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小胖威利」

2020-12-25 科學網
拯救「小胖威利」
腸道菌群是兒童遺傳性肥胖治療靶點

 

有這樣一群「忘了什麼是飽的天使」——「小胖威利」患兒,由於先天染色體缺陷,他們從幼年時期開始會出現嚴重的「暴食症」,飢餓感難以滿足,體重持續增加,發展成為重度肥胖,會出現呼吸睡眠暫停、血糖過高及心臟病等併發症問題,甚至最終危及生命。但小胖威利症候群患兒的肥胖發生機制依然不清楚。

近日,《細胞》和《柳葉刀》聯合支持的EBioMedicine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稱,發現腸道菌群失調在小胖威利症候群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關鍵推動作用,通過營養治療改變菌群可以有效控制患兒食慾、降低體重,改善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

該項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趙立平、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尹愛華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教授唐惠儒共同領導,中、美、英、德、法等12家機構的40名研究者合作完成,對改善遺傳性肥胖患兒的生活質量,乃至控制全球肥胖症的流行均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種染色體缺陷導致的遺傳性肥胖症,小胖威利症候群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一,屬於高發的遺傳缺陷。當前臨床上控制患者體重的方式主要包括使用抑制食慾的藥物、腸胃道手術或者長期低卡路裡膳食。但抑制食慾的藥物對「小胖威利」患兒的效果不顯著,腸胃道手術又存在較高風險,「小胖威利」主要是腦丘體控制不了食慾,採用手術縮小胃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何有效幫助患兒控制體重一直是一項世界性難題。

為此,趙立平科研團隊展開了系列研究,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進行的臨床實驗中,為參加住院營養幹預的「小胖威利」患兒和單純性肥胖兒童提供了以全糧、中醫藥食同源食品和益生元為核心的膳食。

經過12周的營養幹預後,在沒有外加鍛鍊的情況下,「小胖威利」患兒與單純性肥胖患兒一樣,飢餓感明顯緩解,暴食症得到較好控制,體重顯著下降,血糖、血脂、血壓等各種代謝指標都得到顯著改善。暴食症緩解以後,「小胖」們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繼續在家堅持幹預。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實驗志願者,經過430天的營養治療,體重由140公斤下降至73公斤,並能長期維持在一定範圍內。

在體重下降和代謝改善的同時,患兒全身性的慢性炎症逐漸減輕,血液中細菌產生的能引發炎症的毒素也在減少。這些跡象表明,以腸道菌群為靶點的膳食幹預新方法能有效降低患兒的體重,並且菌群的變化可能與疾病改善有關係。

該團隊通過高通量二代測序發現,「小胖威利」患兒與單純性肥胖兒童具有類似的菌群結構失調特徵。經過膳食幹預後,「小胖威利」的菌群結構產生了積極的變化,主要表現為雙歧桿菌等有益菌升高,能引發炎症的病菌以及能將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質成分轉變成加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毒素的細菌量均有減少。

研究者把實驗志願者受幹預前的腸道菌群轉移到無菌小鼠腸道裡後,誘發了小鼠腸道炎症和脂肪細胞肥大;而志願者幹預後的菌群就沒有了這種能力。這些實驗結果表明,膳食引發的腸道菌群結構的變化不僅能有效改善單純性肥胖兒童的健康狀況,還將為「小胖威利」患兒帶來福音。

在論文中,趙立平與合作者直接從元基因組測序的大量短序列拼接出100多個優勢腸道細菌的高質量的基因組草圖,從而可以在菌株水平研究這些細菌與肥胖的關係。研究者把單個細菌基因組的豐度變化與志願者尿液代謝物的變化進行關聯,找到了能夠產生與肥胖相關的毒素的細菌,例如,有14個細菌基因組裡有能產生三甲基胺的基因,可以把食物中的脂肪轉變成引發心腦血管損傷的毒素。這些產毒素的細菌有可能成為控制肥胖的新靶標。

更重要的是,該研究發現,人體腸道菌群不是單個細菌的雜亂堆積,而可能與「熱帶雨林」這樣的宏觀生態系統一樣,遵循著共同的生態互作規律。研究者通過一種叫作「豐度共變化網絡分析」的方法,發現腸道優勢細菌的基因組可以分成類似熱帶雨林裡功能集團的類群,他們稱其為「基因組互作群」。並且發現有一部分基因互作群的豐度越高,症狀越輕;而另一部分基因互作群的豐度越高,症狀越重。這種系統網絡分析方法,把浩若繁星的腸道菌群分成十數種結構清晰的功能集團,為深入研究菌群和健康的關係提供了新的理論框架。

趙立平團隊針對「小胖威利」的研究表明,菌群結構失調在遺傳因素導致的肥胖中可能會對症狀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而通過膳食幹預、營養改變菌群,將會有效減輕症狀,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該項研究的發表,對於在腸道菌群中找到新的藥物和營養幹預肥胖的靶標,改善遺傳性肥胖患兒的生活質量,乃至控制全球肥胖症的流行都具有重要借鑑意義。(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拯救「小胖威利」
  • 永遠吃不飽的「小胖威利」
    14歲男孩徐周磊,體重300斤,因減肥而屢見報端,後被檢查為小胖威利症候群患者。17歲男孩小煌,同為小胖威利症候群患者,身高1.35米,體重173斤,每天吃到停不下來。9歲男孩李航,體重286斤,3歲時便被檢查出小胖威利症候群,因為肥胖,先後患上了高血壓、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近十種疾病。
  • 罕見病科普 | 小胖威利症候群
    體弱多病、貪吃肥胖、脾氣暴躁、性器官發育不全、智力障礙、行為異常等都是小胖威利患者的主要特徵。患者每天要與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作鬥爭。他們一輩子都需要在監管下生活,患者家庭面臨著巨大的照護壓力,隨時要面對小胖患者帶來的焦慮、易怒、頑固等情緒行為問題,嚴重的甚至可能出現暴力行為。在治療方面,確診難、缺醫少藥、藥費昂貴目前是小胖威利患者面臨的最大難題。
  • 家有小胖威利症候群
    本期,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罕見病「小胖威利」。Prader-Willi症候群,即普拉德-威利症候群(PWS),俗稱「小胖威利症候群」,是由於第15號染色體基因缺失(或功能缺陷)所致的遺傳症候群(第15號染色體部分片段缺失導致的先天性罕見病),患者會因無法取得飽足感而導致無節制飲食。小胖威利症候群的人群發病率僅約1/15000,目前不可治癒,也沒有控制食慾的方法。
  • 謹防「小胖威利症候群」
    (圖/畢傳國 來源:紅網) 家中的娃娃胖乎乎很可愛,可是,有時候能吃、胖乎乎和過分乖巧可不一定是「福相」,或患罕見「小胖威利症候群」。 28日是「國際罕見病日」,作為罕見病之一的「小胖威利症候群」,發病率在萬分之一左右,湖北省確診已有20餘例。「小胖威利症候群」是一種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肥胖症,屬於高發的遺傳缺陷。而這種疾病極易誤診為腦癱、脊髓性肌萎縮症、重症肌無力等疾病。如果缺乏及時治療和有效幹預,會導致嚴重的激素失調、情緒行為失控、智力語言障礙、性器官發育不全。
  • 「小胖威利患者關愛項目」落戶深圳
    記者從上周六在深圳市兒童醫院舉行的第十二個世界罕見病關愛日活動上獲悉,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小胖威利患者關愛項目」落戶深圳。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小胖威利患者關愛項目定點診療中心」,深圳市兒童醫院將協助參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起的「小胖威利患者關愛項目」,對部分小胖威利患者予以醫療救助,幫助改善小胖威利患者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對小胖威利罕見病的認知。
  • 「小胖威利症候群」你聽說過嗎?
    在2月28日即將到來之際,上周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濱江院區舉行了「小胖威利」(正式醫學名為普拉德-威利症候群,俗稱「小胖威利」)患兒義診活動。在義診現場,我見到了金爸爸一家三口。金爸爸和金媽媽總是樂呵呵的,說起兒子的病情,似乎很是樂觀。但我知道,這12年來,他們笑容的背後,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
  • 專家呼籲及早治療「小胖威利症候群」
    深圳小胖威利家長臨時群聚集了來自二十多個患兒家庭的家長,發起人羅先生說,家長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將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納入門診大病醫保。其實這是小胖威利症候群的典型症狀。他曾被醫院懷疑是腦癱、天使症候群、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等疾病,因此治療上也走了不少彎路。在小健三四個月時終於通過分子遺傳學的診斷方法確診為小胖威利症候群。由於深知小胖威利症候群未來與肥胖的抗爭,羅先生對兒子小健要求很嚴格。食物是小胖威利症候群孩子最大的渴望。
  • 關愛身邊的「貪吃的天使」 ——小胖威利綜合症
    別以為這是孩子的天性,有可能,這些孩子正是普拉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症候群,簡稱PWS,俗稱小胖威利)。      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上症狀最好重視起來,目前很多小胖威利綜合症被忽視或被誤診,當然,胖寶寶的爸爸媽媽們也不要太緊張,胖孩子不一定是小胖威利綜合症哦,要經過醫院嚴格的診斷才能確定。      國際小胖威利綜合症協會(IPSWO)和國際天使人基金會曾共同倡導每年的11月15日為國際15號染色體日。
  • 「小胖威利」減肥有望 交大團隊劍指兒童遺傳性肥胖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今日(22日)獲悉,目前國內的大多數「小胖威利」則仍處在被忽視的狀態,急需專業的幫助和指導。日前,上海交大趙立平團隊等發現通過營養治療改變菌群可以有效控制「小胖威利」們的食慾、降低患兒體重,「小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 孩子總是暴飲暴食 或患罕見病"小胖威利症候群"
    家中的娃娃胖乎乎很可愛,可是,有時候能吃、胖乎乎和過分乖巧可不一定是「福相」,或患罕見「小胖威利症候群」。作為罕見病之一的「小胖威利症候群」,發病率在萬分之一左右。近日,湖北襄陽劉女士的10歲兒子剛剛在武漢兒童醫院確診患有「小胖威利症候群」。「孩子今年才10歲,身高1米2,但體重已有140斤。」劉女士說,兒子剛出生時就出現餵養困難症狀,幾經輾轉重症監護室才救回。孩子接回家後,不哭不鬧四肢無力,5個月的時候就被地方醫院確診為發育遲緩,開始了漫長的康復治療過程。孩子2歲後,食慾出奇好,沒有飽腹感。
  • 兒童總是暴飲暴食 或患罕見病「小胖威利症候群」
    新華社武漢2月28日電(記者 李偉、黎昌政)家中的娃娃胖乎乎很可愛,可是,有時候能吃、胖乎乎和過分乖巧可不一定是「福相」,或患罕見「小胖威利症候群」。專家提醒,如果嬰幼兒時期出現餵養困難,發育遲緩,肌張力低下,性腺發育不良,2歲之後,突然食慾旺盛,逐漸肥胖等症狀,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 罕見病系列1:關愛小胖威利,一群「吃不飽的天使」
    罕見病系列1:關愛小胖威利,一群「吃不飽的天使」 2020-03-03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餵養困難的孩子突然胃口 警惕小胖威利症候群
    出生一個月,他無法進食,只能勉強用針管喝奶,在新生兒重症監護中心經歷了8次搶救;七八個月後,他突然食慾猛增,毫無節制地吃東西,身體像吹皮球一樣鼓了起來;直到4歲,他才被確診為小胖威利症候群——一種兒童罕見疾病。  動畫片《千與千尋》中的一幕常被製作成表情包,女主對著變成豬的父母喊道:「不能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
  • 吃不飽的「小胖威利」們正逐漸受到重視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濟南6月21日電(記者吳書光)「我是『小胖威利』,我是一個吃不飽的孩子。」這個瘦弱、未滿10歲的小朋友叫毛旭,身高145釐米,體重39公斤。毛旭是一名「普拉德·威利症候群」患者,這種罕見病的典型症狀之一就是患者缺少飽腹感,無節制的吃喝導致體重劇增,因此被稱為「小胖威利」。
  • 徐州的「小胖威利」患兒可申請就醫資助啦!
    什麼是「小胖威利症候群」?這次義診活動主要針對小胖威利症候群、兒童矮身材進行早期診斷、早期篩查,並儘早進行幹預和治療。徐州市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薛穎告訴記者,小胖威利症候群的醫學名為普拉德-威利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的罕見基因病,因第15號染色體長臂異常導致的終身性非孟德爾遺傳的表觀遺傳性疾病,是多系統化異常的複雜症候群。
  • 山東省立醫院舉辦「小胖威利關愛日」多學科義診活動
    齊魯網健康頻道11月18日訊(記者支毅 通訊員 王鳳華)11月17日,山東省立醫院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成長天使基金、浙江小胖威利症候群罕見病關愛中心在中心院區婦兒綜合樓舉辦「小胖威利關愛日」多學科義診。
  • 省兒童醫院成為「小胖威利患者關愛項目」定點診療中心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謝偉報導:12月15日,第二屆普拉德威利症候群國際論壇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成長天使基金小胖威利症候群患者關愛項目啟動儀式在上海順利召開。  Prader-Willi(譯名:小胖威利)症候群又稱肌張力低下-智能障礙-性腺發育滯後-肥胖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多系統異常的臨床症候群,由Prader等於1956年首次報導,發病率為1∶10 000~30 000。該徵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可發生於自胎兒期到成年的各個年齡段,並隨年齡而變化。
  • 小胖威利患兒可申請成長天使基金救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通訊員魏佳琳陳璐    2月24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成長天使基金授牌及公益救助儀式暨罕見病日大型公益關愛行動,在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兒童醫院舉行,為河南的小胖威利症候群患者送上關愛。
  • 了解一下「小胖威利症候群」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文/圖 通訊員 萬道靜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吃飯、長得胖乎乎的,然而,如果孩子出現貪吃或者強迫性進食,導致體重增長過快甚至肥胖,就要警惕一種罕見疾病——小胖威利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