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對常用藥的特殊用法

2020-12-13 澎湃新聞

I導讀:熟地止瀉,石膏通便,山萸發汗,山藥平喘……常用藥在張錫純先生這裡似乎被開啟了「全能模式」,其中有什麼奧妙呢?(編輯/盒子)

張錫純對常用藥的特殊用法

作者/柴中元

張錫純為近代著名臨床家,在學術上也有不少獨創見解,堪稱學驗兩豐,其對常用藥如石膏、熟地等品,每有特殊用法,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石膏通便

石膏為清熱要藥,張氏不但屢申其可以發汗,並說「其涼而重墜之性善通大便」。據其經驗:治大便之因熱燥結而不通者,「或單用石膏細末,或少佐以赭石細末,莫不隨手奏效。」張氏鑑時醫宗又可(吳又可)法,用承氣失當,每致僨事之弊,主張採用變通之下法,即白虎加人參湯,將石膏不入湯中,而以所煎之湯將石膏送服。吳又可等醫家大都認為諸承氣湯之通便作用主要在大黃,唯獨張氏所創之白虎承氣、鎮逆承氣諸方都不用大黃而用石膏來通便,這一經驗,允推獨步。張氏深有體會地說:「愚治寒溫三十餘年,得一避難就易之法。凡遇陽明應下證,亦先投以白虎湯一兩劑。大便往往得通,病亦即先愈。」張氏曾治一人大便不通,先後「共服生石膏細末斤許,下燥糞近百餘枚,病始霍然痊癒」。

熟地止瀉

地黃為養陰補腎藥,老人精血虛虧之便秘以及溫病津液耗傷之便秘,均常取其澤枯養陰作用來通大便,而熟地用於止瀉,則鮮為人知。張氏受張景嶽、趙養葵、馮楚瞻諸家學說影響較深,不但治溫病屢用熟地,並「用熟地四兩,茯苓一兩,以止下焦不固之滑瀉」。張氏經驗:「凡下焦虛損,大便滑瀉,服它藥不效者,單服熟地即可止瀉。然須日用四五兩,煎濃湯服之亦不作悶(熟地少用則作悶,多用轉不悶),少用則無效。」張氏以大量熟地止瀉,這一經驗是來之於實踐,如他在癸巳秋治一女性溫病患者,「勢至危,將舁於外」、「其證晝夜洩瀉,昏不知人,呼之不應,其脈數之七至,按之即無。」經予大量熟地,配合山藥、白芍、甘草,煎後乘溫灌之,「盡劑而愈」。類此例案,足證熟地止瀉非向壁虛構之談。熟地「少用則作悶,多用轉不悶」之注,亦是醫林之獨見。

山萸發汗

山萸味酸,屬收斂藥,醫多習用於止汗。唯張氏又有獨識,他認為山萸不但斂汗可用,發汗亦可用,所以在治療溫病多日,外感重還太陽欲作汗,但因陰分太虧,汗不出者之溫病遺方中,用地黃、山藥、山萸肉等大劑養陰藥,張氏曰:「蓋萸肉之味至酸,原得木氣最全,是以酸斂之中,大具條暢之性,《神農本草經》謂其逐寒溼痺是明徵也。為其味酸斂也,故遇元氣不能固攝者,用之又善出汗。」筆者查《醫學衷中參西錄》及有關本草著作,未見單用山萸發汗的案例記載,感到此事乏證,而張氏是臨床家,他說「肝虛不能疏洩者,用之又善出汗」,這一獨見,值得進一步研究。

山藥平喘

山藥性味平和,補虛作用較好。一般認為,用於治病,配伍可以奏功,單行便不足以擔大任。而張氏不但創製新方時常以之為主藥(如珠玉二寶粥、沃雪湯等),並且常單方重劑,以之治重病、急症,這種用法,就山藥來說,是較為特殊的,如以之治喘,便是一例。

一室女,「喘大作,脈散亂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數,此將脫之候也。取藥不及,適有生山藥兩許,急煮汁飲之,喘稍定,脈稍斂,可容取藥,方中仍重用山藥而愈。」

「一婦人,產後十餘日,大喘大汗,身熱勞嗽。醫者用黃芪、熟地、白芍等藥,汗出愈多。後愚診視,脈甚虛弱,數至七至,審證論脈,似在不治。俾其急用生山藥六兩,煮汁徐徐飲之,飲完添水重煎,一晝夜所飲之水,皆取於山藥中,翌日又換山藥六兩,仍如此煮飲之。三日後諸病皆愈。」

「奉天關氏少婦,素有勞疾,因產後暴虛,喘嗽大作。治以此粥(即山藥粥),日服二次,服至四五日,喘嗽皆愈。又服數日,其勞疾自此除根。」

上第一案「將脫」,是急症;第二案「似在不治」,是大病;第三案「素有勞疾」,是痼疾。張氏竟俱以單味山藥取效。這一卓見,根植於實踐,能啟人思路,對於臨證不乏指導意義。

生雞金通經

雞內金為消積健脾藥,以之通經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用法。張氏說:「雞內金人皆用以消食,而消癥瘕亦甚有力。」「夫能消癥瘕,即能通月信,此原一定之理,然未經臨證實驗,不敢但憑理想確定也。後來津,治楊氏女,因患瘰癧,過服寒涼開散之藥,傷其脾胃,以致食後脹滿,不能消化,重用溫補脾胃之劑,加生雞內金二錢,以運化藥力。後服數劑來更方,言病甚見愈,唯初服此藥之夜,經即通下,隔前經期未旬日耳。因其病已見愈,聞此言未嘗注意,更方中仍有生雞內金二錢。又服數劑,來求更方,言病已痊癒,唯一月之內,行經三次,後二次在服藥之後。所來甚少,仍乞再為調治。愚恍悟此誠因用雞內金之故。由此可確知雞內金通經之力。因憶在奉時,曾治宋氏女,胃有瘀積作疼,方中重用生雞內金,服數劑後,二便下血而愈。此固見雞內金消瘀之力,實並見雞內金通經之力也,總前後數案參觀,雞內金消瘀通經之力,洵兼擅其長矣,」準斯以觀,「雞內金生用,為通月信最要之藥」這一認識,是張氏從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故其制治室女月閉血枯之資生通脈湯,即用本品通經,這種用法在其他方藥書中未嘗有見。

茅根透發鬱熱

茅根為止血利尿藥,一般用於血證及小便不通,張氏則盛讚其能透發鬱熱,並以之為治療溫病伏熱不能外達者之要藥。綜觀古今溫病家之藥法,張氏此舉,亦屬特殊。張氏說:「茅根能清熱利小便,人所共知。至謂兼理氣分之鬱,諸家本草皆未言及。」他認為:「凡氣之鬱而不暢者,茅根皆能暢達之。」故凡溫病,「以之作引,能使深入下陷之邪熱上出外散消解無餘也。」基此認識,他治陽明久鬱之邪熱不退而陰虧者,主張用白虎加人參湯合茅根治療。張氏在溫病兼痧疹一案後說:「(茅根)涼散之力,能將臟腑經絡間之毒熱盡數排出,毒熱清肅,煩躁自除矣。愚臨證五十年,用白虎加人參湯不知凡幾,約皆隨手奏效,今此證兩次用之無效。而竟以鮮白茅根收其功,此非愚所素知,乃因一時會晤後則屢次用之皆效,故特詳之以為治溫疹者開一法門也。」溫病最怕傷陰,滋陰又恐戀邪。「唯茅根既善滋陰,又善利水,且內清臟腑之熱,外託肌表之邪」。這種認識和用法,均有其獨到之處。

三稜、莪朮理虛

三稜、莪朮有破氣敗血之作用,故一般本草書都說氣虛血虛者禁用,而張氏獨喜用此兩藥理虛。張氏認為:「虛勞者必血痺,而血痺之甚,又未有不虛勞者。並知治虛勞必先治血痺,治血痺即所以治虛勞也。」他說:「愚於破血藥中,獨喜用三稜、莪朮者,誠以其既善破血,又善調氣。補藥劑中以為佐使,有瘀者瘀可消除,無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補藥之滯,而補藥之力愈大也。」又說:「三稜、莪朮與參、術、芪諸藥並用,大能開胃進食,又愚所屢試屢效者也。」故其制治虛勞之十全育真湯,用此兩味。這不但對仲景用大黃䗪蟲丸治五勞虛極羸瘦,是精深的闡發,亦於人們選擇理虛用藥,有拓擴視野之益。

人參、萊菔子同用

一般認為人參補氣,萊菔子破氣,一補一破,合用會互相抵消其作用,故凡服人參、地黃者,多忌萊菔子。但張氏認為萊菔子「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而醫者多謂其能破氣,不宜多服、久服,殊非確當之論。蓋凡理氣之藥,單服久服,未有不傷氣者,而萊菔子炒熟為末,每飯後移時服錢許,藉以消食順氣,轉不傷氣,因其能多進飲食,氣分自得其養也。若用以除滿開鬱,而以參、芪、術諸藥佐之,雖多服、久服,亦何至傷氣分乎。」所以他治溫病兼氣虛氣鬱一案,在用白虎湯清熱的基礎上,加人參「補其氣分之虛,再加萊菔子更可理其氣分之鬱也」。

此外,張氏對其他一些藥物也有特殊的用法,如用連翹發汗、蟬蛻化蛆(編者按:疑為積)、馬錢子健胃、萊菔英解砒毒等,均罕見於其他方藥書。

本文摘自《老醫說醫③——醫林蜩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來源:中醫書友會

本微信號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官方微信,郵箱:xinxibu102@126.com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張錫純對常用藥的特殊用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張錫純:常用藥的點睛用法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    中醫診病靠辯證,疾病的治療以開方服藥為主,所以疾病能否治癒,除了辯證要準確,還要熟練把握藥物的功效用法,以求藥到病除。
  • ——那些你不得不知的張錫純對常用藥的特殊用法
    ,在學術上也有不少獨創見解,堪稱學驗兩豐,其對常用藥如石膏、熟地等品,每有特殊用法,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而張氏不但創製新方時常以之為主藥(如珠玉二寶粥、沃雪湯等),並且常單方重劑,以之治重病、急症,這種用法,就山藥來說,是較為特殊的,如以之治喘,便是一例。一室女,「喘大作,脈散亂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數,此將脫之候也。取藥不及,適有生山藥兩許,急煮汁飲之,喘稍定,脈稍斂,可容取藥,方中仍重用山藥而愈。」「一婦人,產後十餘日,大喘大汗,身熱勞嗽。
  • 張錫純用姜出神入化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    張錫純與張山雷、張生甫等「三張」,為醫界公認的名醫。在他的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我們可以發現,其用姜療疾獨具匠心,而且是每起沉痾,療效卓著。
  • 一味薯蕷飲方劑詳解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今天我們接著來聊張錫純治病的方子,今天這方子特別特別簡單,按照書上的順序,我們今天就聊到這個方子叫一味薯蕷飲,這個薯蕷就是山藥的古稱,過去的時候山藥叫薯蕷,後來因為避唐朝皇帝的名字就改成山藥了,這個一味薯蕷飲非常非常簡單,大家看就是這麼一味山藥,而且他說的是生懷山藥,這個生懷山藥我給大家解釋過,就是那個幹的山藥片,是懷山藥片,四兩,他說切片,這個生的,大家記住不是鮮山藥,是幹的山藥片,用法就是山藥片四兩
  • 張錫純與徐靈胎、葉天士學術淵源淺窺
    比如說,這個是在治療肺病的時候張錫純說,他說治療肺病,肺病已經到了三期,不是尋常的藥,能夠治療的,「必用中藥極貴重之品,若徐靈胎所謂用清涼之藥以清其火,滋潤之藥以養其血,滑降之藥以祛其痰,芳香之藥以通其氣,更以珠黃之藥解其毒,金石之藥填其空,兼數法而行之」。
  • 「伏氣化熱」引發的病要先清邪再扶正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所以開方子,方子很簡單,用生石膏搗碎一兩,這生石膏30克,這是張錫純特別擅長用的清透熱邪的一味藥,如果我們把張錫純的醫案講完你就會發現,張錫純特別擅長的藥、重用的藥就那麼幾種,實際越學越簡單,在前邊講張錫純用藥的課程裡邊,我曾經講過張錫純是怎麼善用這生石膏的,張錫純特別擅長用這生石膏,透熱邪,他說生石膏沒有那麼寒涼,可以放膽使用,這個我們是深受其益的,我是經常用生石膏的
  • 蠻厲害:張錫純的理衝湯!!!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    【組成】生黃芪9克,黨參6克,白朮6克,生山藥15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三稜9克,莪朮9克,生雞內金9克(黃者)。
  • 張錫純:治瘀十五法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適用於氣虛血滯引起的肢體痿廢,偏枯等證,脈見極微細無力。張氏謂此證是由「胸中大氣虛損,不能助血上升,至腦貧血」所致。
  • 參麥湯方劑詳解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像張錫純這個參麥湯裡邊第一味藥人參三錢,第二味藥是幹麥冬帶心的,四錢,比人參多出來一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張錫純認為這是陰虛為主,所以滋陰的稍微重一點,這幹麥冬和人參配起來叫參麥。後面配我們的「老朋友」——生山藥六錢,份量最多,18克,這方子裡邊其實藥量最大的還是生山藥,脾肺雙補。
  • 小心,可能是大氣下陷傷了胃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接著來講張錫純看病的故事。因為我經常出差,所以給大家錄音往往在講課的路上錄的,條件未必能夠那麼好,所以大家原諒。今天我們還講大氣下陷,大氣下陷我們已經講了很多期了,應該說已經講的比較全面了,把張錫純的醫案都給分析了一個遍,還有幾講就結束了,今天講大氣下陷還有一個什麼特殊的症狀呢?這個症狀很有意思,跟你的食慾有關,餓的感覺,先看一個病例。
  • 勞心太過真的會吐血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因為他大便每天幾次都是不成形的,所以是正氣不足,一定要顧及到這一點,所以這方子上來赤石脂一兩半,正常的情況下,但凡胃氣上逆,氣機往上走的,張錫純都用生赭石,這裡邊為什麼不用生赭石,張錫純解釋說生赭石是往下走的,但是力氣有點猛,這人大便本來就不成形,一天便好幾次,你讓他使勁往下一走,衝下去,大便更不成形了,更容易便了,所以不能用生赭石,我們換一味藥,這味藥叫赤石脂,赤石脂是一種礦物質,是高嶺土的一種,
  • 頭疼又腿軟,這可怎麼辦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所以張錫純就出了個方子,生赭石給軋成細粉,用了一兩,懷牛膝,前面講過它的作用,牛膝這味藥是引血下行的,同時懷牛膝還有滋補的作用,赭石這味藥是重鎮的,把肝氣往下降的,一個把氣往下降,一個引血下行,所以赭石和牛膝配在一起是張錫純經常使用的一對藥。生懷地黃,就是河南焦作溫縣的生地用一兩,滋陰的。
  • 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那麼,除了《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的豐臨床實戰經驗,我們還應該學習張錫純先生什麼呢?(編輯/王超、居業)張錫純所處的時代飽受數千年封建社會影響,鴉片戰爭以後,西學漸進,對於外來文化的滲透,張氏以博大而寬闊的胸懷,愉快地接納西方文化的撞擊,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確屬難能可貴。同時也體現了張錫純並非尋常的素質和學養。
  • 張錫純:來復湯治療心肌缺血、冠心病等驗案三則
    5日後二診:藥盡5劑,諸症大減,汗出消失,心神得安,氣已足息。原方藥味、藥量略於增減,藥進15劑,諸症若失,後以膳食善其後。陳某,女,58歲,漢族,2017年12月18日初診。自訴:睡中汗出,醒則汗止,時汗溼衣被,五心煩熱,心煩,睡眠欠佳。其疾綿綿,數月不愈,某醫院診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服中西藥物治療,收效甚微,今日來本科就診。刻診:症如所述。形體消瘦、舌質紅、舌體瘦小、口乾、少苔、脈沉細數。
  • 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他的治學之道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讀中國的諸子百家和中醫原著,也無暇冷靜地思考問題,甚至不識繁體字,不懂句讀常識,要想成為中醫人才,只能是「水中撈月」的天真意願。張氏一生勤於臨床,對於古方新藥主張首先「驗之於己,而後施於人」。如甘遂、細辛、巴豆、硫磺、花椒等,皆親口嘗以驗其毒性。在新版《醫學衷中參西錄》蘆序中云:「建立完整醫案,及時總結經驗,把感性認識逐步提高到理性認識,是張錫純先生的最大成功之處。 遍觀先生全部著作,驗案介紹,幾逾其半。
  • 這味奇妙的中藥,張仲景常用它,後世醫家卻認為它是「虎狼之藥」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對這味中藥是這樣評價的:「此實傷寒陰瘧家第一要藥,故仲景諸方以此為首,實千古之獨得者也。」傷寒、陰瘧第一要藥,醫聖張仲景常用它,仲景諸方又以此為首,這是一味什麼奇妙的中藥呢?在《中藥學》教材上,第一味藥講的就是它,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已經猜到了這味藥是什麼,它正是被很多醫家稱之為「虎狼之藥」的麻黃。了解或是運用中醫藥,麻黃這味藥是必須要知道的。那麼它的性味如何、它的功效如何、主治哪些疾病、配伍如何、用量如何,禁忌呢?
  • 張錫純:鎮肝熄風湯,治腦充血之主方,亦治內中風!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
  •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經方用藥之一:麻黃
  • 得了外感也有可能造成大氣下陷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接著來講張錫純看病的故事,我們連著很多天講大氣下陷,應該說大氣下陷的各種表現我們都講的差不多了,但是還有,張錫純講的,說外感病也會有大氣下陷,我們之前講的全是內傷病,這個外感病,就是您得了外感了,也會引起大氣下陷,我們來看看病例。
  • 作為中醫人,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張錫純所處的時代飽受數千年封建社會影響,鴉片戰爭以後,西學漸進,對於外來文化的滲透,張氏以博大而寬闊的胸懷,愉快地接納西方文化的撞擊,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確屬難能可貴。同時也體現了張錫純並非尋常的素質和學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