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向網紅索要禮物惹爭議:孩子第一次伸手時,家長在哪裡?

2020-12-23 諾媽家有男寶娃

「說好的禮物呢?」

如果說一個網絡知名博主隔空喊話:「考上重本,來找哥哥要禮物。」作為高考生的你,會怎麼做?

最近,知名博主@胡賓果就遇到了一件鬧心事。

7月5日高考前夕,本著鼓勵準備高考的粉絲初衷,他在網上喊了一嗓子:「考上重本,來找哥哥要禮物」。在常人的理解來看,充其量只是精神食糧上的資助,誰知,還真有較真的粉絲,把這句話當做了令牌。

湖北出成績當天,一位粉絲找到胡賓果,開口討要禮物,開價就是一臺蘋果11手機!!!並且討要「氣勢洶洶」,具體大家可以看看截圖,感受下架勢。

「禮物呢?」「我的禮物在哪裡?」「請給我禮物?」「說話算話!」……

連環追擊,估計胡賓果本人怎麼都沒想到會遭遇這一劫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博主倒也不含糊,上線後不但沒有將其拉黑,也沒有不做理睬,不僅耐著性子回顧了,還決定加錢5000,目標獎勵給好孩子,兌現的前提要求是:要上一本。

23號,湖北一本分數出線,這位高考生超出一本線19分,大半夜,她又開始了連環攻擊,等胡賓果第二天早上起床一看消息,百多條!

兩人確定了送禮時間為【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可還沒等幾分鐘,她又反悔,繼續私信狂轟濫炸,表達自己實在等不了那麼久的急迫心情。

明明說好的是送禮物,結果畫風突轉變成了要債,一時間,激起網友憤慨:這不就是變相的伸手「要飯」嗎?一個討要者,怎麼可以做到如此理直氣壯,又死纏爛打?

看完這個消息,心緒難平:且不說要別人的禮物由自己來標價,已經觸及了尊重他人的「禮儀」底線,而接下來連環奪命扣般的伸手討要,簡直是主動將自己的臉皮踩踏在腳底之下。

有什麼樣的理由,可以讓一個將近20歲的孩子,為了一部手機,變得如此厚顏無恥?不知道這位高考生的父母看到這一幕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俗話說:聚沙成石,水滴石穿。

一個人的行為也一樣,從來不會平白無故走極端,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習慣,才會讓他以自我習得正常的方式,做出令人匪夷的舉動。

家教好不好,看看孩子的表現就知道

如果我們放眼去看一看校園,其實,在每一個團體群體裡,你總能找到理直氣壯伸手要東西的孩子。

剛讀小學不久的兒子有一次吞吞吐吐問我要一個鉛筆盒。我心生好奇,開學初才剛剛新購置的鉛筆盒,好端端能夠使用,有什麼理由需要重新再買一個?

探問之後才明白,原來班裡有位同學看上了他新買的蜘蛛俠鉛筆盒,對方表示很喜歡,不斷向兒子討要。因為這個鉛筆盒也是兒子的鐘愛,他沒有同意,卻不知道怎麼拒絕。於是對方又要求:「那你買一個給我吧?」

顯然,這超出了兒子能力範圍內的事,不知道如何處理,卻又感覺有些不妙的兒子,於是吞吞吐吐向我提了這個要求。

當下,我就心驚了一下:低年級的孩子尚且懂得如此伸手討厭,那麼到了高年級,這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這個伸手的孩子名字我早有耳聞,不為別的,自從組建新集體的第一天開始,他就以霸道、愛打架、沒有禮貌而聞名。在與兒子聊起校園生活時,總能時不時聽到他講:某某今天在欺負人,被老師責罰了;某某搶別人東西,被老師批評了;我們全班同學都不要和某某玩……甚至在班級家長群中,也有家長欲言又止:誰有某某媽媽的聯繫方式,我有事要和她談一談……

曾仕強教授曾經說過一句話:家風好不好,看看孩子的表現就知道!

但是反過來講,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一個孩子的教養,從父母身上就能見端倪一二。

與這位同學的媽媽我沒有直接接觸過,但在一次間接事件中,這位媽媽的做法讓我深以為然:什麼樣的父母,教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有一次對外足球賽,這位媽媽把兒子送到比賽場地後就回家了,臨到比賽結束時,她給家委會的一位媽媽發了一條語音:「踢完比賽,記得把我兒子送回家哦!」

當下,這位家委會媽媽心中隱隱不舒服:我一來跟你並不熟,二來你也沒有提前拜託我帶你兒子回家,什麼時候,把你的孩子送回家成為了我的任務?

不爽歸不爽,為了孩子安全,這位家委會媽媽最終按捺下不快,還是將孩子載了回去。

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理直氣壯伸手討要;

明明需要他人幫助,媽媽卻理直氣壯要求對方!

這一對母子的表現,真的有異曲同工之處。

別說小學,連幼兒園這樣的懵懂小團體之中,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曾經有一位媽媽在網上私信給我:真的是煩透了,女兒同班的小夥伴總是問她討要東西,貼紙、水彩筆、發卡……只要是她看上的,都會伸手要。

可孩子那麼小,她都不知道怎麼開口教孩子成人世界裡的相處法則。好不容易等到幼兒園開放日,本想碰見對方家長聊一聊,卻不想,還沒開口,就斷了念想。

當她看著到小女孩又衝另一個孩子討要彩紙時,一旁的外婆笑眯眯幫忙:「小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忙,你借妞妞幾張,我們下次帶來還你……」

下次?還有下次嗎?

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家教

很多時候,家長總覺得孩子之間來來往往一些小玩意沒啥大事,都是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如果孩子伸手問人要了就要了,沒啥大事;如果孩子說是同學送的,送了就收了,也不成問題。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對物質的渴望也隨著認知拓展而增長,當他們發現,自己想要的並不能在父母手裡輕易得到,但卻可以通過伸手討要如願所得,這種輕易就能達到目的的成功喜悅感,會刺激著他們一次一次張口、伸手。

被討的孩子不懂拒絕,一次又一次的滿足,又會讓討要的孩子得寸進尺。小時候是鉛筆橡皮,長大後要手機要電腦,對於他們來說,也便成為一件習以為常的事。

就像這個新聞中的高考生,隔網向陌生人討要高價手機,自始至終都沒有一點「自知之明」!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父母的言行舉止裡,藏著孩子看待世界的人生觀。

想起曾仕強教授在一次公開講座中談到的一件事。

有一次,他的一個學生深夜找他傾訴苦惱,原因是他在加油站工作的時候,由於油槍在給客戶加完油之後有回流現象,一次看不出多少,久而久之,每當盤庫總能發現多出來的油。

怎麼辦呢?

如果說如實往上報,因為每次加油都有開票,上級一旦發現金額數量不對等,後續只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工作煩擾。有同事提議,把多出來的油品賣了大家分錢,這個提議讓他苦惱不堪,因為他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不能無故佔小便宜。

曾教授在講座中感慨,這就是幾十年的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養。時代的變化會令人發生各種化學反應,但如果一個孩子,在家教薰陶下,能夠以此為準繩要求自己,值得令人豎起拇指。

《顏氏家訓》中說:「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

教育感化這件事,從來都是從上向下推行,是從先向後施行影響。好的家庭教育,是由長及幼的潛移默化,只有父母做好了,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的身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家教。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永遠也學不會

也許會有父母們叫冤:自己從來不失家教,只是沒有預料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

孩子的價值觀源於父母的教育觀。如果說父母「錯教」毀了孩子,那麼父母「不教」,亦是對孩子無形的摧殘。

兒童心理學研究指出,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就會產生物權意識,對自己喜歡的、想要的東西產生強烈的保護和佔有欲。這種情況會持續到10歲左右。

也就是說,這個階段,是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行為,不教給孩子正確的處事原則,那麼孩子就無法形成正確道德觀。他們會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用自己想當然的方式去得到,甚至願意為此鋌而走險。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永遠也學不會。

對於父母而言,除了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作用之外,還要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

特別是在價值觀萌芽初期,孩子可能只是單純地喜歡某一樣東西,希望得到它,就伸出了手。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來取捨,適當滿足孩子,得到滿足的孩子,才不至於內心匱乏。

當然,在日常相處中,我們也要多向孩子搶到物權意識,自己的東西需要保護可以使用,別人的東西需要經過他人同意才能使用。並且,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不要輕易拿別人的東西。

真正的好的教育,總是藏在潛移默化的細節裡,願我們每一個家長都能夠用自己的正面而又溫暖的言行影響我們的孩子,讓孩子朝著健康的方向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小學老師朋友圈曬教師節禮物,現金奢侈品惹爭議,為人師表應注意
    小學老師朋友圈曬教師節禮物,現金奢侈品惹爭議,為人師表應注意現在有很多人使用微信,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就喜歡發朋友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注意為人師表,老師把教師節收到的禮物,分享到朋友圈就不合適。2019年,山西一名小學老師在朋友圈曬教師節禮物,就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 教師節前夕班主任開口向家長索要禮物,漢陽區教育局回應……
    但按照國家教育部門規定,老師不能接受學生和家長贈送的禮物與財物。而在武漢有家長反映:孩子的班主任竟然主動要求家長買禮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家長集資為老師購買禮物武漢市民王先生(化名)弟弟家的孩子就讀於武漢情智學校。王先生說,前幾天,孩子的班主任居然在班級家長群裡提出,讓家長交錢給老師們買教師節禮物。
  • "紅槓槓"開始傾斜 家長紛紛為孩子伸手要"官"
    每次少先隊換屆,就是學校最忙碌的家長接待期。眾家長紛紛向學校要求:給我的孩子戴上「紅槓槓」吧。市人大代表、一師附小校長的魯慧茹說,家長都來爭奪「紅槓槓」已成為學校教育中一件令人頭疼的事。   少年隊組織裡,一條槓代表小隊長、兩條槓代表中隊長、三條槓代表大隊長。通常,一所學校有八九個三條槓,每個班有五六個兩條槓,若干個一條槓。
  • 當孩子向我們伸手要錢時,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麼做
    總之孩子在求了很長時間之後,才把錢拿出來給孩子。而且還要提出很多的附加條件,以後要聽話或者某某事情是不是你做的,是不是不對,以後一定要改。這等於把錢當做了一種武器,因為孩子們是不會掙錢的,而孩子們要錢,只能從父母家長這裡獲取。
  • 老師索要教師節禮物被停職,面對「強迫送禮」,家長3招巧妙拒絕
    老師索要教師節禮物被停職 首先,先說說開心果媽媽身邊認識的一些家長們,表姐孩子上二年級,家長們還沒開始準備教師節禮物,老師就在群裡發話了:"教師節拒收禮物、現金,只收你們的祝福。" 好像很美好,然後再換一個朋友,開心果爸爸的同事,最近很煩惱。因為有家長在群裡組織,給老師送紅包,每個老師給四百。
  • 老師索要教師節禮物被停職,面對"強迫送禮",家長3招巧妙拒絕
    老師索要教師節禮物被停職這是某中學的班主任,他在班級群裡發起了一個投票開心果爸爸的同事很煩這些家長的&34;,畢竟家裡條件有點緊湊,但又擔心不送,自家孩子會被穿小鞋。有這樣煩惱的家長,還真不少,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有家長帶頭在群裡集錢,給老師準備教師節禮物。
  • 明星賣閒置物品頻惹爭議,孫儷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並且發文向鍾漢良道歉,並表示是工作人員失誤造成的。吳昕賣掉鍾漢良的禮物惹來了爭議,網友紛紛批評吳昕的做法,她事後還表示將退出二手平臺,這裡適合自己。龍娛認為吳昕處理閒置物品本身並沒有錯,但是錯在她的態度不嚴謹,雖然她有權利處理別人送的禮物,但是公開甩賣就不應該了,沒有考慮到自己是公眾人物的影響力和鍾漢良的心理感受,讓鍾漢良怎麼想?
  • 感情裡,對方經常向你索要禮物,很可能是出於這些原因
    「愛情所需要的唯一禮物就是愛情。」禮物是戀人之間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逢年過節要送禮物,開心不開心也要送禮物。禮物承載了一個人對對方的心意,是一個人為對方付出過的見證。可有時候,你還未送出禮物,對方就已經主動向你索要了。
  • 2017高考後給高考生送什麼禮物好? 高考後送給高考生的禮物推薦
    2017高考後送什麼禮物給高考生好? 這是一個熱門的問題,很多家長、親朋好友、同學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到底送高考生什麼禮物比較好呢?怎樣才能送出你的情誼你的祝福呢?高考禮物不同於其它,一定要獨特,而且更重於情誼,更要有文化內涵,那到底送什麼比較好呢?
  • 女人戀愛應謹記:愛情和禮物,都不能伸手去要
    【明一悅讀原創,感謝喜歡,謝絕抄襲】如果你是一位男生,明一問你:戀愛時,女友頻頻伸手要禮物,每天黏著問你愛不愛,心裡會是怎樣一種感受?整理最近來信,有很多男性網友這樣闡述自己在戀愛中的糾結:「戀愛了,雖然很喜歡她,可她總是伸手要禮物,紀念日也罷了,什麼相識三天,在一起一個月,甚至連她媽媽生日我都要送上禮物當成紀念日……更讓人無奈的是,我是愛她的,可她總是不相信,天天纏著問愛與不愛,愛一個人難道就要天天掛嘴邊嗎?」
  • 孩子過生日要向全班同學派送禮物 家長:壓力山大
    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何君輝 實習生李易  楚天都市報:  我是一名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家長,上周孩子班上一名同學過生日,他的家長為全班50多名同學每人準備了一份紀念禮——一個頗具心思的相框。禮物雖小,但肯定耗資耗時不菲,家長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看了孩子帶回來的見面禮,我這做家長的心裡直打鼓:該怎麼還禮?
  • 當孩子伸手向你要錢時,這樣做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合理請求一些金錢要求的時候,父母上述的反應,就好像在說,我沒有一點錢,你怎麼還找我要錢。可是對於小男孩來說伸出手,向媽媽要一點零花錢,是因為這個青春期的男孩子知禮體面有教養,他知道朋友來訪應熱情相待。在他伸手那一刻,在他心中母親的形象還是完整的,是他可以伸手的人。
  • 「娃娃網紅」禁不起過度消費
    與此同時,這些孩子的家長也賺得盆滿缽盈——有的博主通過發布孩子的短視頻,月收入超過15萬元,「啃小族」正悄然流行。關於「娃娃網紅」的爭議早已不算新鮮話題。伴隨著爭議聲,「娃娃網紅」仍如同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 兒童網紅生意火熱,有家長每天直播孩子學習引質疑,家長:賺錢不是...
    但不可否認的是,引發的爭議已成事實。 【線上:娃娃網紅走到鏡頭前,能歌善舞又要吃】 隨著短視頻行業的發展,不少孩子被自己的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粉絲網紅。 這裡邊,很多孩子因為童真可愛而獲得觀眾喜愛,但一些也因為過度商業化和行為怪異,而惹來爭議。
  • 八成小學生想當網紅!以網紅教育孩子沒有錯,切入點要選對啊
    近日,新一屆全國青聯委員產生,其中出現了很多網紅的面孔,再次引起了網友們爭議。電子競技員、網紅銷售、塗鴉師、烘焙師等新職業出現在這個名單裡,代表人物如薇婭、李子柒等。這些新職業的代表,顯示出當代社會的變遷。
  • 孩子伸手向你要錢時,可別這樣做,否則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文|文兒「媽媽給我十塊錢,我想買好吃的」,這是昨天孩子向他爸爸要錢時說的話。他爸爸沒有一點猶豫,大手一揮給了五十,並叮囑他,「順便幫我買瓶啤酒回來」。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之後,他伸手問我們要錢的次數雖說不多,但是每個星期總有兩三次。有時候我都會擔心,這樣做會不會對孩子不好,讓他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想必有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隨著孩子越長越大,他的各項需求都在增加,對於零花錢的渴望也是越來越深,總是需要一些錢去買東西。有些家長不耐煩,直接吵一頓。有些家長比較心軟,毫無節制地給。
  • 當孩子伸手向你要錢時,千萬不能這樣做
    可是對於小男孩來說,伸手向媽媽要一點零花錢,是因為這個青春期的男孩子知禮體面有教養,他知道朋友來訪應熱情相待。在他伸手那一刻,在他心中母親的形象還是完整的,是他可以伸手的人。母親掏出五毛錢扔給他,呵斥他「拿去」,至此一個男孩的尊嚴已經體無完膚。
  • 山西兩個網紅校長,一個爭議不斷雷厲風行,一個家長推崇網友點讚
    不過最近,山西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卻不是因為這些所謂的特產,而是因為在網絡上走紅的兩個「網紅校長」。 網紅校長一:新官上任三把火,引來各方爭議不斷 眾所周知,山西對於雙一流學校的競爭可謂是非常激烈。
  • 七言| 禮物和愛都不要伸手去要。
    七言 | 禮物和愛都不要伸手去要。 點這首歌��《每日七言》總第2657期儀式感跟窮不窮真沒關係,愛你的人會千方百計愛著你,窮跟敷衍完全是兩回事,儀式感其實並不貴,禮物和愛都不要伸手去要
  • 當孩子伸手向你要錢時,千萬不能這樣做,一輩子的陰影!
    當孩子合理請求一些金錢要求的時候,父母上述的反應,就好像在說,我沒有一點錢,你怎麼還找我要錢。 可是對於小男孩來說伸出手,向媽媽要一點零花錢,是因為這個青春期的男孩子知禮體面有教養,他知道朋友來訪應熱情相待。在他伸手那一刻,在他心中母親的形象還是完整的,是他可以伸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