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發現抑鬱症患者通常表現出情緒低落的狀態,便認為幫助他調整情緒就可以改變其消極的狀態,有些家人還會帶著她/他去一些歡樂的場所、熱鬧的氛圍,但大多數時間都是徒勞無功。
事實上,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不良的對話思維方式,或者說認知障礙,才是導致其抑鬱症的主要根源,這裡重點說5種抑鬱症患者的認知歪曲。
1、自我否定
抑鬱者擅長否定自己的積極情緒和積極行為;與此相反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負面行為特別「寬容」。他們下意識任由自己的負面情緒滋長,儘管他們不喜歡負面情緒。
比如說:跑步減肥,當她/他堅持了一兩天,因為下雨而中斷時,她/他會說:自己果然沒毅力,看來自己註定一輩子這樣。哪怕她/他堅持跑了一段時間,並且已經瘦了一些,因為某些原因中斷,她/他也會想自己這麼久的努力都白費了,自己還是沒一直堅持下去。
她/他會下意識否定自己的成就和積極性,對消極情緒很寬容,默認自己的挫敗感。而當她/他想走出這種狀態時,又會下意識否定自己的努力。
2、罪責歸己
抑鬱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表現為罪責歸己,也就是說,在她/他的周圍發生的任何一個「錯誤」,哪怕不關她/他的事,她/他都會認為:事情之所以變成這樣,都是我的錯,是我沒能……,或者要是我能……,就不會發生了。
比例說:男/女朋友今天生病了,她/他會這麼想:都是我不好,我沒有照顧好他/她,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女/男朋友,因而心生內疚。
罪責歸己會讓抑鬱者感到極端的內疚,背負太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感,壓得她們/他們喘不過氣來。
3、選擇性過濾
抑鬱症患者常常會有這樣一個心理加工傾向:在生活和工作中,會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負面情緒或事件,還會經常回憶一些不愉快的,不好的事情,而忽略好的事情。
比如說:一位學生考試時答錯了兩道題,於是對這兩道題念念不忘,甚至想到可能會被其他同學超越,進而受到父母的責罵,老師失望的眼神。而事實上,她考試成績優秀,反而受到老師的誇讚,父母的獎勵。
所以,當你情緒抑鬱時,你就好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這個鏡片會過濾掉任何正面的內容。而你自己是意識不到這個「過濾流程」的,因此你會覺得一切都是負面的,這會讓你經歷不必要的痛苦。
4、災難化
這種思維方式最大的特點是「放大」和「縮小」。具體表現為,他/她會習慣性地把某些事實要麼過於放大,要麼過於縮小。有趣的是,大部分人會放大別人的錯誤,而抑鬱症患者會放大自身的錯誤,誇大錯誤的災難性。
比如說:她/他在某次會議上說錯了一些原先準備好的內容,她/他的災難化思維模式就會很自然的發聲:天哪,我居然犯了這樣的錯誤,我的名聲全毀了!我可能會被辭退。但事實上,她/他說錯了哪些內容,其它同事未必知道,而且,即使是知道了,難道他們真的就會因為這個小小的失誤而對你另眼相待嗎?不可能!
同樣,對於她/他自己的優點,她/他會用縮小鏡去看。她/他會忽視自己的優勢部分,讓它們變得很渺小,無足輕重。通過這種災難化的思維方式,抑鬱症患者成功地讓自己越來越自卑。
5、情緒化推理
抑鬱症患者常常把情緒當成了事實的依據,每次的情緒低落,幾乎都有情緒化推理在起作用。
比如說:我感到內疚,那我肯定是做錯了什麼事;我感到很茫然,那我肯定一事無成;我感到很難過,那我肯定是無法快樂起來的;我覺得很自卑,那我肯定是一個沒用的人。
情緒化推理的一個常見後果就是做事拖拉。家裡的衛生一周都沒有打掃了,是因為你告訴自己:一想到這些亂七八糟的家務活,我都煩死了,看來想打掃乾淨是很難的了,那麼就不如不做了,等以後再說吧。
但事實上,家裡的衛生打掃工作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糟糕,你一直在進行自我欺騙,這是因為你習慣於讓消極的感覺指引你的行為方式所導致。
如果我們能夠在生活中進行自我覺察,或者幫助身邊的朋友發現自己這些偏差認知,可能會更好的幫助我們提升生活質量,遠離抑鬱。
希望大家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擁有一個更加陽光燦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