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七七和她的小王子」原創,歡迎關注,全網同名。
有教無類
2000多年前。
有個老頭,宣稱「有教無類」,開辦私學,廣收弟子。即使你是家徒四壁,也可以入我門來。
有人曾經指責老頭太黑了,教個學生需要十條幹肉!證據是這個老頭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說這話的人,知道古代私學有多貴嗎?
紅樓夢中秦可卿的弟弟要蹭賈寶玉的私學,秦可卿的並非一介布衣的老爹尚且需要東拼西湊才能拿出一份說得過去的見面禮。十條幹肉,是古代最菲薄的拜師禮!他要的不過是一份尊重。況且,對於貧困弟子,這個老頭自掏腰包,管吃管住。
這個老頭,叫孔子,他讓受教育不再是統治階級的專利。
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沒有之一。
我手寫我心
1000多年前。
中國的一群文學先驅,跨越兩個朝代,痛斥駢文,提倡古文。
後來,我們稱這次革新為古文運動;這群先驅,名為「唐宋八大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
這場革新,一掃文界的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無病呻吟、浮華晦澀,使散文走上了平淡樸實、自由自然、有血有肉的清新道路並因此大放異彩。
一言以蔽之——我手寫我心。
獻上我的膝蓋。
說人話
100多年前。
中國文學界的一群大咖,「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語言運動。
這場運動,宣告了文言文的結束,從此擅長陽春白雪的精英們要放下身段,去迎合我輩下裡巴人的口味;而我等俗人只要認字(不認字也不要緊,可以聽懂),就可以跨越語言原本存在的那條階級鴻溝,觸摸精英們的靈魂和思想。
那群大咖,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為代表;那場運動,叫白話文運動。
胡適先生,一個地地道道的實用主義者,作為白話文運動的主力,他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提出:「要有話說方才說話;有什麼話說什麼話,話該怎麼說就怎麼說;要說我自己的話,別說別人的話;是什麼時代的人,說什麼時代話。」
一言以蔽之——說人話。
深得我心。
浙江滿分作文
2020年的今天。浙江的一篇滿分作文成了網紅。它和它的專家點評長這樣:
作文題目是這樣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語文到底是什麼
前些日子,我在朋友的誘惑下,去讀《百年孤獨》,一邊讀一邊四處訴苦,這寫的是什麼呀,不百度我讀不懂啊,百度完還是似懂非懂啊。
讀到200頁,我果斷把眼睛一閉,把書一合,安慰自己,世間好書千千萬,我為何非要愛上《百年孤獨》?然後,樂顛樂顛地重新打開了《紅樓夢》,一邊啃著菠蘿蜜一邊頻頻點頭,嗯,妙,妙啊!
沒想到,隔天《百年孤獨》就遇到了強勁對手,就是那篇浙江卷的滿分作文。我瞬間就深深地懺悔我錯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真是太友好了。
對於這篇「高大上」的滿分作文,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的三觀難見的一致——這寫的是啥玩意!網上各種評論文章真的是妙趣橫生又切中要害,用網友的話總結就是「野驢碰了個瞎伯樂」。
專家評論中的幾句話很有意思。
「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說明我們的閱卷老師還是能識別作文的好壞的」,內涵誰呢?感情我們這些硬是不能順暢讀懂這篇作文的語文老師和廣大網友都是不識好歹?
「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呵呵噠。滿分,就是最大的提倡,其他任何說法都是虛的。客觀地說,好文千面,文無定法;如果真覺得小作者才華難得,給個高分也就可以,滿分真的讓人意難平;更不必來一個張揚的專家評論將之重磅推出。
「把這篇作文打成高分」「也是展現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騙誰呢?前面不剛說過「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嗎?說賭王的5000億身家代表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有人支持嗎?
當然,我這個比喻有點不太恰當,因為我真的很想有賭王的身家,但是我並不喜歡這篇滿分作文的不說人話。
從孔子,到唐宋八大家,到白話文運動,一直都在致力於消除隔閡,階級隔閡,語言隔閡。但是今天,一篇生僻辭藻堆砌致力於讓正常人看不懂的小小作文,被蓋上「老到」「深刻」「穩當」的章,真是這幾個詞的恥辱,更是語文理念的一次倒退。
這篇作文得了滿分不過是一種偶然,第一個老師給了39分,假如第二個老師給了36呢?(網上呼籲給20分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吃吃瓜,就散了吧。
語文到底是什麼呢?語文是無所不在的存在,存在於生活的角角落落。
應試也好,生活也罷,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好好說話。
深入淺出,才是大家。
語文教學,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