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愛啾啾不忘妞妞 新作記錄愛女成長經歷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寶貝,寶貝》記錄愛女成長經歷

  周國平愛啾啾不忘妞妞

  13年前,作家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一書讓無數讀者為妞妞黯然神傷;13年後,周國平再寫愛女,不過這次寫的卻是今年11歲的女兒啾啾。這部名叫《寶貝,寶貝》的長篇紀實散文日前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周國平前天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在享受啾啾給他帶來的幸福與快樂時,並沒有忘記妞妞,「我仍然會想她。」

  >>緣起

  收藏早期生命的精彩紛呈

  在《寶貝,寶貝》中,周國平記述了女兒啾啾從出生到剛上小學的經歷。周國平表示,他想寫這本書已經好多年了。「生命早期的精彩紛呈對於做父母的是寶貴財富,對於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渾然無知,尚不懂得欣賞和收藏它們,等到了懂事的年紀,它們又早已散失在時光中。為孩子保住這一份財富,只能是父母的責任。」周國平說,「我經常想,等她長大後,有一天,我把這份記錄交到她手上,她會多麼欣喜啊。這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天下父母能夠給孩子的禮物,不可能有比這更貴重的了。」基於這樣的想法,周國平決定把孩子成長的點滴細節記錄下來。「一開始,我是用日記的形式,把發生在啾啾身上的好玩、有趣的事記錄下來,連同她的語言。在記錄到40萬字後,我決定讓它以出版物的形式出現。」

  周國平稱,他此前從未看到如此詳細記錄孩子的作品,「我不管別人寫不寫,我必須寫。對於我來說,這是情感的需求;對於孩子來說,這是珍貴的記憶;對於那些兒童心理研究者來說,它是很寶貴的一手資料。」

  >>創作

  日記提供了大量可選素材

  《寶貝,寶貝》全書共分五卷,第一卷《人之初》記錄周國平對女兒啾啾生長過程的觀察,以及作者在養育嬰兒過程中的感受和思考;第二卷《天籟》記錄啾啾在幼兒期的各種語言表現,以及她可愛的童稚之態;第三卷《愛智的起點》記錄啾啾在幼兒期及小學早期活潑的智力生活,以及她思考的問題、發表的見解;第四卷《個性空間》的主題是對啾啾性格特徵的觀察;第五卷《真愛如是》是作者與女兒之間的天倫之樂。

  周國平說,《寶貝,寶貝》從去年初開始構思,同年3月正式動筆,此後用大半年時間創作完成。「女兒是我的寶貝。小生命來到世上,天下的父母哪個不心醉神迷。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寶貝這個詞一直在我心中重疊著,如同一個最溫柔也最深沉的旋律。」周國平說,因為有日記在先,大量素材讓他大有可選擇的餘地,有些細節日記沒有記載,但在整理日記時竟由此及彼一下子想起來了。「材料對我來說不會有問題,關鍵是文本如何架構卻成了問題。」在周國平看來,如果按照時間順序記錄下來,可能會很詳細,但這樣一來很可能就成了一個資料彙編,閱讀起來索然無味。最後,他決定以主題分類,如此文本脈絡就越發清晰,可讀性也就越強。

  《寶貝,寶貝》中的主人公啾啾今年11歲。但在書中周國平只寫了啾啾從出生到6歲之間的生活經歷。對此,周國平解釋說,他和啾啾有一個約定,「我跟她說過,我只寫她6歲前的生活,6歲就由她自己來記錄。我的想法是,將來啾啾不一定要寫書——寫不寫書不重要,我也從來沒想把她培養成一個作家,只希望啾啾成為一個珍惜自己生活經歷的人。」

  >>主題

  呼喚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

  周國平在每卷開頭援引了眾多名家讚頌生命、親情的名言警句,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對生命、親情、愛情的哲思。

  在周國平看來,這本書與眼下許多育兒圖書大不相同。「現在有一些父親或母親以自己的孩子為題材寫書,寫的是他們很特別的育兒經歷。他們有宏大的目標和周密的計劃,從零歲開始,一步一步,把孩子培育成天才,最終送進哈佛或牛津。在我這本書裡,沒有一丁點兒這樣的東西。事實上,我也不是這種目光遠大、心思縝密的家長,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罷了。對於我的女兒,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地生長,絲毫不想在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圖。」

  周國平認為,從一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這個人的人生態度。「那種逼迫孩子參加各種競爭的家長,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必定也願意孩子順應天性愉快成長。我由此獲得了一個依據,去分析貌似違背這個規律的現象。譬如說,我基本可以斷定,一個自己無為卻逼迫孩子大有作為的人,他的無為其實是無能和不得志;一個自己拼命奮鬥卻讓孩子自由生長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於無奈。這兩種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的未遂願望,但願望的性質恰好相反。」

  周國平表示,世上已有太多書講述各種偉大真理、精彩故事、成功楷模,他無意加入其列。「我只想敘述平凡的生活,敘述平凡生活中的一個珍貴片斷。在今天,人們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東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何其少。所以,我這本書未嘗不是一個呼喚。」

  >>爭議

  妞妞和啾啾是同一個孩子

  13年前,周國平推出《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時引起讀者追捧,同時也遭到不少質疑,認為周國平不該將傷口撕開來給讀者看,藉以引起讀者同情。時隔13年後,《寶貝,寶貝》的出版再次引發讀者質疑,有讀者甚至認為周國平「好了傷口忘了疤」——在享受啾啾帶來的歡樂與幸福的同時,將妞妞拋至腦後。

  對此,周國平說:「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我也不能說是,我也不能說否。我想說的是,哪怕沒有啾啾,妞妞留下的傷痕,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也會慢慢結痂,慢慢癒合,人不可能老在傷痕裡生活。無論是誰,你遇到了人生中這種創痛、這種悲劇,你不會老在那裡生活。那樣的話,你是活不下去的。這樣說,並不意味著我就忘記了妞妞,常常在一個突然的契機,比如說我翻以前的日記,或者翻她小時候用的玩具,我都會再次想到妞妞,想起她的那種可憐。」有人認為,周國平把所有父愛都給了啾啾,這對妞妞不公平,周國平則稱這種觀點很狹隘。「我覺得妞妞和啾啾是同一個孩子,同一種愛,不會衝突。尤其是當妞妞開始喊爸爸的音容與啾啾的音容重疊時,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幸福中有哀痛,喜悅中有悲傷,而最後都歸為深深的感激。」

  對於爭議,周國平並不在意:「沒有一本書會沒有爭議。我的《歲月與性情》出版時,也被爭議得一塌糊塗,可我不在乎。因為我覺得我的態度是誠實的就行了。我寫這個書是我心情的需要,至於別人怎麼看,我不在乎。」

  在完成《寶貝,寶貝》後,周國平接下來最想寫的是長篇小說:「我特別想寫,這是我的一個夢,不知道能不能成為現實。因為我覺得寫小說是最難的。另外,小說又是一個最好的形式,它的元素最豐富,也最自由。」

  本報記者 卜昌偉

相關焦點

  • 感動萬千讀者的「妞妞父親」周國平 只是一個內心平靜的普通人
    周國平,當代著名散文家,早先以研究哲學家尼採知名。他舒緩平淡且富有哲思的散文曾風靡一時,校園裡也有「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的說法。周國平的作品還多次被中小學語文教材和試卷選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作家」。他記錄和女兒相處故事的散文《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曾感動千萬讀者。
  • 「一封家書」寄祝願——周國平三十年文集籤售 女兒啾啾現身
    周國平先生的女兒啾啾作為嘉賓出席本場活動,現場互動氛圍熱烈。困惑是與生俱來的,躲不掉就迎上去活動現場,周國平對於年輕人關心的求學、就業問題一一做了解答,對於自己的作品至今仍被大家認可與喜歡,周國平表示欣喜與安慰,這既說明了自己的作品被讀者肯定,也說明了現在社會上依舊有很多人在和自己一樣思考著、成長著。
  •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周國平
    妞妞——那個不幸而又幸福的女孩,在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五百六十二天後,帶著對生命的依戀和渴望,帶著父母的疼愛和絕望,匆匆地走了。妞妞出生後不久即被診斷患有絕症,帶著這絕症極可愛也極可憐地度過了短促的一生。在本書中,至情至性的周國平寫下了女兒妞妞的可愛和可憐,真實地記錄了他和妻子在死亡陰影籠罩下撫育女兒的愛哀交加的心境,以及他在搖籃旁兼墓畔的思考。
  • 周國平: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就是幸福的(圖)
    在當天的演講中,周國平從現代社會和身邊事例出發,詮釋幸福哲學,舒展人生畫卷。整場演講靈動鮮活,充滿了生活氣息,讓人可觸、可摸、可望、可及。 能白頭偕老是件很幸福的事情17歲上北大,看到校園內來來往往的美麗女生,周國平的內心第一次湧出了幸福的滋味: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美好的東西。此刻,他感覺,自己的生活即將迎來美妙的東西,那就是愛情。「愛就是尋找人世間最親的親人。」
  • 《寶貝,寶貝》一位爸爸記錄女兒的碎碎念,一個孩子的成長趣聞
    這本書是我讀的最漫長的一本了,原計劃要讀兩天,結果斷斷續續看了半年多……這本書是著名作家、哲學家周國平對自己第二個女兒啾啾的成長生活記錄,看似流水帳的生活日常中浸透著這位50歲父親對孩子的細膩觀察。在這本書中,我從啾啾的日常中,也發現很多和我兒子一樣的特性,敏感善於觀察,調皮而是需要被陪伴。孩子真的如我們父母一樣,他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或者家庭的影子,所以孩子若是你,你若於孩子。這本書大篇幅地記錄孩子成長的日常,我想若不是一個作家,若不是有心的父母,真的很難如此記錄詳實。
  • 周國平自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幸福 是充實(圖)
    國內著名的尼採哲學研究專家,出版各類著作二十餘種,其中《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人與永恆》、《愛與孤獨》等在讀者中產生較大影響。  ■人物印象  周國平最近最出名的是他和崔健合作的書《自由風格》。採訪前上網查資料,看到了周國平一篇題為《不再親信媒體》的文章,原因是某次不愉快的被採訪經歷,文中他說以後不會輕易接受媒體的採訪。
  • 《寶貝,寶貝》哲學家周國平的育兒書,如何做不後悔的父母
    前兩天讀了著名作家、哲學家周國平繼《妞妞》之後第二本寫女兒的書《寶貝,寶貝》。書中事無巨細地記錄了女兒啾啾從降生到小學畢業的成長經歷,以哲學家的眼光觀察和思考幼兒生命發展的規律和為人父母的教育之道,可以當成一本很棒的育兒書來讀,又比一般寡味的育兒書多了哲人的智慧和文學家的浪漫。
  • 哲學研究者周國平,把道理巧妙通過獨特的自身體驗納入生活
    在自傳中,周國平披露,「雨兒改變了我的生活態度」。當他重新考研回到北京時,已經年過三十,經歷了種種磨難的他,認為生活已經過去了,但雨兒讓他覺得他還能戀愛,全新的生活可以從此展開。戀愛被單位知道了以後,當時的所長找周國平談話,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畢竟別人覺得「糟糠之妻不下堂」。但離婚已經不可避免了。結束了第一次婚姻後,雨兒成了周國平的妻子。周國平43歲的時候,他們有了可愛的女兒妞妞。
  • 年少不懂周國平,重讀其經典著作才發現他愛女兒愛的如此深沉!
    以前年少時讀周國平的作品更多的感覺是他的作品很深奧,不接地氣,對他的一些著作也並沒有特別大的興趣,如今重讀周國平,才發現他無愧那些時代賦予他的稱號。我們都知道,周國平先生有過三段婚姻,也是因此在大家看來會認為周國平是不是性格上或者品行上有某些問題。
  • 走進一個父親的札記:妞妞
    近半年一直浸潤於周國平的文字中,散文、遊記、哲學、演講手稿,愛不釋手,不想換讀其他人的作品。偶爾走進《妞妞》,第一次走進周國平的生活。不知此書是否是他唯一寫下的關於他生活的書,但卻是我讀到的第一本。此前的閱讀,讓我感覺周國平是一個令人崇敬的、遙不可及的、永遠看透一切釋然一切的哲人、作家;這一次的閱讀,卻讓我感受到周國平是一位活生生的、有著正常生活、浪漫情調、會惱會怒會罵人會糾結會痛苦的男人。《妞妞》,360頁的文字,一周的閱讀時間,不算極速。
  • 陶勇贊《小花》:眼癌父子15年同吃一碗麵,周國平妞妞卻被放棄
    電影裡沒有賣慘悲情,更多的是愛和希望 。陶勇醫生哭了,也笑了,他想到很多患者,也想到了他自己。行醫多年,年輕的陶勇已經是眼科行業裡的專家,還是博士生導師、教授。醫術高明的同時,他經常幫助貧窮的患者,時常資助他們。有患者經濟困難,陶勇醫生會自己掏錢,為他們做手術恢復光明。就是這樣一位醫者仁心的醫生,在工作時被診治過的患者砍傷手,可能再也上不了手術臺。
  • 周國平的三段婚姻,讓我明白了一個殘酷的真相
    我為什麼會接觸到周國平呢?記得那時候上大學,圖書館有一些列他寫的書,覺得他寫得蠻有哲理,所以也讀了很多,最後順便也了解了他的故事。和眾多的作家一樣,周國平在婚姻上非常坎坷,前後經歷了三段感情,在尋找愛的路上,背叛別人,也被別人背叛。
  • 周國平的泣血之作,只為告訴世人,懷孕時別照X光
    儘管夫妻倆給了女兒無盡的愛,但依然無法掙脫命運的魔爪,女兒還是走了。也許你知道周國平,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位父親,就是周國平。周國平43歲的時候,雨兒誕下妞妞,然而妞妞快要滿月的時候,被發現患有惡性眼底腫瘤,1991年11月7日下午,妞妞永遠停止了呼吸。妞妞的離去,帶給周國平和雨兒難以承受的傷害。妞妞去世幾年後,周國平跟雨兒還是分開了。1997年,時年52歲的周國平與比他小22歲的紅結婚,並有了他的第二個女兒-啾啾。
  • 《願你慢慢長大》: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作為學者,周國平研究的是哲學,而這同時也是他的職業。哲學家的理性和冷智,讓周國平的學術成就為學界矚目。而在此之外,他也是一個幸福的男人。先後有3個女人,都用她們一生中最好的時間陪伴了他。 剛開始,他和敏子通信,會把自己這邊的交友情況如實寫給她看,但直到認識雨兒之後,他就不敢敞開心寫這些東西了。
  • 01.書單電影記錄分享:《寶貝,寶貝》,《四個春天》等
    《寶貝,寶貝》:為孩子記錄其生命最初幾年的點滴因為周國平先生的《寶貝,寶貝》,我創建了個只給自己看的公眾號,裡面記錄一些自己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現象,尤其是關於親子間的。但他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我看了幾眼後便合上書頁,實在太令人心疼了。也許等到某天,等到我能夠更為坦然地看待世間萬事萬物,我會選擇再次打開此書。
  • 周國平老師告訴你:怎樣擁有一個好心態
    非常愛讀周國平老師的書籍,每一本書裡都滿溢著書香、樸實、高貴、淡然、本真。難怪有言講「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讀周國平老師的書真的感覺是在與自己的靈魂對話,能讓你遠離困擾、能讓你進行深入骨髓的思考、能讓你找到真正的自己。
  • 妞妞成長記錄
    3個多月的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