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眉弄眼」的眼保健操是否有效?

2020-12-23 網易親子

人民網北京5月10日電 (許心怡)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科學用眼預防近視發布會上,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魏文斌表示,疫情期間出現一些「擠眉弄眼」「歪頭斜腦」,以及各種轉動眼球為主的眼球運動操,這種運動其實是眼外肌的運動,對有一部分需要訓練雙眼視功能、斜弱視的小朋友有一定幫助,但是不能很好地緩解眼內肌肉的疲勞,因此不能減緩近視發展和視疲勞。

魏文斌介紹,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機,要拍清楚照片,需要聚焦在底片上。對焦的過程就叫調節,是依賴眼內肌肉的運動完成的。看近就像彈簧收縮,也就是調節緊張,看遠就是彈簧舒張,也就是調節放鬆,過度的調節就可能導致近視。增加戶外活動,增加看遠的時間,就可以有效地放鬆調節。防控近視還是應該強調「20-20-20」口訣,也就是說看近20分鐘,注視20英尺(6米)以外20秒以上,這樣才能使眼內肌肉得到放鬆,從而緩解視疲勞。

魏文斌表示,目前國內還沒有提高視力和控制近視發展的藥物推廣。近年來,有研究發現,低濃度的阿託品,也就是0.01%的阿託品,可以延緩兒童近視的發展。但是低濃度的阿託品眼藥水也不是神藥,有一部分兒童點了低濃度的阿託品以後會出現怕光、近距離看東西不清,阿託品過敏反應等情況。還有一部分孩子點了0.01%的阿託品眼藥水,也不能有效控制近視的進展。所以不要只依賴眼藥水來防控近視。減少近距離用眼,注意用眼姿勢、增加戶外運動才是防控近視最重要的方法。同時應該提早到醫院做健康檢查,監測近視的發生發展趨勢並及時幹預。

原標題:「擠眉弄眼」眼保健操是否有效?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專家:不能減緩近視發展

本文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亞楠_NBJ9832

相關焦點

  • 「擠眉弄眼」眼保健操是否有效?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專家:不能減緩...
    會上,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魏文斌表示,疫情期間出現一些「擠眉弄眼」「歪頭斜腦」,以及各種轉動眼球為主的眼球運動操,這種運動其實是眼外肌的運動,對有一部分需要訓練雙眼視功能、斜弱視的小朋友有一定幫助,但是不能很好地緩解眼內肌肉的疲勞,因此不能減緩近視發展和視疲勞。魏文斌介紹,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機,要拍清楚照片,需要聚焦在底片上。
  • 朱進忠:擠眉弄眼
    導讀:據小編觀察,小孩不斷擠眉弄眼、張嘴咬牙的毛病可是不少,應該和現在的「抽動穢語症候群」有很多重疊之處,朱老先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不效,後改十味溫膽湯而有效
  • 酷愛擠眉弄眼的人善於恭維
    在我們身邊常會發現有的人愛給你使各種眼神兒,擠眉弄眼,這種人是極善於恭維別人尤其是領導的。遇到這種人,交友需慎重。有個朋友小田,接到同事小寧的電話,說是中午請公司領導吃飯,讓他也一起去。席間小寧更加殷勤,積極給領導夾菜,倒酒,上煙,還時不時地對著領導擠眉弄眼,談天說地。小田就覺得肯定有問題。果不其然,事後該領導把準備給小田的主管位置,給了小寧。如何分辨擠眉弄眼的人是否值得交往呢?辨別一個喜歡擠眉弄眼的人是否值得交往,要視不同情況而定。
  • 專家:「擠眉弄眼」眼保健操不能減緩近視發展,阿託品滴眼液亦非...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魏文斌針對近期「擠眉弄眼」眼保健操及0.01%阿託品滴眼劑相關眼科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說,根據媒體報導,有的學校推出了「擠眉弄眼」眼保健操,請問這類運動是否有效?是否有其他更好控制辦法?另外,國外流行0.01%的阿託品滴眼劑,是否會在國內推廣?
  • 擠眉弄眼吃餅乾
    擠眉弄眼吃餅乾 北京景山學校  四8班 劉子荷指導教師:牛老師「加油,加油!快到嘴上啦!」咦?這是什麼聲音?原來是同學們在玩「擠眉弄眼吃餅乾」的遊戲,在馬路上都能聽到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同學們,你們了解「擠眉弄眼吃餅乾」這個遊戲嗎?下面讓我給大家講一下遊戲規則。把一塊圓餅乾放在頭上,用各種各樣奇怪的表情,讓餅乾掉入口中,當然不可以用手去摸,最先吃到的一人或一對獲勝。第一次,男隊和女隊同時進行比賽。只聽牛老師喊了一聲「開始!」快看男隊,很多男生臉上的餅乾不是紋絲不動,就是紛紛滑落到地上,只剩下柴浩軒的餅乾還貼在他的鼻子上。
  • 擠眉弄眼,警惕兒童抽動症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這個病是陌生的,因此常常出現三個誤區:一種情況是當患兒出現了擠眉弄眼、搖 頭聳肩等抽動症的症狀時,很多家長都認為是孩子調皮搗蛋,不放在心上,結果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第二種情況是,一些父母對抽動症一知半解,當發現孩子出現不良習慣後,過分擔心,甚至錯誤診斷;第三種情況是,確診孩子患了抽動症後,一些家長深感茫然,無法正確地給孩子選擇治療手段 ,延誤了治療。
  • 踏水小學——做好眼保健操,保護心靈窗戶
    眼睛是學生心靈的窗戶,為了保護學生視力,預防近視,降低近視新發率,我校開展「做好眼保健操,保護心靈窗戶」的健康衛生教育活動。為了提高學生愛眼護眼意識,規範學生眼保健操規範操作,各班召開了愛眼護眼主題班會。
  •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當心是小兒...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當心是小兒抽動症作祟鳳凰網黑龍江綜合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 福州5歲男孩擠眉弄眼 居然是因這種病
    原標題:福州5歲男孩擠眉弄眼,居然是這種病!病因很多父母都會犯最近,福州一名幼兒園小朋友滔滔(化名)老是擠眉弄眼,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他故意調皮搗蛋,批評了他。後來,父親帶孩子去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眼科檢查,才發現孩子擠眉弄眼是乾眼症引起的。而乾眼症的最大原因是長時間玩電腦。
  • 孩子經常擠眉弄眼 也可能是病
    門診經常會遇到家長諮詢:「大夫,我的孩子最近常常擠眉弄眼,就像是要打噴嚏打不出來的樣子,其他人都說是孩子淘氣,我在網上查了一下,不會是抽動症吧?」除了調皮淘氣,孩子愛「擠眉弄眼」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患有結膜炎、鼻炎、抽動障礙、癲癇等疾病,是需要醫生進行鑑別診斷的。家長在發現孩子有不同於別人的表現時,往往想到的是求助於網絡。如果查到有些疾病和孩子的表現相符,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孩子患有某種疾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家長尋求專業的醫務人員的幫助,切莫給自己孩子亂貼「標籤」。
  •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當心是小兒抽動症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提醒:「擠眉弄眼、噘嘴吸鼻」 當心是小兒抽動症生活報訊 (宋微 記者霍營)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最近小寧的症狀愈發嚴重,不但擠眉弄眼出怪聲,還經常晃頭、甩胳膊,面對老師的批評與家長的責備,小寧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變得非常自卑,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學習成績開始下降。媽媽讓他控制一下,但是小寧就是控制不了。
  • 孩子擠眉弄眼 噘嘴吸鼻不可忽視 可能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
    黑龍江網訊(記者 石巖松)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 5歲男孩「擠眉弄眼」兩年 不是多動症是鼻炎
    原標題:5歲男孩「擠眉弄眼」兩年 不是多動症是鼻炎   本報通訊員 應紅燕 本報記者 李竹青   昨天下午,5歲焓焓躺在李惠利東部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病床上,乖巧地配合醫生做耳朵的術後檢查,焓焓的媽媽站在一邊,滿臉欣慰的笑容。   這兩年,兒子有擠眉弄眼的毛病。
  •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當心是小兒抽動症作祟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當心是小兒抽動症作祟鳳凰網黑龍江綜合​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 孩子煩躁、記憶力差、愛擠眉弄眼 警惕慢性鼻竇炎
    兒童感冒後易轉化為鼻竇炎   文/羊城派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魏星  鼻炎、鼻竇炎除了鼻癢、噴嚏、流涕、鼻塞的鼻部症狀外,還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煩躁、易發脾氣,擠眉弄眼等神經行為及心理異常的症狀。
  • 雲闢謠|專家:「擠眉弄眼」眼保健操不能減緩近視發展和視疲勞
    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根據媒體報導,為保護學生視力,有的學校推出了「擠眉弄眼」眼保健操。增加戶外活動,增加看遠的時間,就可以有效地放鬆調節。疫情期間確實出現一些「擠眉弄眼」還有「歪頭斜腦」,以及各種轉動眼球為主的眼球運動操。這種運動其實是眼外肌的運動,對有一部分需要訓練雙眼視功能的、斜弱視的小朋友有一定幫助,但是不能夠很好地緩解眼內肌肉的疲勞,因此不能減緩近視發展和視疲勞。
  • 孩子擠眉弄眼並非都是「抽動症」
    在平時的玩耍過程中,孩子突然擠眉弄眼。家長和老師常常認為這是在「裝模作樣」「調皮搗蛋」,不明所以就施以呵斥、責罰,孩子卻覺得自己既無辜又委屈。多數家長會懷疑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抽動症」,沒有意識到這些奇怪的行為舉止下可能暗藏著一些眼病。
  • 小兒抽動症--孩子「擠眉弄眼」的罪魁禍首
    原創 木瓜醫生 張醫童話經常有家長因為孩子「擠眉弄眼」來門診就診,大都是2-12歲的學齡兒童,男孩子多見,孩子一旦出現「擠眉弄眼」家長非常焦急,孩子行為古怪,給孩子日常社會和生活交往造成困難,家長想孩子這是怎麼了?不會是腦子出什麼問題了。
  • 孩子「擠眉弄眼」行為的背後……
    如最初出現眨眼、皺鼻、甩手等,到後期發展為擠眉弄眼、拍打、觸摸、旋轉等。通常在運動性抽動1至2年後出現發聲運動。早期發聲包括唧唧聲、清嗓聲、咳嗽聲等,此後發展為突然發出的不合適的音節、單詞、短語等,甚至出現穢語症狀,多出現在青春期左右。
  • 男童愛「擠眉弄眼」不是調皮是抽動障礙
    通訊員提供武漢晚報訊(通訊員薛源 記者黎清)孩子總是愛擠眉弄眼「做鬼臉」、搖頭聳肩、沒事還總清嗓子,不少家長認為這些 「小動作」是孩子故意調皮。武漢兒童醫院專家表示,這些愛「擠眉弄眼」的小孩並不是故意調皮,而是患上了「抽動障礙」。家住漢陽的小天(化名)今年7歲。半年前,媽媽發現他總不停地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