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而不離」生意照做:中國企業以「數位化」謀突圍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隔而不離」,生意照做,提效升級——中國企業以「數位化」謀突圍

日前,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諾力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數位化工廠內,技術人員正在操控全自動機器人,趕製無人駕駛叉車訂單產品。譚雲俸 攝(人民視覺)

線上開會、遠程診療、直播帶貨、無人配送……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深刻影響著人們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方式,也給各類企業帶來了全新的考驗。如何利用數位化技術,實現「隔而不離、生意照做」,成為擺在中國企業乃至整個中國經濟面前的必答題。

日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與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聯合發布《攜手跨越 重塑增長——中國產業數位化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大量產業數位化轉型案例的研究,描繪出當前中國產業數位化的現狀、特徵與內涵。《報告》認為,面對疫情考驗,不少中國企業積極推進數位化升級,提升管理效能、降低運營成本,產業數位化正在為經濟增長注入「數字動力」。

數位化改變產業形態

風味魚皮餃、鍋上叉燒、順德魚面、雞湯炒菜心……初到廣東,吃上一頓地道的粵菜料理,是不少消費者心儀的選項。粵菜之所以名揚四海,離不開粵菜大廚的精心烹飪。不過,6月22日,碧桂園旗下千璽餐飲機器人集團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廳在廣東順德正式開業,同樣吸引了不少「吃貨」們的注意。

在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內,20餘種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大廚」同時上崗。從中餐區門口進入,迎面是碩大的落地玻璃幕牆,牆內18口炒鍋機器人整齊列陣。客人掃碼點單後,機器人機械臂迅速啟動,按照既定程序開始炒菜。食客們不僅可以親眼看到機器人炒菜的每一個「動作」,而且還能享受自動上菜服務。

「機器人大廚」怎麼會做地道粵菜呢?據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總經理邱咪介紹,「機器人大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工程師們基於10位知名粵菜大廚的烹飪動作數據得出的標準化操作流程。與傳統菜品相比,自動化、標準化的機器人烹飪製作過程,排除人為幹擾因素,不僅保障菜品品質穩定,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這只是數位化改變產業形態的一個縮影。

「當前,信息化、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交織演進,網聯、物聯、數聯、智聯迭代發展,我們正在邁入一個以數位化生產力為主要特徵的新階段。」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對本報記者說。

據單志廣介紹,產業數位化是在新一代數字科技支撐和引領下,對產業鏈上下遊的全要素數位化升級、轉型和再造的過程。其具有「以數字科技變革生產工具」「以數據資源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內容重構產品結構」「以信息網絡為市場配置紐帶」「以服務平臺為產業生態載體」等特徵。

產業數位化,正幫助中國企業降本增效。《報告》顯示,通過建設數位化車間或智能工廠,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7.6%、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2%、產品研製周期平均縮短30.8%、產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5.6%。國家信息中心最新測算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328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未來3年,仍將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

企業借「智」力實現轉型

實踐中,數位化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育新機」「開新局」。

——農業養殖更精準。在京東數科在與首農畜牧的合作中,數位化讓養牛成為「美差」:飼養員不用頻繁去看是否要給奶牛加料,實時監測網能夠實時監測到食槽內剩料量;技術人員不用按傳統的觸摸法對奶牛綜合體況進行評估,攝像頭結合AI算法可無接觸式自動化對牛每天進行體況評分……

其中,智能噴淋系統可通過AI技術識別牛隻的精準定位,結合AI算法以及對溫溼度指數、風速等多個維度,來為奶牛進行精準噴淋,能幫助產奶量提高30%,節水效率提高60%。

——裝備製造更高效。在湖南長沙,中聯重科望城工業園內的高空作業機械智能製造工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裝備深度融合與創新的典範。在明亮潔淨的智能化生產車間裡,每條生產線上的設備與人互聯互通,實現各道工序無縫對接。智能靈活的機器人手臂順暢實現原材料雷射切割、工件焊接和部件噴塗,AGV智能輸送車替代傳統人工完成上下物料移動和運送,自動安全的RGV有軌制導車和EMS空中輸送線輕鬆實現精準配送。

「通過製造執行系統(MES)平臺,我們的生產計劃根據車間情況,將每道工序分解下達到不同設備和時間段進行精細執行;車間內部,計劃排產、作業執行、數據採集、在制品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等形成全閉環管理,讓海量信息智能互聯,環環緊扣,獲得有效管理和共享。」中聯重科高空作業機械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建介紹。

——醫療服務更安全。海爾集團數據平臺總經理熊媛媛介紹,通過運用物聯網科技,海爾打造的「血液網」讓每袋血有了身份證,讓分布在血站、醫院的每個冷櫃組成了一張虛擬大網,確保血液保存、使用的全過程100%安全可控。

熊媛媛對本報記者表示,數據是企業核心的資產,海爾一直很重視數據,內部開會一切以數據說話。同時,海爾也在積極探索數據在用戶體驗、智能決策、資產賦能等方面的應用和創新。「未來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會被生態覆蓋,企業像熱帶雨林一樣才能生生不息,這是我們數位化重生的目標和方向。」

讓企業「敢轉」「會轉」

京東數字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京東數科研究院院長沈建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疫情影響,主導人工智慧、大數據、5G、物聯網等領域的科技企業將不斷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科技企業,不光是對老百姓提供直接的服務,而且向各種各樣的工廠和商家提供升級換代的數位化改造,從而成為產業數位化的重要支撐點。」沈建光介紹,很多數據都存在於傳統行業,進行數位化改造可以更好地挖掘潛力。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共同利益、實現融合共贏,才能把產業數位化更快地向前推進。

企業藉助數位化實現轉型升級面臨哪些挑戰?據單志廣介紹,國內企業數位化轉型比例約25%,遠低於歐洲的46%和美國的54%。同時,有超過55%的國內企業尚未完成基礎的設備數位化改造。

「疫情期間,不少企業轉戰網際網路探索數位化轉型,智慧機器人、遠程辦公、直播電商、無接觸貸款、在線銷售、在線培訓、在線服務等成為更多企業的新選擇,但由於數位化轉型技術挑戰強、業務再造難、轉換成本高、短期收益低、試錯風險大,企業普遍存在『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單志廣說。

對於這些問題,政策層面頻繁發力。

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明確13項重點任務和4項推進措施,提出著力運用信息技術加強疫情防控,加快發展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新模式,培育壯大共享製造、個性化定製等服務型製造新業態。

5月,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發布《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提出以搭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平臺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服務機構—中小微企業」聯合推進機制為核心,創新性地構建起政府和社會各界聯手開展數位化轉型精準幫扶的生態體系。

單志廣表示,京東、騰訊等大企業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面,針對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所需的資源,共建數位化技術及解決方案社區,利用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開放模式,對中小微企業開展低成本、低門檻、快部署服務;另一方面,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協同推進供應鏈要素數據化和數據要素供應鏈化,支持打造「研發+生產+供應鏈」的數位化產業鏈,推動平臺間數據和服務的互聯互通,最終加速形成「各得其所、互利共贏」的產業數位化生態。(記者 王俊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7月08日 第 11 版)

相關焦點

  • 聚焦數位化願景 共創企業新未來 「慧聚共贏」數位化營銷創新論壇...
    慧聰網正在發揮自身運營優勢,與產業網際網路端的深耕,逐步指引企業重構數位化轉型理念,助力更多的企業在數位化浪潮中,找到突圍新方向,拿到突圍新工具。就算是遭遇全球疫情的襲擊,但依然可以看到新一代的數位化企業在勇往直前。所以慧聰網要主動賦能那些還在彷徨或已經邁步的中小企業,引用之前的諸多企業數位化成功案例,來改變那些希望改變的企業,用龐大的流量生態,幫助企業精準獲取更多生意機會、從而達成交易,並茁壯健康的成長為行業的佼佼者。
  • 佳兆業程芯蘭:數位化突圍要熟悉線上客戶行為習慣
    樂居財經訊 王彥傑12月12日,「2020(第四屆)中國地產新時代盛典」的盛宴現場,來自地產物業家居三大行業百位大佬舉行13場見地直播。在數位化專場,ELAB蔡雪梅、佳兆業程芯蘭、禹洲張巖、華發戴戈纓展開對話。
  • 環保重壓和產業升級下 中國化工企業的數位化突圍
    這就意味著,山東省將有一半的化工園區將關閉,超過1500家企業被關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化工板塊企業較去年底已減少1565家。與國外同行相比,國內化工企業面臨基礎建設薄弱、管理不規範、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到位等問題。如今的產能過剩、環保督查,正倒逼中國化工企業踏上產業升級之路。
  • 數位化變革「咖」對話:數位化變革領導力突圍與技術創新
    這為中國企業的數位化變革夯實了相對成熟的要素基礎,也鋪平了數位化變革之路。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但是眾多意識超前、實力雄厚的企業仍舊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業務實踐,在產品和組織的數位化轉型上的支出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20年全年,世界範圍內數位化轉型技術和服務支出將增長10.4%,達到1.3萬億美元。
  • 成都老商圈「數位化突圍」
    「很多門店在那段時間都撐不下去了。」王克儉說,在4月底5月初的時候,有20-30%的攤位都選擇了結業。好在,這樣的困難他們並不是第一次遇到。在專門派出團隊前往臺灣夜市考察之後,新城市廣場的「夜貓子」夜市很快開張,「雖然一開始因為業態選擇不太準確,有點出師不利,但後來我們很快將主要業態調整為餐飲、小吃之後,很快就吸引了周邊大量的居民前來。」
  • WakeData惟客數據榮膺中國軟體網數位化年度創新企業獎
    作為以大數據和AI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數位化升級服務商,深圳市惟客數據科技有限公司(WakeData惟客數據)肩負「喚醒數據,讓數據成為生產要素」的使命,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數位化升級產品與服務,榮獲得2020中國數位化年度創新企業大獎。
  • 中國家族企業何以突圍?
    均瑤、慧聰、正大等公司,採取三大策略,從家族企業的桎梏中突圍。電視劇《突出重圍》曾一度熱播。一定意義上來講,中國的家族企業就像「紅方」A師,具有自身的一些優勢,比如凝聚力強、溝通容易等。但事實上,多數的家族企業並沒有發揮優勢、積極轉變觀念,實現自身的突圍。不過,也有少數的家族企業做到了,比如均瑤集團、慧聰及正大控股集團。他們的突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引進職業經理人、建立合理的股權制度及規模化。
  • 美團外賣線上開啟首屆中國外賣節,攜手餐飲企業抱團突圍
    逆勢突圍全靠外賣,精細化運營顯門店競爭力在今年的疫情大考下,外賣業務作為餐飲企業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價值和營收佔比優勢顯著。此次開展的首屆中國外賣節,對於餐飲經營者而言,意義非凡。對此,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也頗有同感,「受疫情影響,門店堂食生意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0%-60%,外賣成了支撐我們現金流的重要手段。」據了解,小恆水餃為確保外賣與堂食的食物口感一致,特地對餃子麵皮的工藝技術和外賣包裝技術進行了參數調整和改良。
  • 疫情倒逼轉型,騰訊雲與SaaS夥伴助力企業跨出數位化第一步
    新冠疫情將一場全球性危機,轉變為動力,讓企業數位化呈現「千帆齊發,百舸爭流」的局面。那麼如何推進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呢? 在數位化轉型中,企業面臨著「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等多重困惑。
  • 破三立五,擁抱數位化,不依賴巨頭,做企業自己的主人
    科技革命層層迭代,數字浪潮不斷湧現,從早期的驚奇情緒到如今的數見不鮮,其中的轉變,是數位化進程推進的結果。 但即便數位化的概念耳熟能詳,也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跟上進程,積極落實。有的望而卻步,有的步履維艱,有的混淆概念。可時代的腳步不為部分企業而停滯,大勢所趨,唯有前進。
  • 「數位化利器」助力新冠疫情下的行業逆勢突圍
    而所有這一切又都離不開底層數位化的支撐。面對行業市場系統的平衡基線被打破的局面,內部要素被迫自救,各個面臨困境的大中型企業勢必要從諮詢公司尋求包括數位化轉型和產業網際網路在內的各種解決方案,從而實現自身的重生。
  • 3天GMV破千萬 微盟助力鄂爾多斯、斯凱奇等零售品牌數位化突圍
    日前,鄂爾多斯、斯凱奇、聯想、夢潔家紡等零售品牌,藉助微盟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業績逆勢大增。在技術、運營等方面都呈現短板的線下零售企業來說,數位化轉型並不是一蹴而就。對此,微盟智慧商業事業群副總裁凌芸也多次公開表示,零售數位化就是把零售的核心業務在線化,所有場景產生的數據都要記錄在後臺的大數據平臺上。
  • 生意的邏輯變了,三大機會剛剛顯露……
    賺錢的「生意經」也就是交易模式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下,數位化營銷正在給交易模式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今天的生意,難在了哪裡? 羅振宇在2020跨年演講上說了一句令人印象頗深的話,「中國經濟到了一個節點,從電梯模式切換為攀巖模式。」今天來看,可以說是非常之正確了。
  • 文物數位化足不出戶「隔空賞物」
    據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文物數位化正在解決這些難題。如今,廣州有企業已能運用三維掃描和列印技術逼真還原出文物模型,這意味著很多不可出館的珍品在大眾視野中得以呈現;許多早已損毀的文物也可在技術的輔助中逐步復原,「文物數位化」技術正讓時空距離得以極大縮短,讓「隔空賞物」成為可能。與此同時,不僅僅是文物,許多古建築、遺址在數位化後,觀眾在家中就能如身臨其境般地全方位觀摩。
  • 數位化經營是服務小微企業的根本出路
    歲暮天寒,小微企業過得怎麼樣?幾天前,盤點網商銀行服務的數千萬小微企業經營數據,讓人出乎意料的是,2018年,他們的生意有點忙。 網商銀行數據顯示,2018年,支付寶服務的中國小微企業貸款筆數超過8000萬筆,同比2017年貸款筆數增幅達到60%,持續增長的貸款需求映射出小微企業對未來的經營信心。同時,這一年還是小微企業數位化經營的元年,一張小小的二維碼,成為小微企業全面提升數位化經營能力的利器。利用這張二維碼,小微企業也將獲得更多依據數位化提供的服務。
  • 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解題思路」,首屆中國企業數位化高峰論壇在...
    12月20日,以「數位化·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中國企業數位化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行,論壇由武漢市人民政府和騰訊公司共同主辦。來自美的、好未來、美年大健康、百麗國際、微盟集團等企業的百餘名企業家圍繞企業數位化轉型展開深度對話,探尋數字經濟時代的思路與發展方向。活動現場。
  • 雙11成交額突破151億,紅星美凱龍拉動新零售引擎突圍數位化
    數據顯示,今年雙11,紅星美凱龍天貓數位化賣場累計成交金額突破151.52億元,其官方旗艦店躋身天貓雙11百億合作夥伴。此外,紅星美凱龍雙11線上總訂單數達到6·18活動的11.4倍,而新零售門店單店最高銷售5.25億元。據悉,紅星美凱龍雙11的現象級刷屏和井噴式爆單,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再升級密不可分。同時,紅星美凱龍不斷加強內功,加速行業數位化變革突圍。
  • 進店用戶數位化,離店用戶在線化
    這個時候,襯衫品牌企業基本只能統計到每個門店每天每款襯衫的銷售量和銷售金額,對於用戶購買場景相關的數據都不知道的,也基本沒有好的方式採集到。用戶在這個時候了解一個襯衫品牌的渠道,估計大部分來自傳統廣告媒體,比如電視、戶外廣告等。
  • 圖書館數位化如何實現「突圍」
    該聲明強調了加快圖書數位化進程的重要性,認為一國的圖書數位化進程太慢,那麼該國的文化將在未來深受其害。圖書數位化進程事關新一代文化發展的基礎。  而在我國,方正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方中華也表現出類似的擔憂:「實際上,一些網站的『免費』是一種商業模式,擁有了讀者,最後就會控制一種文化,因為電子閱讀最終會成為一種趨勢。會控制出版權,擁有文化上遊的控制權。」
  • 曠日持久的技術突圍!數位化電網時代的「變」與「不變」
    效率之變:曠日持久的技術突圍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的發展目標,並非電力行業轉型新題。放眼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於2015年已全面完成了無電地區的電力建設工程,在發展中國家中率先實現人人有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