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央行四答人民幣匯率:決不會把匯率作為貿易摩擦的工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當天的記者會甫一開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就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作出上述定調。他進一步作出承諾,決不會把匯率用於競爭的目的,也不會用匯率來提高中國的出口,或者用作貿易摩擦的工具。(中新網)
「中美經貿磋商是否就人民幣匯率達成初步共識?」
「美國政府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央行有哪些回應?」
「保持匯率穩定會不會影響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中國有沒有在貿易磋商中就匯率問題作出任何的讓步?」
在3月10日的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面對中外媒體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密集發問,央行主要負責人亮數據、作承諾、表決心,一一回應外界關切。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當天的記者會甫一開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就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作出上述定調。他進一步作出承諾,決不會把匯率用於競爭的目的,也不會用匯率來提高中國的出口,或者用作貿易摩擦的工具。
在1個多小時的記者會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陳雨露,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和副行長範一飛分別回答了14個問題。這其中,人民幣匯率的相關問題就有4個,相關負責人有問必答、不避尖銳,表達中方態度。
儘管提出「穩匯率」,易綱當天仍強調,中國匯率的形成機制是一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匯率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實際上,市場在整個匯率形成機制裡面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匯率穩定不代表說匯率盯死了不動,匯率必須要有彈性,有靈活的形成機制,才能起到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易綱解釋道,「中央銀行已經基本上退出了對匯率市場的日常幹預,匯率市場的波動和一定程度上的彈性,對整個經濟是有好處的。」
而面對所謂「美國政府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推動人民幣貶值來獲得競爭優勢」的說法,易綱也用數據進行了反駁——「中國的貨幣當局面對貶值壓力,還是千方百計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為此,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減少了1萬億美元,這個努力全世界都看得非常清楚。大家對這個問題有目共睹。」
針對中美經貿磋商,多家媒體記者表達了對「雙方談得如何」、「中方是否有讓步」這些問題的關切。易綱對此介紹,雙方在許多關鍵和重要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我們雙方討論了如何尊重對方的貨幣當局決定貨幣政策的自主權。第二,我們討論了雙方都應該堅持市場決定的匯率制度這樣一個原則。」易綱說,「第三,我們討論了雙方都應該遵守歷次G20峰會的承諾,比如說不搞競爭性貶值、不將匯率用於競爭性目的。並且雙方就外匯市場保持密切溝通。第四,我們也討論了雙方都應該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透明度標準來承諾披露數據等這些重要問題。」
在當日的記者會上,徵信體系也引發外界關注。「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據介紹,由央行負責建設的徵信體系,已經接入了3500多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用信息數據,9.9億自然人的信用信息,還有2600多萬戶的企業和其他法人組織的信用信息。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用一個生動的例子形容了徵信的用處——「現在徵信很多都用到了社會領域,我們看到很多女兒找男朋友,未來的嶽母說,你得把人民銀行的徵信報告拿來看看」。
2017年以來,人民銀行批准了中國首個市場化的個人徵信機構,即「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經過一年多的籌備,目前「百行徵信」已經籤約接入了600多家機構的信用信息,今年1月份已經正式推出了個人信用報告等3項徵信服務產品,開局良好。
陳雨露進一步介紹,個人查詢前兩次都是不收費的,在網上查簡版的個人信用報告也是不收費的。「大家有空可以到網上查一查,看看自己的信用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