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育兒全整理,李玫瑾:孩子出生第一年,再辛苦也要自己帶

2020-08-25 睿爸育兒經

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李玫瑾教授吧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李玫瑾教授對未成年人可謂是有很深的研究了,最近有很多李玫瑾教授育兒經驗在網上非常的火爆,應該是大家對於她的教育方法都很認可吧?

那麼小編對李玫瑾教授的一些育兒經典方法稍作了一些整理,想要看育兒乾貨的寶媽寶爸們一定要收藏起來啊~


語言嘮叨

在孩子3歲之前,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多多說話,其實是有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的,因為他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是能聽到的。

社會性發展與言語發展密切相關,情感發展決定言語,言語決定社會會性,社會性決定認知方式和性格。


克制誘惑訓練

比如說每天給孩子一塊糖吃,當孩子形成了每天吃糖的習慣時,你告訴孩子,如果把今天的這塊糖再保存3天不吃掉,那麼就可以給孩子3塊糖,但是如果沒有忍住吃掉了,那麼不僅沒有3塊糖,今天的1快也沒有了。

這樣來幾次,就能讓孩子用適當的等待獲得更大的滿足,讓孩子養成不衝動的個性。


12歲前(依戀期)是孩子性格養成最關鍵的時期

人在生命早期長期沒有得到這種依戀的滿足,就容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障礙。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發現:許多殺人惡魔,其冷酷無情的心態往往源於他們在幼年時就沒有過形成「心理上的依戀對象」,或者是因為他在10歲前後曾失去「心理依戀對象」。

所以各位家長,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雖然很辛苦,但是一定要自己帶。


情感滿足

人和人的關係始於人的需要的出現,而需要的滿足一定和他人有關,在滿足的過程當中建立情感。

所以說,人和人之間,「需要」是第一重要的,第二才是「情感」。家長如果想能夠有效的管住孩子,就要在1歲半之前,自己撫養孩子。

乳兒期孩子無法翻身,如若沒有得到到位的撫養,可能導致孩子容易生氣、激動。


在孩子6歲前對他說「不」

在6歲之前說不,孩子頂多會暫時性的難過,但是如果你等到孩子12歲之後再說不,你要面對的就不是撒潑打滾和哭鬧了。

那個時候的孩子情感和意識發展的已經非常完整了,受到拒絕很有可能就會離家出走,會服毒自殺、他會跳樓方式威脅父母,因為那時候他已經有對付你的各種能力和選擇了。


更多李玫瑾教授語錄經驗持續更新,建議收藏關注。

對於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經驗,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相關焦點

  • 李玫瑾:任勞任怨數十年,不如娃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別錯過
    >任勞任怨養育孩子數十年,都不如娃出生第一年來的重要。,由於孩子一出生便交給奶奶帶,兩人的關係非常好,甚至都超過了孩子和媽媽的感情。有時,周末媽媽帶孩子出去玩,玩了一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孩子竟然去找奶奶,而且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從來不和媽媽睡,只要奶奶在家就必須躺在奶奶的身邊才行。鄰居越想越「憋屈」,自己十月懷胎給孩子生下來,又要辛苦的去給孩子賺教育的費用,但是孩子卻跟自己不親,只跟奶奶親。
  • 李玫瑾:十月懷胎和長大後把孩子養再好,都比不上出生後的第一年
    ,是不求任何回報的,只要孩子能過得好,作為父母再苦再難都值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生活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所以根本沒辦法做全職媽媽,但是這面公婆也不幫忙帶孩子,沒辦法他就只能和老公自己回去上班,孩子就一直留在媽媽家這面。
  • 心理學家李玫瑾: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的撫養,都不如出生後第一年
    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因為各種緣故,父母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帶,孩子則成為了眾多留守兒童之一。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時,提出一個觀點:懷胎十月,不如養他10個月,出生後的頭一年尤為關鍵,父母要親自撫養。三歲前是情感關鍵期,最好都自己帶。
  • 李玫瑾教授:應當給家長足夠的時間,讓家長親自照料剛出生的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龍成鳳,面對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孩子及不同的人生規劃,正確的育兒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很多家長在探尋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法被諸多家長推崇,她科學受用的指導方法,讓孩子長大後少走很多彎路。
  • 李玫瑾教授說育兒: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依戀人」
    ——本節選自李玫瑾教授講座,原文如下:【記 者】:如今,由於工作節奏加快、社會交往增多,許多年輕父母都嫌自己帶孩子麻煩、誤事,都想把小孩交給老人、保姆看管,等孩子長大了,麻煩事少了,再接回家自己看管。李老師,您覺得這些年輕父母的如意算盤真的很「如意」嗎?
  • 李玫瑾:孩子1歲半之前,必須要媽媽帶,寶媽:產假只給3個月
    對於媽媽而言,沒有什麼可以比見證孩子成長更讓人快樂,但是做全職媽媽並不想很多人想像的輕鬆,有的時候,媽媽們要承受的壓力,比丈夫都要大,尤其是生娃後的第一年,是寶媽們最心酸,也是最無助的一年 ,這個時候,家人的表現,可能會決定著寶媽的日後婚姻去向。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跟誰睡,未來的性格就會像誰,父母別不在意
    有了孩子之後,很多父母都抱怨自己沒有辦法正常休息,因為孩子睡在中間的不僅父母要整晚小心翼翼怕壓到孩子,兩個人還要時不時給孩子蓋個被,寶媽晚上有時候還要經歷夜奶,因此,很多媽媽都感慨,帶娃的第一年特別辛苦,感覺自己都老了十歲。
  • 養孩子的第一年有多重要?李玫瑾:十月懷胎加二十年撫養都抵不上
    有的寶媽可能會說,不知道為何孩子就是和她不親近,反而更喜歡和爺爺奶奶待在一起,明明孩子是自己辛辛苦苦懷胎十月才生下來的,辛苦把孩子拉扯大,不想卻是這樣的結果。其實,這不是特殊情況,也不是孩子不懂得感恩,而是寶媽錯過了與孩子培養感情的最重要時機。這個最重要的時機就是養孩子的第一年,它到底有多重要呢?
  • 李玫瑾坦言:在這個階段,父母就算再辛苦,也要讓孩子跟你睡
    李玫瑾坦言:在這個階段,不管父母有多忙,也要讓孩子跟你睡對於一些家庭來說,他們甚至願意花錢請人代勞陪伴孩子的事,省去了自己帶娃的麻煩。可這樣,真的能夠達到陪伴孩子的效果嗎?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身邊的一個事例。
  • 從犯罪心理轉行育兒,被家長「奉若神明」的李玫瑾語錄,管用嗎?
    隨便一個平臺都有以搬運李玫瑾的育兒觀點吸引流量的帳號。大家也對李玫瑾的育兒觀點不能再贊同,甚至認為「先學過李玫瑾教授育兒的課才有資格做父母。」可就是這樣一個被廣大父母譽為育兒寶典的一條條視頻現在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喊停,李玫瑾語錄遭到了質疑。李玫瑾是誰?
  • 李玫瑾教授: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的撫養,都不如出生後的第一年
    導讀:李玫瑾教授: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的撫養,都不如出生後的第一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教授:十月懷胎加上長大後的撫養,都不如出生後的第一年!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要不要讓老人帶?李玫瑾坦言:過了這個年齡,再忙也要自己帶
    平日裡媽媽不僅要照顧剛出生的小寶,還要兼顧到大寶的生活和學,家務的繁事又多,這使得媽媽無暇分身。李玫瑾坦言:過了這個年齡,再忙也要自己帶有的人會想到請老人幫忙照顧,但是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發表了她的言論:「: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娃,尤其3~6歲的年齡段,如果讓老人帶的話,很容易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影響。」
  • 還在用育兒嫂帶娃?李玫瑾警告:不要偷懶,小心帶出的孩子不認你
    許多媽媽在轉換到母親這個身份之前,往往對養育孩子一知半解,所以會選擇經驗豐富的育兒嫂幫助新父母帶孩子,一直到孩子稍微大一些再接手。近日,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參加一檔節目時指出:父母不應該心存偷懶,全盤交給育兒嫂帶娃,否則小心帶出的孩子不認你!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文 | 甘道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馬未都兩位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當時,在節目中提到了幾個孩子因為被老師或家長批評,想不開跳樓的事情,主持人竇文濤就提出一個問題:現在很多家長看了這樣的新聞之後,不敢和孩子說重話、不敢管教孩子,這要怎麼辦?
  • 各有專攻皆精華——也談育兒大咖李玫瑾、尹建莉育兒經
    作為家長們,該如何看待這些育兒專家的觀點,如何把這些觀點轉化成為適合自己培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才是我們的王道。從兩位老師的育兒觀念來看,她們所側重的育兒方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培養出個成才的孩子,但著重點並不一樣。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馬未都兩位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 要知道「厚臉皮」這個詞的釋義一是厚顏無恥,二是不知羞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貶義詞,但為什麼兩位老師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厚臉皮」呢?
  • 聽了那麼多「李玫瑾育兒講座」,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
    我花了一周的時間,看完了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的109個講座視頻。從幼兒早期的心理撫養,到家庭教育中依戀關係的建立;從幼兒叛逆,到青少年個性塑造;從家庭教育談到青春期心理;內容可謂是涵蓋了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問題答疑。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觀點其實非常實戰、接地氣,也非常適合中國的國情。
  • 【育兒專家說】李玫瑾教授育兒經
    1、教育孩子需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 2、早年安全的情感依戀非常重要 3、父母一定要親自撫養自己的孩子(至少在一歲半之前親自撫養),是培養情感的過程 4、0~6歲就要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 5、身教勝於言傳
  • 李玫瑾育兒講座課程全集(52期完整)
    (還在增加中),涵蓋李老師多個場合育兒講座的長視頻,希望能幫到各位家長朋友。有疑問請在評論去留言:李玫瑾教授育兒講座視頻全集目錄:第01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第02課: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第03課:要積累孩子依戀自己的心理資本
  • 育兒專家的子女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約翰的子女,太諷刺了
    管教也要找準時機,時機沒選對,管教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時機選對了,才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約翰·華生的育兒理念約翰·華生是「哭聲免疫」法的創始人,他認為孩子哭的時候不要抱,這樣孩子就知道哭是沒有用的,以後就會慢慢變乖巧,不會再用哭來轄制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