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2021-02-07 中醫書友會


中醫書友會第260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張錫純先生作為清末民初首屈一指的中醫大家,有著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力。那麼,除了《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的豐臨床實戰經驗,我們還應該學習張錫純先生什麼呢?(編輯/王超、居業)

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作者/王輝武

張氏錫純(1860~1933年)一生熟諳經典、勤於臨床、發遑古義、創立新說,他的精神、思想、學識、著作和成就,經過近百年的歷史淘洗,仍浮光耀金,影響之大,至今尚無來者。今天,探討中醫的繼承與創新問題,張氏作為近代「醫界群推第一人」,我們應向他學點什麼呢?繼承是離不開讀書的,然「學而不思則罔」,博覽還應善思。張氏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幼學四書五經,其父張丹亭精於醫道,於誦經之暇,還旁及醫書。張氏讀書治學之道,可以總結為兩大特點,即「博」與「通」,所謂「博」即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從《易》到《老》《莊》,諸子百家,從《內》《難》《傷寒》到金元各家,兼及西洋學說,無書不讀,且由博返約,精讀深究;所謂「通」,指在讀書與聯想的過程中的「觸類旁通」,充分領悟其旨,同時以理貫通。張氏讀醫書,主張把書與臨床結合起來讀,反對把書作為教條。在理論上堅持用中醫理論解釋西醫,他說:「中醫之理原多包括西醫之理」,注意獨立思考,自明其理,即使某個道理很不成熟,也必須有自己的想法,正如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所說:「在具備了一定的條件之後,就要敢於獨立思考。」張氏具有勤求古訓的文化基礎,再加上「善思」,進而有所創見。他的治學之道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讀中國的諸子百家和中醫原著,也無暇冷靜地思考問題,甚至不識繁體字,不懂句讀常識,要想成為中醫人才,只能是「水中撈月」的天真意願。林則徐曾有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對做事、做人都很重要,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種善於學習的科學精神。張錫純所處的時代飽受數千年封建社會影響,鴉片戰爭以後,西學漸進,對於外來文化的滲透,張氏以博大而寬闊的胸懷,愉快地接納西方文化的撞擊,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確屬難能可貴。同時也體現了張錫純並非尋常的素質和學養。張氏說:「夫醫學以活人為宗旨,原不宜有中西醫界限存於胸中,在中醫不妨取西醫之所長(如實驗器械、化學等),以補中醫所短,在西醫尤當精研氣化(如臟腑各有性情,及手足六經分治,分主六氣等),視中醫神奧之理,原為形上之道,而非空談無實際也。」有這種高遠識見,和兼容互學的胸懷,在學術研究中自覺地去旁採博求,達到不卑不亢謙遜謹慎的治學境界,這對今日中醫界某些固步自封、不願學習,也不善學習,甚至有意抵制先進的檢測方法,對現代科學成果一無所知之人,無疑是一劑醒世良藥。任何一門學科的興旺發達關鍵取決於它的學術創新能力,但創新不可能是無源之水,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創新。當前的中醫環境和條件下,如何創新,張氏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張錫純所處的時代,沒有科研課題、鑑定和評選等,但他善於讀經典,師古而不泥,厚積薄發,並大膽地在前人的基礎上創立新學、新方和探索藥物新知,他說:「吾儒生於古人之後,當竟古人未竟之業,而不能與古為新,俾吾中華醫學大放光明於全球之上,是吾儒之罪也。」其高度的責任心和創新意識可見一斑。在繼承中他主張法古準今、批判繼承,著眼於今日之創新與推廣。他認為:「非以古人之規矩準繩限我也,貴舉古人之規矩準繩而擴充之變化之,引申觸類之。」又說:「讀《內經》之法,在於其可信之處精研有得,即開無限法門,其不可信處或為後世偽,付之不論可也,此孟子所謂書難盡信之意也。」不可「一一視為神聖語錄。」張氏對仲景經方變通甚廣。從《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可見到桂枝湯、麻黃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大陷胸湯、附子瀉心湯、白虎加人參湯、大柴胡湯、黃連阿膠湯、白頭翁等諸方變通法,其斟酌用量、加減藥味、煎服法等均在變通中有所創新。張氏在前人的基礎上,有許多理論創新,如大氣學說的發揮,創造性地提出大氣下陷的病因、病理、鑑別診斷、治療,所制升降諸方,至今沿用仍有卓效。再用調治奇經八脈,創製育衝、安衝、固衝、溫衝等諸方用治疑難雜症屢起沉痾。有的人過多強調目前中醫的條件差、設備不足,不願在創新上下功夫,其實近半世紀以來,雖然有了現代化的科研形式,以先進的動物實驗和西方科研方式進行操作,不少成果還屢獲國家各級「大獎」,但卻沒有為中醫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這不能不讓我們冷靜思考。張錫純當時的條件,首先是有大量患者,其次是他有大量的書,並不斷的研讀,再加上有一個精明的頭腦善於思考,可以這樣說,今日的中醫也擁有張氏的條件,尤其是基層、農村有得天獨厚的中醫環境。應該學習張錫純那種按傳統模式的繼承創新的方法,這是一條非常有效的發展之路,只要我們從臨床入手,一個病症,一個方藥,不懈地探求和總結,也應有像張氏一樣的創新成果。實踐是檢查真理的標準。中醫學的理論方藥等,療效如何,安全性如何等,都必須付諸臨床才能得到證實。張氏一生勤於臨床,對於古方新藥主張首先「驗之於己,而後施於人」。如甘遂、細辛、巴豆、硫磺、花椒等,皆親口嘗以驗其毒性。在新版《醫學衷中參西錄》蘆序中云:「建立完整醫案,及時總結經驗,把感性認識逐步提高到理性認識,是張錫純先生的最大成功之處。遍觀先生全部著作,驗案介紹,幾逾其半。凡舉辨證論治,選藥立方,莫不證諸實踐,言之鑿鑿,其於隨證變化,是見手眼之處,亦皆迂曲詳陳,發人慧思。」此外,張氏善用生石膏,獨樹一幟,臨床上有關石膏的生、熟細節體驗真切不虛,並向病家詳細交待,如「故凡用生石膏者,宜買其整塊明亮者,自監視軋細方的。若購自藥房中難辨其煅與不煅,迨將藥煎成,石膏凝結藥壺之底,傾之不出者,必系煅石膏,其藥湯不可服。」張氏臨床的這種務實精神,難道不值得今日之中醫學習嗎?「千方易得,一效難求」。張氏一生創製了不少新方,正是他臨床務實精神的體現,這些方療效確切,安全方便,廣為傳用。如鎮肝熄風湯、升陷湯、資生湯、燮理湯、理飲湯、活絡效靈丹、壽胎丸、補絡補管湯、建瓴湯、薯蕷納氣湯等均能彰顯張氏臨證的功夫和水平。張錫純與眾不同的偉大之處,還在於他生活在中國社會文化變革的風浪之中,勇敢地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又能在學術上不為時風所動,忠實傳統,提煉傳統,海納百川,為我所用,一心以活人濟世為己任,他說:「人生有願力,而後有大建樹,一介寒儒,伏處草茅,無所謂建樹也,而願力固不可沒也。醫雖小道,實濟世活人之一端,故學醫者為自家溫飽計則願力小;為濟世活人則願力大。」醫生乃社會最低層,難作偉大之業,但張氏心存崇高志趣,不隨流俗,潛心學問,寧靜致遠,自信穩健,誠不失大師風範。對於做學問,孔子主張:「先事後得」,談的是做人做事,首先不要追求個人利益,以後自然會有好的成果。這四個字要做到很難,尤其在今天的社會風氣下更難。張氏生前身後不少人對他不成熟的「參西」觀點不理解、不認同、甚至提出批評,但他自有「毀譽可由人,而操守當自堅」的大氣,超過功名利祿,不入歧途,堅持「參西」為「衷中」之用,終成大師。值得今日中醫好好學習。勿庸諱言,今日之中醫,面對現代技術高利潤的誘惑,市場價值觀念的影響,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淡薄……欲學張錫純始終堅定地站在歷史的高點,腳踏實地,潛心學問,注重「內美」輕於「外揚」,苟非「寧靜」者,實為難矣!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要成為某方面的大家,首先應該做到超越當世的功名利祿,古代的張仲景、李時珍如此,近代的張錫純也如此,只要我們能在中醫繼承的道路上「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克服浮躁,甘於寂寞,就會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學有所進,學有所成,在中醫界多出人才,進而再出現繼張錫純之後的當代大師,則中醫幸矣!

推薦閱讀

前有張仲景,後有張錫純:全面了解近代中西匯通第一人

【收藏】106條!張錫純用藥總結

I 版權聲明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郭氏針灸 · 偏癱專題,作為《郭氏針灸·妙穴輕針治專病》的第三個專題,精彩繼續,專題病種包括:中風偏癱、面癱、小兒腦癱三類疾病。幫你掌握頭針、體針相結合的思路和手法,讓臨床療效更快被看見。

長按海報二維碼,前往 靈蘭中醫 試聽

相關焦點

  • 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王輝武 | 編輯/王超 張氏錫純(1860~1933年)一生熟諳經典、勤於臨床、發遑古義、創立新說,他的精神、思想、學識、著作和成就,經過近百年的歷史淘洗,仍浮光耀金,影響之大,至今尚無來者。張氏生前身後不少人對他不成熟的「參西」觀點不理解、不認同、甚至提出批評,但他自有「毀譽可由人,而操守當自堅」的大氣,超過功名利祿,不入歧途,堅持「參西」為「衷中」之用,終成大師。值得今日中醫好好學習。
  • 作為中醫人,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今天,探討中醫的繼承與創新問題,張氏作為近代「醫界群推第一人」,我們應向他學點什麼呢?繼承是離不開讀書的,然「學而不思則罔」,博覽還應善思。張氏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幼學四書五經,其父張丹亭精於醫道,於誦經之暇,還旁及醫書。
  • 勞心太過真的會吐血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張錫純一摸脈,脈左部弦長,重按無力,重按無力說明正氣不足,左手脈一按弦長,弦脈是什麼脈我們講過,弦脈是肝脈,肝氣不舒的人,這脈往往像一根琴弦一樣,所以肝病的患者往往脈像琴弦。右手脈什麼樣?右手脈大而芤,芤脈就是失血亡津,血失的太多了,血虧的人,芤脈是一按是空的往下,這是芤脈,芤脈代表這個人失血過多,右部大什麼意思?張錫純這沒講右部哪大,應該是關脈的位置特別大,這個脈兩手對應起來應該怎麼講?
  • 參麥湯方劑詳解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我們今天接著來講張錫純治病的方子,我們按照順序從頭往後講,今天講到參麥湯,參麥兩個字我們比較熟悉,我之前就寫過參麥飲的文章,還有個方子叫參麥飲。 接著配了清半夏二錢,6克,半夏這味藥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這四種藥物製品,這生半夏是有點毒性的,藥性稍微有點猛烈,一般現在我們不用,當然有的醫生特別擅長用生的半夏,療效特別好,尤其治一些重症、大症的時候,這是醫生的心得,我們自己別跟著學,您說我也要用這生半夏,那不行的,帶點毒性,你得會跟其他藥物配伍才行,您不會別亂用,這個生半夏我們一般不用。
  • 一味薯蕷飲方劑詳解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張錫純就用資生湯治療,我們前面講過資生湯,這資生湯上來就生山藥一兩,加玄參、白朮等等,是補脾的,然後加上點雞內金。我就用張錫純的方法,就是給他喝這山藥水,每天100克的懷山藥片熬水,當水喝,不喝別的水,但凡喝水就喝這個水,結果用著用著身體越來越好,慢慢就恢復過來了,現在已經行動如常,已經能做其他事了,現在我看搞了一個學佛的朋友圈,天天在學佛呢。周圍的朋友都說當時我把他從死神那給撈回來了,像這樣的患者後來我碰到哮喘的,我基本上全讓喝山藥水,效果都很好,就是我們向張錫純學習的。
  • 張錫純用姜出神入化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    張錫純與張山雷、張生甫等「三張」,為醫界公認的名醫。在他的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我們可以發現,其用姜療疾獨具匠心,而且是每起沉痾,療效卓著。
  • 小心,可能是大氣下陷傷了胃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接著來講張錫純看病的故事。因為我經常出差,所以給大家錄音往往在講課的路上錄的,條件未必能夠那麼好,所以大家原諒。今天我們還講大氣下陷,大氣下陷我們已經講了很多期了,應該說已經講的比較全面了,把張錫純的醫案都給分析了一個遍,還有幾講就結束了,今天講大氣下陷還有一個什麼特殊的症狀呢?這個症狀很有意思,跟你的食慾有關,餓的感覺,先看一個病例。
  • 張錫純與徐靈胎、葉天士學術淵源淺窺
    嗯,大家都知道這個張錫純啊,就是大概近代以來這個可以說中醫的第一人。但是呢,張錫純他學醫讀了哪些書呢?是吧,這個需要做一個了解。
  • 頭疼又腿軟,這可怎麼辦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這人在五十二歲的時候得了腦充血,頭疼這病,當時看張錫純描述病情已經很重了,說話已經拌嘴了,胳膊、肢體已經漸覺不利,有麻木的感覺了。張錫純經過調理,給他調理好了,上班再忙的時候頭也不疼了,脈象也比較平和了,所以後來張錫純告訴他,說你喝點山藥粉,裡邊放點生赭石粉末衝一點就行了,善後,這個醫案就記載到這了。 實際我們看歷史,談丹崖在五十三歲的時候去世了,是腦出血去世了。
  • 得了外感也有可能造成大氣下陷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接著來講張錫純看病的故事,我們連著很多天講大氣下陷,應該說大氣下陷的各種表現我們都講的差不多了,但是還有,張錫純講的,說外感病也會有大氣下陷,我們之前講的全是內傷病,這個外感病,就是您得了外感了,也會引起大氣下陷,我們來看看病例。
  • 「伏氣化熱」引發的病要先清邪再扶正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這個患者叫高瑞章,您看張錫純當年的醫案是寫患者姓名的,今天我們就不寫了,有患者的隱私在裡邊,有時候你講出來人家不好意思,所以我們儘量都隱去真實姓名。高瑞章,瀋陽戶口登記生,就是在我的老家瀋陽發生的病例,是專門戶口登記的,搞這個工作的,「年三十二歲,因伏氣化熱傷肺」,最終導致了肺勞咳嗽證。這伏氣化熱什麼意思呢?
  • 我們應向向歐洲高效水產養殖模式學什麼?
    我們應向向歐洲高效水產養殖模式學什麼?當然,本次考察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去挖掘出一些值得我們現在的5A飼料、365養殖模式學習的東西,最好是學得會的東西。12月10日,我們一行十餘人,踏上了赴歐洲考察三文魚的旅程。■飼料邏輯學得會嗎?本次飼料企業類的參觀重點就是Biomar公司。&nbspBiomar公司是全球第三大三文魚飼料企業,年銷水產飼料約100萬噸,佔全球三文魚飼料的25%。
  • 張錫純:常用藥的點睛用法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    中醫診病靠辯證,疾病的治療以開方服藥為主,所以疾病能否治癒,除了辯證要準確,還要熟練把握藥物的功效用法,以求藥到病除。
  • 張錫純:治瘀十五法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適用於氣虛血滯引起的肢體痿廢,偏枯等證,脈見極微細無力。張氏謂此證是由「胸中大氣虛損,不能助血上升,至腦貧血」所致。
  • 蠻厲害:張錫純的理衝湯!!!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    【組成】生黃芪9克,黨參6克,白朮6克,生山藥15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三稜9克,莪朮9克,生雞內金9克(黃者)。
  • BBC名師公開課:填鴨還是放羊—我們應向英國頂尖公校學什麼? | 推薦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我們聽他,從英國為中國教育帶回什麼?收聽直播方式【時間】2016年12月28日(周三)晚8點【主題】《教學如何既「填了鴨」又「放了羊」?——我們應向英國頂尖公校學什麼?》
  • 張錫純護脾精的方子,健脾+澀腸,寫給老人孩子
    那邊回覆說,老人家最近吃什麼,拉什麼,身體迅速消瘦、衰弱,現在是一點力氣都沒有,躺在床上坐不起來。剛吃下去一點,沒一會兒就腹瀉。現在,只能勉強餵點小米粥。
  •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經方用藥之一:麻黃
  • 張錫純對常用藥的特殊用法
    I導讀:熟地止瀉,石膏通便,山萸發汗,山藥平喘……常用藥在張錫純先生這裡似乎被開啟了「全能模式」,其中有什麼奧妙呢?(編輯/盒子)張錫純對常用藥的特殊用法作者/柴中元張錫純為近代著名臨床家,在學術上也有不少獨創見解,堪稱學驗兩豐,其對常用藥如石膏、熟地等品,每有特殊用法,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石膏通便石膏為清熱要藥,張氏不但屢申其可以發汗,並說「其涼而重墜之性善通大便」。
  • 心身寒冷,服什麼藥都熱不起來,中醫泰鬥張錫純的這個方劑起作用
    這個問題,我們確實應該談談,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穿再多,裹幾層被子,圍著幾個火爐,卻還是覺得冷呢? 這其實跟我們身體內的陽氣不足有關。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陽氣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