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見習記者 張奇 記者 滿達
團結名居楓園,位於徐東大街和團結大道交會處附近,建成於2012年,共有千餘住戶。小區居民多為原武昌區團結村的拆遷戶,但小區地處洪山區梨園街。入住8年來,小區居民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團,那就是不知道小區歸哪個社區管轄。
●入住8年不知屬於哪個社區
「想把戶口遷過來,但不知小區到底屬於武昌區還是洪山區。」近日,小區業主、60多歲的汪女士說。
汪女士介紹,團結名居楓園小區有兩棟樓房,共有一千多套房,業主大多是原武昌區團結村的村民。因城中村改造,村民們於2012年搬進了這個新建的小區。雖然小區和原來的團結村只隔著一條徐東大街,但卻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徐東大街以西屬武昌區徐家棚街,東邊則屬於洪山區梨園街。也就是說,團結名居楓園周圍的小區都屬於梨園街的管轄範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小區建成8年來,居民們不知到底歸哪個社區哪個街道管轄。
汪女士以前是團結村的村民,後來嫁到了位於武昌區的梅苑小區附近,戶口也遷了過去。但後來婚姻遭遇變故,如今她住在父親的團結名居楓園的房子裡,不過她的戶口仍在武昌區中南路街。
「住了很多年了,小孫女也是在這邊生的,都4歲了。」汪女士說,小孫女目前在小區附近上了幼兒園,再過兩三年也要上小學了,但她的戶口在武昌,只能到片區對應學校。但武昌那邊的房子已拆遷,汪女士想將孫女戶口遷來小區就近入學。「現在不知道這個小區到底屬於武昌區還是洪山區,要找哪邊的派出所落戶。我問了附近的社區居委會,也沒答案。」汪女士說。
●準備成立業委會遇到難題
駱先生是小區最早入住的住戶。他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因為今年的疫情,小區居民開始意識到成立業主委員會的重要性。
疫情之初,小區實行封控管理,周圍的小區都有物業和社區的幫助,生活物資和就醫基本能得到保障。但團結名居楓園沒有明確屬於哪個街道和社區管,物業部分工作人員也在休假中。當時,業主們自發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在群裡宣傳新冠肺炎防治知識、溝通集中採購物資的事宜。
後來,洪山區梨園街新世紀社區負責小區發熱人員的登記上報和處理工作。新世紀社區的劉書記告訴記者,當時只是臨時代管,只承擔小區居民發熱信息上報及處理工作。
前不久,小區業主們進行了一次關於成立業委會意願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小區300多名業主中,幾乎都籤字表達意願,希望成立業委會。隨後,部分熱心業主開始了業委會的籌備工作。他們先後找到了武昌區徐家棚街和洪山區梨園街道新世紀社區,諮詢成立業委會需要辦理的相關手續,但並沒有結果。徐家棚街的工作人員說小區的行政區劃是洪山區,應該找梨園街。梨園街道新世紀社區則表示,目前小區不歸該社區管。
●武昌和洪山兩區協商移交
梨園街新世紀社區的劉書記告訴記者,武昌區徐家棚街團結社區曾經辦理過團結名居楓園小區居民的一些事務。
記者就此找到團結社區的汪書記。汪書記回應,按行政區劃,小區應該是屬於洪山區管轄,但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小區的社區和街道歸屬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沒有明確的結果。汪書記說,考慮到小區大部分居民原本是武昌區團結村的村民,當該小區居民向該社區尋求幫助時,社區會儘可能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洪山區梨園街辦事處辦公室彭主任向記者解釋,小區的歸屬爭議屬於城中村改造的遺留問題。該小區的居民原本居住於武昌區團結村,在城中村改造後,涉及到居民的一些事務應由武昌區移交給洪山區負責,這一轉接工作一直在進行中,尚未完成。他還說,本市有不少處於「插花地帶」的小區,存在類似的情況。針對團結名居楓園小區的最終歸屬問題,武昌區、洪山區的相關部門已經在著手處理最後的一些工作,應該很快就會有結果。
駱先生表示,他向武漢市相關部門反映了小區的問題後,也於7月31日收到洪山區和武昌區的回覆。武昌區回復,2012年楓園建成以來,該小區的公安戶籍、治安、城管衛生、工商食藥監、稅務、醫療衛生、流動人口清理清查及居住辦理等均由洪山區梨園街實際管轄,僅房產辦證、電梯安全暫屬武昌區管理。洪山區回復,團結名居楓園小區改造完後由武昌區移交洪山區,但至今一直未完成移交,小區目前僅治安由梨園派出所負責,沿團結大道門面城管由洪山區負責。洪山區的回覆中提到,梨園街將積極向區民政局匯報,爭取早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