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的魔法席捲全球超過200個地區,被翻譯成超過60種語言。許多不同的出版社發行了各種語言的授權譯本,譯製過程幾乎沒有作者監察。因此,譯者不僅要將文字從英語翻譯至目標語言並本土化,還需要猜測羅琳的用意,並翻譯出她作品的精髓。
翻譯《哈利·波特》系列特別困難,因為其中有許多新造詞、頭韻、文字遊戲和關於英國文化的信息。三位主角的名字——哈利、赫敏和羅恩在不同語言的譯文中幾乎沒有變化,僅根據不同語言的拼寫和發音作了小修改。對於像哈利·波特這樣尋常的名字來說,這麼做並不困難。可書中出現的許多其他專有名詞都有附加含義,這些含義如果沒被翻譯出來,讀者就接觸不到這些附加信息。
比方說,西弗勒斯·斯內普。這個名字讓人聯想到「嚴格」一詞,讀音還很像蛇。因此,義大利語譯者一步到位,將名字翻譯成了「Severus Piton」,「Piton」的意思是蟒蛇。在法語版中他又成了「Severus Rogue」,意思是「西弗勒斯·傲慢」。
顯而易見,這兩種譯法都捨棄了羅琳用的頭韻。「霍格沃茨」(Hogwarts)這個名字由兩個英語單詞「hog」(豬)和「warts」(疣)組成,不過由於這個名字在大多數語言中都沒有被改動,讀者讀到的版本也就失去了這一層含義。為了保留羅琳在校名中玩的文字遊戲,法語版譯者用了「Poudlard」,「Pou du lard」指的是培根或肥肉上的蝨子。匈牙利語版則用了「Roxfort」,結合了英國高校牛津大學(Oxford)和羅克福爾奶酪(Roquefort),一種很出名的藍紋奶酪。學院名和創始人的姓名在某些語言的譯本中也經歷了獨特的變化。在加泰隆尼亞語中,創始人的姓名被改為:Nícanor Griffindor、Sírpentin Slytherin、Mari Pau Ravenclaw和Horténsia Hufflepuff。
《哈利·波特》系列中還有許多雙關語,著名的對角巷「Diagon Alley」便是「對角地/diagonally」這個詞的雙關語。臭名昭著的斜角巷「Knockturn Alley」是"夜晚的/nocturnally"的雙關語。
這一類雙關語對於譯者來說是個大難題,多數譯者都捨棄了雙關,按照字面意思直譯。西班牙語版的譯者將對角巷譯為「callejón diagon」,至少押了韻。各語言的譯者在翻譯魁地奇時的方式也不同。魁地奇這個詞由比賽中玩的三種球的名字組成:鬼飛球(Quaffle)、遊走球(Bludger)和飛賊(Snitch),這三個詞也是新造詞。西班牙語版中這幾個詞沒有變化,法語版譯者保留了「魁地奇」這個名詞,不過改變了球的名稱。還有些譯者將這種運動的名稱完全改掉了,荷蘭語中的魁地奇叫做「Zwerkbal」,挪威語中是「Rumpeldunk」。
O.W.L.s和N.E.W.T.s是魔法世界的標準化考試,它們的動物名縮寫在譯文中不一定能被保留。瑞典語版中改變了用詞,但保留了縮寫版的含義。O.W.L.s被改成了「Grund Examen i Trollkonst」,G.E.T在瑞典語中是山羊的意思。N.E.W.T.s被改成了「Fruktansvrt Utmattande Trollkarls Test」,縮寫是F.U.T.T.,來自「futtig」,意思是微不足道或卑劣。
臭名昭著的湯姆·馬沃羅·裡德爾名字的重新排列組合造詞在翻譯的過程中被許多譯者修改,來組成最後揭露的信息「我是伏地魔」。丹麥語中湯姆的名字是「Romeo G. Detlev Jr.」,而法語版中他是「Tom Elvis Jedusor」。法語版翻譯得非常妙,因為「Jeu du sort」的意思是命運之謎。
儘管譯者們盡力讓譯本保持原汁原味,有些信息仍然在翻譯中遺失了。中國大陸版的《哈利·波特》譯本中添加了用於解釋雙關語和文化背景的註腳,西班牙語版譯者有時使用斜體字來表達未經翻譯過的新造詞。歸根究底,無論你讀的是「Harry Potter and Philosopher's Stone」,或任何語言的譯本,總有一處共同點:那便是全世界哈迷對大難不死的男孩的故事共同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