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中國人多年的英語考試改革了,看看外媒這些年怎麼說?

2020-12-25 上觀

新年剛過,許多飽受英語考試折磨的中國人就迎來了兩個好消息:一個是實行了三十年的職稱制度終於迎來了大改革,其中就有對職稱外語考試不作統一要求。雖然去年底,各地已相繼出臺政策,取消了職稱外語考試的硬性要求。但這一次是明確在《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的紅頭文件中,開始在全國實施。

還有一則「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是,上周末公布的中國英語水平將有統一度量衡,再過三年,高考英語、四六級英語、職稱英語……都將歸於一個考試——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這意味著中國英語考試改革將邁向新臺階。

「早就應該改了!」人們在網上歡呼。事實上在中國,有關英語考試的改革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它的每一次動作的背後都有外媒的目光。

英語考試是「中國人的無奈」

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官方消息說: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已完成主體研製,預計2017年底公布。同時,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計劃在2020年前逐步推出。這意味著,中國未來將會建立起一個統一的英語測評體系。

最早注意到這一新聞的英文媒體是《亞洲時報》,它在一篇題為《中國將為英語考試統一度量衡》的報導中詳細介紹了這一改革。

文章介紹說,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把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能力層次初步劃分為9個等級,覆蓋了從低到高各個能力層次。

「為了與國際接軌,中國的度量標準將與國外的英語評價體系保持一致。」 報導引用英語測試專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劉建達的話說,比如IELTS(雅思)、TOEFL(託福)和劍橋英語考試等都將與新的考試體系對接。

最新的行動是最有力的證明。就在上個月初,教育部考試中心與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在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四次會議上簽署了「合作開展英國英語考試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對接研究的諒解備忘錄」。

「這確實可以讓很多人學得更好,因為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一位外國網友在《亞洲時報》的報導下評論說。

事實上,關於英語考試的改革一直在進行中。

2013年,「俄羅斯之聲」曾報導稱中國計劃考試改革——在高考中取消英語考試。報導中說,教育部研究出一個計劃,從2017年考試在一些省市試點高考取消英語考試,到2020年出臺新的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這一改革表明中國正在學習西方,給予學生更多的測試機會。」 一位復旦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在接受這家媒體採訪時說。

「俄羅斯之聲」報導截圖。

BBC也在相關報導中詳述了這一改革,但在文章的最後也指出了中國人的無奈,「在中國當今社會,英語被視為職場很重要的技能之一,而且是各大重要考試的必考項目。許多人認為,英語能力不但可以幫助晉升,還是可以增加薪水的重要條件。」

「過不了關,就得魂喪考場」

誰說不是呢?提到英語考試,很多人都有一番血淚史。

中考高考必須考,大學要考四六級,研究生要參加研究生英語考試,出國有出國英語考試,參加工作後,評職稱還要參加職稱英語考試,公派留學要參加全國外語水平考試。如果想申請國外學校,託福、GRE、GMAT、雅思,還有英國的A-LEVEL……林林總總,似乎總也逃脫不掉。

英國《金融時報》關注到中國英語考試的「終身制」,「在學生尋求教育和職業機會的道路上,英語扮演著守門人的角色。」

2013年,該報發表了一篇《英語,傷了我30年》的文章,作者以自述的口吻講述了一個從農村走出的中國人30年學習英語的噩夢:高中三年和英語苦戰,大學四次考四級,最終在畢業前過了六級,而後參加工作在面對外語培訓和國際交流時仍然充滿苦悶和無奈。

就在那一年,還有中國網友竟然跑到美國白宮在線請願網站「我們人民(WethePeople)」上痛訴血淚史,強烈建議美國政府幫忙取消兩個考試:英語四六級考試和高考。

事實上,早在2006年,就有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有人驚呼中國已經成了「舉國學英語」的國度。文章稱英語考試是人見人怕:對許多中國大學生而言,英語四六級考試是可怕的夢魘,「過不了關,就得魂喪考場」。而那些有志於到英美加澳等國的大學喝「洋墨水」的中國學子,雅思、託福等英語考試也是可怕的夢魘,斬不了將,就得折戟沉沙。

「大部分的學生反而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了英語上。而用在數學、物理、化學、還有我們的母語——漢語上的時間真是少得可憐」「不論什麼考試、學位、招聘都以英語為標準,這根本沒必要」。同一年,有人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質疑中國英語教育》,控訴中國英語考試。

「中國的英語教育我認為是很呆板的,每天就坐在教室裡聽老師死扣語法,到頭來也就只是應付考試,根本不能交流。這完全失去了學習語言的意義和目的。」一位網友在報導後評論說。

改了考試,還需要改革英語教育

然而更為令人苦惱的是,儘管莘莘學子為了各種英語考試拼盡全力,收穫卻不盡如人意。2015年底,《金融時報》在一篇報導中指出「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英語能力超越中國」,該文章研究了一份考察各國民眾英語熟練程度的排名榜,中國在排行榜中的名次下降了10位,降至70個國家中的第47名。那位《英語,傷了我30年》的作者也曾悲傷地說:「直到畢業,我都不能完整表達一個句子」。

如今,持續多年的呼聲終於等來了回應。職稱外語考試不作統一要求,英語水平將有統一度量衡,關於英語開始的改革讓不少人看到了曙光,有學者認為,考試的改革需要引起英語教育的變化,以真正扭轉英語應試教育帶給中國學習者的尷尬。

 

(本文轉自參考消息客戶端;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周寅傑

相關焦點

  • 你被英語傷過心嗎?外國人一直在默默地同情我們
    2017年來了,許多飽受英語考試折磨的中國人就迎來了兩個好消息:一個是實行了三十年的職稱制度終於迎來了大改革,其中就有對職稱外語考試不作統一要求。雖然去年底,各地已相繼出臺政策,取消了職稱外語考試的硬性要求。
  • 中國人究竟應該怎麼學英語?看看洛基英語怎麼說!
    心中一直有一個解不開的疑惑: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大多數中國人為什麼總是學不好英語?      改革開放三十年了,中國正在和世界同步,學好英語確實可以為自己找到更大的平臺。但英語對於大多數的中國學生來說是一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 從英語的折磨中我們得到多少
    他們如此做法,是基於經濟動物趨利的本能―――因為在當下中國,學好英語已經成為個人發展必需的、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了:考大學要英語,考研考博要英語,出國、進外企當然要英語,進國家機關還要考英語,當教授、博導要英語,申報編輯、記者職稱也要考英語……現在中國什麼考試不考英語?哪一家「體面」的公司、單位招人不要求英語?在許多考試中,英語甚至還享有「一票否決」的特權。
  • 被英語折磨?看看這些老外的漢語考題,或許你心裡會平衡!
    眾所周知,英語如今是我們中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其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分值上,有些學校或專業在招生的時候還會對英語成績有最低要求,除此之外,有些用人單位在招生的時候也會對學生們的英語能力有要求。因此,不少學生為英語大傷腦筋。然而,這些為英語傷腦筋的同學們或許並不知道,有更多的老外正在為中文傷腦筋。
  • 看外媒這樣說改革開放,感慨萬千……
    那麼……對於通常作為「旁觀者」而言的外媒,它們會如何評價咱們的這40年?在各國媒體眼中,中國這40年的改革開放究竟是怎樣的呢?進入年底,各大外媒都將目光匯聚到東方,刊登了許多有關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文章。
  • 英語四六級將改革:新制度或更難!
    那麼四六級考試的「升級版本」—— NETS將會在2019年實行,具體實行的地域範圍目前還不清楚,而在今年6月份參加NETS筆試測試考試的只有少數幾所高校報考了CET的學生而已,相信試驗過後就會大範圍執行。據悉,2020年以後,全國英語等級考試會代替現有的國內英語考試。
  • 英語考試改革為何「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多年來老百姓的抱怨聲中,英語考試改革終於邁出實質性步伐。北京、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日前相繼傳來醞釀高考改革的消息。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重點,一時間引起民眾廣泛關注。  英語走下「神壇」?
  • 中國英語教育30年:陷入自我折磨自娛自樂怪圈
    ,正令這個國家30多年前興起的「英語熱」陷入一種「自我折磨、自娛自樂」的怪圈。  目前,英語是中國大學入學考試的考核科目,也是大學必修課。同時,英語也是研究生招錄考試的必考科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分散了很多大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精力,而且令很多專業成績優異而英語欠佳的學生失去讀研究生的機會。
  • 「為毛中國人覺得學英語很難,尤其是口語?」來看看歪果仁的分析角度
    主頁菌身為中國人根本不覺得學英語難好嘛?主頁菌只是覺得學英語不容易。。。。這位小哥雖然不是來自中國,但是同樣不是來自母語國家的他對於中國的英語教學制度感同身受。這時候再來看看中國人怎麼說吧~~~ 這位叫TING的網友認為,在中國,英語的教學目標就是得高分,而考試對日常生活的英語使用又沒有任何幫助。中國人沒有強大的動力去學英語,當然覺得難。
  • 看了那麼多年的春晚,竟還不知道英語怎麼說!
    春晚從來不會遲到看了那麼多年的春晚你還不知道春晚的英語怎麼說嗎那可不行今天和小沃一起get一下吧春晚英語怎麼說?因為CCTV在英語中表示closed-circuit television(閉路電視)老外可能會一臉懵逼的單純說春晚可以用Spring Festival Gala或者
  • 酒店為何拒絕中國人入住巴基斯坦?讓我們看看巴鐵怎麼說!
    隨著中國人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強,所以人們都開始旅遊,而我們的"兄弟國家"巴基斯坦是很多中國遊客的首選之地,很多中國人都想去巴基斯坦旅遊,當地人對中國遊客也非常熱情友好,甚至熱情邀請中國人到家裡做客。他們像多年未見的兄弟一樣,為招待中國人感到榮幸。
  • 美國學生熱議:中式英語威力有多大?看看帶跑偏的外國小哥怎麼說
    看看帶跑偏的外國小哥怎麼說英語應該是全球人民說的最多的語言了,為了方便與外國人交流,我們從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學習英語,不過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即使是學習了這麼多年,但是能夠學好的人依舊是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半吊子,說英語的時候總是帶有濃厚的本土氣息,美國學生熱議:中式英語威力究竟多大?看看帶跑偏的外國小哥怎麼說。
  • 中國高考英語改革引發存廢之爭
    中新社太原10月23日電 (李新鎖)日前,中國北京、山東、江蘇等多省市陸續傳出高考英語改革方案,降低高考英語考試的權重,牽動民眾神經,並引發英語教學存廢之爭。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英語是幼兒園、小學、高中主課,大學要過「英語四級」考試,評職稱需要英語依據。近年來,英語學習甚至蔓延到胎教、早教領域。  此前,教育部前發言人王旭明、全國政協委員朱世增等學者先後呼籲「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解放孩子,「救救漢語」。
  • 英媒體:中國人非常「信任」他們的國家,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提升。許多城市都已經步入了「一線城市」的行列,甚至有些地方已經朝著「小康」社會發展前進了,可見我國的發展速度有多麼快速,讓許多國家都為之佩服。英國媒體就直言:中國人非常「信任」他們的國家,估計有小夥伴好奇,為什麼英國媒體會如此評價中國呢?看看英國人是怎麼說的,你就能明白了。英國媒體直言,中國是個非常神奇的國度,他們對於國家似乎是「無條件」信任,可能有些國家的人民會對自己國家的一些決定,有著不滿意的聲音。但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在中國,而且中國通常情況下也會體恤民情,通過一些社交平臺來收集人們的建議。
  • 英語考試看天書,來看看老外的中文試卷,舒服多了
    外國學生的10級中文考試,想想自己考英語,平衡了在中國,英文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很多學生都敗在了英語的魔掌之下,更有好多理科大神,偏偏就因為這一門外語就失足在了高考中。有不少同學都在思考,我堂堂一代華夏兒女,為何被英文折磨得如此狼狽?
  • 寫給中國人看的《英語發展史》
    2014年全國高考剛剛結束,但關於高考英語改革的爭論並沒有就此停歇。    「30多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語言變革』,但很多外語教學中的問題需要反思。」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黨委書記張勇先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們對語言變革的認識問題。」
  • 中國人應如何對待中式英語?看看學者怎麼說
    文中舉了幾個中式英語的例子,如「Carefully Slide」「Sauce on My Grandma」「Deformed Person」等。文章認為,這些中式英語使他們美國人感到困惑甚至不適。中式英語到底是什麼,我們中國人該怎樣對待它?  中式英語是中國人在中國本土上使用的、以標準英語為核心的、具有中國特點的英語。
  • 看著外媒們這樣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我感慨萬千……
    (圖via網絡)那麼……對於通常作為「旁觀者」而言的外媒 ,它們會如何評價咱們的這40年?在 各國媒體 眼中,中國這40年的改革開放究竟是怎樣的呢?進入年底,各大外媒都將目光匯聚到東方,刊登了許多有關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文章 。
  • 雅思考試30年 你的英語幾歲了
    雖然分數整體有小幅上升,但中國人的英語應用能力,仍不及韓國、越南、泰國和尼泊爾,中國語言教育供給端的乏力和無奈可見一斑。正值雅思考試 30 周年, 2019 年 1 月 23 日,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主辦的 2019 雅思中國留學教育合作論壇在北京正式召開,論壇主題「三十而立,倍道而進」。
  • 英語考試改革的最終趨勢是什麼?
    2013年,媒體曾經大肆報導2016年英語將從高考中消失,其中北京教育考試院還言之鑿鑿,說如果學生高一的時候就考到100分,高二高三就可以不學英語了。但今年北京的高考仍然有英語考試,分值仍然是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