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學考的不僅是孩子,也是家長。
每個學期都會開一次家長會,這是每個學校的慣例,目的是為了讓家長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但是,除開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或者能夠得到表揚的同學會期待開家長會之外,想必大多數學生是不願意開家長會的。而許多家長同樣也是如此。
如果孩子的老師是特別看重成績,愛以成績下定論的,對於家長和孩子而言,想必都是噩夢。
因為現在的時代,許多家長並不以成績去定義孩子,所以對老師的做法有很多是不能苟同的。
小萬平時工作忙,對女兒琪琪的學習一直都是放養狀態。她一直教育孩子只要自己盡力、問心無愧,就是最好的成績。琪琪雖然很努力地學習,但成績卻總是上不去。即使這樣,小萬也沒有責怪自己的女兒。
期中考完後,學校要求開家長會。琪琪的老師讓前幾名的同學家長和倒數幾名的同學上臺講話,輪到琪琪媽媽時,老師說:
「有請倒數第一名同學的媽媽上臺發言。」琪琪聽到老師這麼說,覺得非常對不起媽媽,讓媽媽丟臉了。
但小萬不卑不亢地走上講臺,說:
「我是琪琪的家長,並不是倒數一名的家長。雖然這次期中考試琪琪的成績並不理想,但是我知道琪琪盡力了。她為了這次期中考試也有在努力準備,盡力了就是最好的成績。我們不能要求人人都是第一名的同學,也需要坐在路邊鼓掌的孩子。所以,我喜歡老師不要以成績論人,這樣非常不尊重。」
小萬的一番話,贏得了女兒和一班同學家長的掌聲,老師也羞愧地道了歉。那麼為何要求老師不要用成績衡量孩子呢?
1. 打擊孩子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用成績定義孩子,非常容易造成孩子產生厭學心理。因為孩子會將學習當作是一項任務,一項負擔,那麼就失去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與熱情。這嚴重打擊了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
2. 不利於孩子均衡發展
許多老師和家長將學習看得非常重,還會禁止孩子去接觸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物。當孩子的生活中只剩下學習時,孩子就會產生牴觸心理。與此同時,孩子不僅僅可以從書本中汲取知識,許多課外活動同樣也能讓孩子學到很多知識,太看重成績並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因此,希望各位家長都能像上文琪琪媽媽學習。孩子的生活不全部都是學習,如果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要一直責怪孩子,多給予孩子鼓勵和與孩子一起想辦法提高成績。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肯定與支持,他們才會對自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