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內蒙古的朋友,大多不是很了解蒙餐,對於異地的朋友可能不是很理解,其實很正常,我便是其中一員。
市面上,關於蒙餐的資料非常少,多數是一些新派蒙餐,如何破局?用最笨的辦法,挨家吃,記錄學習,我關注蒙餐不是為當廚師,而是有一種文化需求,要這種文化幹什麼?對我而言,是一個槓桿,至於能撬動什麼,還需要大量的積累,不斷嘗試。
近一個月裡,我連探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三座城市的蒙餐,記錄總結,以便日後之用。今天先跟大家聊聊烏海市的這家蒙餐,有不當之處,望大家指正。
烏海這家蒙餐在網上排行第一,烏海大多數餐飲的網絡評分低,都與其服務態度有關,這家店我也看到了顧客對餐廳服務的低分評價。因此,入店後首先關注其服務態度,如態度不好,直接放棄,換一家來試。
探店時間大約在下午五點半左右,進店的時候,服務員用餐已接近尾聲,看有客人進店,起身領位,拿菜譜開始讓我點餐。我開玩笑說,你們服務不是挺好的嘛,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差啊,服務員聽完便笑了。
菜單快速掃一遍,點了如下吃食:手扒肉一斤,太陽餅一個,奶豆腐、酪丹各一小份,奶茶一小壺,酸奶一小份,然後掏出相機坐等上餐。
手扒肉,用一木盤盛放,肉已被師傅改刀,骨頭墊底,羊肉鋪上,看其整齊度,就知道師傅刀工不錯。夾一塊入口,鹹、鮮,肉香濃鬱,手扒肉的口感微硬,比較有嚼頭。這與鄰近城市,銀川熟爛的手抓是兩種風味。
在一些老的蒙餐資料裡可以找到,手扒肉的烹飪時長記錄,一般大羊的煮製時間為50分鐘左右,羔羊的煮製時間為30-40分鐘。煮肉時,要麼冷水下鍋,要麼熱水下鍋,不用溫水,認為溫水煮肉其味不正,羊肉發紅。不可用大火猛攻,二次加水,滋味變淡。在家羊肉經常燉,有時放些土豆做配菜,其味也美,不過這手扒肉一次都沒做過。書中所述,有待實踐。
太陽餅,可以理解為「盒子」,一般韭菜盒子比較常見,這個盒子形狀變成圓形,帶有花邊,被煎成金黃色,真像一輪太陽。內裡的餡料幾乎是純肉,面包裹住肉香,撕開一個小口,熱氣與香氣衝面而來,入口紮實,品後踏實。
奶豆腐,一般市面上的都比較幹,店中這款,更加細膩柔軟,酸香中帶著絲絲清甜,入口有綿軟柔香。資料記載,奶豆腐是奶經過發酵後,放入鍋中加熱,乳清分離,舀出比較清的酸奶汁,鍋中剩下比較濃稠的部分,倒入模具內,做成奶豆腐。
酪丹,對比奶豆腐屬於重口味,形似盤絲,色微黃,入口較硬,有濃鬱的酸香,對於奶食品不習慣的朋友,一般無法消受。酪丹打包當零食,放入口中含化還是別有一番滋味。
奶茶與酸奶,比較常見,奶茶用一小號保溫壺來裝,有點懷舊感。想起,有一種草原上裝奶茶的器皿叫做紫銅東布壺,有機會遇到試一試,也是幸運。酸奶裡無糖,糖要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
這一餐體驗還是不錯,結帳時遇到這家店的老闆,與她聊了兩句。對於現在的網絡宣傳也是無奈,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中,打算棄廣告,做好菜品拼硬道理。我也感慨,本來探店是個中性態度,客觀呈現,商家有收入,好的美食會被發現。而今,騙吃,騙喝,騙錢的探店行為,讓餐飲企業感到一種厭惡。想靠忽悠餐飲賺廣告費有些不切實際,去看看各大媒體廣告有幾個是餐飲行業?想玩廣告還是要跟有費用的行業去聊聊,比如地產、汽車快銷等等。
敲擊完鍵盤,天已蒙蒙亮,騫味探美食,儘量客觀來,浮躁的探店內容估計也會有,大家多指正。我是騫味懂媒體,懂美食,懂餐飲。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