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各國譯者的噩夢,你知道嗎

2020-12-17 十八歲的老乾媽醬

《哈利·波特》系列的魔法席捲全球超過200個地區,被翻譯成超過60種語言。許多不同的出版社發行了各種語言的授權譯本,譯製過程幾乎沒有作者監察。因此,譯者不僅要將文字從英語翻譯至目標語言並本土化,還需要猜測羅琳的用意,並翻譯出她作品的精髓。

翻譯《哈利·波特》系列特別困難,因為其中有許多新造詞、頭韻、文字遊戲和關於英國文化的信息。三位主角的名字——哈利、赫敏和羅恩在不同語言的譯文中幾乎沒有變化,僅根據不同語言的拼寫和發音作了小修改。對於像哈利·波特這樣尋常的名字來說,這麼做並不困難。可書中出現的許多其他專有名詞都有附加含義,這些含義如果沒被翻譯出來,讀者就接觸不到這些附加信息。

比方說,西弗勒斯·斯內普。這個名字讓人聯想到「嚴格」一詞,讀音還很像蛇。因此,義大利語譯者一步到位,將名字翻譯成了「Severus Piton」,「Piton」的意思是蟒蛇。在法語版中他又成了「Severus Rogue」,意思是「西弗勒斯·傲慢」。

斯內普

顯而易見,這兩種譯法都捨棄了羅琳用的頭韻。「霍格沃茨」(Hogwarts)這個名字由兩個英語單詞「hog」(豬)和「warts」(疣)組成,不過由於這個名字在大多數語言中都沒有被改動,讀者讀到的版本也就失去了這一層含義。為了保留羅琳在校名中玩的文字遊戲,法語版譯者用了「Poudlard」,「Pou du lard」指的是培根或肥肉上的蝨子。匈牙利語版則用了「Roxfort」,結合了英國高校牛津大學(Oxford)和羅克福爾奶酪(Roquefort),一種很出名的藍紋奶酪。學院名和創始人的姓名在某些語言的譯本中也經歷了獨特的變化。在加泰隆尼亞語中,創始人的姓名被改為:Nícanor Griffindor、Sírpentin Slytherin、Mari Pau Ravenclaw和Horténsia Hufflepuff。

霍格沃茲大廳

《哈利·波特》系列中還有許多雙關語,著名的對角巷「Diagon Alley」便是「對角地/diagonally」這個詞的雙關語。臭名昭著的斜角巷「Knockturn Alley」是"夜晚的/nocturnally"的雙關語。

這一類雙關語對於譯者來說是個大難題,多數譯者都捨棄了雙關,按照字面意思直譯。西班牙語版的譯者將對角巷譯為「callejón diagon」,至少押了韻。各語言的譯者在翻譯魁地奇時的方式也不同。魁地奇這個詞由比賽中玩的三種球的名字組成:鬼飛球(Quaffle)、遊走球(Bludger)和飛賊(Snitch),這三個詞也是新造詞。西班牙語版中這幾個詞沒有變化,法語版譯者保留了「魁地奇」這個名詞,不過改變了球的名稱。還有些譯者將這種運動的名稱完全改掉了,荷蘭語中的魁地奇叫做「Zwerkbal」,挪威語中是「Rumpeldunk」。

O.W.L.s和N.E.W.T.s是魔法世界的標準化考試,它們的動物名縮寫在譯文中不一定能被保留。瑞典語版中改變了用詞,但保留了縮寫版的含義。O.W.L.s被改成了「Grund Examen i Trollkonst」,G.E.T在瑞典語中是山羊的意思。N.E.W.T.s被改成了「Fruktansvrt Utmattande Trollkarls Test」,縮寫是F.U.T.T.,來自「futtig」,意思是微不足道或卑劣。

臭名昭著的湯姆·馬沃羅·裡德爾名字的重新排列組合造詞在翻譯的過程中被許多譯者修改,來組成最後揭露的信息「我是伏地魔」。丹麥語中湯姆的名字是「Romeo G. Detlev Jr.」,而法語版中他是「Tom Elvis Jedusor」。法語版翻譯得非常妙,因為「Jeu du sort」的意思是命運之謎。

青年伏地魔

儘管譯者們盡力讓譯本保持原汁原味,有些信息仍然在翻譯中遺失了。中國大陸版的《哈利·波特》譯本中添加了用於解釋雙關語和文化背景的註腳,西班牙語版譯者有時使用斜體字來表達未經翻譯過的新造詞。歸根究底,無論你讀的是「Harry Potter and Philosopher's Stone」,或任何語言的譯本,總有一處共同點:那便是全世界哈迷對大難不死的男孩的故事共同的喜愛之情。

哈利波特

相關焦點

  • 今天,重慶沙坪垻書城《哈利·波特》譯者揭秘中文版背後的故事
    說起兒童文學的經典IP,哈利·波特系列自然不會被遺漏,問世20年來,風靡全世界。可你們知道哈利·波特是怎麼來到中國的嗎?當然不是坐著飛天掃帚來的。2000年,國內引進、翻譯了系列的前三部,而今(3日)下午,著名翻譯家、中文版哈利·波特系列的譯者馬愛農和叢書責任編輯王瑞琴做客重慶沙坪垻書城,與百餘名身著魔法袍的「哈迷」分享起了這些背後的故事。
  • 對話馬愛農:「哈利·波特」與文學想像
    11月26日,在GES 2019未來教育大會上,好未來教育集團美國首席投資官陳丁鴻與翻譯家、「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文譯者馬愛農圍繞「『哈利·波特』與文學想像」主題展開精彩對話。是哈利·波特嗎?  馬愛農:這個我不敢講,我確實翻譯了很多書,我覺得30多年來翻譯已經成了我生活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不可以說每天都在翻譯,但可以說每個月我都在做手上的翻譯工作。我覺得翻譯了這麼多書,就像打開一扇一扇的窗戶。
  • 《哈利·波特》第八次來到中國,這會是最後一部嗎?
    嗎?譯者馬愛農關於哈利·波特的記憶都在夏天。哈利·波特的故事都從暑假開始,開學、聖誕、冒險、考試,駛向暑假的列車。馬愛農翻譯了七部《哈利·波特》,每次也都在暑假。她管這叫「戰高溫奪高產」,在386電腦前一天坐六七個小時,用慢吞吞的WPS中文軟體噼啪打字。這種暑假持續到2007年,《哈利·波特》七部小說完結,JK羅琳宣布「封筆」。
  • 哈利·波特的哲學世界
    奇幻文學始祖柏拉圖「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美國銷售的時候,美國分銷商對書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犯起了嘀咕:會有小孩子去讀一本跟哲學家(Philosopher)有關的書嗎?
  • 哈利·波特,40歲生日快樂!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二十年了,來自魔法世界的魅力為何絲毫不減?全世界的「哈迷」為什麼越來越多?電影重映的那一天,你會COS某位角色去影院嗎?【二十年】如果你是資深「哈迷」,你一定知道哈利·波特粉絲網站,一定做過「哈迷十級」測試題……在眾多「哈迷」心中,「哈利·波特」系列的小說和電影是無法分割的,電影將人們想像的世界搬上大銀幕,而聲光畫電未能窮盡的內容還是要回到文字世界去尋找。
  • 哈利·波特與德拉科·馬爾福的關係
    哈利·波特與德拉科·馬爾福的關係譯者:艾美麗巫師世界中的許多家庭都是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例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和德拉科·馬爾福(Draco Malfoy)。這怎麼說呢?。在巫師世界中,幾乎每個家庭都以某種方式彼此關聯-哈利·波特和德拉科·馬爾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這兩個人在霍格沃茨時代都是敵人,但實際上他們有一些共同點,包括一些親戚。1997年,J.K。羅琳以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向讀者介紹了巫師世界,這是七本系列叢書中的第一本,講述了「活著的男孩」和最黑暗的巫師伏地魔(Lord Voldemort)的故事。
  • 「哈利·波特」中文圖書網上線
    人民文學出版社 「哈利·波特」官網上線來源:西安晚報2000年,《哈利·波特》第一次在中國出版,2020年,「哈利·波特」來到中國20周年,這對「哈迷」來說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日子。從網站中,讀者可以尋找到二十年來「哈利·波特」相關圖書的信息,照片、視頻等,與哈利·波特譯者、責編互動留言。由於現在全世界的疫情狀況,哈利·波特英國版權方發起了「哈利·波特家中相伴」計劃,希望讀者們在家中重溫這套經典小說,重新在故事中找到樂趣和力量。人民文學出版社也從即日起,面向全體中國「哈迷」徵稿,作為此次活動的一部分。
  • ...的關係|德拉科·馬爾福|哈利·波特|納西莎·布萊克|金妮·韋斯萊
    哈利·波特與德拉科·馬爾福的關係譯者:艾美麗巫師世界中的許多家庭都是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例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和德拉科·馬爾福(Draco Malfoy)。這怎麼說呢?。在巫師世界中,幾乎每個家庭都以某種方式彼此關聯-哈利·波特和德拉科·馬爾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這兩個人在霍格沃茨時代都是敵人,但實際上他們有一些共同點,包括一些親戚。1997年,J.K。羅琳以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向讀者介紹了巫師世界,這是七本系列叢書中的第一本,講述了「活著的男孩」和最黑暗的巫師伏地魔(Lord Voldemort)的故事。
  • 《哈利·波特》「八」終於來了,中文版首發式在京舉行
    現場圖書展示櫃不僅是對所有「哈利·波特」系列圖書的出版回顧,還展示了譯者的手稿和責編的改稿手記及部分讀者來信。首發式專門為哈迷們準備了「開場模仿秀」和「三強爭霸賽」環節,在「開場模仿秀」中,20位哈迷進行書中角色扮演並講述了對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認識。「三強爭霸賽」根據小說劇情而設計,哈迷經過筆試與三關遊戲之後最終角逐三強。
  • 《哈利·波特》中大量的魔法詞彙是如何被準確翻譯的?
    國內讀者能接觸到中文版《哈利·波特》,翻譯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著名翻譯家曹蘇玲是「翻譯《哈利·波特》的第一人」,她負責翻譯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前半部,用準確而傳神的譯文奠定了整套系列叢書中文譯本的基調。
  • 哈利·波特40歲生日快樂!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哈利·波特》!
    還記得嗎?在那場驚險旅程開始的時候,我們跟著波特、羅恩和赫敏一起,乘著小船穿過無盡的黑暗,突然,前方浮現一座燈火輝煌的巨大城堡,這座光明而恢弘、古樸且大氣的城堡,便是這場魔法之旅的起點—歡迎來到霍格沃茨!成年的你,是否偶爾還會期盼那封錄取通知書?夢想中的魔杖芯是龍心弦,還是鳳凰羽毛更好?分院帽會把自己分到哪個學院?
  • 《哈利·波特》咒語大致可分三類,「阿瓦達索命咒」等翻譯頗見神韻
    「除你武器」(機械咒)expelliarmus中,expelli是expelling(意為「開除,除名」)的截短,arm意為「武器」,兩部分組合在一起的意思一目了然。哈利.波特正在和馬爾福決鬥譯者翻譯體現咒語神韻由此可見,作者在創作這些咒語名時,一定頗費了一些心思,這對譯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翻譯《哈利·波特》中的這些咒語,不僅要求譯者了解這些咒語的詞源,這是完成精準翻譯的前提,也要求譯者通過一些處理技巧再現咒語的節奏和效果。
  • 莫言諾貝爾獎「背後的功臣」:各國譯者功不可沒
    不少網友在狂歡的同時,對陳安娜表達感謝,稱「譯者功不可沒」。此外,莫言作品的英文翻譯葛浩文,被認為對其作品的世界影響力居功甚大。莫言作品的其他國家譯者,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  瑞典譯者陳安娜是中國媳婦  被稱為「莫言得獎背後最重要的外國女人」  今年8月,莫言曾透露,他在瑞典出版了三本書:《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勞》,譯者均為陳安娜。陳安娜這個名字,開始為中國網友熟知。
  • 哈利·波特來中國20年了,我還在等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
    首先是版稅率需要與對方周旋,因為不知道競爭對手的出價,王瑞琴只好謹慎行事。她採取了階梯式遞增報價,1冊到1萬冊付一定的版稅,1萬到3萬版稅稍有增加,一直報到100萬冊以上。聶震寧看到後跟王瑞琴開玩笑地說:「你可真敢報,這套書要真能賣個100萬冊,那給多少版稅都可以。」王瑞琴回應:「我們必須這麼報,讓人家感覺到我們有這個信心。」
  • 誕生在餐巾紙上的「哈利·波特」!
    我相信你肯定聽過   《哈利·波特》這個系列,   那你知道JK·羅琳背後的故事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英語來看一下吧!
  • 「哈利·波特」衍生書中文版在蓉全球首發
    原標題:J.K.羅琳化名撰寫「哈利·波特」衍生書 簡體中文版在成都全球首發   80名「哈迷」都成了魔法師 現場還舉行「分院」儀式      全球現象級暢銷書《哈利·波特》雖然已經劇終完結多年,但其引發的影響力依然強勁。
  • 《哈利·波特》會讓孩子更叛逆嗎?
    但如果有人認為孩子的叛逆與一套書的影響密不可分,你會怎麼想?我的朋友最近憤憤不平地表示,她兒子越來越不像話了,每天把她氣得心口疼。其實細究下來,孩子並無出格的地方,無非就是不聽話,脾氣大,愛頂撞,對待學習沒有小學時那麼上心。其實成績也還好,沒有退步,思想也正常,與早戀、抑鬱等傾向沾不上邊。
  • 川普的魔性英語:讓全世界譯者怒摔飯碗的噩夢
    同樣,輕鬆了不少的還有全世界的譯者。其實他們已經在慢慢努力適應這位總統自創的魔性英語。川普的英語本身著就困擾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更不用說全球的譯者了。在和世界各國領導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們總是需要十分費腦筋地去揣測川普所要表達的意思。因此,川普古怪的英語算得上是給翻譯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 翻譯家馬愛農:我的維權讓更多譯者失去信心(圖)
    新報採訪了《哈利·波特》系列的譯者、著名翻譯家馬愛農。2013年,因同名譯著出現真假「馬愛農」署名以及她的譯著《綠山牆的安妮》被「中譯中」剽竊超過90%,她分別以「剽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將兩家出版社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引起文化界對「譯者維權」的熱議。  新報:你認為翻譯者的付出和回報在精神層面以外的現實收益上是否成正比?
  • 羅琳新作譯者:該書比《哈利波特》情節更細緻豐富
    羅琳新作譯者:該書比《哈利波特》情節更細緻豐富 25日下午,記者採訪了本書兩位譯者梅靜、樓武挺。該書主要譯者梅靜表示,羅琳的這本新作極具英國作家特色,「你可以把它看成安靜的敘事。單從情節上講,這本書肯定比《哈利·波特》系列更細緻、豐富。」  《布穀鳥的呼喚》是一本推理小說,由J.K。羅琳化名羅伯特·加爾布雷思書寫,講述了莫蘭·斯特萊克從軍隊退役後轉任私家偵探,調查一宗模特從露臺墜下死亡的案件的故事,全書瀰漫濃鬱著的英倫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