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外感也有可能造成大氣下陷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2021-02-22 大倫書院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接著來講張錫純看病的故事,我們連著很多天講大氣下陷,應該說大氣下陷的各種表現我們都講的差不多了,但是還有,張錫純講的,說外感病也會有大氣下陷,我們之前講的全是內傷病,這個外感病,就是您得了外感了,也會引起大氣下陷,我們來看看病例。

 

這個人「年四十許」,四十來歲,說明人到中年了,然後「於季春得溫病」,春天得了溫病,溫病什麼症候?應該是熱症,請醫生來調治,怎麼調也調不好,結果這一下就耽誤了20多天,「留連兩旬」,病一天比一天重了,「病益沉重」。後來請張錫純來看,張錫純來一看這位,「兩目清白無火」,這怎麼形容呢?兩個眼睛有點發白,沒有那種光彩,淡淡的白色,「無火」就是沒有那種生機的表現,「竟昏憒不省人事」,病到什麼程度呢?已經昏迷了,不省人事,把他嘴掰開看舌頭什麼樣?「舌幹如磋」。這個磋就是是磋商的磋,當什麼講?過去說磨,磨這個石頭,大家知道切磋切磋,就這個磋字,磨這個石頭,把這石頭磨的特別平,舌幹如磋意思是就像磨的石面一樣,既光滑又乾燥,「卻無舌苔」,上面沒有舌苔,所以這就提到了,大氣下陷舌像應該是什麼樣的?大氣下陷張錫純沒講過舌像什麼樣,但是我們根據醫理推斷,應該是氣虛的表現,周圍有齒痕,那是一定的,舌色一定是淡白的,就是舌質的顏色一定是淡白的,不是那種紅潤的,舌苔有時候會厚膩,但多數情況是白白的,薄白的一層,我所見到的舌頭基本都是那種白白的,舌頭整個看著沒有血色,上邊非常均勻的鋪了一層薄薄的舌苔,似有似無的舌苔。我一看到張錫純寫的舌幹如磋,我就明白了,就是這種感覺,就是上邊特別的平整,很薄很薄的一層舌苔,整個舌頭是淡白的,這種舌像是大氣下陷的舌像。

 

您說這舌頭特別紅潤,說這個人大氣下陷,我覺得可能性不大,這位一點舌苔都沒有,問他話他也不能言語,渾身都是涼的,「周身皆涼」,呼吸的時候「五六呼吸之頃」,就是呼吸五六次的時候,必長出一口氣,長長的出一口氣,這說明呼吸有問題。這時候一診脈,「脈左右皆微弱,至數稍遲」,跳的稍微有一點慢,但是整個脈是弱的。這個症狀怎麼判斷呢?張錫純一判斷,也是大氣下陷,為什麼呢?你看人家把症狀給分析的,說大氣下陷以後,氣不能往上走,結果腦部氣血供應不足,所以神昏,神志就昏迷,大氣不能往上走,往下走了,所以氣血不能供應上邊,結果導致舌頭上邊非常幹,整個舌頭上邊沒有津液,看上去像磨的石頭一樣,光滑但是又乾燥的感覺。他神志已經昏迷了,舌頭又幹到這程度,所以你問他話他什麼都答不了,因為他張嘴動都動不了。為什麼渾身都涼呢?因為大氣下陷以後,氣血都虧的,所以這些循行於體表的營衛之氣就不足了,因為裡邊大氣已經不足了,所以不能夠濡養全身,導致全身就非常涼,因為氣血不足。為什麼他呼吸幾次以後,一定要長出一口氣呢?因為這是胸中短氣,因為大氣下陷了,所以胸中短氣,呼吸呼吸覺得氣不夠,他必定要使勁長呼吸一口,所以這是大氣下陷的感覺。

 

他現在為什麼會大氣下陷到這種程度呢?就是之前有病,醫生給調治,這人本來就熱,溫病,熱都清的差不多了,但是精神疲憊,正氣不支了,醫生以為是得了絕症,於是就推諉不治,就說治不了,病人家屬也以為得什麼絕症了,這人治不了,那就等著吧,等死吧,所以一共耽誤了二十來天,但是因為他不是真的重病,不是那種致命的病,就是大氣下陷,所以這病也沒發展也沒退步,十多天就這樣,一直拖下來了。這時候多虧遇到了張錫純,張錫純一看,這是大氣下陷,就用野臺參,大家知道野臺參就是山西的野生的五臺山的黨參,叫野臺參,一兩,30克,配上柴胡兩錢,臺參是補氣的。張錫純說一般情況下,我們用生黃芪,但是有危急的時候,我們還得用人參,就是真的危急的時候,配點柴胡往上提氣,結果就這兩味藥,煎湯給他灌下去,一副藥見輕,兩副藥痊癒。這就是高手,為什麼說張錫純是民國時候中國排第一的名醫呢?這麼重一人,已經昏憒不省人事了,大家認為都不可治了,說這是一個死症,都推遲不治的人,張錫純一副藥見輕,兩副藥痊癒,這就是功夫。

 

所以看張錫純的醫案,我們經常驚嘆,中醫要個個都是這樣的話,您說還有什麼中西之爭,所以是我們自己功夫不夠,要多學習,真的認證準確,開方就見效的話,那是老百姓的福氣,也是中醫發展的福氣,中醫就有發展了,所以我們看這醫案要好好學習。這個裡邊我們學到了兩個知識點,第一個就是外感病會導致大氣下陷,因為在患外感病的時候,正邪交爭打仗,人體會消耗大量的正氣。我記得我小時候發一次燒慢慢好了以後,出去走路會發現,一看外邊光都覺得刺眼,走路都覺得有點飄,就是正氣不足虛的。年輕人當你外感過後,身體恢復的快,所以這種感覺一瞬而逝,兩三天就好了。可是大家看這個患者,中年人,中老年人在外感過後會消耗大量的正氣,很多人平時自己氣虛,心肺之氣就不足,心肺功能就弱,一旦外感消耗過多的話,就會導致大氣下陷。這是我們以前沒想過的,我外感過後會大氣下陷,您沒想過。張錫純有病例放在這,這是人家把自己的經驗,選一個醫案出來放在這,告訴後人這個您要注意了,有會這樣的,所以各位中老年人,尤其身體弱的人要小心了,這種情況下會出現大氣下陷的情況。我們把氣補上來,您那個症狀會消失的,您那些虛弱症狀可能不是外感引起的,而是正氣不足引起的,這是第一個知識點。第二個知識點是張錫純自己說的,說此證如果你不知道是大氣下陷,你看他這舌頭特別幹,缺少津液,沒有體液,這時候你就判斷我是不是給它滋陰,滋陰潤燥,用點熟地、阿膠、枸杞子等等,我想滋潤其津液會怎麼樣?張錫純說這個後果就嚴重了,為什麼呢?人家這不是陰虛,不是津液匱乏,是大氣下陷,是大氣下陷引起的舌頭的乾燥,是氣上不來了,這個時候如果你用滋膩的這些藥,熟地、阿膠、枸杞子等等,你給用上以後,把上焦給滯膩住了,給堵住了,大氣陷下去以後回不來了,所以這種情況下,您要想用滋陰藥的話,後果會特別嚴重,不堪設想。

 

這是張錫純給分析的,其實我們要知道,如果看到舌頭幹,但是這人舌頭顏色很淡的時候,您別滋陰,並不是說所有的乾燥都是津液不足、陰虛引起的,並不是這樣。比如說腎陽不足,腎陽虛不足的時候,命門之火不足,火不能往上蒸騰,同樣會出現口乾口渴的表現,古人形容就是你那大蒸鍋,籠屜,下邊有火的時候,水氣往上走,籠屜的蓋是潮溼的,如果下邊的火滅了的話,水慢慢冷了,上邊籠屜的蓋就幹了,古人這麼形容的,所以陽虛的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會上邊乾燥。同樣大氣下陷也會導致舌頭很乾、嘴很乾,這個不需要滋陰,不需要生津液,需要把氣提上來了,所以張錫純說,你給人家看病你一定要心細,但凡這個人說氣分不舒,喘氣有點吃力,氣有點堵,喘氣不舒暢的時候,你腦子裡邊一定要知道有一種可能是大氣下陷,您跟其他症狀再結合一下,再了解一下,這樣就能救患者的性命。如果你沒有這種想法,壓根就不知道大氣下陷,上來就用藥的話,很可能就犯錯,而且會誤人性命。因為大氣下陷有時候會出現危險的情況,您這藥用錯了,筆頭一動是小事,那邊患者頃刻之間生命出現危險了,那是大事。所以張錫純提醒大家一定要心細,但凡碰到這種呼吸不順暢的,我們知道有一種情況叫大氣下陷,這是我們學習的好處,我們為什麼學習,就是了解這些可能。

 

所以今天講的病例給大家展示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外感導致的大氣下陷,很多人外感之後,都會氣虛,會正氣不足,所以我經常建議感冒過後,尤其是孩子,要補氣,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記得我之前講過,我曾經到江蘇的儀徵去拜訪一位兒科大師,這位兒科大師家裡邊特別有影響,是中國著名的兒科家族,他們家叫「臣」字門,我們北京著名的已故的小兒王劉弼臣老先生就是他們家的弟子,但凡是他們家的弟子都贈送一個「臣」字,名字有裡邊有個「臣」字。他們家現在的掌門姓孫,孫老先生,當時就已經八十多歲了,兒科大師。我去拜訪孫老的時候,我就跟他聊天,我就說您在孩子感冒過後您一般拿什麼藥來善後呢?我一般是講吃山藥,感冒過後吃點山藥,扶扶正氣,老先生說,我一般這樣,孩子感冒過後,我會讓他吃幾天補中益氣丸來善後,我一聽,這是名家,人家告訴你感冒過後一定要扶正氣。孩子為什麼感冒?因為正氣不足會感冒,你光把感冒治好了,正氣沒恢復的話,過兩天還感冒,所以用補中益氣。補中益氣有什麼作用呢?就是扶正氣,把氣往上提,大家看,這就是名家的心得,這個跟張錫純的病例的經驗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你身體在感冒過後,跟邪氣交爭以後,如果感冒嚴重了,治療不恰當的話,會消耗大量正氣,過後大氣有時候容易下陷,氣機往下走,因為太虛了,會下陷,這時候一定要補氣,如果遇到有點下陷的傾向的話,您再往上提升一下,身體就恢復正常了。

 

所以我們很多人在調理外感的時候,都沒有注意最後的善後,其實一個聰明人如果就看張錫純的這個醫案,您就應該能悟出來感冒以後怎麼善後,一般人外感過後不至於病的這麼重,但是無論如何都會損傷正氣的,所以補補正氣是沒錯的,一旦有點氣往下走的感覺,就往上提一下,這樣人才能恢復正常,然後才能再次抵抗外邪,這是身體的調養之道,所以我們講醫案,講的是一個方面,給大家看有什麼可能,同時裡邊講一些思路,這個思路我們是一脈貫通的,跟我講的外感病,最後善後要補氣,這都是一路貫通的,所以我們學習醫案要融會貫通,多想多悟,這樣你才有更多的收穫,這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今天我把大氣下陷就給大家講到這,我不怕多費口舌,我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點,在我們生命中,您對健康可能出現的危險了解的越多,您就越能夠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今天就聊到這,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明天這個時間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小心,可能是大氣下陷傷了胃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大家看,大氣下陷的人會感覺特別餓,這是張錫純給我們講出的一種情況。正常感覺特別餓,有的人胃裡邊有熱,會感覺特別餓,消谷善飢,穀物下去以後馬上就給送下去了,因為他胃裡特別熱,行動特別快,所以胃熱會消谷善飢,但是大氣下陷也會消谷善飢,這很可能是大家沒有關注到的一個病因。怎麼治療呢?
  • 那得從張錫純的「大氣學說」說起
    導讀:張錫純有一張治療大氣下陷的名方——升陷湯,你知道如何合理使用這張方子嗎?如何進行加減?一起看看程昭寰先生為我們解析的張錫純的「大氣學說」和他的「升陷湯」吧!張錫純的大氣學說,是從《靈樞·五色》篇所說「大氣入於臟腑者,不病而卒死」一句,悟出「以膈上之大氣,入於膈下之臟腑,非下陷乎?大氣既陷,無氣包舉肺外以鼓動其翕癖之機,則呼吸停頓,所以不病而卒死也」,這與王冰所注謂「大氣」乃大邪之氣的說法,迥然有別。為此,在其專論大氣下陷的文章——《大氣詮》中,創造性地論述大氣下陷諸證。
  • 一味薯蕷飲方劑詳解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比如說張錫純在這個方子後面他舉了幾個例子,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病例是「嘗治一室女」,就是一個沒結婚的女孩,「溫病痰喘」,就是患了外感溫病以後,然後痰很多,喘說明正氣不足,張錫純投以小青龍加石膏湯,這小青龍湯我講過大家知道,說水飲與外寒厚結的時候用小青龍湯,但是體內這時候如果有熱,還有熱,外邪進來了,要加上生石膏,然後他又按照《傷寒論》的加減法,再開方的時候去麻黃,加杏仁
  • 參麥湯方劑詳解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現在野山參越來越少了,東北長白山野山參基本上很難挖到了,我們現在市面看到的野山參實話實說很多是從俄羅斯來的,俄羅斯那邊遠東也有大森林,裡邊也有山參,這個山參他那沒人採,所以現在進口了很多俄羅斯的野山參。作用應該大致相同,俄羅斯野山參勁也很大,既然野山參現在很少了,大家就用移山參、林下參等等,這種參可能勁稍微大一點。
  • 頭疼又腿軟,這可怎麼辦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這人在五十二歲的時候得了腦充血,頭疼這病,當時看張錫純描述病情已經很重了,說話已經拌嘴了,胳膊、肢體已經漸覺不利,有麻木的感覺了。張錫純經過調理,給他調理好了,上班再忙的時候頭也不疼了,脈象也比較平和了,所以後來張錫純告訴他,說你喝點山藥粉,裡邊放點生赭石粉末衝一點就行了,善後,這個醫案就記載到這了。 實際我們看歷史,談丹崖在五十三歲的時候去世了,是腦出血去世了。
  • 勞心太過真的會吐血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張錫純寫的病因上來就是秉性褊急,什麼叫褊急?這個褊字有衣字旁,說明衣服特別緊,狹隘,所以這人天生性格是心眼有點小、性格急,張錫純沒客氣,上來先把這人性格的弱點給寫出來了,有可能患者自己就說,我這人有點心眼小,遇事想不通,愛生氣,所以張錫純就把這個歸結為他得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性格急促。
  • 張錫純用姜出神入化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易簡經方」的文章了。
  • 「伏氣化熱」引發的病要先清邪再扶正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病因,張錫純寫到「臘底」,臘月底,冒寒,瀋陽的冬天我們都知道零下20來度,挨戶去查戶口去,他是戶口登記生,「感受寒涼」,被寒風給傷到了,可是當時雖然感覺到受寒了,但是好像身體沒有做什麼病,當時沒有馬上成為病,但是從此以後這身上不見汗了,這就是一個症狀,現在也有很多人經常不出汗,原因很多,一個是有經絡不通的,還有正氣不足的,等等原因,反正身上不出汗。
  • 張錫純:常用藥的點睛用法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易簡經方」的文章了。
  • 張錫純:生硫磺臨床經驗總結!
    (751頁、481頁)    大氣下陷一證,歷代先賢皆未發微。先生初習醫時亦未知也。迨經臨床細心體驗,廣涉方書,發皇古義,推陳出新,終於識見此證。先生「深憫大氣下陷之證,醫多誤治。」(34頁)乃制升陷湯、回陽升陷湯、理鬱升陷湯、醒脾升陷湯系列,詳加闡釋。其中,心肺陽虛,又大氣下陷者,患者常心冷、背緊、惡寒,時覺短氣。先生指出,「欲助心肺之陽,不知升下陷之大氣,雖日服熱藥無功也。」
  • 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那麼,除了《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的豐臨床實戰經驗,我們還應該學習張錫純先生什麼呢?(編輯/王超、居業)張錫純所處的時代飽受數千年封建社會影響,鴉片戰爭以後,西學漸進,對於外來文化的滲透,張氏以博大而寬闊的胸懷,愉快地接納西方文化的撞擊,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確屬難能可貴。同時也體現了張錫純並非尋常的素質和學養。
  • 張錫純與徐靈胎、葉天士學術淵源淺窺
    在這個張錫純的另一部書裡面,可能大家也沒有聽說過,因為那本書呢它比較偏,就叫《張錫純醫書遺稿》。就是在張錫純去世之後,他的家裡人把他沒有發表的那些東西,就是從紙簍裡面也好,或者從抽屜裡也好,就是找了出來啊,然後大概變成了一本兒小冊子,大概一百來頁兒。啊,然後這個呢,就是它裡面的,的一個照片兒,啊,大概能夠看清楚啊。前面呢就不說了啊,他這些誇讚的話呢。
  • 心身寒冷,服什麼藥都熱不起來,中醫泰鬥張錫純的這個方劑起作用
    當陽氣不足是在總樞杻這裡的時候,就算我們圍著電爐、裹再多被子,可能也並不能解決身體寒冷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穿太多,還是感覺冷的問題。 人若存在陽氣不足的情況,身體的症狀自然在「冷、涼、寒」這幾個字上面,表現出一片寒象,比如手足不溫、心冷,背緊、惡寒等等症狀,熱力不足,飲食消化功能都會因此而下降。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 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他的治學之道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讀中國的諸子百家和中醫原著,也無暇冷靜地思考問題,甚至不識繁體字,不懂句讀常識,要想成為中醫人才,只能是「水中撈月」的天真意願。有這種高遠識見,和兼容互學的胸懷,在學術研究中自覺地去旁採博求,達到不卑不亢謙遜謹慎的治學境界,這對今日中醫界某些固步自封、不願學習,也不善學習,甚至有意抵制先進的檢測方法,對現代科學成果一無所知之人,無疑是一劑醒世良藥。
  • 張錫純:治瘀十五法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易簡經方」的文章了。
  • 張錫純對常用藥的特殊用法
    I導讀:熟地止瀉,石膏通便,山萸發汗,山藥平喘……常用藥在張錫純先生這裡似乎被開啟了「全能模式」,其中有什麼奧妙呢?(編輯/盒子)張錫純對常用藥的特殊用法作者/柴中元張錫純為近代著名臨床家,在學術上也有不少獨創見解,堪稱學驗兩豐,其對常用藥如石膏、熟地等品,每有特殊用法,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石膏通便石膏為清熱要藥,張氏不但屢申其可以發汗,並說「其涼而重墜之性善通大便」。
  • 作為中醫人,我們應向張錫純學點什麼?
    張錫純所處的時代飽受數千年封建社會影響,鴉片戰爭以後,西學漸進,對於外來文化的滲透,張氏以博大而寬闊的胸懷,愉快地接納西方文化的撞擊,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確屬難能可貴。同時也體現了張錫純並非尋常的素質和學養。
  • 蠻厲害:張錫純的理衝湯!!!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易簡經方」的文章了。
  • 介紹「溼溫時疫之主方」——甘露消毒丹 |外感專題文字版
    今天給大家發布的是羅博士2月10日語音的文字整理版,供大家閱讀。    語音版點這裡收聽↓↓↓也可以點擊頁面最下方「閱讀原文」到喜馬拉雅收聽更多音頻~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所以大家要有這樣一個觀點,大家一旦知道,我外感了,小便變得又短,顏色又深,這表示體內津液不足,這很可能是熱症,因為體液不足了,所以尿會少,這叫小便短赤。然後洩瀉淋濁,因為溼氣重,所以有時候會腹瀉,所以大家看,體內並不是沒有水,而是代謝出現了問題,這樣的人小便有時候會痛,會渾濁。然後舌苔白厚,或者是厚膩或者是幹黃,有時候熱象嚴重了會幹黃。
  • 張錫純:來復湯治療心肌缺血、冠心病等驗案三則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易簡經方」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