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1歲半之前,必須要媽媽帶,寶媽:產假只給3個月

2020-12-19 飛愛媽媽

對於媽媽而言,沒有什麼可以比見證孩子成長更讓人快樂,但是做全職媽媽並不想很多人想像的輕鬆,有的時候,媽媽們要承受的壓力,比丈夫都要大,尤其是生娃後的第一年,是寶媽們最心酸,也是最無助的一年 ,這個時候,家人的表現,可能會決定著寶媽的日後婚姻去向。因此這個時期,媽媽們一定要多給寶媽一些幫助。

李玫瑾:孩子1歲半之前,必須要媽媽帶,寶媽:產假只給3個月

李玫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之前主攻犯罪心理學,但是隨著短視頻的興起。李玫瑾教授也會通過媒體,去傳授一些育兒經驗,給父母。幫助父母樹立一個正確的育兒觀。此外,也是為了從源頭抓起孩子的教育,並且李玫瑾教授的觀點,還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

在照顧孩子,這方面,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1歲半之前,必須要媽媽帶。這句話,經典但是不被理解,很多寶媽吐槽:再想親自帶,產假只給了3個月,辭職又沒錢花,怎麼辦?

關於為什麼孩子1歲半之前,必須要媽媽帶?李玫瑾教授解釋:孩子剛出生就將孩子交給老人撫養。那麼就喪失了對孩子的心理控制力,如果寶媽和老人發生爭執,孩子會向著老人,也可以說:懷胎10月,不如頭一年半的撫養。

除了這個,是孩子1歲半之前,必須要媽媽帶原因還有哪些?

一:寶寶的安全感更強

寶寶1歲半之前,對媽媽的依賴程度是很多媽媽無法想像的,這種依賴心理表現在孩子,離開媽媽的視線就開始找媽媽,媽媽們可以很好的安撫孩子的情緒,孩子見了媽媽就會非常開心,不願意讓媽媽接觸別的寶寶等等,這些行為的發生,都是寶寶對媽媽產生依賴心理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由媽媽帶大的孩子安全感更充足,孩子的性格也更加樂觀。媽媽堅持帶到孩子1歲半是非常有好處的。

二:可以為日後的親子關係打好基礎

童年的時光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最好的時光,這個時候,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會比物質更好,尤其是孩子1歲半之前三觀都是由父母樹立的,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媽媽對孩子的付出,孩子也會看在眼裡。

所以1歲半之前如果媽媽親自照顧寶寶,也可以為日後的親子關係打好基礎。所以也建議寶媽們儘量協調好,自己的時間。

三:有利於孩子的日後的人生發展

孩子1歲半之前,做得最多的就是與媽媽的互動,這個時候媽媽的回應是熱烈的或者是積極的都會讓寶寶有歸宿感,這個時候如果父母頻繁更換撫養者,孩子不僅可能會缺乏安全感,而且還可能會出現,自卑,膽小多疑的情況,因此,父母一定要儘可能多的陪伴孩子,儘量不要在孩子非常年幼的時候缺席孩子的成長。

父母可能會安慰自己,孩子會理解自己做出的選擇,但其實,在孩子心中,父母總是缺席自己成長的話,多會讓孩子對父母心有怨言。

產假只有3個月,媽媽們如何兼顧孩子的教育和工作?

有沒有辦法,讓媽媽買了兼顧孩子的教育和工作,現實中能做到的非常少,但是如果媽媽們提前做好規劃,有一份自己的產業,或者工作性質與場地關聯不大。媽媽們還是有可能會在家辦公。但是這樣的機會不太多。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可以點讚和分享給更多的人。

今日話題討論:在座的寶媽,你會堅持帶娃到1歲半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父母必修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媽媽需要婆婆帶孩子?而國外媽媽一個人可以帶幾個孩子
    老外最讓我佩服的是大人讓小孩養成好習慣:規定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小孩無條件遵守,這樣媽媽也就輕鬆多了。再說,她們產假一年,到時可以把一歲的小孩放託兒所,即可以去上班了。為什麼國外媽媽一個人帶可以帶幾個孩子?
  • 家中有1到3歲寶寶的父母,一定要讀下李玫瑾的語錄,不然一生遺憾
    1到3歲年齡的寶寶,大多數都是很好動,好奇心很強的,很淘氣的,這個年齡應該注意什麼呢?如果問現代人,現代很多人估計都會回答說,這個年齡,肯定要注重教育啊,叫寶寶認識一些生字和字母。大多數寶寶在8個月左右就已經學會叫爸媽了,1歲半就能夠說很多話,能聽懂父母的指示。
  • 李玫瑾育兒全整理,李玫瑾:孩子出生第一年,再辛苦也要自己帶
    語言嘮叨在孩子3歲之前,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多多說話,其實是有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的,因為他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是能聽到的。,當孩子形成了每天吃糖的習慣時,你告訴孩子,如果把今天的這塊糖再保存3天不吃掉,那麼就可以給孩子3塊糖,但是如果沒有忍住吃掉了,那麼不僅沒有3塊糖,今天的1快也沒有了。
  • 李玫瑾教授:孩子一歲半之前要自己帶,溥儀的成長缺少「人性」
    有的寶媽由於工作的關係,出了月子回歸到工作崗位,把小孩交給家中的老人帶,只有空閒時或抱或哄一下小孩,慢慢地發現,小孩變得不認識自己了。就如《蝸居》中海萍回老家看望小孩,結果母子形同陌路,這讓她下定決心,在城裡買套房子,把小孩接過來親自帶。
  • 3歲之前,為什麼寶寶必須跟媽媽睡?李玫瑾:這樣寶寶和你更親近
    但是很多的父母都會發現,即使後來在帶孩子,也不像是原來那麼親近了。,孩子剛剛1歲多一點,從出生就是媽媽一直在照顧寶寶,就連晚上睡覺也是陪著孩子一起睡,就連早上上班之前,也會不停地纏著媽媽,不想讓媽媽離開,左親一下、右親一下,就是想讓媽媽抱著不肯離開。
  • 中國媽媽產假時間不夠 斷奶時間8月變3、4月
    網友表示,產假時間太少是直接原因之一。近日,日本首先安倍晉三建議將女性的育兒假從目前的一年半提高到三年。這讓人們再次把「產假時間」這個話題展開討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倡導,寶寶一般至少要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能達到2歲的則更佳。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母乳餵養率只有28%。研究表示,產假時間太少是母乳餵養率的下降的主要原因。
  • 李玫瑾教授:為什麼三歲以內孩子必須跟媽媽睡,其中緣由你知道嗎
    對此,李玫瑾教授曾做過一場講座,演講的主題是《為什麼三歲以內孩子必須跟媽媽睡》,我聽了深以為然。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在媽媽子宮裡呆了10個月(280天),他習慣了媽媽的聲音、心跳,在出生後,依然會非常依賴。小嬰兒只要媽媽抱著,就會不哭不鬧,也是這個原因,媽媽的懷抱永遠是最溫暖和最有安全感的。
  • 帶孩子是誰的事?(附:各國產假介紹)
    據搜狐新聞報導,德國人認為,孩子出生頭3年最需要父母陪伴,因此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都可以休產假,這個產假包括母親個人的生育假、加上父母兩人的育兒假,最長可以休到孩子滿3歲。其中大約一年為有償假期。育兒假是父母共同的福利。
  • 李玫瑾:6歲之前,是孩子品行塑造的「黃金期」,家長要好好培養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但現在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對孩子品行的培養,要只知道品行對一個人來說比起能力更重要,能力與品行就如同左手和右手,光有能力,沒有品行,終究不會有什麼成就。
  • 孩子要不要讓老人帶?李玫瑾坦言:過了這個年齡,再忙也要自己帶
    隨著二胎的開放,因為家裡突然多了個寶寶,家庭發生的事也就變多了起來。平日裡媽媽不僅要照顧剛出生的小寶,還要兼顧到大寶的生活和學,家務的繁事又多,這使得媽媽無暇分身。李玫瑾坦言:過了這個年齡,再忙也要自己帶有的人會想到請老人幫忙照顧,但是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發表了她的言論:「: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娃,尤其3~6歲的年齡段,如果讓老人帶的話,很容易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影響。」李玫瑾教授說的話也不是沒道理的,因為在3~6歲的年齡段屬於幼兒階段,幼兒年齡的孩子都需要媽媽在身邊,他們才能產生安全感。
  • 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藉口再多不過不負責任,李玫瑾:3歲前自己帶
    儘管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即便如此,在孩子3歲以前,最好還是由父母親自帶,因為這3年的時光,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她提出的一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懷胎十月,不如養他10個月,出生後的頭一年尤為關鍵,父母要親自撫養,三歲前是情感關鍵期,最好都自己帶。
  • 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藉口再多不過不負責任,李玫瑾:3歲前自己帶
    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她提出的一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懷胎十月,不如養他10個月,出生後的頭一年尤為關鍵,父母要親自撫養,三歲前是情感關鍵期,最好都自己帶。>6-8個月——18-24個月明確期:當母親離開時,嬰兒表現出明顯的分離焦慮和不安。
  • 休完產假後,寶媽要上班,婆婆說,你還是辭職回來帶娃吧
    平時,阿秀為了大寶的作業都要花費很多的心思。懷了二寶之後,生活就變得更緊張了。不過阿秀在一個半公務員性質的單位上班,平時不用專門打卡。因此,也能抽出時間照顧下孩子。但是萬一單位有事的話,夫妻倆的日子就比較難熬了。懷孕的時候,阿秀都是在單位的食堂吃飯,因此也不覺得有什麼額外的負擔。但是在二寶出生後,夫妻倆的日子就更緊張了。用阿秀的話說,每天就是在打仗。
  • 1歲寶寶只吃保姆做的飯,媽媽嘗過飯後,寶媽果斷辭退保姆
    導讀:1歲寶寶只吃保姆做的飯,媽媽嘗過飯後,寶媽果斷辭退保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歲寶寶只吃保姆做的飯,媽媽嘗過飯後,寶媽果斷辭退保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3歲前寶寶最難帶的幾個時期,寶媽你熬到哪了?
    上周和閨蜜去逛街,聊到她家寶寶,閨蜜一臉的無奈的表示,寶寶小的時候還挺乖,現在20個月了,調皮的不行,一眼看不見感覺就能把家拆了,而且還亂扔東西,隨地大小便,每天都氣的頭疼。不過幸好有婆婆幫忙帶,不然自己要累死。
  •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歲前,父母要讓孩子養成這3種性格
    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她發現所有人的犯罪心理都源於小時候,要想讓一個年輕人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要從小時候開始培養。李玫瑾還說,孩子之所以在青春期出現叛逆的問題,一般都是在12歲之前,還有可能更早,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孩子還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後面再想糾正就難了。
  • 李玫瑾: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
    文|媽咪育兒微課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敏敏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老大今年7歲,上一年級了,老二今年4歲,上幼兒園。兩個孩子雖然都是敏敏親生的,但在性格上卻完全不同。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嬰兒剛出生時,大腦的重量約350到400克,相當於成人腦重的25%,1歲時,寶寶大腦發育迅速,這時候的腦重接近成人腦重的60%,而到了3歲,寶寶的腦重就接近成人的腦重,以後發育就開始發得慢了。
  • 孩子3歲前一定要跟媽媽睡?李玫瑾教授告訴你答案,溫暖又扎心
    導讀:孩子3歲前一定要跟媽媽睡?李玫瑾教授告訴你答案,溫暖又扎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前一定要跟媽媽睡?李玫瑾教授告訴你答案,溫暖又扎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在孩子1歲半前,寶媽最好自己帶寶寶?原因真心很暖
    導讀:為什麼在孩子1歲半前,寶媽最好自己帶寶寶?原因真心很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在孩子1歲半前,寶媽最好自己帶寶寶?原因真心很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寧可窮3年,孩子也要自己帶」3年後寶媽才發現現實有多殘酷
    (文|歪媽)梅梅是一個90後寶媽,和老公結婚不久就懷孕生子了。梅梅一家的生活條件並不十分富裕,兩個人的工資勉強夠維持生活成本。婆婆提出梅梅休完產假以後由她幫小兩口帶孩子,梅梅就回歸職場去上班。可是婆婆總住在自己家,梅梅感到不是特別自在,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只得處處謙讓著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