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婷半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也有自己的壓力,不管是職場上的,還是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藏在內心的苦楚,甚至有人覺得活著就是一場煉獄,已經感受不到任何快樂的源泉了。
其實,生活的樂趣就在於經歷,我們每個階段的經歷都是最寶貴的財富,因為那才是真實屬於自己的,酸甜苦辣都有獨特的味道。
在日本有一位老奶奶中村恆子,已經年過90歲,可依然從事著心理醫生的工作,她將自己的一生經歷和感悟整理成書,起名叫《人間值得》。光看書名就有種隱隱的感動,我們來世上走一遭,到底值不值得呢?
中村恆子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了她的人生哲學,也許對我們都有幫助。
1. 「為了錢而工作」是最理所當然的。
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或者工作多年心累的時候,我們總想問一下,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追尋自己的夢想?是為了堅守自己的興趣?還是僅僅為了養家餬口?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人就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這個道理,亙古未變。為了養活自己和家人而工作,這才是工作的首要目的。
為了錢而工作,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這是很理所當然的。
當初入社會的時候,想謀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夢想啊、興趣啊、人生價值啊,這些就是等安穩之後才需要思考的問題,人生很長,慢慢思考就行了。
凡事都要有度,如果一份工作讓你身心俱疲,需要作出巨大的犧牲,那不要猶豫,可以果斷離開了。因為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2. 不要期待過多,對生活常存感激之心。
我們之所以活得太累,就是因為被物質迷惑了心智。常常以收入高低、房子大小、孩子的成績等來評判是否幸福,其實並不正確。
一個人是否幸福,其實只是內心的感受,如果他覺得生活美好,心情愉悅,哪怕住在一間出租房裡,一樣會覺得幸福。
「必須要幸福」,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每個階段都會有波折和煩惱,我們要學會把「必須怎樣怎樣」,改成「儘量怎樣怎樣」,可以緩解一部分心理壓力。
即使滿懷期待地進入自己喜歡的企業,也會出現一些讓你討厭的地方;即使和當初最愛的人結婚,時間久了也會有讓你難以接受的事情。這些都是正常的,即便是更換工作,更換伴侶,也不可以事事如意的。
最重要的是在現有的環境下,如何讓自己過得快樂。
不要對別人期待太多,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
作者中村恆子的婚姻就是例子,她在27歲時,嫁給了一個外科醫生,剛好是同行,兩個人也算志趣相投。她的丈夫人品不錯,喜歡結交朋友,唯一不好的就是愛喝酒。
中村恆子也多次被他喝酒的事惹惱,曾寫過多份離婚協議書,時間久了,二人都精疲力盡,中村恆子最後才發現,改變一個人實在太難了,丈夫每天都要在高壓下工作,晚上喝點酒放鬆一下,其實也並不是不能接受。
漸漸的,中村恆子放下了一定改變他的執念,她心裡舒服多了。而丈夫隨著年紀增長,也漸漸不愛喝酒了,這項讓她苦惱多年的事就這樣輕易地解決掉了。
與其費心地去改變別人,倒不如學會慢慢接受,放下執念,放下期待,內心就會輕鬆很多。
3. 真正的朋友,就是要舒服地相處。
每個人都需要人際交往,都需要朋友,那麼好朋友的標準是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相處起來要舒服。
不需要討好和恭維,不需要左右逢源,不需要掩飾內心,就能愉快地交往,才是理想的好朋友。
現實生活中,不存在100分的人際關係,就算是好朋友之間,也許也會因為一句話造成誤解,所以,更不必要去遷就那些不喜歡的人,如果實在不喜歡接近,就保持適當的距離。
好朋友,一般都是三觀相合,志趣相投的,和喜歡的人交往,遠離自己不喜歡的人,也會讓生活變得更開心。
4. 做得少,想得多,才是內心不安的根源。
人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不安是因為對未來考慮太多。
憂慮未來於事無補,誰也無法預料未來。只要你活著,各種偶然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做好眼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庭也好,先不要想著未來怎樣怎樣,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有些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思慮過多,不如活在當下。
所謂命運,就是一生要經歷很多事,有好有壞,有起有落,如果一直遇到不順利的事,也要自我安慰,壞事只是一時的,但如果止步不前,好事又怎麼能出現呢。
一旦過於糾結「為什麼這麼不順利」,思想就會變得偏激,因此不要太在意,做到平常心去迎接人生的起起落落,按照正常的步伐認真地去做,就會漸入佳境,在不知不覺中就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5. 幸福的家庭,其實就是愛的傳遞。
我們的教育給與孩子很多的壓力,每個人都有望子成龍的心理,但是過大的壓力只能讓孩子失去童年的快樂。
父母的心情會擾亂孩子的內心,孩子的波動反過來又會反彈給父母。
尤其是孩子的母親,如果母親的情緒不穩定,孩子的精神狀態就會受到影響。追求完美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和孩子的幸福並無關聯。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其設立高不可及的理想,不如平和歡笑地與孩子好好相處。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內心才會變得平和。
一個幸福的家庭裡,一定有愛的流動,父母之間的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這種細水流長的愛,能滋養每一個家庭成員。
6. 遵循自己的軌跡,不盲從,不強求。
人從出生時候就是一個人,死亡的時候也是一個人,死亡即是生命的終結,至於死後的評價、虛榮以及其他情況,大可不必在意。
人生只有一次,如果連這僅有的一次人生,都不能遵循自己的內心,哪活著就少了很多意義。別人有別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軌跡,和別人比較會讓自己陷入失落和嫉妒中,實在毫無意義,不僅沒有幫助,還會影響自己的心情,消耗自己的精力。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幸福也就會圍繞在身邊。
中村恆子出生在1929年,經歷了戰爭,養育了二個孩子,和丈夫也經歷過情感不睦的階段,但她的內心一直強大堅韌,一直堅持工作到90歲,她一直做心理醫生,幫過無數人解決過生活煩惱,也從這些人中洞悉到了人生的真理。
我們總說懂了太多道理,卻也過不好這一生,但有些哲理還是有很大幫助的,至少能幫助我們調整好心態,畢竟內心強大的人,才能經得起人生的各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