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微流控技術為植物細胞生物力學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2020-12-20 生物谷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缺乏合適的實驗工具用於植物細胞生物力學的研究。設計用於封裝單個細胞的微流控裝置市場已經被證實在動物研究中擁有巨大的優勢,現在也在植物生物學領域顯現出巨大的潛力。來自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植物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正在利用這項技術加強對生物力學的研究,將原生質體封裝到瓊脂糖凝膠中去,以精確控制單個植物細胞的物理微環境。

儘管細胞和組織力學在植物發育中的意義早已得到認可,但對植物細胞生物力學的研究仍舊存在挑戰。纖維素細胞壁的普遍存在和質外體連續性賦予植物組織獨特的機械耦合水平。從理論上講,能夠幫助植物組織在多細胞距離上精確、瞬間傳遞應力-機械信息。然而,質體外連續性也使得單個細胞水平上的響應解釋和機械變量的分離成為問題。

現在可以使用複雜的工具來研究植物的基因結構和亞細胞過程,但是在細胞水平上研究植物生物力學則少之又少。科學家們試圖在受控機械環境下研究植物結構,例如,通過光彈性建模,但這並不容易,因為任何組織水平的介入都會干擾系統的應力機制。科學家們也嘗試用高速視頻顯微照相術來進行應力釋放實驗,但是也非常難解釋。液滴微流控的曙光為操縱單個細胞的新方法打開了大門,將它們捕獲在各向同性和同質的機械環境中,在這種環境下可以更有效地隔離變量。一旦封裝在水凝膠珠子中,細胞與受物理影響的相鄰細胞隔離,並且可以受機械力控制。

利用植物細胞生物力學的新方法

植物生物學系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通過均質油和水來人工生產液滴乳液,但成效有限。在開發投入商業使用的微流控液滴系統(Dolomite Microfluidics)之前,研究人員會繼續評估使用壓力驅動的霧化過程以生成液滴流,該系統能夠可靠且可重複地將單個細胞封裝在水凝膠珠子中。該系統允許植物生物學系採用新方法研究植物細胞生物力學,並將活的植物原生質體封裝在精確尺寸的球形水凝膠珠子中。

原生質體的分離和封裝

細胞壁不是均勻的各向同性環境。自然結構化的一致取向使細胞成為細長條狀,限制其生長。在封裝之前,從懸浮培養系統中除去細胞,並使用酶解除去細胞壁,由此除去生長物理屏障。產生的球形原生質體不具備包含細胞壁的天然細胞內在極性,可用於液滴封裝。

使用具有雙試劑、四通道玻璃連接晶片的微流控液滴系統生成瓊脂糖微珠

合成流體-礦物油加表面活性劑(連續相),培養基和瓊脂糖中活的原生質體(分散相)被送入液滴晶片,瓊脂糖和原生質體接觸,並在持續流動的礦物油交叉處立即裂解成液滴。液滴直徑通過調節不同相的流速來進行控制,產生單分散瓊脂糖液滴流,使微晶片進入冷卻的礦物油浴內,並在此固化。從油中分離後,將微珠懸浮在培養基中,用於實驗研究以調查植物細胞生物力學,例如,細胞支架的變化響應受控機械載荷的應用。

打造堅實的基礎

最初的結果表明該技術有可能是支持植物生物力學研究的新方法,一秒內生成130個大小一致的球形水凝膠珠子,並產生具有良好細胞活力的單個原生質體的封裝。該物理系的研究人員正在著手進行下一階段的開發,優化該過程以提高細胞存活率並加強瓊脂糖微珠。實現一致的細胞存活率是一大特別的挑戰,因為沒有細胞壁,原生質體將變得特別脆弱。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實驗室目前正在試驗不同的油/表面活性劑組合和一種親氟微流控晶片。同時,該團隊正在尋找改變水凝膠珠子表面以提高抗張強度的方法。通常,隨著封裝細胞的生長,它們最終會通過瓊脂糖微珠破裂,加固微珠則可能會使發育中的細胞受到約束。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之一是將聚合電解質塗層疊加到水凝膠表面,生成可以滲透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微珠,其強度也足以抵抗細胞內可能產生的高細胞膨壓。

前景光明

雖然微流控裝置已經成功用於動物細胞的封裝,但直到最近才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植物生物學領域。在植物生物學領域,佛蒙特大學是該技術的早期採用者,並證明了微流控封裝的潛力,以支持研究植物生物力學的新方法,允許生成大小一致的球形水凝膠微珠,並封裝具有良好細胞活力的單個原生質體。該系目前正基於取得的初步成功,優化流程並嘗試進一步改善液滴微流控應用於植物細胞生物學的方法。(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19(第三屆)微流控晶片前沿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19MICROFLUID?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 16:05:30 美國1CellBiO公司Colin Brenan、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ierre Bruhns、巴黎第九大學Andrew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技術還可以進行成像、表型篩選以及神經再生研究。微流控系統的關鍵用途之一是單細胞的分離和生化研究。事實上,據已報導的研究表示,現已通過微流控系統成功測量了單個大腸桿菌細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表達。幹細胞研究幹細胞研究極大地受益於微流控技術的進步。與傳統方法相比,微型化有助於幹細胞分析更加深入。
  • 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是一種用來操縱極微量液體(10-9~10-18L)的新型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問題研究,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將細胞培養、實驗處理及成像、檢測等步驟高度集成於一張晶片上。
  • 中國生物力學研究展望
    前者主要是生物力學細胞分子層次的機制(發現)研究,而後者主要是生物力學解決臨床問題的應用(發明)研究,以生物力學理論和方法發展有療效的或有診斷意義的新概念與新技術。   近年來,中國生物力學研究呈現宏-微觀結合、多尺度探索的趨勢,與生命科學及臨床醫學應用結合的更加緊密。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在報告中,方群教授分享了基於SODA平臺,利用面陣成像螢光檢測技術和機器視覺技術發展了用於稀有細胞分選的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可實現基於螢光的單細胞自動識別、捕獲與單細胞液滴的生成。利用雷射誘導螢光檢測技術與二維平面陣成像技術,可實現對目標區域螢光信號的快速檢測與掃描,檢測速度可達4000個細胞/秒。該系統已經成功應用於冠心病患者血液樣本中的循環內皮祖細胞的分選實驗。
  • 微流控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3D微球模板化單分散液滴
    利用這些功能,微流體分隔方法已在計數單個核酸和蛋白質以及基於它們的分泌或分子成分。固相與每個隔室的結合還可以進行基於表面的反應和條形碼,這已導致在單cell分析和化學合成中的轉化應用,但可能會受到隨機封裝過程的限制。【科研摘要】使用微流控技術創建統一的亞納升隔室的能力為分析單cell和分子提供了新的方法。但是,需要專門的工具或專業知識,這減緩了這些前沿應用程式的採用。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融資億元
    該刊創建於2001年,專門用於收錄微流控技術研究類文章。一年後,中國迎來了首次以微流控為主題的學術會議,即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會議,實現微流控晶片大規模集成。在這眾多的應用場景中,微流控與體外診斷有著更深的關聯。早在2002年,從首屆微流控學術會議開始,我國就為研究微流控技術的相關公司每年提供數千萬人民幣的資金支持,促進國內微流控技術的發展。
  • 2018第二屆微流控技術前沿研討會圓滿召開
    本次會議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微流控晶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結合了醫療、醫藥領域的實際需求, 體現了微流控最新最前沿的技術應用(單細胞分析、單分子檢測、體外診斷、器官仿生和藥物活性、毒性研究),力求推動國內微流控技術在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此次會議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頂級微流控技術專業會議。
  • 植物細胞蛋白質囊泡運輸研究技術與方法
    植物細胞與其他真核細胞一樣,含有多種膜包圍的細胞器,並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後基因組時代,編碼蛋白的亞細胞定位和轉運機制研究是了解其生物學功能的基礎。
  • 教你如何用液滴製作一個「機器人」
    噴灑農藥時,人們通過各種方法防止噴灑到植物葉子上的農藥液滴從表面滑落,來充分發揮農藥的效用。然而,當前對液滴的簡單移動控制已無法滿足特定應用中的複雜需求。比如,控制液滴進行反應的微流控技術,不僅需要移動液滴,還需要從液滴中取出微量試劑進行反應。如何實現對液滴複雜運動行為的精確控制,是液滴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怎樣「玩轉液滴」?
  • 淺析微流控技術在生物傳感檢測領域的應用
    其中,微流控紙晶片(lab-on-paper,紙上微型實驗室)是近幾年發展的一種新型微流控晶片。具有成本更低、分析系統更易微型化、便攜化、生物相容性好、檢測背景低、 後處理簡單,無汙染等優勢。近年來,微流控晶片技術的發展為癌細胞檢測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作為一個新型的無創檢測平臺,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可重複性。 微流控在單細胞水平上的研究進展迅速。
  • ...探索電化學在細胞微環境與即時診斷技術中的新應用 ——訪西安...
    李菲博士在以電化學方法為基礎、將各種顯微鏡技術、光電分析手段與微/納技術相結合的新能源納米材料光電催化和生物體系電化學檢測方面有超過16年的研究經歷,特別是在掃描探針顯微鏡 (掃描電化學顯微鏡(SECM)和掃描離子電導顯微鏡(SICM))和構建各種細胞納米探針應用於細胞電化學檢測方面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已在Chem.
  • 生物力學:一個發展迅速但又備受漠視的交叉學科
    動物與植物是由多糖、蛋白質類脂等構成的高聚物,應用橡膠和塑料的高聚物理論可得出蛋白質和多糖的力學性質。粘彈性及彈性變形、彈性模量等知識不僅可用於由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也可用來分析有關細胞的力學性質。如細胞分裂時微絲的作用力,肌絲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及細胞膜的力學性質等。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力學是用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的基本原理結合解剖學、生理學研究人體運動的學科。
  • 使用微流體液滴系統調整3D列印的柔性材料
    微流控技術的核心是圍繞行為,操縱和控制流體,使這些流體被限制在很小的範圍內。當處理亞毫米級的流體時,精確處理至關重要。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的工程師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使用了基於液滴的新型微流體系統3D列印柔性材料。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使用液滴夾雜物在印刷點調製擠出油墨的方法,這種方法代表了適應微流體技術和開發下一代增材製造技術原理的持續趨勢。
  • 三種屈肌腱縫合方法的生物力學研究
    改良kessler縫合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縫合技術,然而以往研究表明,改良kessler縫合所能提供的抗張強度不足,吻合口易於出現裂隙,影響肌腱正常癒合,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壞死[4]。內鎖縫合是在改良kessler縫合的抓握式縫合的基礎上,在肌腱斷端輔以扣鎖式縫合,可以顯著提高縫合肌腱的生物力學性能[5]。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重大進展,新方法更加高效簡便!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是表徵細胞內DNA動態變化的關鍵手段,可為我們提供全面、深度的生物學信息,是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然而,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仍面臨著諸如樣品製備複雜、成本高、擴增偏置性強、誤差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