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和演講稿,
要有點「在場感」
這幾年,高考、中考作文常要求寫應用文,如書信、演講稿、發言稿等,這些實用類問題,其實和我們熟悉的議論文、記敘文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我們只需要在原來作文的基礎上,注意一下格式,再多營造點「在場感」,就能打動讀者。
所謂「在場」,就是要加大情感投入,營造語境,走進生活,使讀者產生「在場」傾聽的感覺,也就是常說的「共鳴」。
要營造現場感,可以展開想像,像真的介入生活那樣描述情景。如下面的文段,就出自中考滿分作文,小作者通過對家鄉景物的細緻描寫,喚醒了讀者的「在場感」。
朋友,你好!去年寒假,我們在火車上認識,成了好朋友,今年寒假,我想請你來我的家鄉做客。我的家鄉是一座美麗富饒的小城,這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家鄉風景如畫,是旅遊的好地方。一進村,就是一座水袖天橋,沿著天橋下面的石子路往西走,是兩個晝夜不息噴著銀花的噴泉,穿過噴泉就來到一個清澈見底的荷花池邊,一陣風吹來,河面立即蕩起一圈圈漣漪,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一隻水鳥鑽出水面,拍著翅膀跳到岸上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條魚。到了晚上,上面有月亮陪伴,下面像流星閃耀的汽車來回穿梭著。樹上掛滿了彩練,人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
要營造現場感,還要有真摯的感情。下面的文段,選自高考滿分作文,是給2035年的年輕人寫的一封信,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把「小我」與「大我」融為一體。
哥哥想問你:2035年的你,能明白爸爸的辛苦嗎?爸爸農民出身,爺爺早逝,隻身一人到鄭州奮鬥,從一無所有,到娶到媽媽,買房買車,有了你我,五子登科,兒女雙全,被許多同齡人羨慕嫉妒恨,可風光的背後,爸爸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他幹著重點高中的班主任,帶著兩個班的語文課,在自媒體兼職寫稿,經營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一半出於興趣愛好,一半為了養家餬口。可爸爸卻經常說,他要感謝他的時代:他感謝高考改革,讓貧寒出生的他有鯉魚躍龍門的機會;他感謝改革開放,讓他買上了便宜的商品房;他感謝網際網路,讓他的才華的得以施展,碼字能合法賺錢。他說沒有國家的發展,就沒有咱家的小康——爸爸是個有責任心,肯吃苦,懂感恩的人。
要營造現場感,還要設身處地從對方角度著想,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比如全國I卷有這樣一道作文題,說的是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要求以「明華」為寫信人,給女兒小陳或父親老陳寫一封信。這時,「明華」就應該設身處地站在二人的角度來說話,而不應該像一般議論文那樣一針見血,語言犀利。
小陳,近日你的事跡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各個方向的輿論聲音亦層出不窮。你「舍小家為大局」的赤子之心令我熱淚盈眶,但你迫於無奈所選擇的溝通方式卻讓我只能扼腕嘆息。你的行為的確能喚醒許多固執地違法的司機,將他們拉上遵守交規的正軌,然而卻刻骨銘心地傷害了一位為了你的溫飽你的無憂而鞠躬盡瘁不顧自己的父親。
……
自幼被你奉為全能神靈的父親也有自己的無奈,你躺在寢室舒適的床上編輯完舉報信息按下「發送」鍵的那刻,有沒有想過,舉報父親,只是從「食物鏈」最低端解決著問題,就像譴責當年饑荒時刻的人們「易子而食」一樣,我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卻忘了當事人也有自己的無奈和悲傷。
要營造現場感,還可以多用第二人稱,把讀者當成「你」或「您」,使讀者產生代入感,不由自主地進入那位「您」設置的情境中。請看下面的文段:
巾幗不讓鬚眉,女兒當自強。侯博士,您長期從事高能雷射技術研究,30 年前您就被譽為「雷射女神」。您在高功率超連續譜雷射領域完成一系列創新性工作,發明一系列新方法,突破了關鍵技術,領先世界。您的多項成果得到廣泛應用,為新一代雷射系統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您曾是中國青年的驕傲,現在和將來,您仍然是我們現代青年學習的楷模和人生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