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自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幸福 是充實(圖)

2020-12-11 搜狐網

  ■人物背景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68年畢業後到湖南農場勞動一年半,然後分配到廣西資源縣工作。1978年恢復高考後考入中國社科院,先後獲得哲學碩士、博士學位。國內著名的尼採哲學研究專家,出版各類著作二十餘種,其中《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人與永恆》、《愛與孤獨》等在讀者中產生較大影響。

  ■人物印象

  周國平最近最出名的是他和崔健合作的書《自由風格》。採訪前上網查資料,看到了周國平一篇題為《不再親信媒體》的文章,原因是某次不愉快的被採訪經歷,文中他說以後不會輕易接受媒體的採訪。抱著試試的心情打過電話去,說明了採訪意圖,他非常爽快地一口答應下來,並把地點定在了自己的家裡。我以為他已經忘了那次不愉快。當採訪結束後,他認真地給我留了他兩個電子郵箱的地址,希望我發稿前能把稿子給他看看,看來媒體的不負責任和被蛇咬差不多,讓人過而不忘。

  周國平說他做事情很雜,覺得有意思的就願意去做,比如和崔健的對話。他和崔健的相識過程很有趣,當年偶然聽到崔健的《一無所有》讓他覺得耳目一新,那時他的第一本書《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也剛出來,在朋友的介紹下,兩個人認識了,崔健恰好看了他的這本書,特別喜歡,兩人都有種得遇知音的感覺。周國平眼中的崔健,是一個「嚴肅地思考一些問題的人」,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讀到這本《自由風格》,能夠看到一個更真實的崔健。

  周國平的客廳裡放得最多的是女兒啾啾的玩具,電視機上放的也全是啾啾的照片,他繪聲繪色地給我和攝影記者講他和啾啾一次遊戲的全部經過,手舞足蹈,對女兒的愛頓時溢於言表。他說他記下了和啾啾之間很多有趣的對話,啾啾帶給他的快樂實在太多。

  又不可避免地談到妞妞,他說,他還是感覺很後悔,妞妞的病,本是可以避免的。妞妞的媽媽雨兒懷孕5個多月發的高燒,啾啾的媽媽也是懷孕5個多月發的高燒,所有的措施裡,只有一項不同,就是妞妞用了X光,而啾啾沒有,「妞妞完全死於非命」。他說,妞妞給他的是非常特殊的東西,經過了妞妞,他覺得從啾啾身上感到的這份幸福的分量不一樣了。

  ■人物自述

  對哲學和寫作的看法

  衡量成功有兩個標準,自己心中的標準和社會的標準。以社會的標準來看,我算是很成功,被讀者接受,有一定的名氣,但從重要性來說,社會的評價對於我只是一件副產品,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我心中的成功是有特別喜歡做的事,並把它做到完美。我的興趣恰好就是我的職業,這一點我很幸運。對學科間的劃界我一直淡然面對,單位有人說我不務正業,其實我還是在搞哲學,只不過用了另一種方式。對於一個研究問題的人來說,哲學和文學是不可能分開的,文學可以更好、更生動地表達我的哲學觀點和思考。寫出什麼,屬於哪個領域不重要,但要寫出好東西,這是最重要的。我欣賞尼採是因為他是關注人生問題的哲學家,他不是把哲學看成完全學術的東西,而是帶著對人生的熱情去研究的,這種欣賞影響到我的風格,我只是對很多人生的問題感興趣,然後去思考,去感受,去寫作。

  重要的經歷和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在北大上大學的時候,北大的環境和氛圍給我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我那時17歲,人生的觀念正在定向,當時我有一個好朋友,也是我大一的同學,郭沫若的兒子郭世英,他大我三歲,讀書面很廣,愛思考問題,在他的影響下,我讀了很多名著,感覺突然有了一個很開闊的天地。我在中學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後來和他的接觸,使我覺得有比學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生活本身。從那以後,我開始更多地思考生活的意義,他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在北大上課時,我很少聽課,上課時看自己帶去的書,下課時看得更多,當時很少有人看課本之外的書,而我花在那些死的書本知識上的時間是很少的。大學階段,我最大的收穫是懂得了對生活的態度和對學問的態度,而且培養了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喜歡豐富而單純的生活:我不喜歡特別熱鬧,特別複雜,社會交往過多的生活,我喜歡安靜而單純的生活,單純不是單調,在精神上是很豐富的。我很少參加社會活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讀書、寫作,和家人在一起。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看書、寫作直至下午,晚上會陪陪家人,尤其陪女兒玩我是很投入的。周末全家會一起去郊外,我不願過得太緊張,其實想到計劃裡很多沒完成的項目,也會著急,但做事情本身不是目的。我想做的事很多。很想用一種比較綜合的文學形式,比如小說,把我人生各個階段的感受和思考表達出來。純哲學的東西,很多感受放不進去,而小說是最有挑戰性的文字作品,它容量最大,形式最自由,希望從明年開始,我能動手寫這本小說。我還想把尼採的東西全部翻譯出來,這件事,我一直在細水長流地做,此外,特別想系統地把古今中外最重要的書讀一遍,讀了一輩子的書,回頭看時,發現很零碎,不成系統,我希望能做一次不被打斷的閱讀。

  幸福是一種能力

  有人常常抱怨條件不好,運氣不好,幸福離自己很遠。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首先要問自己,自己有沒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也好,苦難也好,是要用靈魂和心靈去感受的。很多時候,人的靈魂會不在現場,比如旅遊,有人覺得很美,會激動,會感動,而有人得到的只是一種符號,告訴自己我旅遊了,我到了這個地方了。愛情也好,親情也好,需要我們靈魂在場。能隨時隨地用心靈去品嘗生活的味道,才有幸福可談。但對於整個人生而言,幸福並不是一個完整的評價,人生最重要的是充實,不管你感到的是痛苦還是幸福,人生應該是有內容的、充實的人生。

  ■文/潘錦華攝影/莊健

相關焦點

  • 周國平: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就是幸福的(圖)
    周國平南昌論幸福: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就是幸福的大江網訊 記者吳躍軍報導:「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就是幸福的在當天的演講中,周國平從現代社會和身邊事例出發,詮釋幸福哲學,舒展人生畫卷。整場演講靈動鮮活,充滿了生活氣息,讓人可觸、可摸、可望、可及。 能白頭偕老是件很幸福的事情17歲上北大,看到校園內來來往往的美麗女生,周國平的內心第一次湧出了幸福的滋味: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美好的東西。此刻,他感覺,自己的生活即將迎來美妙的東西,那就是愛情。「愛就是尋找人世間最親的親人。」
  • 華為閱讀領讀人周國平:幸福是一種能力
    11月22日,作為華為DigiX數字生活節的重要內容,以「聆聽,生活的美好」為主題的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攜手著名學者、哲學家、作家周國平來到昆明分享閱讀、分享哲學,給昆明市民帶來了更美好的數字生活體驗。他認為:「幸福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取」。
  • 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是什麼?讀完周國平的語錄,勝讀十年書!
    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什麼?相信這樣的問題,千百個人來回答,估計有千百種答案。因為現實中很多人心目中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說現代很多人可能會回答說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是錢。錢,是多少人認為這輩子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只要有錢,就不在乎成不成功,只要有錢,還怕沒有幸福?
  • 周國平: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在他看來,告別外界喧擾,尋得內心清淨的獨處,是比外出交際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 閒暇時分,他要麼跟妻子楊絳於詩詞歌賦裡笑談人生,要麼一個人安心創作。 不浮躁的背後,是一顆沉靜下來的心,是於獨處時光裡回歸自我,充實自己的一種智慧。
  • 專訪周國平:閱讀經典 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因此,坊間有言,「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19日上午,周國平做客「中國圖書館第十一屆全民閱讀論壇」,以「閱讀與人生」為題演講,並接受華聲在線記者專訪。那麼,閱讀的意義是什麼?我們讀什麼,應該怎麼讀?且聽聽周國平怎麼說。  問:我們都說,閱讀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在您看來,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 周國平:人生貴在行胸臆 | 公開課
    上周,全國15個城市開展了「在哲學中尋找幸福之道」的公開課活動,周國平老師通過視頻課的形式帶大家走進哲學的大門;除了學習之外,參加活動的同學們也貢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公開課在湖南▼在長沙的活動開場,課代表讓除了讓同學們自我介紹,還要說出一位對自己最重要的人。有人說,自己的孩子出生的那天,他覺得整個世界都點亮了;有人說,閨蜜在漫長歲月裡的陪伴和幫助,讓她感到很溫暖;還有人說起自己和姐姐的故事,動情處不禁流下淚水。
  • 周國平:現代人最缺乏的能力,其實是這種能力
    所以,答案最常見的應該是學習能力、賺錢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這些能夠帶來最快的時期,利益的能力。 每一種能力都很重要,但是有沒有那麼一天,當你經過了忙碌和高壓的工作之後,突然有一個難得的假期,或者在某個深夜,你不知道該如何與自己相處。你覺得自己雖然擁有很多,內心卻十分空虛。 就像上半年的疫情期間,很多人一下子有了有史以來最長的假期,原本應該是一個讓人歡欣雀躍的事情。但是在家待得越久,很多人卻越焦慮,有些人為了房貸車貸而焦慮。
  • 讀書計劃分享室第一期——分享周國平《只有一個人生》
    內容:子墨編輯:紫岸分享一下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周國平的《只有一個人生》,想從幾個方面來講,分別是我為什麼會閱讀這本書,作者的介紹,本書的內容,我最喜歡書中的部分,以及本書對我的影響,還有本書的優點。
  • 周國平的人生思考:這3件事,越早知道對你越好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395/10000詞條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534天周國平說: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相遇,是一種奇蹟。在這茫茫的人海裡,我們為什麼遇見了這些人而不是那些人?這決定了我們在人世間的命運。
  •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周國平:看破人生三大問題,開啟不焦慮的生活
    你有沒這樣的體驗感受:不善言辭的你,為了迎合客戶,變得世故實際,硬把自己變成曾經自己最討厭的人;陷入在升職加薪、買房、創業、暴富的欲望中,卻又常常感覺人生迷茫、失控,看不到方向,不知道人生意義為何;關於人生意義的話題,我們可以向哲學發問,作為研究世間萬事萬物演化規律的哲學,可以幫助我們從生命本源探索人生意義。如果你對哲學的印象還停留在深奧、抽象、理論化的層面,那很遺憾,你可能錯過了人類歷史上最智慧的最可能打開腦洞的思想。
  • 周國平作序推薦《孤獨》:親密關係不是幸福的唯一要素
    誠如周國平在本書的推薦序中所說,我們並非只是為愛而生,親密關係也不是我們獲得價值和幸福的唯一要素,如果沒有過在孤獨中與存在合一的感受,精神世界未免狹隘。總之,我們不能一頭扎在外部世界和人際關係裡,放棄享受美好的孤獨。
  • 對話周國平:學語文能力比知識重要 堅持寫日記受益匪淺
    活動上周國平、朱永新與學生們探討語文學習的意義、閱讀在人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身為多篇文章被收入語文課本及各級試卷的當代作家,周國平說:「語文教學不是培養作家,而是讓我們變成一個有根的人;語文課要學習的絕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
  • 「立刻說」攜手周國平,解密你的人生哲學
    這是大眾最普遍的哲學問題,當我們一點點剝去自己的思想的混亂,讓所有觀念一起出席這反思的審判,再一點點重新建立起自己認同的價值觀,才能確定出一條滿意的生活出路,至少,是方向。所以生活的滿足遠不止感官的享受,思考生活、領悟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最大的快樂。哲學,也可以成為一種生活的方式。
  • 哲學研究者周國平,把道理巧妙通過獨特的自身體驗納入生活
    著有《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採與形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慾》,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採美學文選》《尼採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 周國平: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七條教育箴言
    周國平,學者,哲學家,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 下面,讓我們一起重溫周國平老師的《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七條教育箴言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 「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教育就應該為促進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如果只是適應現實,要教育做什麼!
  • 若有一個願望能實現,周國平和俞敏洪期望是什麼?
    我覺得這樣的狀態他們本身就很幸福。除非你不想活了。要真這樣的話,周老師所有的哲學思想都會全部作廢,因為人生可以選擇隨時隨地可以重新開始。  陳曉楠:是否可以理解為最重要的話題就是死亡?  周國平:沒有死亡就沒有人生問題了。
  •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周國平
    妞妞——那個不幸而又幸福的女孩,在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五百六十二天後,帶著對生命的依戀和渴望,帶著父母的疼愛和絕望,匆匆地走了。妞妞出生後不久即被診斷患有絕症,帶著這絕症極可愛也極可憐地度過了短促的一生。在本書中,至情至性的周國平寫下了女兒妞妞的可愛和可憐,真實地記錄了他和妻子在死亡陰影籠罩下撫育女兒的愛哀交加的心境,以及他在搖籃旁兼墓畔的思考。
  • 周國平談高考:拿我文章當考題,我都答不對(圖)
    儘管不是所有家長和孩子都衝周國平而來,但卻因為館內人太多,「已經不安全了」,而只能轉身悻悻而歸。一位帶著孩子的母親從外面望了望,面露難色,對女兒商量:「人太多了,根本進不去,我們明天再來看書好不好?」  除了講座,這還是周國平兩本新書的發布會,他的人文演講錄系列《幸福的哲學》和《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即將出版上市。兩本書收錄了周國平1996年到2012年的所有演講。
  • 周國平個人簡介
    [摘要]周國平,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散文家、作家,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採的著名學者之一。周國平 資料圖周國平,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 周國平愛啾啾不忘妞妞 新作記錄愛女成長經歷
    周國平前天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在享受啾啾給他帶來的幸福與快樂時,並沒有忘記妞妞,「我仍然會想她。」  >>緣起  收藏早期生命的精彩紛呈  在《寶貝,寶貝》中,周國平記述了女兒啾啾從出生到剛上小學的經歷。周國平表示,他想寫這本書已經好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