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滿分作文——語文理念的一次倒退

2020-12-15 七七和她的小王子

本文由「七七和她的小王子」原創,歡迎關注,全網同名。

有教無類

2000多年前。

有個老頭,宣稱「有教無類」,開辦私學,廣收弟子。即使你是家徒四壁,也可以入我門來。

有人曾經指責老頭太黑了,教個學生需要十條幹肉!證據是這個老頭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說這話的人,知道古代私學有多貴嗎?

紅樓夢中秦可卿的弟弟要蹭賈寶玉的私學,秦可卿的並非一介布衣的老爹尚且需要東拼西湊才能拿出一份說得過去的見面禮。十條幹肉,是古代最菲薄的拜師禮!他要的不過是一份尊重。況且,對於貧困弟子,這個老頭自掏腰包,管吃管住。

這個老頭,叫孔子,他讓受教育不再是統治階級的專利。

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沒有之一。

我手寫我心

1000多年前。

中國的一群文學先驅,跨越兩個朝代,痛斥駢文,提倡古文。

後來,我們稱這次革新為古文運動;這群先驅,名為「唐宋八大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

這場革新,一掃文界的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無病呻吟、浮華晦澀,使散文走上了平淡樸實、自由自然、有血有肉的清新道路並因此大放異彩。

一言以蔽之——我手寫我心。

獻上我的膝蓋。

說人話

100多年前。

中國文學界的一群大咖,「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語言運動。

這場運動,宣告了文言文的結束,從此擅長陽春白雪的精英們要放下身段,去迎合我輩下裡巴人的口味;而我等俗人只要認字(不認字也不要緊,可以聽懂),就可以跨越語言原本存在的那條階級鴻溝,觸摸精英們的靈魂和思想。

那群大咖,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為代表;那場運動,叫白話文運動。

胡適先生,一個地地道道的實用主義者,作為白話文運動的主力,他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提出:「要有話說方才說話;有什麼話說什麼話,話該怎麼說就怎麼說;要說我自己的話,別說別人的話;是什麼時代的人,說什麼時代話。」

一言以蔽之——說人話。

深得我心。

浙江滿分作文

2020年的今天。浙江的一篇滿分作文成了網紅。它和它的專家點評長這樣:

作文題目是這樣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語文到底是什麼

前些日子,我在朋友的誘惑下,去讀《百年孤獨》,一邊讀一邊四處訴苦,這寫的是什麼呀,不百度我讀不懂啊,百度完還是似懂非懂啊。

讀到200頁,我果斷把眼睛一閉,把書一合,安慰自己,世間好書千千萬,我為何非要愛上《百年孤獨》?然後,樂顛樂顛地重新打開了《紅樓夢》,一邊啃著菠蘿蜜一邊頻頻點頭,嗯,妙,妙啊!

沒想到,隔天《百年孤獨》就遇到了強勁對手,就是那篇浙江卷的滿分作文。我瞬間就深深地懺悔我錯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真是太友好了。

對於這篇「高大上」的滿分作文,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的三觀難見的一致——這寫的是啥玩意!網上各種評論文章真的是妙趣橫生又切中要害,用網友的話總結就是「野驢碰了個瞎伯樂」。

專家評論中的幾句話很有意思。

「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說明我們的閱卷老師還是能識別作文的好壞的」,內涵誰呢?感情我們這些硬是不能順暢讀懂這篇作文的語文老師和廣大網友都是不識好歹?

「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呵呵噠。滿分,就是最大的提倡,其他任何說法都是虛的。客觀地說,好文千面,文無定法;如果真覺得小作者才華難得,給個高分也就可以,滿分真的讓人意難平;更不必來一個張揚的專家評論將之重磅推出。

「把這篇作文打成高分」「也是展現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騙誰呢?前面不剛說過「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嗎?說賭王的5000億身家代表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有人支持嗎?

當然,我這個比喻有點不太恰當,因為我真的很想有賭王的身家,但是我並不喜歡這篇滿分作文的不說人話。

從孔子,到唐宋八大家,到白話文運動,一直都在致力於消除隔閡,階級隔閡,語言隔閡。但是今天,一篇生僻辭藻堆砌致力於讓正常人看不懂的小小作文,被蓋上「老到」「深刻」「穩當」的章,真是這幾個詞的恥辱,更是語文理念的一次倒退。

這篇作文得了滿分不過是一種偶然,第一個老師給了39分,假如第二個老師給了36呢?(網上呼籲給20分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吃吃瓜,就散了吧。

語文到底是什麼呢?語文是無所不在的存在,存在於生活的角角落落。

應試也好,生活也罷,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好好說話。

深入淺出,才是大家。

語文教學,亦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買家與賣家的一次相遇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石驚起千層浪,引發爭議的同時,討論的焦點也隨之轉到了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身上。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就是陳建新拍板的。錢江晚報曾報導:陳建新從2000年開始擔任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主持制定每年的作文評分標準,確定每年的滿分作文......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原標題: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8月初,由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的《教學月刊》社的同名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在這篇文章之前,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建新披露了評分經過,並作了點評。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是浙江語文閱卷組之恥
    最近,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網友對這篇《生活在樹上》的文章褒貶不一。高考閱卷組也是眾說紛紜。第1位閱卷老師只打了39分,覆審的2位老師卻打出了55分的高分。最後,整個閱卷組綜合下來,評定其為滿分作文。一、高考滿分作文長啥樣?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高考滿分作文是什麼樣子的?
  • 「評論」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中的是是非非
    文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公布後,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其以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身份主編圖書、以及參加作文講座的經歷也被自媒體曝光。質疑方認為,陳建新違規發布高考滿分作文、出版圖書、參加作文講座,以語文作業閱卷大組組長身份,謀取私利。
  • 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俞菀、顧小立)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的報導。「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語文教育應導向「好文字」
    ——這是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中的開頭。這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並引起巨大的爭議。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這種晦澀複雜的表達方式,給大部分正常理解水平的讀者造成的閱讀障礙。首先,我並不讚賞這篇作文,但是,我也不贊成因為輿論爭議就把這篇作文降分處理。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推文內容由編者按、作文全文和專家點評三部分組成。編者按部分寫道,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在專家點評中認為,文章展現了「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
  • 高考錄取火熱進行,浙江閱卷事件持續發酵!滿分作文或將被冷藏
    隨著對透露「浙江滿分作文」的陳建新老師處分方式的公布,今後,考生和家長要看到「高考滿分作文」就更難了。,認定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停止陳建新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
  • 浙江高考語文評卷作文大組組長陳建新的「滿分作文講座」被叫停了
    浙江省考試院8月13日宣布,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 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風波始末
    今年的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一場持續近半個月的風波,各方圍繞「該不該打滿分」的問題爭議不斷,並對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建新發出質疑,還有人舉報陳建新「既當閱卷組長,又出書授課」。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網友「簡直是對語文的侮辱」
    這兩天,一篇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不是因為寫得太好被討論,而是因為大家都覺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看不懂,卻得了滿分,而備受質疑。更為波折的是,高考評分時,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後經過作文審查組審定,判定為滿分。看看這篇滿分作文長啥樣?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有內幕,「這是誣陷」
    陳建新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三位一體升學指導」「浙江高中語文團隊」等多個微信自媒體公眾號8月10日上午發布了一則署名為「浙江省寫作學會」的消息《關於這次高考作文「滿分風暴浙江省寫作學會在這則說明中表示:「最近幾天高考作文《樹上的生活》所引發的『滿分風暴』,使我們學會也處於「暴風眼」當中,想必理事們和會員們都很關心。本來是一場關於高考作文寫法的大討論,它可以推進中學作文教學,配合語文新課改,吸引社會對中學教育的關注。但這兩天個別網文卻變了味,把一些不實之詞強加在陳建新老師身上(此前報導:浙江高考閱卷組長出版作文書,引質疑),所以有必要做幾點說明」。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陳建新輔導書裡的作文相近?浙江寫作學會回應
    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該作文最初由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率先刊,並配發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副教授陳建新對該作文的點評,但隨後該公眾號就刪除了該文章。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三位一體升學指導」「浙江高中語文團隊」等多個微信自媒體公眾號8月10日上午發布了一則署名為「浙江省寫作學會」的消息《關於這次高考作文「滿分風暴」的幾點說明》(以下簡稱「說明」)。浙江省寫作學會在這則說明中表示:「最近幾天高考作文《樹上的生活》所引發的『滿分風暴』,使我們學會也處於「暴風眼」當中,想必理事們和會員們都很關心。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陳建新輔導書裡的作文相近」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葛熔金澎湃特約評論員 方圓由今年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刊出一篇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配發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第一位閱卷老師給《生活在樹上》打的是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篇滿分作文迅速引起熱議。
  • 四川語文特級教師評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這種學生不是語文老師教出來的
    「……近日,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因為三句不離哲學、社會學、文學用典,「英式中文」式寫作,不僅在網上引發熱議,引起網友考據熱,還引發了語文界關於語文教學的深刻思考。如果你是高三語文老師,你會鼓勵學生在高考考場上亦如該生一樣,做如此突破麼?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數位四川語文名師。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對廣東考生有何啟發?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續集:閱卷組長竟無良「高產滿分作文」
    近日,浙江一位老師被人實名舉報上了熱搜,老師名字叫做陳建新,曾是浙江大學的博士、副教授。原因跟前段時間傳遍網絡的高考滿分作文有關,陳建新就是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的大組長。八月初,《生活在樹上》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曝光,文章引用了大量名人典故,觀點晦澀難懂,文字聱牙繞口,不像一個中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瞬間吸引了大量網友的議論。
  • 浙江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被眾人稱頌的滿分作文是怎樣的?
    今天浙江閱卷組長被舉報的消息,刷屏各大網絡,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也做了報導。8月5日,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在個人微博上指出,《生活在樹上》一文「語言晦澀,有些句子不通,象拙劣的翻譯,的確在有意顯示『理論性』。」溫儒敏同時認為,「這次浙江滿分作文第一時間在刊物上披露,是違規的」,「高考閱卷評分應當有保密性,所有參與閱卷者均不得向外透露閱卷情況,這是紀律。」
  • 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侮辱了語文
    吐槽青年出品看到那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看第一遍時難受,第二遍時難受+2,第三遍難受+3時終於崩潰,這樣矯揉造作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作文成為滿分作文示範,既侮辱了語文教育,侮辱了漢語表達,侮辱了讀者,也侮辱了無數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