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援疆幹部相比,許海鵬援疆工作有點特別。2014年3月他剛來哈密時,就被抽調到伊州區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督查組工作了大半年,2015年9月才正式到伊州區林業局就任,擔任副局長一職。
許海鵬原為洛陽市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主任。來哈密後,組織安排他在林業局工作,主抓退耕還林工作。
許海鵬(右)在伊州區天山鄉口子村與退耕戶交談。
許海鵬(中)在伊州區天山鄉口子村驗收鞏固退耕還林工程低質低效林項目。
許海鵬說,他最喜歡聽的歌曲是烏蘭託婭唱的《陪你一起看草原》這首歌,歌詞中唱道「青青的草、藍藍的天」是他最嚮往的生活。來到新疆後,他總是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這首歌。許海鵬說,他在哈密看到了荒漠和戈壁,也看到了草原,這裡的美讓人過目不忘。然而,當他發現大量植被由於過度放牧而退化時,他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痛。他決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改變現狀,這片廣袤的土地必然會孕育出更多希望。
絕不當逃兵
2014年春,初來乍到的許海鵬身體嚴重不適,連續數日高燒不退、上吐下瀉,下不了床。援疆工作隊領隊及同事們都很擔心他能不能扛下去,許海鵬卻說:「沒事,我這只是水土不服,這也是對我的考驗,既然來了,我就不能當逃兵!」
遠在家鄉的妻子得知情況後打來電話,流著淚苦勸許海鵬回去,許海鵬安慰妻子:「放心吧,過幾天就好了。」
其實,來之前許海鵬對河南和新疆的環境氣候差異已做好了思想準備,所以就算水土不服,他也認為在可控的範圍內,要儘快去適應。
對工作一絲不苟
為了儘快進入角色,許海鵬首先要掌握農牧區的林業現狀。幾年來,無論嚴寒酷暑,只要他有空就驅車前往轄區各鄉(鎮)調研,治理風沙、防風林種植、哈密大棗培育、果樹栽培、銷售問題、技術培訓和指導等等,都有他忙碌的身影,而他也把自己多年從事林業工作的經驗和技能向哈密本地同事們傾囊相授。
十多個鄉(鎮)走下來,許海鵬笑稱自己熟知這裡的一草一木,也對這裡產生了感情。他說,他已把哈密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願意為這個故鄉付出真情和汗水。
許海鵬對待工作一絲不苟,他 針對退耕還林資金兌現中出現的權責不分、進度緩慢等情況,與相關同志們一起起草制定了《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兌現工作實施辦法》和《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意見》。他深入思考哈密本地林業的主要特點和地理資源優勢,促成了洛陽與哈密的核桃產業合作。在河南洛陽農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推動本地山區逆溫帶核桃產業,帶動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目前已經在伊州區西山鄉塔拉提村和天山鄉二道溝村、口子村試種優質品種核桃800畝。
架起豫哈兩地交流的橋梁
在許海鵬積極溝通下,洛陽市林業局採取多種形式,支持伊州區生態建設、特色林果業發展和林業人才培養培訓,促進本地林業快速健康發展。許海鵬還幫助伊州區搭建特色林果業銷售、推介平臺,讓本地的林果產品走向內地,並為內地企業和本地企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為企業拓展發展空間,也解決了本地部分青年人就業問題。針對市場需求,他聯繫舉辦多形式、多層次、多領域的培訓,讓本地林果業科技人員儘快掌握實用技術。
近三年來,許海鵬通過援疆後方指揮部牽線對接,先後組織哈密本地35名林業幹部去河南考察學習,促進了豫哈林業工作的交流互補。此外他還充分發揮援疆幹部聯繫兩地的優勢,為豫哈林業經濟交流和果品招商引資搭建了產銷平臺,提高了哈密果農的收入。
在許海鵬眼中,援疆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更不是僅僅引進一些項目的事,而是要通過援疆讓兩地人民實現資源和利益共享,充分促進與提高受援地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許海鵬說,三年援疆,對他和每一位援疆人來說,都是人生的一大筆財富。(白楓雲)
(責編:阿通古麗(實習)、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