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餘家店年營業額30億元 「李先生」用一碗麵溫暖國人40年

2020-12-17 華夏飲食

麵條,中華餐飲文化的璀璨瑰寶

1987年在北京開第一家店

風風雨雨40餘年

如今在全國150多個城市擁有800多家門店

「李先生牛肉麵大王」用一碗麵陪伴國人40年

匠心40年 匠人「李先生」

提起李先生牛肉麵大王,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會將它和康師傅、味千拉麵、和府撈麵等品牌放在一起比一比。

康師傅私房牛肉麵在2006年開設第一家麵館,乘著餐飲市場「年輕化」的風口,康師傅憑藉新派主義、私房美味的概念,在國內迅速打響了品牌知名度;和府撈麵更為年輕,2013年第一家門店正式營業,其「養身·養心」的品牌理念用現在的熱詞講,就是「佛系」,店面的裝潢設計書香氣濃鬱,文藝青年可能更加青睞;味千拉麵在經歷「湯底門」後,品牌形象受損,流失了對牛肉麵「較汁兒」的顧客。

與這三家麵條品牌相比,李先生牛肉麵的歷史最為厚重。

資料顯示,1972年李先生牛肉麵誕生於美國,改革開放後進入中國,成為國內最早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

「花15萬美金開一家麵館,當時我覺得舅舅(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的創始人李北祺先生)肯定是腦子有問題。」李先生牛肉麵大王董事長張林兵在回憶創業史時多次這樣提到。

那是1987年,1美金相當於3.7元人民幣,在張林兵的概念裡,開麵館就和街邊那些夫妻小店一樣,最多也就需要2萬元人民幣。而舅舅這個舉動,讓他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張林兵原本並不怎麼關心舅舅的麵館,只是偶然一次路過,不禁讓他大吃一驚,店裡生意好得不得了,等位的長龍折了幾個彎。

後來張林兵才知道,「李先生」生意之所以這麼火爆,除了麵條口感好、價格實惠外,秘訣在於後端設備。當時店裡所有的現代化設備,如後廚的冰櫃、展示櫃、裝修材料都是從美國原裝進口的。他也終於明白為何舅舅開一家店要花費如此巨資:沒有先進的設備,沒有先進的理念,這碗面的純正品質難以持久。

改革開放後,國內經濟復甦,李北祺先生決定回國投資,於是就在北京東四西大街開了第一家門店。

上世紀90年代,牛肉麵大王在國內蓬勃發展。1993年在北京開出27家門店,90年代末在全國開店達到200多家。此外,還在北京、河北、山東、遼寧開設大型現代化中央工廠,實現了諸多開創性舉措。

隨後的10年,牛肉麵大王繼續高歌猛進。

工業化、標準化成為牛肉麵大王高速發展的引擎。2001年,張林兵從李北祺手裡接過牛肉麵大王的大旗,成為新的掌門人。他全力打造供應鏈,為品牌真正建立了系統,實現了全流程管控。

在當時國內快餐仍處於手工作坊的年代,牛肉麵大王的麵粉、牛肉已經完全實現標準化,精確到每塊牛肉重量偏差不會超過1克,並且在軟硬度、形狀等各方面完全統一。

恪守品控 做專業經典健康牛肉麵

在舅舅的薰陶下,張林兵尤其注重對牛肉麵品質的把控,一邊熬製牛肉一邊摸索出品品質的方案,力求將這碗面做到完美。

提起餐飲行業必然繞不開健康,更繞不開食品安全。但諸多餐飲人犯了將安全、衛生和健康混為一談的錯誤。

健康 是大眾對食物更高層次的要求,是消費者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升。李先生將健康提到品牌層面,既體現出企業本身對消費市場的靈敏嗅覺,同時也是對匠心做面、 與時俱進的升級。

專業 體現著牛肉麵是李先生現有品類的核心。數據顯示,李先生牛肉麵的小吃、涼菜、米飯類快餐均得到顧客的喜愛,但相比而言,顧客最青睞的依舊是李先生傳承40年的經典牛肉麵。

經典 李先生牛肉麵在消費者心中留下「老品牌、老味道、有記憶」的印記。40年的品牌積澱,不變的是匠心的工藝,記憶中的味道,這就是對經典的恪守,這就是對品質的掌控。

40年的積澱,鑄就李先生「專業、經典、健康」的大時代品牌氣象。

升級迭代 引入牛排和甜品

進入餐飲4.0時代,越來越多的快餐品牌都在尋求門店升級進而帶動品牌定位的升級,李先生牛肉麵也不例外。前不久,李先生海澱黃莊門店重裝開業,新店風格與原店面以及李先生其他門店整體風格迥異,還引入了牛排菜品。同時李先生也開始拓展子品牌「牛叨」。

走訪發現,重裝開業的李先生海澱黃莊門店,在空間設計上增添了不少年輕化元素,就餐區有適合單人就餐的餐吧以及多人就餐的圓桌和長桌,整體風格與以往大不相同。除了環境以外,菜品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品類。

除了傳統的麵食、涼菜等快餐外,該門店還上新了非快餐菜品牛排和烤串。其中牛排分為火焰牛排、菲力牛排和西冷牛排三個種類,價格也相對較低,分別為38元/份、43元/份、47元/份。

李先生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家門店是李先生旗下首家推出牛排菜品的門店,其他部分門店已經陸續供應烤串,海澱黃莊門店種類最齊全。除此之外,目前李先生海澱黃莊門店已經實施24小時全天營業,除了牛肉麵和牛排,還出售甜品、炒菜、茶飲等多個品類的產品。不難看出李先生希望提供全時段、多選擇的消費體驗。

拓展子品牌「牛叨」

堅守專業經典健康的牛肉麵的同時,李先生也開始進行品牌的差異化布局。據了解,「牛叨」是李先生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記者注意到,在崇文門新世界百貨新開了一家名為「牛叨」的門店,該門店是以牛肉為主的餐飲門店,人均消費在102元/人。牛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品牌與李先生的產品供應鏈是一致的,這也是繼北京天宮院凱德MALL之後的第二家門店。

從門店的環境到新菜品的推出,再到拓展子品牌,不難看出李先生在保有原本品類的同時做新的探索。有業內人士認為,李先生的做法其實是從快餐向輕正餐轉變的表現,而目前高端的商務需求和普通需求逐漸拉開層級,不同的客群做不同的品牌特質,以「牛」為重心子品牌的拓展也正是細分客流的需求和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未來,李先生牛肉麵大王還將全力做大牛肉事業,重點布局牛肉產業鏈,與澳洲等世界知名牛肉廠家合作,立志成為專注於牛肉的專家,為國人打造一個健康牛肉品牌;此外還將對牛肉快消品及新零售做全新的探索和突破。

(記者 彭宗璐)

相關焦點

  • 40年800家門店,「李先生牛肉麵大王」不能說的秘密
    《洪波高端訪談》周刊欄目策劃/主持:陳洪波(紅餐網創始人)1972年誕生於美國的中式快餐品牌,於改革開放後進入中國,成為國內最早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如今在全國150多個城市擁有800多家門店。它,就是李先生牛肉麵大王。
  • 蘭州牛肉麵:一碗麵40年的傳承蛻變
    一碗麵40年的傳承蛻變40年來,蘭州牛肉麵就從一種單純的小吃,蛻變成蘭州餐飲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品牌,也成為蘭州的一張名片。正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人的堅持,蘭州牛肉麵正在從家庭作坊向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國際化邁進,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和「一帶一路」建設,每一位蘭州人對於牛肉麵最大的感觸,就是日新月異的改變。馬學明、馬有布、馬汀三位牛肉麵從業者,見證了蘭州牛肉麵40年發展歷程。
  • 5年送出6萬多元早餐,煙臺海陽姜常論用一碗麵溫暖一座城
    2019年冬至,海陽冬天依然很冷,夜色朦朧中,一間臨街的小店,燈火通明,人頭攢動,不時有身穿橘黃色衣服的環衛工人騎著三輪車在店裡匯聚,特別顯眼,店主姜常論忙著給到店的老人端上熱氣騰騰的摔面,這也是他連續第六年 在冬天為環衛工人免費送面了。
  • 納雍一家三代人堅守40年 只為做好「一碗麵」
    納雍一家三代人堅守40年 只為做好「一碗麵」 發布時間:2020-09-30 19:06:26      來源:畢節日報
  • 一碗傳承30年匠心的牛肉麵 眼鏡面開新店了!
    俗話說: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之中的,可是就是有這樣一碗麵堅持了30年傳統手藝,萬變不離其中,變得是外在的創新,不變得是內在的精髓,於是開了整30年,眼鏡面有了首個品牌旗艦店。一碗麵的30年傳承從1988年十八梯的市井喧鬧到2018年的城市繁華路口,眼鏡面走完這一步,足足用了30年。
  • 2019四川餐飲十大影響力品牌:一碗兵哥豌豆面的7年溫暖陪伴
    論壇上,陪伴成都人7年的「兵哥豌豆面」被評選為2019四川餐飲十大影響力品牌,從一家小店到一個連鎖餐飲品牌,無不體現出「兵哥」作為一個匠人的獨特情懷和「兵哥豌豆面」的強大品牌影響力。一碗麵串起7年溫暖記憶「兵哥」用獨特的野生香料打開了美食的大門,用一碗豌豆面串起了成都人7年的記憶。
  • ...600碗,年營業額超百萬!螞蟻金服旁的麵店老闆開店秘訣,只有兩個字
    穿著黑T恤的老闆江軍昌,在店裡一路小跑著。「螞蟻集團要上市了。」38歲的江軍昌笑起來。他的店開在這裡幾年,每天差不多要賣出600碗面,一年營業額超過百萬。來來往往年輕的面孔裡,他見過很多大牛,都很低調。
  • 年營業額超500億元!沙縣小吃:小吃也有大功夫
    據沙縣小吃辦統計,目前,沙縣小吃已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8.8萬家,連鎖標準店3103家,年營業額超5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是真真正正的「國民小吃」。「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心系發展、心繫民生,對沙縣小吃發展尤為關注,對小吃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 一碗麵溫暖一座城!海陽市民姜長論連續六年為環衛工人送愛心面
    ,燈火通明,人頭攢動,不時有身穿橘黃色衣服的環衛工人騎著三輪車在店裡匯聚,特別顯眼,店主姜常論忙著給到店的老人端上熱氣騰騰的摔面,這也是他連續第六年在冬天為環衛工人免費送面了。為了撐起家庭的重擔,只有15歲的姜常論就開始學習摔面手藝,先後在桃村、徐家店、煙臺、萊陽等地餐館從事摔面。2012年,姜常論來到海陽城區,開辦了自己的摔麵店。雖然店面不大,可憑藉著精湛的手藝,摔麵店生意一直不錯。穩定下來的姜常論沒有忘記自己創業的艱難,同樣他也始終記得,是社會和政府給予他的幫助,讓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他真心希望自己能夠為海陽這座城市盡一份力。
  • 老鄉雞的「中國好老闆」:養老母雞發家,800家直營店年賺30億
    據公開資料,2018年年初,老鄉雞獲得加華偉業的2億投資,同年7月,完成對武漢永和的收購。數據顯示當時總門店數達到600餘家,而截至目前,其門店數量已達到了800多家。從養雞到開店、從1家店到800家店、從肥西老母雞改名老鄉雞......束從軒的創業史堪稱驚豔,可有誰能想到,三十多年前束從軒還是一名養雞專業戶。1982年,束從軒從部隊復員,回到老家安徽肥西縣。
  • 30平小商店,每天營業額800,夫妻店,房租一年2.3萬,能幹嗎
    30平方米的小店,這個面積大概率就是各個小區門口的各類便利店了,這類店鋪如果按照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零售行業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中反映的:目前我國便利店行業的毛利率雖然有20%-30%,但扣除房租、人力成本、水電費、物流配送費等成本以後,平均的淨利率非常低
  • 一家開了十幾年肥腸面老店:用簡單的一碗麵,慰藉食客們的胃
    所以一進去就是非常亮堂的感覺,去的時候店裡的食客還是很多的。此起彼伏的交談聲中,老闆和老闆娘在有條不紊地下麵條、澆滷汁,臉上看不出一絲慌張感,反而是會讓你覺得這就是人間煙火的氣息。他們店裡只有兩種小菜:糖蒜和蘿蔔乾。這對於我這種見到糖蒜就走不動道兒的人而言,簡直就是神仙搭配啊。
  • 從臺灣眷村到蘇州,古稀老人用50年鄉愁熬製一碗牛肉麵
    五味陳雜當來自臺灣眷村的磨奶奶帶著那一碗牛肉麵回到蘇州大概便是懷著那樣的心情磨奶奶今年70歲而在這70年的光陰裡有50年的時間她都在專注於一碗牛肉麵儘管時光帶走了她年輕的容貌但每當說起那一碗眷村牛肉麵她眼裡仍然淌著鮮活的熱枕
  • 在日本800日元一碗的拉麵,到底算不算「貴」?
    日本各地都有著特殊的製作方法和口味,「每一個日本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碗拉麵」的拉麵文化。拉麵雖說是日本的國民美食,不過價格問題卻一直備受日本民眾們的爭議。最近一篇由日本廣播節目的調查指出許多霓虹金認為一碗拉800日元的拉麵太貴了,這個調查結果也很快引起看網友們的激烈議論。「一碗800日元的拉麵算貴嗎?」
  • 一碗「摔面」溫暖一座城 海陽姜常論榮登「中國好人榜」
    姜常論,生於1983年,煙臺海陽市徐家店鎮晶山後村人,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郭城摔面的傳承人,經營了多年郭城摔麵店。6年來,他為了讓環衛工人在寒冬清晨吃上熱乎的早飯,免費送出6萬多元早餐,用一碗麵溫暖了一座城,凡是吃過常論郭城摔面的顧客都豎大拇指:常論是個厚道人。
  • 西門上的【米其林路邊攤】,一碗麵吃了30年!
    年多牛肉專賣店限量的牛筋面、紅燒牛肉麵還有紅油肺片和粉蒸肉屬於西門人的【路邊攤米其林】丨西門人專屬的路邊米其林丨這家店的老闆是個非常和藹的白頭髮胖爺爺,他說他從30多歲開始賣牛肉,到現在60多歲了,來,算一下我們吃了好多年
  • 如何用一碗麵打造一個億級大學生餐飲市場?
    這樣的食材年銷售額達2.2億,全國有多少沒有曝光比這更差的料理包生產廠家,鬼才知道。新學期開始之際,熱愛餐飲的創業者,可以考慮為大學生這些孩子們做一碗好面,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味道。真材實料,量足,肉多,面口感筋道。。。所有食材都選品牌,新鮮看得見,零添加。。。
  • 農村夫婦檔開店賣面澆頭30年,一碗麵18種配菜生意很火爆
    農村夫婦檔開店賣面澆頭30年,一碗麵18種配菜生意很火爆,在許多有名氣的特色小吃裡面,有些是深受到大家喜愛的菜餚,也有些是被商家經過各種程序做出來的美味食物,很多人在品嘗的口感上也是蠻喜愛,吃一次就會感到極其熱愛, 吃到的口感也得到大人小孩們的喜歡,一碗美食需要18澆頭第一次見。
  • 臺灣人最愛吃的天價牛肉麵 26年用心做一碗麵
    臺灣人最愛吃的天價牛肉麵 26年用心做一碗麵時間:2016-04-21 19:3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人最愛吃的天價牛肉麵 26年用心做一碗麵 店老闆王聰源和他兒子王尹奇為記者演示一碗2000元的牛肉麵怎麼製作出來。
  • 長葛這碗「面」:30年價不變!「幾毛錢」一碗!三塊錢一大盆!
    「40年前肉都是廚師根據需求現場分割,不僅豬肉,從集上買來的雞鴨魚等一切食材都是拿回店裡現殺。同樣一個豬後腿,老師傅3分鐘就能完成分割,學徒可能10分鐘也解決不了,刀工不紮實根本分割不好。」在當幫廚時,趙保民喜歡向老師傅提出各種問題。例如,師傅教會他某道菜的製作流程後,他會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換個方式會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