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腦子夠用嗎》:尋腦之動態發展歷程,探腦力巔峰永無止境

2021-02-13 沐希書閣

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4篇論文,改變了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在這奇蹟般的一年裡,他用 E=MC²描述了質能方程,概述了波粒二象性的基礎,定義了布朗運動,還提出了狹義相對論。

當時的他年僅26歲,認知過程已經充分發展,同時腦也還沒開始衰退。那時的他,宛若在驚才絕豔中問鼎人生巔峰。‍

無獨有偶,1504年,29歲的米開朗琪羅,因雕塑作品《大衛》掙到900個弗羅林金幣。秒殺當時已經52歲,剛在米蘭感恩聖母院食堂牆上畫出《最後的晚餐》的藝術家達·文西。

這筆錢,簡直比達·文西一輩子賺的都要多。拋開金錢本身,深挖背後原因,我們不難看到,這是時代對米開朗琪羅能力的認可與回饋。

少年有為,出道即巔峰,29歲的米開朗琪羅,或許已然擁有無數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能力高度。

米開朗琪羅巔峰神作《大衛》

那麼,人腦的智力發展,到底有沒有巔峰呢?如果有的話,我們會在何時達到巔峰呢?同時,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方式促使自己達到人生的巔峰呢?

別著急,了解腦的前世今生裡動態發展變化,將會更好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問題。

根據大家熟知的斯坦福——比內測驗,

人們的智商呈正態曲線分布。

約46%的人智商處於90~110分之間,即屬於中等智力水平;越趨向兩端人數越少,智商高於140的天才約只有1.3%,同樣智力嚴重缺陷者(低於70)也只有2%。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芸芸眾生。‍

接下來,我將從《我們的腦子夠用嗎》一書腦神經科學為基,結合教育學與認知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知識,對人腦前世今生發展歷程展開思考,並對大多數普通人何時何以達到人生巔峰加以探討,相信我這將是一段動態發展且頗為有趣的旅途。

腦之動態發展的前世今生

洞悉一切方能將深奧腦發展歷程讀懂

(1)腦之早期歲月,看似一無所成,實則暗藏發展

每次看《動物世界》的時候,總驚訝於在野蠻殘酷之動物界中,小動物們竟才剛出生幾個小時,便可以直立行走。

而人類的幼崽,卻往往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如書中所說,「人類的嬰兒出生時,可被視為一種非常無助的生物。與其他大多數物種的幼崽不同,危險到來時我們的嬰兒無法躲藏,更別提逃命了。

它們自己無法保持體溫,也不會覓食。事實上,它們幾乎不能以任何方式使自己生存下去」。

但是,這又能算什麼呢?在生命的最初幾年裡,孩子的智力水平一般會有巨大進步。

單從語言方面來看:

第一年,他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將周圍人發出的聲音流分解成詞彙,然後找出每個詞彙的含義,學習他們的結合方式。

隨後幾年內的每一天,他都會理解並開始使用若干個新鮮詞彙。

再過幾年,他將學會使用複雜的符號系統,用繪畫、字母和數字等來表達思想,並且系統化周圍的世界。

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人類幼兒與動物幼崽相比雖有一定的運動劣勢,但在腦發育這塊卻有相當的優勢。腦發展的早期階段,看似比較緩慢,實則發展蓬勃而迅猛。

這也就是時下各種「早教機構」蓬勃發展,「樂高玩具」一度風靡熱銷的一部分原因所在了。

我們不難明白,在這一階段家長可以試著賦予嬰兒更多的能力和動機,促使他們在生命早期階段學會更多地去探索新鮮事物,這樣一定程度上將會對腦發育產生長期積極的正面影響。

(2)正常人腦發育所經歷階段,充滿樂趣與神奇

人腦在受孕後第3周左右開始發育,細胞開始分化,逐漸轉變為不同的類型,最終形成複雜的結構。

懷孕前幾周,胎兒的腦會生成一個光滑的、有球狀凸起的管狀結構,然後逐漸形成腦的三個主要部分(前腦中腦和後腦)。

在第7~8周左右,神經元開始出現並分化出不同的腦結構,包括腦髓和溝槽。此後,腦將持續高速發展。

出生後最初幾年,人腦仍然發生著巨大變化,最重要的變化是嬰兒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數量遠比成人要多。

進入青春期後,腦的一大變化是神經元數目開始逐漸減少,另一個變化是藉助軸突的髓鞘化,信號通過腦皮層中不同通路的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髓鞘化順序過程一般按照「處理感覺信息處理→運動通路處理→信息整合和高級認知過程的皮層」的順序發展。從位置來看,髓鞘化發展順序從脊髓和腦幹→老的前部區域→前額葉皮層(腦最靠前面的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人類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層直到成年早期才會成熟,所以這一區域的通道髓鞘化,直到十幾二十歲左右才會完成。

因此,但凡依賴於這個大腦區域的高級認知功能也是在持續發展的,而這些功能中就包括我們比較熟悉的

工作記憶、控制和執行注意力等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功能將會在三四十歲左右才達到高峰。‍

所以,熟悉這些,將會對我們更好地認識大腦發展過程提供幫助。

電影《超體》劇照

就如同我們在電影《超體》所看到的那樣,所有人為了能夠獲得更全面的大腦開發而拼命爭奪資源。

我們現實中的每個人也是如此,無論本身智力如何,都希望能通過各種各樣方式更好地開發自己智力,從而提高自己智力水平。

可現實不是電影,我們很難通過超現實的技術手段實現迅速開發智力,一鍵到達巔峰的體驗。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於如何更好地開發智力方面一無所獲,束手無策。

通過對腦變化的熟知以及一定具體方式,我們將可以更好地了解並高效推動腦智力的塑性發展。

深入洞見成人腦功能巔峰與低谷

了解衰退才能更好把握如何取得進步

(1)掌握人腦衰退秘密,深刻洞悉巔峰與低谷

人腦並不是一個靜止器官,人類生育能力巔峰來得很早,大腦則很不一樣,直到二十好幾歲,腦功能某些方面可能仍在發展,腦中部分事物甚至還會持續發展下去。

例如,白質會持續增加指導成年後期,然後基本保持穩定,而灰質則會逐漸萎縮。

這也就是說,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的大腦將會逐漸收縮越來越輕,體積也越來越小,腦室卻越來越大。

「二十幾歲時的男性腦重約1.4公斤,女性約1.3公斤,腦的萎縮從40多歲開始,加速到60多歲。男性的腦質量約為1.3公斤,到90歲時,則會降到1.2公斤」,從書中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人們腦衰退的速度是非常之快。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把智力構成區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大類來看一樣:

其一,晶體智力。

它們是能從經驗中受益,或與逐漸積累的息息相關的技能,所以達到巔峰的年齡相對較晚;並不隨年齡的老化而減退(主要指學會的技能、語言文字能力、判斷力、聯想力等)。

比如,從事文學創作活動的作家(如莎士比亞等)他們一生的創作能力,將隨著經驗的增長逐漸累積,不斷進步,直到生命盡頭。

其二,流體智力。

它依賴於原始處理能力而非經驗的技能,越年輕的人則越佔有優勢;是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一般人在20歲以後,流體智力的發展達到頂峰,30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

比如,愛因斯坦,牛頓等科學家,他們一生的巔峰很可能是青壯年時期,隨後各方面能力將逐漸迎來衰退。

愛因斯坦先生

通過我們對大腦功能衰退與蓬勃的把握,對低谷與巔峰的真實了解,我們將能夠更好地以此來指導我們對腦功能的理解與更深一步的推進。就像《孫子·謀攻篇》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影響腦力發展因素,學會腦力養成好習慣

我們的腦力發展,受到先天因素(基因)和後天因素(環境與習慣等)的共同影響。先天因素我們很難改變,但後天因素卻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去調節或完善。

在不同睡眠階段,腦中有關記憶的過程有細微區別:慢波睡眠有助於鞏固陳述性記憶(那些能夠有意識回憶的部分);快速眼動睡眠似乎對情緒性記憶和程序性學習更重要。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睡覺的時間卻越來越短,越來越碎片化,導致有些人逐漸出現健康老化問題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病)等情況。

學會衡量睡眠質量

青少年之間也是如此,很多孩子經常因為學業的沉重負擔,而導致睡眠不足。在學校學習時,常常無法處於最佳認知狀態;經過休息後,卻往往能夠令工作記憶提升。

這充分說明保持充足的睡眠,對於我們的認知能力是否能夠維持常態影響很大。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疲勞駕駛的司機,比較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而熬夜學習休息不足孩子上課容易分心,學習時無精打採注意力渙散。

每日變化的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積起來,變得更為重要。

比如長期的營養不足,某些營養元素的缺失導致身體相應症狀的產生。而短期營養不足,如低血糖會對腦功能產生很大影響,而極端低血糖,甚至可以完全摧毀複雜的認知功能。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應該及時為腦提供釋放能量的營養。書中又提到「體育鍛鍊可以促使認知功能的短期改善,也有助於腦的長期健康」。因此我們還可以通過體育鍛鍊的方式,使自己大腦保持在一個比較好的認知能力狀態上。

根據心理學中很重要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我們知道,適度的壓力,可能會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清晰;但過度的壓力,則可能會使我們認知能力受到損害。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為了保持我們的腦力,我們應當學會培養自己調試壓力的能力,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調適自己,避免將自己放在過度的壓力情境中而損傷腦力。

因為在過度的壓力下,生理喚醒將使性能先提高到某個程度,然後使其逐漸惡化,產生不良影響。

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在面臨大考之時,往往會因為壓力過大而導致考試發揮失常,考出比平時差很多的成績。

而長期壓力的籠罩,不但會損傷我們的腦力,也會摧毀個體自信心與自我認同感。

總結來看,通過早期發展已經成年的我們,該

怎樣保持身體和心理的活躍性,讓腦健康的面對衰老呢?

其一,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腦硬體的持續損害,主要通過儘可能地保持其血液供應;其二,儘可能的優化腦軟體的運轉。

這一部分,我們通過深入洞見成人腦功能巔峰與低谷,將更好地了解腦的衰退,並通過養成有助於腦力發展的好習慣,懂得如何做才能更好促進腦力保持與發展。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請看第三部分。

成長型思維樹畢生發展觀,

懂成長永無止境,知巔峰總在一番努力後

(1)什麼限制了我們的腦功能?區分先後天因素是關鍵

誰也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同樣也無法選擇早年的經歷。無論我們的父母懷有多麼可取的打算,對發展最優腦似乎也沒有什麼用處。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生於何處,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基因;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所以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早年的家庭經歷;雖然父母竭力為我們的腦力發展費心籌謀,但每個人的腦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一切仍然各不相同。

可是在關乎腦功能這個問題上,我們還可以要更多地去考慮我們的受教育程度,職業和社會成就,以及晚年認知能力的保持與幸福等後天因素。這些因素,同樣也對我們的腦力發展起著很大推動作用。

比如單從受教育程度這個維度來看,學校教育結束並不是教育的終止,或許一切恰是新的開始。

有不少人,都是畢生學習的擁護者,他們哪怕到了八九十歲,也還依舊在學習的道路上不知疲倦且樂在其中,並努力取得不錯成績。

2019年,有這樣一則新聞:96歲的李福洋老人,是縣新華書店的一名退休職工。每天看新聞,作筆記,是他退休以後的生活寫照。30年來,他用堅持為「活動老學到老」這句經典名言,添上了最生動的註解。

96歲的李福洋老人,30年如一日的堅持

類似的新聞還有很多,比如前幾年很火的「重慶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102歲的戴立朝,像是把學習的樂趣融入到血液和骨髓中一樣,哪怕戴著600度的近視眼鏡看書、寫字,依然樂此不疲」,也一度令人無比震動鼓舞。

就像俗話所說「

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能夠改變的

」,受教育程度,職業,社會影響,晚年認知能力保持等,都屬於可以經由個人努力得以不斷突破瓶頸,持續進步的範疇。

那麼,在維持與發展腦力方面,我們應嘗試如何做出應有努力,最大限度優化自己腦力呢?學會培養成長型思維,樹立畢生腦力發展觀,養成終身學習習慣。

(2)學會成長型思維,一種畢生腦力發展觀的體現

在我之前從學習過的《終身成長》一書中,作者卡羅爾·德維克認為人與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思維模式差異所致。相比於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具體而言,成長型思維模式者:

腦力發展也是如此,流體智力雖然在20多歲達到巔峰後逐漸衰退,但晶體智力卻持續呈上升狀態。

在發掘自己腦力的過程中,我們應充分重視對晶體智力的終身學習,用一種畢生腦力發展觀的姿態跟觀點,去動態看待並精進自己的腦力。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比爾·蓋茨,他最大的成**則,就是他始終沒有停止學習,他認為學習並不一定非要在學校裡完成,學校只是學習發生的一個環境。根據比爾•蓋茨自己的估計,他堅持每周讀一本書長達52年,其中許多書與軟體或業務無關。整個職業生涯中,他每年安排兩周時間作為閱讀假期。在他的整個生活裡,持續學習佔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而這恰是為了幫助自己不斷積累新知,達到新的巔峰。

終身學習者,比爾·蓋茨

本書作者提到:

「在當代,人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機會,我們擁有最優化的營養和教育;通過網際網路和其他信息技術能夠無限制的獲取現有的人類知識;而貧窮的程度減輕了,苦役和智力沒有要求的工作也比過去少了很多。」

這恰是時代給予我們的得天獨厚的饋贈,由此我們得到能夠更好地通過建立成長型思維,實現終身學習的溫床。

我們享有優化的營養,佔有充裕的教育資源,擁有更多機會,它們都可以為我們持續努力,不斷挖掘自己腦力潛能的過程提供助力。

如今,鋪天蓋地的線上教育雨後春筍般鱗次櫛比,更是為我們隨時隨地學習帶來便利。

我們可以花一杯奶茶的錢,就能立刻聽到大咖一期優質的線上課程,滿足自己如饑似渴的求知慾。

想學什麼,想完善哪裡,都不再是很困難的問題。時代給予我們成為更好自己的紅利,抓與不住只看自己,你的腦力巔峰將無止境。

學會成長型思維,努力用終身成長要求自己,明白學無止境步履不停,將畢生腦力發展觀作為自己持續精進腦力發展的標杆,將會使我們在不斷的努力後,達到一個又一個新的巔峰,永無止境。

這才是《我們的腦子夠用嗎》這本書所真正探討,並向我們呼籲傳達出的深刻理念。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一書:

不僅帶領我們與劍橋腦科學家一起探索稀奇古怪的腦知識,領略腦的萬千氣象,嘆賞灰質白質打造的「五彩斑斕」;也使我們弄明白了,千百萬年來人類大腦經歷的千變萬化,指引我們勇敢接受人腦將在衰退中不斷縮水這一無可迴避的事實。

本書也在引領我們弄清楚腦發展動態變化的前世今生後,幫助我們學會該如何更好地保持腦的機能,如何不斷用持續學習終身成長,來維護腦力且進一步提升腦力。這一點使我收穫頗豐,原本卡在職業瓶頸期的我,通過對這本書的深入學習幸運找尋到了新的方向跟動力。

願你不竭努力,得築下一巔峰;而後步履不停,進步永不停息。

——END——

    我是@沐希書閣,謹以此文,獻給願意對複雜而有趣神經腦科學深刻了解幾分,想要熟悉自己腦力發展前世今生,希望通過終身學習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的你!

相關焦點

  •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大腦的動態發展,受到遺傳和環境的影響?
    大腦的發展會不會隨著時間和年齡的增長而停止?它的衰退期又會有著怎樣的變化?《我們的腦子夠用嗎?》這本書裡引用了大量的實驗論證還有專家們的結論,旨在揭示人腦的能力——在最理想和不理想的條件下,在過去、現在和將來——人腦的變化發展。
  • 中國台州網丨「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嗎——評《我們的腦子夠用嗎?》
    在兩位腦科學家的帶領下,我們將坐上腦的時光機,了解腦的前世今生、優越性能和在事故下的出色表現,展望腦的可觀前景,對腦產生全新的認識,生活得更聰明。【提出問題】「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嗎如題。不過,懷孕、生育對女性完全沒有影響嗎?那倒也不是。書中指出,人的大腦可塑性極強,當女性懷孕、生育之後,如果要全身心照顧幼小的幼兒時,「腦」就會自動調節,將更多的認知資源用於照料技能上,同時減弱認知功能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說,「一孕傻三年」並不是事實,事實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我們的「腦子」會做出自我調整。而這種調整的幅度有多大,則跟母嬰依戀程度呈正相關。
  •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如何優化孩子的大腦,你需要知道這幾點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封面《我們的腦子夠用嗎?》《我們的腦子夠用嗎?》全書共有4個部分9個章節,深入淺出地向讀者展現了關於腦的知識,從人腦如此巨大的原因到腦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從人腦中的正常變異有何影響到我們能失去多少腦子的探討,從人腦能發展到什麼地步到能否通過技術手段保護甚至增強腦力的探討。本文將主要從家長的角度淺析我們該如何優化孩子的大腦。
  •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90後的大腦已經開始萎縮,拿什麼拯救它?
    她們共同合著了一本書《我們的腦子夠用嗎?——劍橋的9堂趣味腦科學課》(How Much Brain Do We Really Need?),在這本書裡,兩位劍橋的科學家用生動幽默的筆觸,為讀者講解了我們大腦的前世今生。
  • 《無限可能》:年紀越長,記性越差,真的是「腦子不夠用」了嗎?
    換言之,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無限學習和記憶的能力。前提是,我們要堅信自己可以做到。如果從一開始,你就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那你肯定做不到。回到我們的標題:年紀越大,記性越差,真的是我們「腦子不夠用」了嗎?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討論的對象主要是成年人。
  • 一天一顆,能做到永無止境
    那就是婊姐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11年上映過的《永無止境》:影片改編自阿蘭·格裡恩出版於2001年的小說《黑暗領域》。電影一開始,男主就給了我們一個重磅炸彈:智商上千?這個時候,命運之神降臨。另外,因為故事實在帶感,我們無法避免地,會在看片的時候把男主帶入自己,一個升級版的你,分分鐘賺錢一麻袋。人生苦短,你現在為之苦惱的,害怕的,猶豫的,沒能力做的事情,一顆藥丸,它們將全部不存在。這實在太有誘惑力了。
  • 歷史學在主觀與客觀之間,歷史認識永無止境,這就是歷史的價值!
    實際上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對歷史學而言,反映的只是歷史認識的學術歷程,或者本身也是歷史學研究的應有之義。與任何學科一樣,提供系統的知識與理論是學科研究的根本目的,發展性則是學科研究的基本特徵,歷史學自然不能例外。同時與其他任何學科一樣,歷史學研究活動本身,既是對歷史不斷深入的認識過程,又是歷史學科不斷發展的學術歷程。
  • 從認知無線電到人工智慧,詳解動態頻譜管理技術的發展歷程
    從認知無線電到人工智慧,詳解動態頻譜管理技術的發展歷程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11 20:30:00 隨著無線電技術的迅速發展,有限的頻率資源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頻需求
  • 超越永無止境 -—衡水之行
    通過歷時一天半的參觀考察和聽課學習,老師們深被這所中華名校 「超越永無止境」的精神魅力所感染,在教育工作方面受到了很多啟發。在衡水二中,我們通過聽、看、記、聊,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了衡水二中的辦學情況。
  • 初中成績很好,高中考試一塌糊塗,是腦子不夠用嗎?其實早有預兆
    但有經驗的家長會發現一種奇怪的「高中現象」,孩子小學、初中的成績都比較突出,但上了高中之後,考試成績卻「一塌糊塗」,這時,很多父母就慌了神,認為孩子的腦子是不是不夠用了? 但經驗豐富的老師卻不這樣認為,孩子小學、初中成績好,不代表上了高中成績就會優異,這並不是孩子腦子跟不上,而是另有「隱情」。而奮鬥在一線的老師認為,有兩類孩子在上了高中之後,成績會大不如從前。
  • 永無止境 綻放藝彩 天工藝彩五周年年會在京舉行
    原標題:永無止境 綻放藝彩 天工藝彩五周年年會在京舉行   2017年12月23日,北京天工藝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五周年年會在京隆重舉行。公司的創始人鄒龑,聯合創始人曲藝、郝超、白鴻及各部門員工,與來自30多家動漫企業的特邀嘉賓一道出席此次年會慶典。
  • 學習真的全靠腦子嗎?
    有個孩子邀請我回答:「學理科真的全靠腦子嗎?」我的第一反應是,學習當然要靠腦子,不靠腦子還靠什麼呢?這豈不是一個無效的提問?但是進一步想,關於「腦子」,孩子是不是另有所指呢?仔細一推敲,孩子所說的「腦子」不是指大腦這個器官,而是指大腦的功能和特點,就是腦子好使,聰明的意思。
  • 《金錢帝國:巔峰之戰》四大影帝掀「金濤駭浪」
    本文轉自【北青網】;由王晶和許悅銘聯合執導,古天樂、梁家輝、吳鎮宇、林家棟領銜主演的劇情犯罪電影《金錢帝國:巔峰之戰》(原名《金錢帝國2:四大探長》)今日發布「金濤駭浪」版海報,有望成為影院復工後首部登陸大銀幕的港產大片。
  • 「莉三萬」再次「要錢」,是你真的那麼重要,還是我們沒有腦子?
    」莉三萬「再次」要錢「,是你真的那麼重要,還是我們沒有腦子?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啊,特別是娛樂圈,可能是大佬的世界我們沒辦法理解吧。娛樂圈,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圈嘛,說明裡面的事情也是像圈一樣循環著的,小編今天要給大家聊的話題是「莉三萬」她哭播後再一次變相的「要錢」網友:「真當我們沒有腦子?」莉哥當時在抖音上可是紅極一時的人物啊,憑著一首另類唱的短視頻讓自己的人氣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有不少網友表示,就是因為這個短視頻喜歡上了她,隨後過了沒多久就曝光了她盡然售賣自己的「好友位「的事情。
  • 《迷霧之夏》 永無止境的莫比烏斯
    懸疑推理AVG《迷霧之夏》的PC版已在Steam平臺正式發售!期待這款遊戲的玩家們現在就可以在Steam上進行購買!或是把它加入到你的願望單中了!全新DLC《迷霧之夏:墨生-街巷》也將推出,想要知曉方時、莫朵、劉志宏的番外故事,就快來關注吧!
  • 人工智慧的歷程、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正越來越多地進入並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你在網上購物時,對話式線上機器人能準確理解你的需求,迅速解決問題;在醫院,人工智慧可以幫助醫生檢測病情……可以說,人工智慧正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認知與生活。但同時,人工智慧的發展也給人類帶來一絲隱憂。 本報告將全方位剖析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到底是什麼。
  • 《原神》永無止境的研究任務怎麼做 永無止境的研究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原神全新的世界任務永無止境的研究來襲,在這裡完成我們的任務就可以獲得一定的原石、金幣、經驗的獎勵
  • 學生黨感覺「腦子不夠用」?學會這3妙招,大腦反應「越來越快」
    話說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只不過有的人的潛力還沒有激發出來,很多學生黨在學習的時候覺得非常吃力,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其實並不這樣的,學生黨感覺「腦子不夠用」?學會這3妙招,大腦反應「越來越快」!
  • 激浪My Life 海帶TV新航線巔峰之夜即將來襲
    據官方消息,「海帶TV新航線巔峰之夜」將於7月20日在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隆重召開。自海帶TV面世以來,在市場上引來了巨大的反響,給直播領域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為直播行業帶來了跨世紀的創新。現舉辦海帶TV新航線巔峰之夜希望能整合行業資源,穩定合作,研討直播風口帶來的新機遇,為直播行業帶來新的活力。此次會議吸引了多家媒體以及知名網紅前來,海帶TV新航線巔峰之夜將成為今年以來直播領域聲勢最大的盛宴!屆時海帶TV將與各位嘉賓分享海帶TV的發展歷程,如何抓住風口,脫穎而出。除此之外,還有隆重嘉賓進行現場分享。
  • 我們還能經歷華語流行音樂的再一個巔峰嗎?
    首先,我們對比00後05後,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以一定相對成熟的年齡經歷過華語流行樂壇的巔峰(我認為是05年左右的那幾年,後面詳細介紹原因),當然也經歷過現在(。。。三個句號你們都懂),具體好壞的原因我會在後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