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資本批判及其特徵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恩格斯的資本批判及其特徵

馬克思主義是與資本批判和對人的解放之路的探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正如德國伍珀塔爾恩格斯博物館的展覽解說詞所指出的——「一個不屬於勞工階層的人卻想方設法要改變勞工階層的命運」。在對資本社會的剖析、對工人階級處境的揭示方面,兩人的意旨、方向、觀點是高度一致的,他們以互補的方式共同完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建構。就恩格斯而言,其資本批判大致包含了以下的內容和特徵。

在切身體驗中感受資本時代的「疾苦和病症」

恩格斯出生於當時普魯士著名的工業城市巴門(現德國伍珀塔爾市),中學尚未畢業就到他父親在當地的公司見習,後來又去不萊梅學習做生意,還在柏林作為志願兵服役,在科隆、巴黎、布魯塞爾等地短暫停留,最重要的經歷則是在英國曼徹斯特長達20餘年的經商活動和生命歷程的最後25年定居倫敦從事著述和工人運動。

在上述每一座「生活驛站」,恩格斯都盡最大的心力體察社會的實際狀況,並從中感受時代的「疾苦和病症」。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不同社會階層之間貧富懸殊的境況。在家鄉他一方面目睹那些工人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一天到晚都累得直不起腰,生活極度貧窮的情境;另一方面又注意到,包括自己家人在內的資產者卻心安理得地過著舒適而富裕的生活。英國因「社會災難最尖銳、最露骨的表現」而成為資本時代的「典型」,在那裡他「曾經用了21個月的時間,通過親身觀察和親自交往來直接了解英國的無產階級,了解他們的願望、他們的痛苦和快樂」,進而寫成名著《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這部書從「身體、智力和道德」諸方面對英國工人階級的生存狀況作了極為詳盡的描繪:「被成打地塞在一間屋子裡」;「穿的衣服是壞的、破爛的或不結實的。給他們吃的食物是劣質的、摻假的和難消化的」;為了生存不得不「局限在瑣碎的純機械性的操作上,一分鐘又一分鐘地重複著,年年如此」,「所以他們老得快,死得早」。這樣的生存境況又導致了精神和道德世界的墮落:要麼「都或多或少地患著憂鬱症,總是愁眉苦臉,鬱鬱寡歡」;要麼是酗酒、縱慾、粗暴、搶劫和蔑視社會秩序,「最明顯、最極端的表現就是犯罪」。

「資本」超越封建時代的專制統治方式而成為「塑造」世界最重要的力量,這本來意味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然而,它卻使佔人類群體大多數的人「處境悲慘」,「使文明社會越來越分裂」。恩格斯親身感受到了這一切,並通過著述為資本社會寫下了「罪孽錄」。

必須指出的是,恩格斯的這種觀察和理解與他本人的身份和職業是矛盾的。「作為棉花大王,他代表著企業的利益;而作為社會主義者,他竭力為工人爭取權利,這是一種雙重身份」。他在一封信中將其稱為「一個股票經紀人同時也可以是一個社會主義者」現象,但在立場上,他卻毫不猶豫地站在勞工大眾一邊。這種選擇真的難能可貴。

通過經商活動理解資本主義制度形成的歷史過程和現實機制

很顯然,「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的「廣大的僱傭工人」的生存狀況與作為「全部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所有者」的「一小撮路特希爾德們和萬德比爾特們」之間具有內在的因果關聯。在古老的漢薩同盟城市不萊梅學習出口貿易和外匯交易等商業知識,特別是在充滿「榮耀和陰暗」的矛盾、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基地曼徹斯特經商的實際經歷,讓恩格斯思考了「一個根本問題,當工業化的結構源自一種冷酷無情的資本主義形態時,會發生什麼?然後,整個社會中又會發生什麼?」而這只能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形成和現實運作中去尋找答案。

首先,生產工具的改進促成了工廠制度的建立。從紡織業領域的變遷來看,1764年發明的珍妮紡紗機,比舊式紡紗機的紡紗能力提高了8倍,大大減少了工人的數量,也降低了紗的價格。1767年,翼錠紡紗機成為18世紀最重要的機械發明。1785年,走錠紡紗機以及梳棉機和粗紡機的問世,確立了工廠制度在棉紡業中的統治地位。而同年,當瓦特在1784年發明的蒸汽機被廣泛用來發動紡紗機的時候,更是引起了紡織工業的巨大變革。由於這些發明,機器勞動戰勝了手工勞動,帶來了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

其次,工廠制度的廣泛施行形成了不同階層的分化。工業革命把手工工具變成了機器,把作坊變成了工廠,從而把中間階級中的勞動者變成了工業無產者,把以前的大商人變成了工廠主;它排擠了小的中間階級,並把居民的一切差別化為工人和資本家的對立。這樣導致的後果是:「大資本家和沒有任何希望上升到更高的階級地位的工人代替了以前的師傅和幫工;手工業變成了工廠生產,嚴格實行了分工,小的師傅由於沒有可能和大企業競爭,被擠到了無產者階級中去」「現在,誰要是生為工人,那他除了一輩子當無產者,就再沒有別的前途了」。

最後,不同階層的境況造就了其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和社會使命。機器大生產把許多工人聚集在一個廠房裡共同勞動,並使他們擁擠在城市裡,這種條件迅速地推動了工人階級意識的發展。「工廠制度滲入某個勞動部門越深,這個部門的工人參加運動的也就越多;工人和資本家的對立越尖銳,工人中的無產階級意識也就越發展」。工人們開始感到自己是一個整體,是一個階級,意識到自己分散時軟弱,但聯合在一起就是一種力量。「他們構成了同一切有產階級相對立的、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則、有自己的世界觀的獨立的階級,在他們身上蘊蓄著民族的力量和推進民族發展的才能。」

以上的梳理,無疑使恩格斯對資本時代「疾苦和病症」的感性體認上升到了理性解剖和深入透視的層面。

藉助《資本論》手稿的整理完成對資本邏輯和結構的全面揭示

《資本論》是馬克思畢生最重要的著述,第1卷出版於1867年。但可惜的是,至1883年去世,他並沒有完成第二、三卷的定稿工作進而將其正式出版。這也就意味著馬克思對資本邏輯和結構的揭示並未完整地呈現出來,而這一工作是由恩格斯來完成的。需要強調的是,《資本論》第二、三卷分別於1885、1894年正式出版時,雖然仍單獨署著馬克思的名字,但就實際情形看,恩格斯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手稿筆跡辨認者和成型章節的編排者,即解決的「只是技術性的」問題;更公允和客觀的說法應該是,他也是這兩卷所關涉的思想內容和理論體系的闡釋者,或者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建構者。

這一方面是基於馬克思手稿的具體狀況以及恩格斯所做的「整理」工作的難度。第二卷「留下的文稿很多,多半帶有片斷性質」,即使是其中很少的經過校訂的文稿,大部分也變得陳舊了,有些同樣重要的部分則只是作了一些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實材料搜集了,可是幾乎沒有分類,更談不上加工整理了。而第三卷「只有一個初稿,而且極不完全」。儘管每一篇的開端細心地撰寫過,但是越往下,文稿就越是帶有草稿性質,越不完全。而那些在研究過程中冒出來的問題,其最終位置尚待以後安排。面對這樣的情形,「要完成《資本論》的付印工作,使這本書既成為一部連貫的、儘可能完整的著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最終由恩格斯完成了!這讓人再次想起在第一卷最後一個印張校對完畢後,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所說的話:「沒有你為我做的犧牲,我是絕不可能完成這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我滿懷感激的心情擁抱你!」

另一更為重要的方面是《資本論》第二、三卷所涉及的內容的重要性。第二卷主要研究的是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餘價值的實現。在資本的整個運動過程中,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是統一的,生產過程必須由流通過程來補充。因此,第二卷是第一卷理論邏輯的繼續,用恩格斯的話來說,也是第三卷的內容的引言。它所研究的資本的形態變化及其循環、資本周轉以及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使人們對資本的理解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由宏觀進入到微觀、由總體深化到細節。第三卷主要揭示和闡明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各種具體形式及其相關連帶問題,諸如:資本的一般形式向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和借貸資本的轉化,剩餘價值到利潤、剩餘價值率到利潤率、價值到生產價格的變遷,以及商業資本的由來及其特徵和貨幣資本到生息資本的轉化等。恩格斯自述說:「面對本世紀的種種明晰的思想,我夜不能寐。」他把第二、三卷的出版比喻為「雷鳴閃電」,至此,「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成果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而這一切離開恩格斯的努力付出是不可想像的。

(作者:聶錦芳,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相關焦點

  • 馬克思恩格斯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分析批判及其當代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不僅分析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的理論支柱,揭示其德國「哲學」前提;同時還剖析其小資產階級的階級實質,進而指出其癥結及本質所在。馬克思、恩格斯分析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的理論進路對於當今國內外關於什麼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相關討論有著重要的理論啟示與現實價值。
  • 對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批判與青年恩格斯的思想發展
    正因為如此,在當時的批判理論界,真正在意馬爾薩斯人口論的人不是太多。英國的李嘉圖派空想社會主義者威廉•湯普遜算是其中的一個。在其代表作《最能促進人類幸福的財富分配原理的研究》中,湯普遜把馬爾薩斯稱為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兩個派別即精神學派和機械學派中的後者的代表人物,「迄今以來,一切考察、研究政治經濟學及其有關學科並在這一方面有所著述的人,都可以被分為兩派——精神學派和機械學派。
  • 張雷聲:恩格斯在批判錯誤思潮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
    [4](P58)恩格斯在批判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決不是什麼先驗模式,它作為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是無產階級推翻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現實運動。在這個現實運動過程中,「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
  • 作為批判理論的馬克思主義及其歷史影響
    文章已於近日發表於《理論探索》2020年第5期,發表時題為《馬克主義批判理論及其巨大影響》。這裡推送的是原文,若有引用請以刊物正式發表版為準。 內容摘要  不論從理論的內容還是理論的特徵來看,馬克思主義都可以在本質的意義上被看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批判理論。
  • 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貢獻
    恩格斯晚年還在探索資本主義經濟關係新發展、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以及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和學術風範等方面,作出了同樣傑出的貢獻。這些貢獻,同樣不可磨滅地銘刻在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冊上,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內涵。一、對資本主義經濟關係新發展及其特徵的研究恩格斯晚年一直堅持對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發展新情況和新問題的研究,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主要理論。
  • 恩格斯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為何被馬克思稱為天才大綱
    恩格斯23歲之時,發表了《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這篇文章被馬克思稱作天才大綱。為什麼呢,這樣的文章文風不必說,必定上乘。更重要的是,它開拓的新的思想領域。這篇文章和馬克思的兩篇名作《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論猶太人問題》同時發表在《德法年鑑》(不幸的是,只發過一期)上。
  •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革命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2.邏輯基礎:對費爾巴哈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批判超越  費爾巴哈的舊唯物主義哲學對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觀、歷史觀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的轉向產生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思想批判的理論武器,為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最終確立奠定了理論前提。
  • 恩格斯與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轉向」
    之後,馬克思的思想發生了「政治經濟學轉向」,從而以深刻的資本批判確立起其在哲學界的卓越歷史地位,這也是18世紀以來經濟學研究的重大課題。對於馬克思的這一思想轉向,恩格斯起了關鍵性的促進作用。恩格斯早期對資本社會的觀察和思考200年前,恩格斯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的巴門市。
  • 【深度報導】「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自然辯證法》與現代科學...
    中國政法大學吳照玉講師以「青年恩格斯對市民社會的批判及其局限性——以《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為考察對象」為題展開發言。她分別從恩格斯對市民社會考察的線索、《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對市民社會的分析所蘊含的人本主義和恩格斯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在何種程度上受到了黑格爾和青年黑格爾的影響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考察。
  • 萬俊人:馬克思及其社會倫理批判 | 馬克思主義與倫理學
    我成功的秘訣是,把杜林「請出來」,然後再讓恩格斯批判他,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總是在杜林「缺席」的情況下,恩格斯一個人獨白式地批判他。好多年以後,我有一個弟子在一所高校任教,也講「反杜林論」這門課程,但講著講著,聽課的學生走了一半。她十分焦急,跑來找我說:「師父,這課我講不下去了。」我先安慰並鼓勵她一番,然後就把我自己閱讀《反杜林論》時所做的批註本給了她,裡面有好多我自己的閱讀批註,加上我的舊講義。
  • 恩格斯對馬克思《資本論》的理論貢獻
    恩格斯獨自完成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關於唯物辯證法的闡釋,即如社會發展是由物質生產方式決定的、生產資料私有制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等,為馬克思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 恩格斯對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以及哈貝馬斯等人對現代性的看法
    秉持執著與徹底的批判精神,我們不禁追問:造成「現代社會各種病症的根源的人為性動因何在安東尼·吉登斯從資本主義、工業主義、監控和軍事暴力四個維度展開其現代性批判。他認為:「現代性指社會生活和組織模式,大約17世紀出現在歐洲,並且在後來的歲月裡,程度不同地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在其最筒單的形式中,現代性是現代社會或工業社會的縮略語」。
  • 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觀及其當代啟示
    恩格斯沒有批判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的偉大思想,他批判的是這種偉大思想沒能夠真正地改變現實,美好的理想只是作為理想而存在卻沒有真正變成現實。啟蒙理性的王國最終只是成為屬於資產階級一個階級、少數人的民主共和國,永恆正義只體現在資產階級的司法中,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平等,人權則僅僅是資產階級的所有權。
  • 第三屆「馬克思主義與法治中國」全國學術研討會暨「恩格斯思想...
    北京大學聶錦芳教授以「恩格斯的資本批判及其當代價值」為題,探討了恩格斯對馬克思《資本論》手稿的整理問題,認為應對恩格斯整理《資本論》的態度表示敬意,但也要正視其在整理過程中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必須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併彰顯全球視野。
  • 王俊峰:論馬克思恩格斯對宣傳思想工作方式中三種錯誤傾向的批判
    馬克思和恩格斯嘲笑說,僱農竟然也學會了對陽春白雪的文學、藝術展覽、芭蕾舞進行點評和對話,這「真正值得喝彩。」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及其門徒早期同樣採取了抽象性質的宣傳方式。對此,恩格斯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只承認心理的發展,只承認和過去毫無關係的抽象的人的發展,沒有意識到整個世界包括每個人都是立足於過去的基礎上的。恩格斯認為歐文他們太學究氣、太形上學了,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也永遠爭取不到公眾的信任。
  • 恩格斯的法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為了批判資產階級學者對唯物史觀的歪曲和攻擊,恩格斯在晚年通信中在充分確證社會經濟基礎對法律上層建築的制約和決定作用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法律上層建築的相對獨立性,考察法律上層建築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及其貢獻
    在一定意義上說,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影響,是馬克思發現唯物史觀的重要機制之一。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特別是唯物史觀理論體系形成的標誌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也是在恩格斯的再三建議和催促下二人合作寫成的。在恩格斯的晚年,又對《德意志意識形態》這部巨著的歷史地位和重要理論意義作了說明和論證。
  • 論恩格斯新聞思想的理論內涵及其實踐基礎
    【摘要】此文從報刊性質任務和功能作用、黨報辦報方針和工作原則、黨報與人民群眾關係、黨報與黨的領導機關關係、新聞真實性、言論出版自由、新聞人才素養等方面,系統梳理和闡釋了恩格斯新聞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理論內涵。
  • 藍江 | 數字資本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引
    無論如何,作為資本的貨幣不同於作為貨幣的貨幣。這個新的規定必須加以說明。」[1]P206參考文獻:[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P214參考文獻:[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十九世紀晚期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完善和發展
    恩格斯強調國家的本質特徵就是和人民大眾分離的公共權力,因為這一權力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的,而人民大眾作為無產者,是無需保護的。恩格斯在分析階級社會中國家的特徵和實質時寫道,國家「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這個階級藉助於國家而在政治上也成為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得了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