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風男孩改變自己與故鄉的生命路徑

2021-02-14 經營洞察力論壇

有一位14歲孩子生長在一個貧窮的農村,家裡有八個小孩,但是僅有他一個男孩。在男孩實現他改變家鄉貧窮困境之前,與家鄉裡其他貧窮農民家庭沒有其他的特殊之處。唯一可以勉強稱為特殊之處的就是這個男孩對於電器充滿好奇。經常在垃圾堆裡收集所需的物料,幫忙村裡的人修理電器,尤其是收音機,也收些費用以貼補家用。在農村裡,沒有網絡及計算機,唯一可以接受到外界訊息的是他農民父親的收音機,通過收音機可以接收到氣象預報。這個農村中所處的天然環境十分奇特,不是連續幾天的颳大風就是連續幾天的下大雨,這也是農田裡收穫不佳的主要原因,農村裡的莊嫁收穫完全看天吃飯。

家裡雖然貧窮,但是仍然儘量供應男孩上學,望子成龍的觀念中外皆同,也希望通過教育反轉家庭的經濟狀況。但是好景不長,家裡經濟實在無法供應男孩繼續上學,在面臨退學的狀況,男孩偶然發現老師的腳踏車的電燈通過轉動輪子就可以發光。這個現象引起了少年的極大興趣,雖然最後還是免不了被退學的命運,但是男孩通過老師的幫忙及圖書館的藏書,吸收相關的知識。

但是就在這一年,天候連續的大雨之後,又連續的烈日高掛,使得土地乾裂開來,眼見今年大概是顆粒無收了。年幼的男孩眼看著父親為了今年的收成焦急也想為家裡做些什麼以改善這些狀況。烈日、乾枯的土地、大風以及在遠方的水井,這些讓男孩想起了在圖書館中閱讀過的」能源運用」中介紹過風力發電的原理及過程,男孩想起了為何不在家鄉旱季時也能耕作收成以改善農村中每戶人家的收入?為何不能通過科技技術讓將家鄉中困擾的旱澇交替的狀況有所改善?

因此,男孩通過利用風力發電給收音機供電的實驗驗證了他的想法是可行的。然而,在物資缺乏的大環境下,為了要造一座大型的風力發電機需要借用家中僅有的一臺腳踏車,所謂」借用」其實是大卸八塊並重新組合成發電機的轉動支架。當男孩向父親說明期待未來村裡永久有效供水和旱季耕作收成的想法,並展示風力發電的可行性以及提出借用腳踏車的要求時,正為家人填飽肚子與田裡收成發愁的父親更加憤怒,全然反對男孩的作法並要求男孩一起下田工作分擔家計。男孩沒有放棄他的想法,堅決地認為他的作法是可行的,也能為村裡進行一項變革性的進步。因此,夥同村裡的其他少年意圖強奪父親的腳踏車,卻被父親轟了出來。

在男孩母親出面遊說父親,述說現狀以及不斷失去包含糧食、農地以及親人的窘境。父親被母親的話語打動並再度向男孩確認所能得到的成果及取得信任後,著手進行這個僅憑男孩在書上看到的知識以及簡單實驗後投注家裡最後資源的改變。故事的最後,男孩的願望實現了,家裡的狀況改善了。村裡的收成也增加了。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在非洲馬拉威的男孩故事,他是14歲的威廉.坎寬巴,他本人曾經在2009年六月TED上面分享他個人的歷程,2019年3月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勵志的故事。很多評論整個故事讚揚威廉.坎寬巴的努力不懈,正如他自己說的:我努力嘗試了,我做到了(I try it , I make it),許多稱讚他對未來的想像力,更有人用以鼓勵他人好學不倦以及知識的力量。這些評價筆者都認同,對於個人而言,這些都是正面且積極的啟示。然而,把視角放大到整個團隊、組織或是整個村莊,其實,都忽略了威廉的父親與母親的角色。

由父親的視角而言,難道他不知道困境正在逼近嗎?我相信他的危機感勢必比家裡所有成員更重。但是,他不願意改變嗎?實際上,父親的想法我們不可得知,但是心裏面的抗拒改變的因素沒有移除前(請參考拙作:淺談變革抗拒成因與越過變革抗拒的冰山),即使父親清楚知道危機迫在眉睫,如果他不知道或是不願意改變時,那麼威廉的夢想也不可能實現。

由母親的角度而言,對於兒子威廉所提出來的未來願景,她都覺得孩子瘋了,怎麼可能由一個14歲小孩提出的在書上看過的想法能夠改變整個族群的命運呢?然而,為何母親願意私下去找父親再次溝通呢?原因可能是建立在她對於兒子的信任(請參考拙做:我相信你說的,我們一起做),由於過去對於兒子的所作所為的基礎。即使她還是認為威廉的這個想法瘋狂了,母親還是願意基於相信兒子的基礎下,私下出面與威廉父親談談威廉的做法。而母親的溝通方式不同於威廉所提的技術層次的作法,更多訴諸於情感的表達,由理解層級(參考拙作:改變從心開始)觀察,母親跳過環境與能力的層次,而直接對父親訴求自我認同的層次時,因而改變父親的認知及後續的行為。尤其是當母親對父親訴說:我還要失去什麼?跟著您每到一處,每次都失去一點點。… …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失去。 

由整個家庭的角度來看,母親相信兒子,父親接受母親的觀點,兒子相信他的願景能夠實現(參考拙作:我相信你!--淺談組織信任),他們彼此一家人彼此信賴,相互支持,正如同2012 年時科技巨頭谷歌進行一項「亞里斯多德計劃(Project Aristotle)」的實驗結論一般,「有效運作」的團隊。具有的5個項共通點:心理安全感;可靠感;職務權責劃分明確;創造工作意義;工作影響力。

馭風男孩威廉.坎寬巴努力運用他所學到的知識實現改變家庭的夢想,這是令人激賞的啟示。但是,改變常不僅僅是自己個人的事,常常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加入運作。在企業組織中,更多這樣的案例發生。組織中,經常有些具深度洞見的成員或是變革推動者,因為變革推展的落差,而使得企業失去有效改變的契機。創新、戰略規劃、持續改善﹑大數據、工業4.0這些方法或是理論都很好,對於企業的進一步躍進都有很大的幫助,然而不要忘記企業的組成」人」只有通過一定數量的」人」願意投入,改變才會滾動。關鍵多數的理論在創新適用,同樣地在組織變革的領域也適用(請參考論壇文章:關鍵多數 (Critical Mass) – 引爆創新的動能與QXA=E 的神秘力量),希望馭風男孩的故事能在非洲馬拉威的村莊裡繼續滾動。

註:文中圖片均引用自豆瓣電影網頁中的劇照

(網址為: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7176742/all_photos)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的內容感興趣,不妨再多花幾分鐘深入思考下面的問題,希望對於提升您的「洞察力」有所幫助~

1、馭風男孩的故事,在您所企業中是否有曾經發生過?回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如何?

2、如果您是威廉.坎寬巴,您會如何為自己的真知灼見持續的推動改變的機會?

3、由馭風男孩的故事中(建議撥冗觀看相關的影片及書籍),除了筆者所提出的觀點外,您還有哪些值得分享的觀點?

點擊菜單中的【你問我答】,也可以向作者提出你的疑惑~

相關焦點

  • 《馭風男孩》:吹拂過生命的風,終會和夢想相逢
    《馭風男孩》改編自威廉·坎庫溫巴、布賴恩·梅亞勒合著的同名回憶錄,帶有濃濃的自傳色彩的電影,也飽含真實性,更加能夠與觀眾產生共鳴。作者也曾經登上過ted演講舞臺,將這個和夢想有關的故事講述給觀眾們聽。《馭風男孩》主要講述馬拉威國家內一個普通的村莊少年Kamkwamba因家裡沒錢交80美元一年的學費而被學校開除,但熱愛學習的他依然經常溜進學校圖書館內學習知識。
  • 馭風男孩:風車使土地結出果實
    《馭風男孩》開頭具有異域風情:時斷時續的擊鼓聲,有節奏的金屬般撞擊聲,還有用奇切瓦語吟唱的歌聲,在銀幕外飄蕩;畫面上,則是一群頭插羽毛、臉戴面具、腳踩高蹺的人,載歌載舞穿行而過;畫面下方,田野裡的莊稼迎風而舞……確實,這部英國影片描述的對象,是我們不太熟悉的國度:馬拉威,非洲東南部的一個小國
  • —— 《馭風男孩》告訴你
    在《馭風男孩》,這部由真人真事改編,觀眾滿意度高達95%的影片裡,真切地呈現了這一難題。故事的主人公威廉,生長在非洲大地上以全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著稱的馬拉威,這裡的人世代以種植為生,耕種技術落後。他們沒有任何農業設施,唯一的灌溉方式就是下雨。
  • 伊萊克斯馭風煙機全新上市 呵護你的美麗
    為家庭做出大貢獻的女人們如何繼續在廚房施展自己的廚藝同時又保持美麗與健康呢?   一款高效油煙機,對於有爆炒烹飪習慣、廚房常常煙燻火燎的中國家庭來說格外重要。來自歐洲的百年電器專家伊萊克斯在今秋上市全新伊萊克斯「馭風」系列煙機,以超強吸力為亮點,解決廚房煙燻火燎場面,為在廚房中忙碌的女人們創造一個健康舒適烹飪環境,讓女人們繼續美麗如初。
  • 歐洲溫度、英倫風度:馭風者亨利領羊毛衣
    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鷹爪行動秋季新品:馭風者亨利領羊毛衣。鷹爪行動最新的服飾包裝也已經進行了升級,輕薄的衣服會用氣泡袋包裝。先說入手第一印象,馭風者非常輕薄,重量僅為38克,而筆者能找到最薄的長袖T恤為50克,毛衣則在100克左右。所以,剛上手時,一直誤以為是同為鷹爪今年新品的亨利領T恤,直到翻出產品介紹,才確認確實是羊毛衣。
  • 「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題:「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新華社記者李蓉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發展挑戰前所未有。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 故鄉元素 麥田月光
    在這本集子裡,李卓用簡樸的文字敘述生命中的各種遇見,最為動人的是真情,是對各色各樣人物的理解,對生之艱難的悲憫。對於人生世相中的過往與人事,用情去對待,用有溫度的文字來記述,既看到生命的不易,又寫出存在的意義,寫出人世間的「有情」,是文字存在的價值所在。「故鄉」一直是文學創作非常重要的主題。因為故鄉縈繞在作家的少年記憶中,同時,當作家逃離故鄉、進入都市之後,現代都市的喧譁又讓故鄉作為「鏡像」而存在,能延展出許多現代性的話題。李卓也注意到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學領地」,自己的文學故鄉。
  • 馭風·乘勢起,2020大王椰家具板經銷商會議圓滿召開
    12月18日,馭風·乘勢起 | 2020大王椰家具板經銷商會議正式召開。家具板既是大王椰全新的事業,更是板材行業發展的趨勢,本次會議解析市場走向、共商來年規劃,收穫了圓滿成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當下時代,消費者觀念在改變,新的競爭格局逐步成型,挑戰和機遇並存。
  • 馭風·乘勢起 | 2020大王椰家具板經銷商會議圓滿召開
    12月18日,馭風·乘勢起 | 2020大王椰家具板經銷商會議正式召開。家具板既是大王椰全新的事業,更是板材行業發展的趨勢,本次會議解析市場走向、共商來年規劃,收穫了圓滿成功。
  • 童年是一段美麗的傳說 ——讀《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本篇文章是饒老師寫在《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閱讀課教學設計前的文本解讀。                      童年應該怎樣過?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威爾遜·羅爾斯在《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中說:「我想,幾乎每個男孩一生中都飽嘗過美妙愛戀帶來的酸楚滋味。我說的不是男孩對住在馬路盡頭那個漂亮女孩的痴迷,而是對小狗的真摯喜愛。」
  • 國際時評 | 「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原標題: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發展挑戰前所未有。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
  • 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 題:「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新華社記者李蓉  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發展挑戰前所未有。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
  • 《氣泡男孩》:即使生命脆弱得不堪一擊,我們也要活出自己的頑強
    《氣泡男孩》講述的就是一個十一歲的男孩喬,因為得了一種叫SCID(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的病,從兩個月大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病房。他沒有呼吸過真正的空氣,沒有去公園踢過足球,沒有給小狗扔過飛碟……直到護士阿米爾的出現後,讓原本平靜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 故鄉的老井,緘默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生命哲學
    它如同一個老者,用它獨有的緘默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生命哲學。好久沒回老家了,不知故鄉的一切,是否如昨?
  • 作家如何找尋建設自己的心靈故鄉
    託爾斯泰說過:我們只有返回自己的內心,堅守自己的精神本性,才能夠足夠強大,不容易被其他人和環境所薰染、裹挾,才能夠避免接受錯誤的生命觀而不能自拔。我想,葆有這種「清洗能力」也是一樁幸運和幸福的事情吧。那麼作家是怎麼樣成長起來的,又分幾個階段呢?他們有怎樣的精神世界?
  • 讓男孩認識陌生的自己
    達爾文既能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又能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缺點,這才是真正全面而客觀的自我定位。自我認知貫穿於人成長的整個過程中。男孩們從懂事起,就開始不斷追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這些生命的本源問題。他們在一次次反思中,開始了解自己。但這是一個艱難的歷程,在大多數情況下,男孩是藉助複雜多變的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
  • 王安石詩中的「故鄉」情
    不難看出,「故鄉」已經隱去了,化為一個依稀可見的影子,而這個影子,既是詩人一生追尋的,又是他終身擺脫不了的。「故鄉」變成了一個模糊的、多義的概念,這恰好是王安石詩歌非常高遠的旨趣。如果我們忽視了中國古代詩歌所盛行的意象、象徵的傳統,忽視了中國古代詩歌所通行的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的路徑,就不容易理解王安石在這首詩歌裡苦心經營的「故鄉」!
  • 從五下課文《月是故鄉明》中,感受季羨林老先生生命中飄蕩的鄉愁
    季羨林走出了魯西北那個小村莊,走出了國門,但沒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愛國情結;他走進燕園,走上了大學的講臺,但沒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鄉土情結;他走上了社會的高層,步入了人生的輝煌,但沒有走出那刻骨銘心的平民情結。季羨林爺爺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鄉,依然對自己的故鄉念念不忘。
  • 新華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新聞中心-北方網
    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中方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