以說是家長處理的稍有不當,就會對孩子的成長留下很大的陰影,甚至還會讓孩子對學校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有的還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 保護自己就是在被「欺負」打回去?
    今天看這篇文章說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明天看那篇文章又說孩子被欺負就是要打回去,不打回去就會一直被欺負……有一部分父母看著自己孩子「欺負」別人會沾沾自喜,心中得意。嘴上雖然說著「這孩子壞/兇得很嘞」,語氣卻是充滿驕傲的。這部分父母應該是「打回去」的擁護者。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做不到眼睜睜看著孩子被欺負而袖手旁觀。
  • 拒絕校園暴力,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就要「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了要不要打回去?是許多家長都在糾結的問題。前幾日,上海楊浦兩位家長因為孩子之間的矛盾,在校門口約架,結果打破頭進了醫院。今天,朋友圈又流傳著一條家長歇斯底裡地讓孩子「打回去」的視頻。作為家長,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但是一旦真的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家長看一看
    而家長選擇的做法有這幾種,一是不當回事兒,二是讓孩子下次離「壞孩子」遠一點,三是找到學校與家長理論一番,四是讓孩子打回去。每一種選擇背後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於是孩子被欺負這件事,如何處理一直成為了我的難題。
  • 秦昊談女兒被欺負瞬間崩潰: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身為父母,我們把孩子帶到世上,是希望他們有美好的人生,而不是讓他們受欺負的,也不是讓他學會總是以暴力反擊。我們要讓孩子擁有不打人的教養,但更要有不被欺負的氣場。 伯爵書院認為,面對孩子被欺負這件事情,我們父母能做的,該做的,應該是防患於未然,教會孩子可行的解決方案。你決定不了別人,但你可以保護自己。
  •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除了教孩子「打回去」,這件事也要和孩子說
    隨著揭露校園暴力現象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校園暴力也被越來越多人所重視,特別是有孩子的人群,更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也會受到欺負。部分父母也曾告訴過孩子受到欺負要懂得反擊,但是簡單的「打回去」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