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3月2日訊 「外研社杯」(原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江蘇賽區冠軍、全國二等獎,2015年全國英國議會制英語辯論賽華東賽區一等獎,2016年有道詞典第二屆英語大賽全國總冠軍,作為中國學生代表前往義大利參加世界青年論壇「世界教室」活動,翻譯美國作家包珍妮的12萬字長篇小說《催化劑》,出版後將作為蘇州大學教材使用……翻看港城90後姑娘李琪的榮譽冊,讓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
中考前半年
她成了學校看門人的「鬧鐘」
1993年出生於連雲區板橋街道的李琪,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者,父親李文兵僅有中專文化,母親祁昌霞高中畢業。雖然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他們都崇尚文化,尊重知識,靠打工含辛茹苦培養女兒讀書,決不讓孩子輸在讀書起跑線上。
李琪天資聰穎,自幼勤奮好學,家境貧困不是她求知的攔路虎,而是讀書的加油站、奮進的階梯、前進的動力,她深信知識才是長久的資產。她惜時如金,刻苦學習,在求知上有一股勇於拼搏、勇於奮進、勇攀高峰的釘子精神。她從不貪玩,不管再忙再累,也要把課堂知識學懂,作業做完做好,從來不在學習上讓父母操心。2008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從板橋中學畢業,考入新海高級中學。「在中考前的最後半年,她每天天不亮就已經到達學校,連學校的看門人都是從夢鄉中起床給她開門,她總是第一個坐在全校唯一亮燈的教室裡開始大聲朗讀英語。」李琪的一位中學老師說。
努力加上技巧
讓她獲得一個又一個英語大賽冠軍
2011年,李琪考入蘇州大學。在校期間,她獲得了很多榮譽:2013年-2014學年榮獲蘇州大學卓越創新特等獎,2013年榮獲「外研社杯」(原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江蘇賽區冠軍、全國二等獎,2015年榮獲「外研社杯」全國英國議會制英語辯論賽華東賽區一等獎、全國三等獎;同年作為中國學生代表前往義大利參加世界青年論壇「世界教室」活動。在校期間,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和學生會幹部。
當問起學習英語的訣竅時,李琪說:「捷徑肯定是沒有的,但是要想讓日復一日的堅持變得容易些,那就要在英語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她說,學習英語也需要一些技巧,很多人學的是「啞巴」英語,練習口語的機會少之又少,形式也相對較為乏味,但正因如此,更應該自己挖掘樂趣。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李琪從來也沒有上過課外輔導興趣班。比如在課餘時間看英文電影時,關注情節是一部分,對片中的英語臺詞也多加留心,習慣開始養成時跟讀與抄寫都不失為好辦法。
2016年12月20日,2016有道詞典「歡樂英語人」全國總決賽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經歷了近兩個月的網絡海選和電話、視頻複試後,來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10名選手從百萬報名選手中突出重圍,在北京進行決賽。代表個人參賽的、來自我市連雲區板橋街道的女孩李琪成功入圍全國十強,並在有道詞典第二屆英語大賽中摘得「全國總冠軍」桂冠。
翻譯英文小說
將成為蘇州大學教材
進入大學後,李琪更加充分發揮出自己對語言的熱情和社交能力,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各類比賽,尤其在英語類比賽中表現優異。正如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臘寶對她的評價那樣:「作為院長,我接觸過許多天資聰穎、勤懇專注的學子,李琪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佼佼者。積極主動、思維敏捷、見解深刻,這些都是任課教授們對李琪的評價反饋。」
由於突出的英語和組織能力,李琪被選為2015年在義大利舉辦的青年論壇「世界教室」中國代表隊學生代表,並在活動期間給主辦方留下了深刻印象。豐富的校園內外活動和實踐經驗使得她具備了超出一般同齡人的成熟穩重,也幫助她克服比賽中的緊張和雜念,正常甚至超常發揮。但當李琪回憶起自己大一上英語課的場景時,她說自己「每次要用英語回答問題時心都會跳到嗓子眼兒,嘴巴突然變得很乾燥。但嘗試的次數多了,擺正心態,不怕說錯,後面便越來越順,甚至可以直接用英語來思考。」可見語言天賦固然重要,但持續踏實的積累鍛鍊才是真正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訣竅。
大學期間,李琪在兼顧學業的同時,翻譯完成了一部由美國作家包珍妮創作的12萬字長篇小說《催化劑》,現中英對照版本正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出版後將作為蘇州大學教材使用。目前她已開始著手翻譯第二部長篇小說《高等數學》。除了大學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由家裡提供,李琪通過翻譯、做英語家教、對外漢語教學等兼職承擔了大學期間學費、生活費等所有開銷。在大二時,她就已經給7名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留學生進行中文教學,並在大四時擔任微軟公司總部高級員工的中文私教。目前,李琪已經從蘇州大學畢業,在上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從事翻譯方面的工作。
雖然出身普通家庭,沒有優越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李琪卻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寒門亦能出貴子」的古語。她對目前的成績並不滿足:「人生的路還很長,取得的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將來的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