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己就是在被「欺負」打回去?

2021-02-13 徐可恬

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打回去?今天看這篇文章說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明天看那篇文章又說孩子被欺負就是要打回去,不打回去就會一直被欺負……

有一部分父母看著自己孩子「欺負」別人會沾沾自喜,心中得意。嘴上雖然說著「這孩子壞/兇得很嘞」,語氣卻是充滿驕傲的。這部分父母應該是「打回去」的擁護者。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做不到眼睜睜看著孩子被欺負而袖手旁觀。至於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很多父母心中可能仍然有所疑惑,拿捏不準:一方面,不想讓孩子被欺負;另一方面,也不想讓孩子在自己的影響下變成攻擊性強的孩子。

不管是支持打回去的,還是不支持打回去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或者說讓孩子在被「欺負」的時候可以懂得如何應對。大家主旨是相同的,只是採取的應對方法不同。

選擇採取「打回去」的一方,可能有很多自己的理由,我聽過最多的以下幾種:

自己小時候一直被欺負,突然有一天,自己不再隱忍,選擇了打回去,然後那些欺負自己的人從此就不敢欺負自己了。

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得出一定要打回去

自己小時候大人告訴自己要忍讓,要做好孩子,不可以打人。每次別人欺負自己,大人上來就先說自己,完全不管整件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也不聽自己的解釋。父母潛在的意思是:

你錯了?怪不得別人打你。你沒錯?你狡辯,你肯定錯了自己不知道,不然別人為什麼會打你。

有時候,哪怕父母真的知道自己受委屈了,也會為了維護他人的面子而寧願讓自己繼續委屈,甚至調轉槍頭說自己,

好了,你別哭了,這麼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哭起來還沒完了,你肯定也有不對的地方。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力量是強大的。慢慢地,當我們被欺負時,我們知道求助沒有用,哭泣沒有用,反抗更是不行,我們要做父母口中的「好孩子」,選擇忍讓,哪怕犧牲自己的權利和需求,最大程度的避免衝突。

現在長大了,回想起自己以前吃過的虧,受過的委屈,暗下決心絕對不能讓孩子再和自己當年一樣。看到孩子被欺負,堅定地讓孩子打回去,一定要反抗到底。


這裡的「打回去」有多少是為了滿足當年不能或者不敢反抗的自己

有些父母認為如果不教孩子打回去,孩子就會一直被欺負,會懦弱。孩子懦弱,上學後就會被同學欺負。孩子即懦弱,又被同學欺負,又不懂反抗,這種欺負就會升級,孩子就會被霸凌,甚至被毆打致殘致死。

為了避免孩子以後成為社會新聞中被校園霸凌的孩子,被同學毆打致殘致死的孩子,所以必須教孩子打回去。

也許自己小時候確實有過反抗之後就沒人再欺負自己的經歷,但是,

認為「孩子今天被欺負沒有打回去,上學以後就會被霸凌被打殘打死」和認為「孩子今天打人了,以後就會殺人」,其實是一樣的。都犯了邏輯謬誤中的滑坡謬誤

使用連串的因果推論,卻誇大每個環節中的因果關係,將可能性等於必然性,從而得出不合理的結論。比如,如果A發生了,接著就會導致B,B致C,C致D……X致Y,Y致Z。從A到Z的因果關係就像一個一個坡一樣向下滑。A發生後,Z就會發生,為了避免Z,所以必須避免A。

滑坡謬誤忽略了每一個因果關係的「坡」的強度是不同的,有些關係只是偶然,而非必然,有些因果關係強度非常微弱,甚至有些尚未被證明具有因果關係。所以,即使A發生,Z也並非一定會發生。即使孩子今天沒有打回去,也不代表以後就會一直被欺負,被霸凌,這中間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很多。

選擇打回去其實是特別簡單、直接又粗暴的教育方法,你不用動太多的腦子,不用整體全局地看問題,不用考慮很多因素,只有一條準則:別人打你了?打回去啊!

教孩子用武力回擊,向孩子傳遞的信息是:你只要夠強大,你就有權利去懲罰那些輕視你的人,你只要夠強大,你就可以讓大家害怕你甚至服從你。

而選擇不打回去的父母,卻要考慮很多因素。我們選擇不教孩子打回去,不等於要孩子一味忍讓,放棄自己的權利,犧牲自己的利益,去討好別人,忍受別人的「欺負」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於被「欺負」的應對策略是有所不同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體和認知發展都還處在初級階段,自我行動力量較薄弱,任何時候都離不開養育者的看護。如果有他人在場一起玩耍,更是需要養育者的照顧,而不是指望孩子自己能自我保護。

這個階段的孩子,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語言交流能力的增強,他們的社交範圍逐漸擴大,從非社交性活動進入平行遊戲,聯合遊戲和合作遊戲。

同伴社交活動增多,社交衝突也比嬰幼兒時期更多。同時,這個時期的兒童同理心、道德觀、情緒調節仍然尚未發展成熟,所以,當社交受挫時,父母的引導應該是有助於孩子掌握更多的社交技巧,形成積極、和諧的同伴交往,而不是簡單的一句「打回去」。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遇到被「欺負」的時候,首先我們需要觀察他的情緒。

比如,上次小熙和其他孩子在公園玩耍時,被對方推倒。當時她的情緒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而是很快就自己爬起來繼續玩,這個時候,大人不必介入去中斷他們的遊戲。

如果孩子自己不太在意,而大人卻見不得孩子受一丁點的「欺負」,其實是大人在問題區,這個時候或許應該問一下自己是為什麼,而不是去慫恿孩子打回去。(孩子被欺負,媽媽比孩子更激動?)

如果小熙被推倒後,躺在地上哭泣,這個時候大人首先要做的是上前查看她是否受傷,並安撫她的情緒,說出事情的前因後果,幫助孩子理順當下的情緒,

你跑過去跟哥哥玩,沒想到哥哥卻把你推倒了,你肯定摔疼了吧,身上疼,心裡又難過,太難受了。

如果孩子倒地哭泣,而家長一上來就跟孩子說,

你躺在地上哭什麼哭,哭算什麼本事,上去推回來啊,把他也推倒。

從安全環路理論來講,孩子躺地哭泣的時候正是需要父母的安慰和支持,她在外受了挫,需要回到安全港灣,通過父母的安撫來重新獲得向外探索的力量。

如果你不僅沒有支持,反而否認她的感受,並且逼迫她去「推回來」,她非但沒有力量去推倒別人,甚至可能為了避免衝突,避免再次被逼迫,直接拒絕和他人社交。

待孩子情緒穩定後,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去和小朋友說,

剛剛你把我推倒了,我不喜歡被推,我覺得很疼,請你跟我說對不起。

如果孩子不願意開口,我們也可以用孩子的口吻替孩子說出來。

但是不建議直接教訓別人的孩子,換位思考一下,這很容易引起對方家長的不滿,導致大人之間的衝突。我們是希望通過示範來讓孩子學習如何處理社交衝突,而不是把戰火引到成人身上,導致衝突升級。

回到真實的場景,鑑於當時小熙的情緒並沒有很受影響,所以我們當下並沒有介入,但是孩子也真真實實被他人推倒在地,並且覺得有點難受。所以回到家後,我跟孩子復盤了一下當時的場景,告訴孩子如果她覺得難受或不舒服,可以直接說出來「我不喜歡你推我」。並和孩子進行了角色扮演,如果別人推她,她可以怎麼做來保護自己不受傷。

我先讓孩子來推我,我立馬後退一步,讓孩子的手觸碰不到我,然後大聲說「不可以推人」。然後,我再假裝推孩子,她也學我,立馬後退一步,說「不要推我」。

雖然不知道她何時能運用自如,但我想讓她知道的是:如果她覺得難受,不舒服,她有權利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她要知道別人沒有權利傷害她。


如果她雖然覺得難受,但仍然選擇和他人一起玩耍,那是她選擇的自由,但是,這個前提是她要知道她有拒絕的權利。她是自由的,她可以自己選擇,而不是我要求她必須在意自己,不要顧別人,或者要求她犧牲自己,迎合別人。


如果我的孩子被「欺負」,她選擇用語言表示抗議,我不會認為這是懦弱,我的目標就是讓孩子無須使用暴力就可以保證安全。如果她被欺負後,表情變了變,但很快又繼續和別人玩耍,我也不覺得她是在委屈自己,討好別人。不同的情況,她做出不同的應對,這很正常。

如果每一次別人欺負她後,她都選擇繼續和別人玩,那麼我會考慮其他的原因,是否社交圈過於狹窄,沒有其他的朋友,是否在平時養育中過多地否認或者漠視她的情感,是否親子陪伴出現了問題等等,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跟孩子說「人家打你呢,你還跟人玩,打回來啊」。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如果你孩子,在學校總被人欺負,你跟老師說,回來還是欺負,第二天跟老師跟家長說,還是欺負,難道只能轉學嗎?其實,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孩子被欺負了,父母該怎麼辦?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肯定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防止孩子被欺負,也是父母要教會的問題。」
  • 孩子被打要打回去嗎?如何讓孩子具備自我保護的力量,不被欺負
    怕孩子被欺負,鼓勵打回去?她家哈尼身量相對同齡孩子比較瘦小,性格也相對溫和,平時不管是玩具被搶,還是被打了,都不會反擊,而是蹲在那裡很小聲的哭泣。對,就是哭都壓抑著不敢哭出來一樣。像今天這種情況,那兩孩子的媽媽只顧著聊天也不管,我如果又沒在身邊,那他該如何保護自己呢?校園霸凌日益低齡化,難道就只能蹲在那活活被打嗎?到底該怎麼辦?「孩子被打了,是否要打回去」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標準答案,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 小朋友被欺負了,該不該打回去?
    今天無意中看到一篇帖子,說自己一歲半的女兒經常被堂哥家的兒子欺負,求助網友遇到這種問題該如何引導孩子?記得2015年有一期奇葩說,當時的題目就是《小朋友被欺負了,是打回去還是告老師》,100位嘉賓中有77位選擇打回去,看來,作為一個家長,誰都希望自家的寶貝不能受到任何的欺負。那今天咱就說說如果你家小朋友被欺負了,你該怎麼教育他,真的讓他打回去嗎?
  • 孩子被欺負了,該讓孩子「打回去」嗎?
    其實孩子在受到欺負時,不敢回擊或者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是很正常的,這其中有性格原因,也與後天教育不足相關。,更不是教「打回去、把玩具搶回來」那麼簡單,它關乎孩子一生的性格和意識塑造。原因很簡單:打回去這一招會阻礙孩子的情商和與人交往能力的發展。試想一下,如果讓孩子覺得打回去很有效,會使孩子解決問題時簡單粗暴,不論遇到什麼事只要打回去就行,別的小朋友都就可能不敢和他玩了。拳腳相向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 小孩被人欺負打了,要不要叫小孩打回去?
    做父母的都害怕孩子被欺負,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心肝寶貝啊,自己不捨得打,何況還會讓別人打。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了,要不要打回去?回答很明顯,別打回去。家長要明白,眼前「被欺負」「被打」並不代表孩子永遠是受苦的一方,所謂傻子還有傻福呢,但是,不打回去也不代表他永遠受苦。
  • 被欺負了就要打回去
    順便在小區的滑滑梯那裡玩耍,妞妞手上拿了一個老師發的小禮物,在手上擺弄著玩耍,一個大點的的小孩走過來搶走了妞妞的禮物,自己玩了起來。過了一會,妞妞跑過來,小聲對我說,媽媽那個小朋友還不把我的東西還給我,我說你想要就去拿回來呀。妞妞就跑去說,能把我的東西還給我嗎?不行,我再玩一會。
  • 孩子受欺負了,應該「打回去」嗎?如何教會孩子不被欺負?
    俗話說「打在兒身,疼在娘心」,孩子上學後家長難免擔心孩子被欺負。孩子受了欺負,要告訴孩子打回去嗎?這個話題也一直備受爭議。很多小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很缺乏。如何讓孩子不被欺負,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01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前些日子,在廣州從化街口商業幼兒園裡,有一個叫睿睿的小男孩在幼兒園的一學期內,被同學欺負的事情又上了新聞。  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感覺觸目驚心,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兒子長大了遇到被欺負的事,我應該怎麼辦?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捫心自問,如果不考慮對孩子是否有不利因素的影響,我第一反應肯定是讓孩子打回去,相信這也正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 孩子被欺負怎麼辦?超半數家長表示「打回去」
    約60%的家長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他們會讓孩子「打回去」;有25%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打人不對,下次不要和對方玩了;另有15%的家長則表示不知道怎麼處理。因為自己平時下班時間晚,老公生意又很忙,所以每天都是小浩的爺爺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有一天,吳萍回家,看到小浩的脖子上有一道明顯的紅印子,問了半天,小浩才告訴媽媽,他在幼兒園跟其他小朋友爭搶滑梯,被打了。當時,小浩的爺爺高聲說道:「你應該打回去啊,你不還手,人家以後還要欺負你!」聽到這話,吳萍愣了一下。
  • 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這一幕讓米粒爸媽異常難過,兩人一心想為女兒討回公道,甚至恨不得趕到女兒學校,親自教育那個欺負自己女兒的小男孩。沒想到秦昊媽媽潑了一盆冷水:「你們別再說了,誰家孩子不是個寶?你們的責任,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 拒絕校園暴力,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就要「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了要不要打回去?是許多家長都在糾結的問題。前幾日,上海楊浦兩位家長因為孩子之間的矛盾,在校門口約架,結果打破頭進了醫院。今天,朋友圈又流傳著一條家長歇斯底裡地讓孩子「打回去」的視頻。作為家長,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但是一旦真的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家長看一看
    李玫瑾教授當時斬釘截鐵地回答「打回去」。李玫瑾甚至還分享了,自己平時教孫女如果被欺負時,該如何掙脫!回家爸爸告訴他打回去,並且告訴他怎麼打回去。園長李躍兒曾分析,之所以孩子會出現這種狀況就是家長只是讓孩子盲目地打回去,孩子的體力又不足以支撐回擊欺負自己的人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打回去,我支持!」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過來跟你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你會不會跟他說『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李玫瑾教授堅定地回答:「打回去,我支持!」孩子可以先和對方講道理,對方不聽,還在繼續欺負孩子的時候,就可以動手打回去了。著名主持人金星曾說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若再犯,斬草除根。為什麼被欺負了要打回去?
  • 娃被欺負了,你會教娃打回去嗎?
    打回去?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教她打回去?二:大多數家長一聽孩子說xx欺負我,第一反應就是:打回去啊,有的家長甚至恨不得親自上陣!而且很多愛打人的孩子,就是曾經挨打後,被教育「打回去」的孩子!逃跑也是英雄,保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孩子被欺負,除了打回去,家長還能這麼做!
    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負了該怎麼辦呢?打回去or告訴老師?其實,家長們還有第三條路可以走。花媽的女兒小糰子近日就因被人欺負過不敢出去玩,快看看花媽的處理措施吧。花媽如是說女兒糰子最近情緒很低落,也不太願意出去玩故事回放:上周末花爸帶糰子到花園玩,鄰居家3歲的歡歡無故打了糰子一拳,雖然花爸及時地抱開了糰子,但之後就把糰子帶回家了並沒有後續處理,也許糰子就是因為這個一直走不出陰影......
  • 孩子被欺負了教育他打回去?一不小心大人就犯罪了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牧瑾教授在做客《開講啦》節目時跟大家分享了她對於校園霸凌的態度,她給各位家長支的招就是:打回去!為什麼被欺負了要打回去?李玫瑾教授說到:被欺負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負別人的熊孩子就會一而再而三的欺負別人,因為好玩。不僅是大人,小孩更是如此: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甚至是喪失了底線。李教授說,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兩點。一是讓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
  • 孩子被欺負,到底該不該打回去。
    我的觀點自己我的做法都是打回去,我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問題,但至少現在我覺得沒出什麼問題。我的觀點是,應該打回去。第一,如果小孩子之間發生口角,打打鬧鬧很正常,他們的事情就應該他們自己去解決,除非他們自己需要成年人的幫助。第二,如果當下小孩子不打回去,只是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孩子的童年萌生陰影。他會害怕一切,做事情會變得唯唯諾諾,而且膽子也會越來越小。
  • 兒子被同學欺負,媽媽說:給我打回去,狠狠地打,打傷了我負責!
    我家兒子我就教他~在學校不要怕任何人,只要有人敢欺負你,就一定要打回去,而且還要狠狠的打,打到他們求饒為止,看下次還敢不敢再欺負你了。好像感覺小東的媽媽還挺要強的,把兒子保護得很好,又覺得似乎有點過了。這樣看來,教育孩子各家有各家的方式,所以孩子的性格為人都有差異。我覺得小鵬爸爸教育兒子的方式很正道,小東媽媽說的話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對於孩子被人欺負了,是不是應該打回去呢?
  • 為啥你家娃總被欺負?4因4法教你保護孩子,比「打回去」更有用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辛苦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寶寶,所以對孩子一直都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平常對孩子別說是打,可能罵都不捨得罵,但是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孩子上學接觸更多小朋友,就免不得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吵動手,如果孩子比較弱就很容易受到欺負了。
  • 孩子容易被欺負怎麼辦?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幾件事!
    調解無果,孩子的爸爸當場帶著孩子回到教室,找到了欺負兒子的同學,並告訴孩子:「爸爸在,敢不敢打回去?」「打回去」是中國家長們最常用的一個手法。因為教孩子打回去,太好用了——以暴制暴,孩子只要還手就不吃虧;別人先動手,我們是「正當防衛」佔著理;孩子學會了還手,以後也不會被人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