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工齡?如果符合這3種情況,就算不在崗也能算工齡
工齡就是指從員工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那天起,一直到離職或者是退休這段時間的總工作時常。工齡的用處非常大,不僅與我們的薪資、假期掛鈎,就連退休後的工資待遇都與工齡有關係。就算是被用人單位開除,工齡也會決定我們是否會得到一些賠償金,因此工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實,在以下3中情況中,就算是員工不在崗,用人單位也要為其計算工齡。
一、員工在職讀研或者是出國進修
現代人都追求高學歷,只有學歷增高了,我們才會找到更好的工作以及獲得更高的薪水。因此許多人在參加工作之後也會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歷,根據我國教育部門的規定,如果員工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在職期間考取國內外研究生,或者是公司安排出國進修,在員工學習的這個階段,用人單位必須保留員工崗位,並且為其計算工齡。
二、員工處於帶薪治療期間
我們都知道,在員工進行治療的期間,公司是準許帶薪休假的,而且員工的工齡越長,那麼帶薪治療的假期也就越長。如果員工的帶薪治療假期在3個月到24個月之間,只要是用人單位為其保留的工作崗位,那麼這個期間也是要算在工齡內的;如果員工治療期在6個月內,就可以記為連續工齡,但如果超過了6個月,就只能算作是累積工齡。
三、員工處於停薪留職期間
人無完人,有些員工會因為自己的一些決策失誤而讓公司出現了之後出現了重大損失,或者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導致被公司停薪查看,甚至有些員工會直接下崗。當員工處於停薪留職的期間,員工不會繼續在崗位上工作,公司也不會發放薪水,但是由於這個崗位還為該員工保留著,勞動關係沒有解除,因此也是要計算工齡的。
如果員工符合以上這三種情況,就算員工不在崗,用人單位也要計算工齡。工齡是每位勞動者都不可忽視的事情,它關係到我們太多的福利與自身利益。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夠正視工齡這件事情,如果用人單位不按照相關規定計算工齡,我們就可以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