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俗語,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過於的陌生,這項紮根在民間的通俗文化,來自生活,也用之於生活,雖然聽著很粗糙不像四書五經那樣讀起來朗朗上口,可是這些俗語往往都十分的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在很多農村這些俗語可謂是人人都耳熟能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兩句俗語,便是飽含了哲理,值得令人深思。
門前不種樹
在大家的印象中,種樹應該是一種美化環境,還有讓空氣變的更清新的一種方式,在農村種各種各種果樹也是十分的常見的,不僅僅是果樹,哪怕尋常的樹也應該是大有效用的,可是為什麼古人卻說門前不種樹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時候他們的醫療技術不發達,所以對於健康方面總是特別的注意,種樹雖然有利,而是往往弊端也是非常大的,在門前種樹,一旦樹長大了就會遮住陽光,這樣屋內一定會變得陰暗和潮溼甚至家具都很容易發黴,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很容易生病。
要知道過去的平民百姓家庭可沒有現在的地磚,基本都是素土包裹的。一受潮就容易發黴,特別是長時間沒有陽光照到,家具的壽命也會有所減短。對於主人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損失。所以那些善於總結生活的老人,就告訴了大家這句話,「門前不種樹」。可以說是十分有用的。
下半句「後門不開窗」,對於這句話有兩個地方可以理解,一個是在風水上,古人和注重風水,雖然不能向皇家一樣,外出在哪裡住一晚都要看重風水,紫禁城更是嚴格的按照風水排列的成的。
在平民百姓家也有他們的一套風水觀,就比如,如果在後門開了一個窗戶,這樣就會衝著鄰居家的大門。古人講究「門前進財,窗戶出財」,如果你把窗戶打開對著別人家大門,鄰居自然會覺得自己家的財會外流了。一些比較相信風水的甚至會上門找麻煩。
還有一個觀點則是,後窗戶如果經常打開很容易招賊,古時候的窗戶大多也都是木製的,如果主人沒有在家,基本很容易就能把窗戶的護欄撬開。所以把窗戶緊閉,至少對方不那麼容易輕易的確認家裡是否有人在。從而不敢胡亂造次。
不得不說老人的俗語在生活中,確實非常的受用,不僅僅具有現實的意義,並且在很多時候還會摻雜一些當時的文化比如說風水,民俗等等。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仿佛說透了生活很多方面。對於老祖宗的兩句話,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