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深圳,這座城市的法治精神

2020-08-14 中國新聞網

深圳微法院應用。 中新網記者 陳文 攝

深圳微法院應用。 中新網記者 陳文 攝

中新網深圳8月13日電 題:深圳,這座城市的法治精神

中新網記者 鄭小紅 索有為

法者,治之端也。40年來,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的深圳,在創造城市奇蹟的同時,也走出了一條以改革推進法治發展、以法治引領和保障改革發展的成功道路,良好的法治環境成為深圳核心競爭力之一。

深圳的養犬管理正逐步走上法治道路。深圳有近22萬隻犬,在為養犬人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深圳市「睦犬十號」文明養犬百日行動日前開啟,在小區、廣場、公園等公共區域遛狗不牽繩、犬只隨地便溺等不文明養犬行為將會受到查處。最新出臺的《深圳市犬只電子標籤植入管理規定(試行)》明確,從2020年10月開始,未注射晶片將被視為無證養犬。

深圳有序交通。 中新網記者 陳文 攝

自1992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以來,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法治引領下推進改革,《深圳經濟特區股份有限公司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勞務工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深圳經濟特區碳排放管理若干規定》等一大批法規規章都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開創性作用。

截至2019年年底,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共制定法規231項,現行有效法規169項;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規章319項,現行有效162項。這些法規規章覆蓋了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初步形成了與國家法律體系相配套、與國際慣例相接軌、與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法規制度框架,助推深圳發展成為中國影響最大、建設最好的經濟特區。

據深圳市司法局官員介紹,深圳早在2008年推出了中國首個「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第一次將法治政府建設內容予以量化;2009年,深圳市政府以一號文發布了《關於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並在全國率先開展法治政府建設考評。在2013年啟動的廣東省依法行政考評中,深圳連續五年被評為優秀,其中三次排名第一;在中國政法大學2015年以來開展的中國百城法治政府評估中,深圳始終位列前茅,其中兩次位列第一;2017年獲得「法治政府建設典範城市」稱號。

近期,深圳入圍了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城市初評名單。法治城市示範,對深圳提出更高要求,這意味著深圳要繼續保持「優等生」的領跑姿態,為推動法治中國建設深入邁進提供「深圳樣本」。

中共深圳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著力打造法治城市示範,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用足用好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努力走出社會治理新路,著力打造最安全穩定、最公平正義、法治環境最好的標杆城市。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19年12月,中國社科院等單位聯合發布《中國營商環境與民營企業家評價調查報告》,其中在法治環境指數得分方面,深圳位居全國第一。在這樣的環境下,深圳走出了眾多遵循法制精神和「契約精神」的優秀企業,也讓眾多外企、港澳臺企業在深圳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由深圳市司法局創設、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組織運營的深圳創客法律服務中心,率先在前海進行試點,通過線下服務中心和線上服務平臺的模式為創客服務,是中國內地首個針對創客群體及專家輔導服務的法律服務平臺。自創立以來,該中心服務創客100餘家,向2000名創客提供法務指引。

深圳市司法局局長蔣溪林稱,該局將持續優化深圳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綜合性立法,破解營商環境痛點堵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嚴格規範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減少執法「擾企」現象,探索打造行政執法深圳標準體系。

一個城市的法治水平常常體現在細微之處。

《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菸條例》)修訂後,1名菸民在公交站臺抽電子菸被罰50元,這是中國內地首例電子菸吸菸者被罰。對此,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無菸草行動項目官員印曦表示,深圳市更新立法將電子菸納入公共場所禁菸範圍,標誌著政府充分保護市民免受所有形式的菸草使用危害的決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深圳官方意識到這是一場典型社會治理大考,社會治理需要全市市民和企業經營者堅持理性、依法依規、有德有序。基於此,深圳市在防疫初期便充分調動起全社會的依法防疫意識,疫情引發的各類次生矛盾糾紛得以依法化解。疫情第一波過後,復工復產矛盾糾紛逐步浮出水面,深圳發動人民調解員積極作為,良性的互動使得特殊時期的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依法化解在第一線,凝聚了最大的和解公約數,僅涉疫房屋租賃糾紛累計化解達2993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後,深圳啟動主題為「讀懂民法典,讀懂自己的權利」的宣傳普及活動,深圳市普法辦組建了由66名講師組成的「《民法典》宣講團」,向市民提供不少於1260場宣講。

蔣溪林透露,龍華區歷經3年時間建設的全國首家民法公園即將完工,預計11月向市民開放。公園內將建成中國內地首家民法博物館,展示民法誕生和發展的歷史。(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見人見事見城市精神,六集專題片《先行》解碼「深圳傳奇」
    這部專題片共分六集,每集25分鐘,它通過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創新精神的升級跨越、法治之道的建設突破、城市文明的塑造發揚、民生福祉的體系構建和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活力之源這六個角度,穿插眾多「深圳人」的奮鬥故事,立體化地觸摸這座城市的心跳,全方位展現了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演進,從不同側面讓我們看到了深圳這座城市有怎樣的精神輪廓,體會到它不僅是改革的前沿、創業的樂土,
  • 我國這三座城市入選世界十大超級城市,不是深圳,也不是廣州
    在我國發展的很好的城市,各方面都排在我國領先地位,綜合實力強勁,這樣的城市是很多城市想要努力追趕的目標,而這些發展的很好的城市,正在朝著世界級的城市發展著,我國有三座城市入選世界十大超級城市,不是深圳,也不是廣州。世界十大超級城市排名,第三名香港,第四名北京,第六名上海。
  • 深圳法治政府建設巡禮16:深圳廣築普法陣地,深植法治文化
    讀創/ 深圳商報記者 張瑋瑋 通訊員 黃存真 塗世琳 文/圖 2021年1月7日,深圳為新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獻上賀禮,全國首個民法主題公園——深圳民法公園正式開園。這是深圳深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結出的一枚喜人碩果。
  • 法治深圳-法制網
    (2017-2020)》,凝聚建設法治示範城市的強大正能量,切實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營造崇尚法治、踐行法治的濃厚氛圍,深圳市委政法委、深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公室、深圳市法學會聯合開展「深圳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活動」。
  • 學霸眼中深圳這座城市有哪些關鍵詞?開放、包容、創新,還有這些
    南都訊記者伍曼娜謝萌何思敏今年是深圳建立經濟特區40周年。深圳作為一座移民城市,也是一個特別包容的城市。在由南方都市報主辦的「深愛40,我圳好看」40小時大直播活動中,直播間邀請到的深圳今年高考屏蔽生學霸和他們的老師談到了在他們眼中,深圳是怎樣一個城市?深圳精神又代表著什麼?提到深圳,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哪些地方?
  • 深圳改革開放40年啟示錄:法治成最大公約數
    四十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但對一座城市的發展卻意義重大。時光回溯,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建設成為一座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大都市,走過了法治與改革「同頻共振」,從依法治市到打造「一流法治城市」、再升級到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城市」的40年。
  • 黃元:「一流法治城市」的定義、建設指標初探
    深圳市委、市政府於2011年10月10日召開全市依法治市工作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榮在會上明確地提出要把深圳建設成為「一流法治城市」。這是一個很高的城市建設目標,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合時代發展主題的城市建設目標。
  • 世界一線城市:美國5座,印度3座,我國有多少座?
    在全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城市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而與一些較小的城鎮相比,規模龐大的大都市似乎在發展方面更具潛力。這可能與大城市在吸納人才以及企業「落戶」方面存在的優勢有關。畢竟,人才和企業是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參與者。 近日,GaWC對外發布了最新的世界城市排名榜單。
  • 我國下一個「深圳」,不是成都與武漢,這座城市可能會脫穎而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大城市經濟發展迅速,要說在中國哪個城市發展得最快,那就是深圳的大都市,它的前身是一個小漁村,深圳從一個無名的小漁村變成了現在的大城市,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許多老外都定居在深圳這座城市,全國許多打工者也喜歡前往深圳工作,對於深圳這樣大城市的變身記在中國來說
  • 我們40|兩位「深二代」的驕傲與感恩:用法律人的情懷,詮釋對這座...
    1980年,李燕妙在深圳龍崗衛生院出生了,可謂是土生土長的「深二代」。1998年,她從深圳中學考到中山大學法律學系就讀,後來又相繼取得了碩士、博士學位。「深圳這座城市敢闖敢試、拼搏創新,和我的人生息息相關,這些特質也深深地融入到我的骨子裡。」畢業後,李燕妙選擇了在深圳從事法律工作,在深圳某法院擔任法官。
  •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深圳法治建設極具全國推廣價值
    無論是法治社會建設,還是法治政府建設,包括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國,我們對深圳都有很強的很高的期待。因為深圳的基礎好,深圳已經是一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法治城市或者是法治政府的示範區。
  • 這座GDP不足深圳一半的城市,為何能成為世界一線城市呢
    提起一線城市,可能各位小夥伴最先想到的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而提起世界一線城市,也許大家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可能會是倫敦,巴黎,紐約等等,而在最近評選的世界一線城市之中,我國也有6座城市入圍。
  • 中國的下一個「深圳」,不是成都也不是武漢,這座城市被看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許多城市發展非常迅速,出現了許多世界級城市,說起中國近幾十年發展最快的城市,國內任何城市都與「深圳速度」相比,深圳作為中國的國家中心城市及世界一線城市,如今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100%,是中國首個全部城鎮化的城市,可以說深圳是很多國人的驕傲。
  • 人大代表黃亞英:深圳要繼續「特」下去 法治營商環境走在全國前列
    最近,全國上下都在集中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精神,也在為全面規劃國家未來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黃亞英代表坦言自己也在努力學習中,他對未來五年的法治建設的關注比其他領域要更多。「通過這一次的學習,我們深受鼓舞。從我本人的專業領域來講,這一次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和十四五規劃綱要裡面,極大地提升了國家未來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對我們國家未來的立法、司法和法治政府建設,比以往更加強調。
  • 深圳2020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啟動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燕)記者昨日獲悉,由深圳市委政法委、深圳市委依法治市辦、深圳市法學會聯合主辦的深圳市2020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已正式啟動。活動將在全市範圍內評選出影響深遠、成效顯著的本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凝聚建設法治城市示範的強大正能量,切實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營造崇尚法治、踐行法治的濃厚氛圍。
  • 中國的下一個「深圳」,蘇州杭州不被看好,最有希望的是這座城市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很多城市的經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深圳這座城市,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漁村一躍成為了國際大都市,相信未來我國還有很多城市將有希望成為深圳那樣的城市,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中國的下一個「深圳」,蘇州杭州不被看好,最有希望的是這座城市!
  • 深圳:這是很「貴」的城市 但有「人情味」
    深圳年輕藝術家除了年輕外,深圳這個詞也不能忽略,除了生活工作在深圳外,作品能否與深圳發生更多的關係也同樣十分重要,啾小組很多的作品都喚醒了深二代這個群體的時代回憶,與深圳這座移民城市一同成長的三位藝術家,以無釐頭式的幽默,用年輕的視角重新審視深圳,近幾年作品也在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上海雙年展和香港巴塞爾等地展出,十分值得關注的新一代藝術家。
  • 波茲南:城市精神助推經濟發展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孫 錦 一座是位于波蘭中西部瓦爾塔河邊的古老城市,隨處可見百年歷史的建築,另一座是位於中國南海之濱最年輕的城市,充滿了現代建築的質感。從城市外形上來看,深圳與波茲南風格迥異,然而,姐妹之城自然有那麼幾分神似,若干年前,「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兩地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而現如今,兩座城市都已是所在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
  • 同樣身為經濟特區,與深圳相比,這座城市經濟卻與其差十倍
    說到中國的一些特殊經濟體,我想許多人只聽說過深圳和廈門,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將深圳,珠海,山東和廈門建立為經濟特區,中國還於1988年討論了將海南建設為經濟特區的問題,從那時起,中國有五個經濟特區城市,在改革開放初期,這五個特殊經濟體絕對是令人眼花瞭亂的城市,以目前的深圳為例,它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的頂級城市,具有創新和技術競爭力,讓我們談談廈門,今天的廈門經濟是深圳無法比擬的
  • 深圳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 21強出爐
    法制網深圳2月1日電 記者唐榮    【活動介紹】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大戰略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市委《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建設實施綱要(2017-2020)》,凝聚建設法治示範城市的強大正能量,切實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營造崇尚法治、踐行法治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