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我如何面對不想長大的女兒

2020-12-11 澎湃新聞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採的著名學者之一。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啾啾兩歲的生日, 早晨醒來, 媽媽告訴她, 今天是寶貝的生日, 寶貝滿兩歲了。在為她唱了《生日快樂》之後, 媽媽想檢驗一下她是否知道自己由一歲變為兩歲了,便問:「 寶貝幾歲了?」 她答:「 兩歲。」 立即又發出表示反對的上聲「 嗯」, 說:「 不是兩歲! 」 媽媽問:「 三歲? 」 反對的「 嗯」聲更響了, 一邊使勁搖頭。「 一歲?」 她點點頭。「 還想當小貝貝? 」 這回是表示贊同的去聲「 嗯」, 表情很堅決。

三歲的時候,媽媽給她講她以前的事,她聽得入迷,說:「 要是我還那麼小就好了。」 媽媽說:「 你還那麼小, 現在會做的許多事都不會做了。」 啾啾對此不置可否, 繼續說自己的想法:「 我長到兩歲,就覺得一歲特別好,長到三歲,就覺得兩歲特別好。」 我心中暗驚,歲月因失去而美麗,這樣精微的體驗, 她小小的年紀就領悟到了。

說起以後長大,她的口氣常常是有些傷感的。媽媽問:「寶貝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可愛的?」 我說:「 寶貝從生下來就可愛,可愛到現在,還要可愛下去。」 她看我一眼, 略帶遺憾地說:「 長大了就不可愛了。」 然後轉身問媽媽,「 媽媽,到我八歲的時候,你還會記得我特別小的時候的樣子嗎? 」

在她的小腦瓜裡,八歲已經是長大了吧。媽媽說會的,可是我知道,啾啾的擔憂是有道理的。每當我迷醉於她的可愛模樣的時候,我也總是聽見我的心在為眼前的這個模樣必將被時光帶走而嘆息。日子一天天過,孩子似乎無甚變化,有一天驀然回首,童稚的情景已經永成過去。

辦公室裡,媽媽在埋頭工作,啾啾在另一張桌子前畫畫。因為保姆休假,媽媽帶著她來上班了。她很乖,不去打擾媽媽。在畫畫時,她不時地抬頭看一眼媽媽。畫了一會兒,她爬下椅子,走到媽媽身旁,說:「 媽媽,我覺得你好漂亮。」媽媽說:「 寶貝比媽媽更漂亮。」她說:「 媽媽,我不讓你老,你老了就會不漂亮了。」 接著問,「外婆年輕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那時候她漂亮嗎?」媽媽心不在焉地回答「還湊合吧。」

她站著不走,媽媽留意了,抬起頭來,問她還想說什麼。她說:「 我長得像你,你又像你媽媽……」停頓了一下,然後小聲說,「我害怕!」媽媽問:「怕什麼?」她說:「我不願像外婆。將來我有了寶貝,我也不願她像你。」媽媽有點兒吃驚,問:「你這麼愛媽媽,你的寶貝像媽媽不好嗎? 」

她堅定地回答:「 不好, 她像我就行了。」

啾啾四歲半,一天晚上,在飯桌上,她突然說:「 我不想長大。」 我悄悄觀察她, 她的表情是認真的, 甚至是痛苦的。我知道講大道理沒有用,就用開玩笑的口氣對她說:「 那你就縮小吧, 再變成一個小貝貝。」 她說:「 我也不縮小, 就現在這樣很好。」 我說:「 你想想, 如果你總這樣, 你周圍的小朋友都長大了, 上小學了, 他們會笑你的。」 她語氣堅定地說:「 沒有關係。」 媽媽插話說:「 以後媽媽老了, 你還這麼大,我都抱不動你了。」

她聞言立刻放聲大哭,喊起來:「 我不想長大! 我也不讓你變老! 」 到這個地步, 我和紅別無他法, 只好答應她:「 好, 寶貝不長大, 爸爸媽媽也不變老。」她止哭了。為了逗她高興, 我和她拉鉤, 她學我反覆地說:「 拉鉤拉鉤, 永遠不老。」 玩了一會兒, 她破涕為笑了。

此後幾天, 我出差, 她和媽媽在家裡, 她便經常要媽媽為永遠不老和她拉鉤, 走到哪裡, 拉到哪裡。媽媽開車, 她坐在副駕駛座上, 也伸過手去和媽媽為此拉鉤。有一回, 拉完了鉤, 她問媽媽:「 你說拉鉤管用嗎?」 我出差回來了,她一見我, 也急忙問:「 爸爸, 拉鉤管不管用? 」

我說:「 管用, 天上有一個神仙, 他看見我們拉鉤, 他會聽我們的。」這句話又讓她思考了一些天, 仍覺得不十分可信, 悄悄問媽媽:「 你說天上真有神仙看見我們拉鉤嗎? 」她將信將疑, 心裡一直在琢磨。也許是受了那天我讓她縮小的戲言的啟發, 她產生了一個新的思路。她對媽媽說:「我不喜歡時間這麼向前過, 我想倒著過。」

媽媽問她是什麼意思, 她說:「 我不想今天過了是明天, 明天過了是後天,我要從最後面過起, 一直到後天、明天、今天、昨天, 這樣我就可以越過越小, 最後又可以吃媽媽的奶, 又可以回到媽媽的肚子裡了。」

媽媽說:「 你回到了我的肚子裡,再往後過,你就變沒有了, 媽媽也變回小姑娘了。」 這個推理有點兒出乎她的預料, 她想了一會兒, 說:「 我回到了你的肚子裡,就停住了, 不要再往後過了。」

我心中想: 我的寶貝和我太像了, 這麼早就意識到了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有限, 在緊張地尋找一條出路。對於人生宿命的抗拒和接受, 抗拒的失敗, 接受的無奈, 這一出古老的悲劇已經在她的小小心靈裡拉開序幕。這些日子裡, 啾啾格外多愁善感, 她變得很愛哭。她從來戀媽媽, 現在更戀了, 寸步不肯離開。每當媽媽要外出,她就哭, 堅決不讓。她說:「 我再也離不開媽媽了, 因為我變小了。」

一天夜晚, 她背朝媽媽躺著, 媽媽以為她睡著了, 正想起來去工作, 她突然轉過身來, 緊緊摟住了媽媽。媽媽發現她在流淚, 驚慌地問她哪裡不舒服。她說:「 媽媽, 要是你很老了,死了,別人會把你埋在地下嗎? 」 馬上接著說,「 你很老了、快死了的時候, 你就趕緊回家, 死了留在家裡, 我就可以一直聞你的味兒了。」 媽媽說:「 人死了會臭的, 味兒很難聞。」 她說:「 我還是喜歡媽媽的味兒。」 說完淚如雨下,嗚咽不止。

在一再宣布不想長大的同時, 啾啾的身體出現了一個異常的情況。她早就學會了控制大小便, 可是, 在這大約一個來月的時間裡, 她突然又經常尿床、尿褲子, 在幼兒園也如此, 老師多次捎話, 讓我們帶她就醫。我的判斷是, 這個症狀很可能源自她的心病, 是她潛意識裡表示不肯長大的一種方式。不過,也有可能是尿道感染,我們仍決定帶她去醫院檢查。

啾啾對於去醫院總是很害怕的, 這天下午, 我們到幼兒園接了她,她坐在後座上,一聽是去醫院,馬上哭了,嚷道:「 直接回家! 」 媽媽向她解釋說, 今天去醫院只是尿一點兒尿, 讓醫生在顯微鏡下看一看尿裡面有沒有病菌。尿尿可怕嗎? 她承認不可怕, 就平靜下來了。化驗結果正常, 醫生認為症狀是精神因素所致, 正與我的判斷相符。

在醫院裡, 我們看見一個一歲多的農村小女孩站在二樓的廳裡哭。她有時挪動一小步, 不停地哀泣和用手擦眼睛下面, 但沒有眼淚。至少有半個多小時, 無人來領她。肯定是她的母親遺棄了她, 我依稀記得剛才見過一個紅衣農村婦女抱著她,就向院方報告,錄像證實了這一點。她的嘴唇發紫,大約患有先天心臟病。我們站在那裡守了很久, 紅不停地用餐巾紙給她擦鼻涕, 啾啾也不時去撫摩她一下。紅抱起她,她不哭了。紅差不多動心要把她抱回家了, 最後還是理智佔了上風。

回到家裡, 我們仍在談論這個小女孩。媽媽說:「 要不是收養手續太麻煩, 我真把她帶回來了。」 啾啾說:「 她真可憐,以後成孤兒了。」 我問:「 如果帶回來,她就是你的妹妹,你喜歡她嗎? 」 她答:「 喜歡, 她挺可愛的。」 我說:「 可是,你現在已經四歲多了, 還尿褲, 她會笑你這個姐姐的。你想想, 同班的小朋友還有沒有尿褲的? 」 她當真想了一會兒,終於舉出了一個例子, 但承認那個小朋友只是偶爾尿褲。接著她申辯:「 我不是要像現在這麼大, 我要回到媽媽懷裡吃奶。」 意思很清楚: 吃奶的孩子可以尿褲。

啾啾要過五歲生日了, 早晨一起床, 她就宣布:「 今天是我的生日, 你們必須聽我的。」 接著宣布,「 我不想辦生日。」當時正值「 非典」 流行, 我們臨時住在城郊的住宅裡,紅覺得她太寂寞了, 就和她商量, 只請小區裡她剛認識的幾個小朋友到家裡來吃蛋糕, 她勉強同意了。

沒有料到的是,小朋友的媽媽們也都來了, 而且在客廳裡坐了三個小時仍無去意。已是晚餐時間, 紅臨時決定帶大家去餐館吃飯。我在書房裡, 忽然聽見啾啾的大哭聲, 到客廳看, 只見眾人正在朝外走, 紅拉著啾啾, 啾啾一邊哭一邊奮力抵抗。我抱起啾啾, 不客氣地說:「 改日吧, 我們答應啾啾不辦生日的。」 媽媽們帶著孩子悻悻地下樓去了。

在我的印象中, 啾啾對於過生日從來不熱衷, 即使生日那天玩得快樂, 隱隱中仍有一種牴觸。這一次的生日, 她是公開抵制, 也許再加上客不投緣的因素, 就大大地發作了一場。

生日後不久,一個朋友來家裡,看見啾啾,問她幾歲了,她答五歲。然後,我看見她站在那裡若有所思,自語道:「 我覺得四歲太快了, 剛到四歲, 就五歲了。」 我頓時明白, 這些日子她一直沉浸在歲月易逝的憂愁中。

上小學後, 她好像把這種情緒克制起來了, 但偶爾仍有流露。一個星期五的早晨,看她為上學而早起,我覺得心疼,就對她說:「 寶貝, 明天又是周末了, 可以不上學了, 我為你高興。」 不料她神色黯然地說:「 我不喜歡。」 說著眼睛紅了。我問為什麼, 她答:「 過得太快了, 我不想長大。」

不想長大已經成為啾啾的一個相當嚴重的心理癥結。她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不願意陷在痛苦的情緒之中, 自己在思考, 試圖找到一種能夠說服自己的道理。她問我:「 你說, 人會長大好, 還是不會長大好? 」我答:「 各有好處, 也各有壞處。」她表示贊同, 馬上談不長大的壞處:「 還是那麼小, 卻滿面皺紋…… 」

我說:「 不長大就總是小孩的樣子, 不會滿面皺紋的。」

她問:「 也不會死? 」

我點頭。她動心了。我說:「 可是也沒有親人了, 因為親人都會死。」

她提出異議, 說:「 親人會有後代呀, 所以仍有親人。」

我承認她說得對, 就換一個角度說:「 爸爸已經長大了,知道長大了能夠經歷許多有意思的事, 比如會有自己的小貝貝。你不長大, 就永遠不能有自己的小貝貝了。」

這個理由很有力量, 因為她一直覺得有小貝貝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愣了一會兒,她說:「 其實長大也可以,但不要老,我就是不想老。」

我說:「 我也不想老。」

她說:「 最好是又長大, 又不會老。爸爸, 你說有什麼辦法嗎? 」

我說:「 從古代開始, 有許多人在找這個辦法, 好像都沒有找到。」

她嘆了一口氣, 不說話了。

韶光流逝, 人生易老, 人們往往以為只有成年人才會有這樣的惆悵, 其實不然。我們總是低估孩子的心靈。我自己的幼時記憶, 我的女兒的幼時表現, 都證明一個人在生命早期就可能為歲月匆匆而悲傷, 為生死大限而哀痛。

不要說因為我是哲學家, 我小時候哪裡知道將來會以哲學為業。不要說因為啾啾是哲學家的女兒, 她的苦惱與哲學理論哪裡有半點兒關係。我要再三強調: 孩子的心靈比我們所認為的細膩得多, 敏銳得多, 我們千萬不要低估。

那麼, 當孩子表露了這種大人也不堪承受的生命憂懼,提出了這種大人也不能解決的人生難題時, 我們怎麼辦?首先, 我們要留心, 要傾聽, 讓孩子感到, 我們對他的苦惱是了解和關切的。如果家長聽而不聞, 置之不理, 麻木不仁, 孩子就會把苦惱埋在心底, 深感孤獨無助。

其次, 要鼓勵孩子, 讓他知道, 他想的問題是重要的、有價值的, 他能夠想這樣的問題證明他聰明、會動腦子。有一些愚蠢的家長, 一聽見孩子提關於死亡的問題就大驚小怪, 慌忙制止, 仿佛孩子做了錯事。這種家長自己一定是恐懼死亡和逃避思考的, 於是做出了本能的反應。他們這樣反應, 會把恐懼情緒傳染給孩子, 很可能從此就把孩子圈在如同他們一樣的蒙昧境界中了。

最後, 要以平等、謙虛的態度和孩子進行討論, 不知為不知, 切忌用一個平庸的答案來把問題取消。你不妨提一些可供他參考的觀點, 但一定不要做結論。我經常聽到, 當孩子對死亡表示困惑時, 大人就給他講一些大道理, 什麼有生必有死呀, 人不死地球就裝不下了呀, 我聽了心中就憤怒,因為他們居然認為用這些生物學、物理學的簡單道理就可以打發掉孩子靈魂中的困惑, 尤其是他們居然認為孩子靈魂中如此有價值的困惑應該被打發掉!

其實, 一切重大的哲學問題, 比如生死問題, 都是沒有終極答案的, 更不可能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這樣的問題要想一輩子, 想本身就有收穫, 本身就是覺悟和修煉的過程。孩子一旦開始想這類問題, 你不要急於讓孩子想通, 事實上也不可能做到。寧可讓他知道, 你也還沒有想通呢, 想不通是正常的, 咱們一起慢慢想吧。

讓孩子從小對人生最重大也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保持勇於面對的和開放的心態, 這肯定有百利而無一弊, 有助於在他的靈魂中生長起一種根本的誠實。孩子心靈中的憂傷, 頭腦中的困惑, 只要大人能以自然的態度對待, 善於引導, 而不是去壓抑和扭曲它們, 都會是精神的種子, 日後憂傷必將開出藝術的花朵, 困惑必將結出智慧的果實, 對此我深信不疑。

本文摘自《願你慢慢長大》,劉瑜 周國平 等著,聯合讀創 出品,2018年1月版。

 

相關焦點

  •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周國平
    在本書中,至情至性的周國平寫下了女兒妞妞的可愛和可憐,真實地記錄了他和妻子在死亡陰影籠罩下撫育女兒的愛哀交加的心境,以及他在搖籃旁兼墓畔的思考。這是人世間一個美麗而悲慘的故事,但其中貫穿著與每個人有關的兩個重要人生主題,就是珍惜親情和承擔苦難。作者簡介: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家。
  • 「一封家書」寄祝願——周國平三十年文集籤售 女兒啾啾現身
    周國平先生的女兒啾啾作為嘉賓出席本場活動,現場互動氛圍熱烈。周國平當講到如何在大學生活中更好的處理自己的專業與興趣之間的關係時,周國平說道:青年人充滿好奇心,在大學階段接觸諸多新的知識領域,適當的興趣廣泛是自然的傾向。
  • 年少不懂周國平,重讀其經典著作才發現他愛女兒愛的如此深沉!
    他的第一段婚姻的結婚對象是一個北京的高中生,那時候的周國平在北京大學求學,後來因為國家政策的調整,周國平考取了北京的研究生在那裡他遇到了在同一所學校讀書的本科生雨兒,他認為雨兒應該是自己的初戀便有了第二段婚姻。周國平也在43歲的時候有了他們的第一個女兒,名字叫做妞妞。
  • 周國平談高考:拿我文章當考題,我都答不對(圖)
    儘管不是所有家長和孩子都衝周國平而來,但卻因為館內人太多,「已經不安全了」,而只能轉身悻悻而歸。一位帶著孩子的母親從外面望了望,面露難色,對女兒商量:「人太多了,根本進不去,我們明天再來看書好不好?」  除了講座,這還是周國平兩本新書的發布會,他的人文演講錄系列《幸福的哲學》和《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即將出版上市。兩本書收錄了周國平1996年到2012年的所有演講。
  • 周國平愛啾啾不忘妞妞 新作記錄愛女成長經歷
    周國平前天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在享受啾啾給他帶來的幸福與快樂時,並沒有忘記妞妞,「我仍然會想她。」  >>緣起  收藏早期生命的精彩紛呈  在《寶貝,寶貝》中,周國平記述了女兒啾啾從出生到剛上小學的經歷。周國平表示,他想寫這本書已經好多年了。
  • 周國平的三段婚姻,讓我明白了一個殘酷的真相
    談到周國平,我覺得大部分女性都應該比較熟悉。雖然他讀的專業是哲學方面的,但寫的東西大部分都是談論婚姻、愛情和孩子。所以他的書有眾多的女性讀者。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他從心底感激敏子的付出,但感激並不是真正的愛,就像你是一個好人,但我不會愛上你一樣。照周國平自己的話來說,她是一個好妻子,但她不夠懂我。聽起來是有點矯情,但可能文人對另一半的要求更高吧!
  • 《寶貝,寶貝》哲學家周國平的育兒書,如何做不後悔的父母
    前兩天讀了著名作家、哲學家周國平繼《妞妞》之後第二本寫女兒的書《寶貝,寶貝》。書中事無巨細地記錄了女兒啾啾從降生到小學畢業的成長經歷,以哲學家的眼光觀察和思考幼兒生命發展的規律和為人父母的教育之道,可以當成一本很棒的育兒書來讀,又比一般寡味的育兒書多了哲人的智慧和文學家的浪漫。
  • 「爸爸,我不想考研了。」面對這樣的問題怎麼辦?
    朋友女兒今年已大學畢業,正在準備第二次考研,考研專業是英語學科教學論。她本科是學的商務英語,還輔修了會計,本科畢業拿到了雙學位。從今年暑假開始在大學附近和一個校友租好房,去大學圖書館或自習室看書,雖說是和校友同住,但看書是各自分開的,經常是獨來獨往的。「爸爸,我不想考研了。」聽到這樣的話,父親吃了一驚,感覺天都塌了半邊,頓時全身無力。
  • 「我不想你長大」泉州暖心爸爸把女兒生活場景變成繪本
    泉州網6月19日訊(記者 陳玲紅/文 受訪者/供圖)暖心爸爸王見明,「把生活變成故事」,為女兒製作繪本《我不想你長大》,收錄了2歲的典典生活中的點滴,包括打預防針不哭、喜歡吃藍莓、不喜歡穿紙尿褲等。女兒看著繪本上卡通化的爸爸媽媽,笑呵呵地喊了出來。
  • "我不想你長大" 泉州暖心爸爸把女兒生活場景變成繪本
    廈門網訊 據東南早報報導 暖心爸爸王見明,「把生活變成故事」,為女兒製作繪本《我不想你長大》,收錄了2歲的典典生活中的點滴,包括打預防針不哭、喜歡吃藍莓、不喜歡穿紙尿褲等。女兒看著繪本上卡通化的爸爸媽媽,笑呵呵地喊了出來。
  • 周國平的泣血之作,只為告訴世人,懷孕時別照X光
    後來,他們的女兒出生了,但不幸的是,女兒患上癌症,而這一切跟當時的X光密不可分。儘管夫妻倆給了女兒無盡的愛,但依然無法掙脫命運的魔爪,女兒還是走了。也許你知道周國平,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位父親,就是周國平。
  • 《願你慢慢長大》: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談到周國平,我覺得大部分女性都應該比較熟悉。雖然他讀的專業是哲學方面的,但寫的東西大部分都是談論婚姻、愛情和孩子。所以他的書有眾多的女性讀者。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作為學者,周國平研究的是哲學,而這同時也是他的職業。哲學家的理性和冷智,讓周國平的學術成就為學界矚目。而在此之外,他也是一個幸福的男人。先後有3個女人,都用她們一生中最好的時間陪伴了他。
  • 感動萬千讀者的「妞妞父親」周國平 只是一個內心平靜的普通人
    周國平,當代著名散文家,早先以研究哲學家尼採知名。他舒緩平淡且富有哲思的散文曾風靡一時,校園裡也有「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的說法。周國平的作品還多次被中小學語文教材和試卷選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作家」。他記錄和女兒相處故事的散文《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曾感動千萬讀者。
  • 我不想長大的作文(精選4篇)
    我總是害怕,害怕童年會離我遠去。可時光不等人,總是匆匆流去。長大了,那麼多的煩惱和悲傷迎面而來,我再也不能盡情地玩耍,再也不能盡情地哈哈大笑。  長大了,有些東西會隨風飄去,五彩的漫畫書、酸甜的零食,或是幼稚的頭腦,還可能是寶貴的記憶。我不想長大,不想丟掉我的朋友們,不想丟掉寶貴的記億。可能,未來有無數的財富,有無數個朋友,無數本書。可這又如何呢?丟掉了記憶,就像丟掉了人性。
  • 哲學研究者周國平,把道理巧妙通過獨特的自身體驗納入生活
    1978年3月,研究生招生開始報名,33歲的周國平毫不猶豫地報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蘇聯當代哲學專業。那年他順利地收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離開了廣西的山溝,離開了心事重重的結髮妻子。女兒妞妞讓他成為真正的男人兩年之後,1980年的春天,一段戀情再度開始。在周國平的眼裡,這才是他的初戀。
  • 黃磊含淚表示不想女兒長大:父母的分離焦慮如何破解
    黃磊錄製《爸爸去哪兒》節目時,含淚表示:「不想女兒多多長大,希望時間定格在那一刻。」時光如白駒過隙,父母之愛就是逐漸放手的過程,任你再不舍也無可奈何。父母如何克服分離焦慮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過一句很殘忍的話: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克服分離焦慮這樣做:1.轉移生活重心。
  • 黃磊含淚表示不想女兒長大:父母的分離焦慮如何破解
    黃磊錄製《爸爸去哪兒》節目時,含淚表示:「不想女兒多多長大,希望時間定格在那一刻。」父母如何克服分離焦慮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過一句很殘忍的話: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 不想女兒長大被「欺負」,以下技能的培養就缺一不可,家長別心大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中,孩子的教育要根據性別而有所區分,養女兒明顯要比養兒子困難多了,無論是衣食住行的細節,還是精神方面的培養,都對家長的水準存在較高要求。這倒不是重女輕男,大環境對女性要求較為苛刻,無論是職場還是兩性情感,女性都天生處於弱勢地位,家長不想女兒被欺負,只能未雨綢繆,搶先佔據制高點。作為同樣家裡是女兒的媽媽,我在這些方面可謂是感慨良多,頗有心得。
  • 《我是山姆》:爸爸只有七歲孩子的智商,女兒不想長大,父愛偉大
    丫丫爸爸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的名字很簡單,英文叫《I am Sam》,翻譯過來就是《我是山姆》,該片於2001年上映,是由傑茜·尼爾森執導,西恩·潘、達科塔·法寧、米歇爾·菲佛等主演的美國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相當於七歲孩童的父親山姆, 因為與生俱來的父愛,與當局展開對抗爭奪女兒撫養權的故事,這部劇曾經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項的經典美國影片。父愛如山,世界上沒有什麼愛比父母對孩子的愛更真實,更可靠!
  • 不想長大的說說 長大,僅僅在某一瞬間
    八、 你是我的全部,一生的賭注,為你艱辛受苦,為你終身忙碌,但是我的義無反顧,都是我的甜蜜幸福。九、 長大,僅僅在某一瞬間。十、 和愛人吵鬧完後,第二天還要堅持工作,堅持接送孩子,回到家時,還要微笑面對公婆,好心累的感覺。十一、 小時候,以為困在小小的教室裡是桎梏。可是長大後的我們終於明白,失去心靈的自由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