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微法院應用。 中新網記者 陳文 攝
深圳微法院應用。 中新網記者 陳文 攝
中新網深圳8月13日電 題:深圳,這座城市的法治精神
中新網記者 鄭小紅 索有為
法者,治之端也。40年來,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的深圳,在創造城市奇蹟的同時,也走出了一條以改革推進法治發展、以法治引領和保障改革發展的成功道路,良好的法治環境成為深圳核心競爭力之一。
深圳的養犬管理正逐步走上法治道路。深圳有近22萬隻犬,在為養犬人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深圳市「睦犬十號」文明養犬百日行動日前開啟,在小區、廣場、公園等公共區域遛狗不牽繩、犬只隨地便溺等不文明養犬行為將會受到查處。最新出臺的《深圳市犬只電子標籤植入管理規定(試行)》明確,從2020年10月開始,未注射晶片將被視為無證養犬。
深圳有序交通。 中新網記者 陳文 攝
自1992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以來,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法治引領下推進改革,《深圳經濟特區股份有限公司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勞務工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深圳經濟特區碳排放管理若干規定》等一大批法規規章都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開創性作用。
截至2019年年底,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共制定法規231項,現行有效法規169項;深圳市人民政府制定規章319項,現行有效162項。這些法規規章覆蓋了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初步形成了與國家法律體系相配套、與國際慣例相接軌、與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法規制度框架,助推深圳發展成為中國影響最大、建設最好的經濟特區。
據深圳市司法局官員介紹,深圳早在2008年推出了中國首個「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第一次將法治政府建設內容予以量化;2009年,深圳市政府以一號文發布了《關於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並在全國率先開展法治政府建設考評。在2013年啟動的廣東省依法行政考評中,深圳連續五年被評為優秀,其中三次排名第一;在中國政法大學2015年以來開展的中國百城法治政府評估中,深圳始終位列前茅,其中兩次位列第一;2017年獲得「法治政府建設典範城市」稱號。
近期,深圳入圍了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城市初評名單。法治城市示範,對深圳提出更高要求,這意味著深圳要繼續保持「優等生」的領跑姿態,為推動法治中國建設深入邁進提供「深圳樣本」。
中共深圳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著力打造法治城市示範,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用足用好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努力走出社會治理新路,著力打造最安全穩定、最公平正義、法治環境最好的標杆城市。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19年12月,中國社科院等單位聯合發布《中國營商環境與民營企業家評價調查報告》,其中在法治環境指數得分方面,深圳位居全國第一。在這樣的環境下,深圳走出了眾多遵循法制精神和「契約精神」的優秀企業,也讓眾多外企、港澳臺企業在深圳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由深圳市司法局創設、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組織運營的深圳創客法律服務中心,率先在前海進行試點,通過線下服務中心和線上服務平臺的模式為創客服務,是中國內地首個針對創客群體及專家輔導服務的法律服務平臺。自創立以來,該中心服務創客100餘家,向2000名創客提供法務指引。
深圳市司法局局長蔣溪林稱,該局將持續優化深圳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綜合性立法,破解營商環境痛點堵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嚴格規範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減少執法「擾企」現象,探索打造行政執法深圳標準體系。
一個城市的法治水平常常體現在細微之處。
《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菸條例》)修訂後,1名菸民在公交站臺抽電子菸被罰50元,這是中國內地首例電子菸吸菸者被罰。對此,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無菸草行動項目官員印曦表示,深圳市更新立法將電子菸納入公共場所禁菸範圍,標誌著政府充分保護市民免受所有形式的菸草使用危害的決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深圳官方意識到這是一場典型社會治理大考,社會治理需要全市市民和企業經營者堅持理性、依法依規、有德有序。基於此,深圳市在防疫初期便充分調動起全社會的依法防疫意識,疫情引發的各類次生矛盾糾紛得以依法化解。疫情第一波過後,復工復產矛盾糾紛逐步浮出水面,深圳發動人民調解員積極作為,良性的互動使得特殊時期的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依法化解在第一線,凝聚了最大的和解公約數,僅涉疫房屋租賃糾紛累計化解達2993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後,深圳啟動主題為「讀懂民法典,讀懂自己的權利」的宣傳普及活動,深圳市普法辦組建了由66名講師組成的「《民法典》宣講團」,向市民提供不少於1260場宣講。
蔣溪林透露,龍華區歷經3年時間建設的全國首家民法公園即將完工,預計11月向市民開放。公園內將建成中國內地首家民法博物館,展示民法誕生和發展的歷史。(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