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國內最早的大型餐飲連鎖品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外來的麥當勞、肯德基,殊不知有一個品牌還先於麥肯出現,那就是「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李先生牛肉麵大王」前身),當時其風頭之勁蓋過麥肯。
如今40多年過去了,這個品牌還好嗎?本期《洪波高端訪談》專訪其掌門人張林兵先生,帶你了解這個品牌幾十年的風風雨雨。
《洪波高端訪談》周刊
欄目策劃/主持:陳洪波(紅餐網創始人)
1972年誕生於美國的中式快餐品牌,於改革開放後進入中國,成為國內最早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如今在全國150多個城市擁有800多家門店。它,就是李先生牛肉麵大王。
1、1987年花15萬美金開一家麵館
「花15萬美金開一家麵館,當時我覺得舅舅肯定是腦子有問題。」張林兵多次說道。
那是1987年,1美金相當於3.7元人民幣,他的舅舅是「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以下簡稱「牛肉麵大王」)的創始人李北祺先生。
在張林兵的概念裡,開麵館就和街邊那些夫妻小店一樣,最多也就需要2萬元人民幣。而舅舅這個舉動,讓他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張林兵原本並不怎麼上心舅舅的麵館,只是偶然一次路過,不禁讓他大吃一驚,店裡生意好得不得了,等位的長龍折了幾個彎。
後來他了解到這樣的排隊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每一天,就連半年後(1987年12月)首家入駐中國的世界知名洋快餐店,同樣開在這條街上僅相隔數百米的「肯德基」,其排隊情況都無法與之相比。當時牛肉麵大王平均一天的翻臺率超過30次,排隊兩三個小時成為常態。
這家麵館環境敞亮乾淨,一下子就和市面上的其他麵館拉開了距離。而且一斤生麵粉和一斤生牛肉就做3碗面,這樣的「大碗麵條大塊肉」,自是比牛肉少得可憐的蘭州拉麵和只有小碗的擔擔麵,更適合做正餐,也更吸引北方人的眼球。而這樣一碗分量十足、湯頭味道上好的面,僅僅只需要2.8元。
李先生牛肉麵大王的經典牛肉麵
不過,張林兵後來才知道,吸引顧客的不僅是因為份量,秘訣更在於後端設備。當時店裡所有的現代化設備,如後廚的冰櫃、展示櫃、裝修材料都是從美國原裝進口的。他也終於明白為何舅舅開一家店要花費如此巨資:沒有先進的設備,沒有先進的理念,這碗面的純正品質難以持久。
而這背後的原因,得從創始人李北祺先生的出生背景以及在美國的創業經歷說起。
改革開放後,國內經濟復甦,李北祺先生決定回國投資,於是有了我們前面所說的北京東四西大街的第一家門店。
2、開創中式快餐連鎖經營先河
舅舅的麵館經營有方,管理獨到,生意紅火,讓張林兵越發感興趣。而此時自己的工作又遇到瓶頸,最終他決定加入團隊,而舅舅也以副經理一職來歡迎他。
「說是副經理,其實是上夜班,最辛苦那個。」等店裡晚上打烊後,張林兵就開始為第二天的開市做準備。他還清楚地記得那時每晚要熬煮400多斤牛肚、1000多斤牛肉,場面相當壯觀。
在舅舅的薰陶下,張林兵尤其注重「標準化」,一邊熬製牛肉一邊摸索出品品質的方案,在牛肉麵大王第二家店開張時,他就開始設計分配調料包,並親手編訂了第一本員工手冊。
而這個擁有美國基因的麵館品牌,不但成為彼時新潮、國際化的象徵,更開創了中式快餐連鎖經營的先河。
上世紀90年代,牛肉麵大王在國內蓬勃發展。1993年在北京開出27家門店,90年代末在全國開店達到200多家。此外,還在北京、河北、山東、遼寧開設大型現代化中央工廠,實現了諸多開創性舉措。
隨後的10年,牛肉麵大王繼續高歌猛進。
這源於品牌底子深厚,也源於張林兵的大膽作為。2001年,張林兵從李北祺手裡接過牛肉麵大王的大旗,成為新的掌門人。他全力打造供應鏈,為品牌真正建立了系統,實現了全流程管控。
在當時國內快餐仍處於手工作坊的年代,牛肉麵大王的麵粉、牛肉已經完全實現標準化,精確到每塊牛肉重量偏差不會超過1克,並且在軟硬度、形狀等各方面完全統一。
工業化、標準化成為牛肉麵大王高速發展的引擎,截至2008年總共開出400多家門店,足跡遍布華北地區的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街邊、社區等。可以說,華北處處都能看到牛肉麵大王的身影。
3、品牌更名悼念李先生
2008年並不只有強勁擴張之喜慶,更有李先生離世之悲慟。這一年,牛肉麵大王創始人李北祺先生去世了,而公司品牌則更名以示悼念。
由於「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的名字涉及國家、地域,遲遲註冊不下來,結果造成山寨橫行。最終張林兵忍痛放棄用了16年的品牌名,更名為「李先生牛肉麵大王」。
這是張林兵對商標註冊問題的解決方案,更寄託了他對舅舅的深切悼念和無限緬懷。
品牌更名會引起加盟商的質疑甚至反對嗎?很奇怪,並沒有。這源於它特殊的加盟模式。張林兵透露,李先生牛肉麵大王的加盟幾乎都是他與友人的合作經營,並不是面向社會的開放性加盟,所以每當總部戰略有所調整,加盟店都能給予相應的支持。
4、10年慢速前行之痛
基因好,底子厚,還跑得快。如果按照這樣的走向,李先生牛肉麵大王也許會很快成為中式快餐巨頭。然而這頭跑了30多年的駱駝似乎疲憊了,以致於在接下來的近10年內僅是緩慢前行。
「時代變了,快餐變了,而我卻沒變,這很可怕。」回憶起過去這些年沒有緊跟時代,他十分懊惱。
這些年餐飲之巨變大家有目共睹,其中快餐業態的改變更是顛覆性的。從消費者認知上,過去的新潮時尚,在今天看來顯得稀鬆平常甚至是低端;而從從業人員來看,過去多數努力打拼求生存的夫妻,如今已變為降維打擊的大財團。
痛定思痛,他鼓起勇氣在2016年對品牌進行全面改革。
5、重整旗鼓,全面改革
牛肉麵大王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消費群體「老齡化」,其顧客絕大多數是80後、70後甚至年齡更大的群體。想要吸引新一代消費者的關注,改革勢在必行。
(1)、豐富產品
產品上經典與新品共同推出,並加大力度開發米飯產品及其它休閒產品。這是基於午市、晚市經營比例發生的改變所做的調整。
過去午市、晚市的銷量平分秋色,而現在幾乎是七三開,原因是顧客不太願意在晚上吃快餐了,他們更傾向於休閒體驗,為此牛肉麵大王全新推出了羊肉烤串、炸串串、椒麻雞、撈汁蔬菜拼盤等40款配菜及飲品。
(2)、改造空間
年輕一代有新的審美,李先生牛肉麵大王也正在努力開展空間創新升級,以北京海澱黃莊店為例,新的空間則充滿了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元素。
(3)、升級模式
實際上,產品和環境更新只是形式,本質上更是模式的迭代,李先生牛肉麵大王正在進行探索,將純快餐轉向輕正餐模式。
(4)、服務升級
秉持「讓顧客吃好一頓飯」的理念。李先生不斷升級優化營運管理體系,擁有強大的營運支持團隊。
通過訓練體系、顧客評價體系對營運水平的持續優化,實現營運效能最大化。通過企業內部現場稽核、遠程監控、400客服客訴以及外部大眾點評、外賣點評、神秘顧客、會員點評實現顧客滿意360度評價體系和PDCA循環。不斷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5)、網際網路營銷
李先生牛肉麵大王正在努力嘗試拉新。2018年雙十一策劃的「紅與黑」售卡活動,就是拉進品牌與年輕消費者距離的一次重大嘗試。
一夜之間在天貓賣出3.5萬多張卡,合計共售出16萬碗牛肉麵,交易總額達到196萬元。購買人數達33219人,其中新用戶佔65%。
(6)、拓展子品牌
他們還在拓展子品牌「牛叨」,將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牛肉吃法集於一身,其野心是做牛肉產業鏈的布局,使原有的供應鏈得到更好的平衡。
未來,李先生牛肉麵大王還將全力做大牛肉事業,重點布局牛肉產業鏈,與澳洲等世界知名牛肉廠家合作,立志成為專注於牛肉的專家,為國人打造一個健康牛肉品牌;此外還將對牛肉快消品及新零售做全新的探索和突破。
結語
雖然中國消費市場格局和餐飲行業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是真正的經典是代代相傳。在市場需求和行業變革的壓力之下,李先生會根據市場做出優化、調整、改變。
作為中國快餐行業升級的標杆品牌,我們期待張林兵董事長帶領李先生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升級迭代。「專業經典、健康好吃」的高性價比牛肉麵、沉浸式的消費體驗和輕奢時尚的就餐場景,大數據運營賦能品牌,精準建立客戶行為資料庫,升級顧客就餐體驗,這些一切的努力和創新都為李先生品牌開創新的時代。
李先生,陪伴國人40年的靈魂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