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晉升為「嬪」,為何都欣喜若狂?不光身份轉變,還有3大特權

2020-12-22 清朝那些人

清朝入關以後,在中原地區漢文化的巨大影響下,康熙皇帝沿襲明朝舊制,創設了「東西六宮齊備,位號明確,等威明辨」的后妃等級制度。對於后妃等級和人數配置,《清史稿·后妃列傳》記載明確:「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有助於皇權集中、穩固統治根基的統治手段,后妃等級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皇帝納娶后妃從來都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私事,而是關乎皇權統治、朝局穩定的國家大事。

清代后妃形象

正因如此,清代后妃的每個等級在創設之初就被賦予了對應特權、地位和身份。例如皇后,就是「位居中宮」的後宮之主,就是「母儀天下」的女性巔峰,要賢良淑德,更要懿範六宮。可皇后畢竟只有一個,要有高貴的出身、強大的外戚、優良的品德,更要有皇太后、皇帝乃至諸王大臣的首肯。封后之難,難於上青天。

可除了皇后以外的後宮妃嬪,哪一級後宮妃嬪的晉升才最讓人欣喜如狂呢?或者,哪一級後宮妃嬪的晉升,才能真正實現身份的轉換、後宮特權的一步到位?

其實,這一級後宮位分的晉封,在諸多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概率極高,獲封妃嬪都會毫無例外的受寵若驚,大聲感謝「皇上聖恩」

「貴人」「嬪」,就是後宮妃嬪晉升過程中,變化最為明顯,最令人欣喜如狂的所在。

清代後宮中的「嬪」

01、身份的轉變

封建皇權社會奉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處在統治頂端的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甚至將這一制度推行到了極致。對於清朝的滿洲勳貴、達官富商甚至「僅為小康」的普通家庭往往會在「三妻四妾」之外,另置通房丫頭、貼身丫環等承擔服侍職責的女性。這種變現增加妻妾數量的方式,在皇帝的後宮中自然會以一種更名正言順、光明正大的方式存在。

對於皇帝而言,皇后是「正妻」;皇貴妃、貴妃、妃、嬪這四等高等妃嬪是「妾室」;而「嬪」之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即為民間俗稱的「通房丫頭」。也就是說,「嬪」之下的低等妃嬪沒有後宮封號,沒有妃嬪待遇甚至並不被皇室認可;諸如祭天、祭祖這類重大皇室活動,更沒有資格參加。

所以,從「貴人」晉升為「嬪」,就等於實現了從「通房丫頭」這等「供使令之宮女子」身份到「妾室」這等主子身份的轉變,欣喜程度,可想而知。

「妻妾成群」的清朝人

02、立馬擁有3大特權

成為皇帝的「妾室」以後,便擁有了諸多與之對應的特權,其中有3種特權絕對屬於低等妃嬪「可遇而不可求」的所在:

1、撫養所生子嗣或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

根據《清稗類鈔》的記載,「皇子生,無論嫡庶,甫墮地,即有保姆持付乳媼手」、「皇女於其母,較皇子尤疏,自墮地至下嫁,僅與生母數十面」。也就是說,清代皇室子嗣並不在其生母身邊長大。但等到皇子和公主長到一定年齡,如果生母的位分較高,擁有撫養之權,便可以和所出子嗣「定時相見」。雖然「見亦不能多言」,但這畢竟能夠彌補一個母親心中的巨大缺憾。

這個「撫養之權」的分界線,就是「嬪」「嬪」及其以上,擁有撫養所出子嗣之權;「嬪」以下的低等妃嬪,無此權力。除此之外,「嬪」及其以上,還擁有著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的權力,在歷來講究「母以子貴」的清代後宮,有一位子嗣或者是收養的子嗣,對於后妃的後宮地位、影響乃至受寵程度都有著極為關鍵的直接影響。

2、成為一宮主位

根據《清史稿·后妃列傳》的記載,除了居於中宮的皇后,「貴妃二,妃四,嬪六」這等高等妃嬪(皇貴妃,一般不和皇后共存),「分居東、西十二宮」。也就是說,「嬪」及其以上擁有著「一宮主位」的特殊地位,其餘居於東西六宮偏殿的低等妃嬪,自然也就成了她們「以供使令」的官女子,在承擔「侍上」職責的同時,還要承擔服侍「一宮主位」的義務。

都是皇帝的女人,同居於東、西十二宮,「嬪」就是主子,而「貴人」、「常在」、「答應」就只能是奴婢,怎能讓人不豔羨。

「東六宮」之一景仁宮

3、皇帝駕崩以後的特權

皇帝駕崩以後,其後宮妃嬪一般會得到後世帝王對其後宮位分的尊封,皇太后、太妃、太嬪、太貴人就屬此類。但失去皇帝庇佑的前朝妃嬪,在意的並不是一個空頭位分,而是實實在在的晚年善待。

《清史稿·后妃列傳》有載:「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后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也就是說,前朝「嬪」及其以上,才擁有和皇太后同居於「慈寧、壽康、寧壽諸宮」的權力,能夠被保證晚年生活條件。而那些前朝的低等妃嬪所能得到的待遇,自然會大大不如甚至會落得悲涼下場。

後記

在清代後宮中,「貴人」「嬪」的晉升,雖然只是一級改變,也只是諸多位分變化中的一種,但其代表了後宮妃嬪從奴婢到主子身份的轉變,代表了諸多後宮特權的獲得,更代表了一個悲苦女性能得晚年善終的安慰。皇后太遙遠,「嬪」或許才是清代後宮女人的最大夢想。

參考文獻:《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清史稿·后妃列傳》、《清宮后妃》

相關焦點

  • 清朝貴人晉升為「嬪」,為何欣喜不已?專家:你看多出的3大特權
    前些年可以說是宮鬥劇的天下,各種各樣的宮鬥劇層出不窮,而從電視劇中能發現,雖然妃嬪都是皇帝的女人,但她們之間其實是不一樣的。如同社會上的人分了三六九等,宮中的女人也分了三九六等。今天就來說說清朝時,為何女子從貴人升為嬪都狂喜?除身份變化還有3大特權。
  • 清朝貴人晉升嬪為什麼會如此高興 嬪的三大特權了解一下
    今天豪哥給大家帶來貴人晉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人分為三六九等,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後宮也不例外,雖說都是皇帝的女人,但這地位有著很大的差距。就拿清朝來說,後宮就分為皇后和妃嬪。妃嬪又分為三等,地位比較高的是皇貴妃、貴妃,然後是妃、嬪,最後是貴人、常在、答應。
  • 清朝貴人升為嬪位,為什麼都非常的高興?原來是多了一些特權
    文丨黃仲彥(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自古以來,皇上就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甚至還有後宮佳麗三千。身份的變化在中國古代,男子都是妻妾成群,有的甚至還會有一些通房丫頭。這些妾雖說沒有妻子的地位高,但在家裡也是有一席地位的。通房丫頭除了偶爾會侍奉家中男主人,更多的時候就只是個丫環,在家中沒有一點點地位。到了宮中,貴人的地位就差不多是通房丫頭了。
  • 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級,各多少人?
    按《國朝宮史》中的記載,清宮后妃共分八個等級,依次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 嘉慶後宮唯一的蒙古妃嬪,因皇長孫誕生而獲得晉升,卻只活了40歲
    清朝立國之初,後宮是蒙古女人的天下,比如說清朝前三任皇后孝端文皇后、順治廢后與孝惠章皇后都是出自蒙古。然而,自從康熙朝開始,隨著清朝在中原統治的穩定,大清後宮的格局開始由蒙轉滿,甚至乾隆朝之後,後宮便再也難以見到蒙古妃嬪,今天筆者要講的是嘉慶後宮唯一的蒙古妃嬪:信妃。
  • 都是慈禧太后搗的鬼_玫嬪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為什麼鹹豐帝膝下僅有皇子同治一人?
  • 清朝從貴妃晉升皇貴妃需要什麼條件?
    努爾哈赤「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皇太極時期的「位號既明,等威漸辨」;順治皇帝的多方摸索,「議定而未行」,直到康熙年間才「典制大備」,形成了等級森嚴、尊卑分明的明確制度。 根據《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 康熙以後,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 在行政單位工作,事業編制工作人員提拔晉升面臨的3大難題
    在基層的行政單位中,除了公務員編制外,還有一種正式的編制就是事業編制。但是相比行政編制而言,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在提拔晉升中卻有很多困難,直接影響著事業編幹部的提拔使用。第一,提拔晉升難對於行政單位的事業編制管理崗幹部來說,最大的體會就是提拔晉升難度大,由於編制限制,他們無法通過職級晉升等級,提拔時又因為此類編制的領導崗位少而增加了難度。
  • 既然後位空虛,令妃十年生了六個孩子,為何乾隆不將其立為皇后?
    《還珠格格》熱播了20多年,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漱芳齋的主角們早已紅得發紫,還有一些配角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編不禁要問一句:你們還記得延禧宮的令妃娘娘嗎?那個總在乾隆身後為小燕子她們求情的女人。
  • 古代舉人為何這麼吃香?只因他們有一項特權,男人都很嚮往
    所以為何古代的舉人這麼吃香呢?就是因為他們有一項特權,男人們也都非常嚮往,畢竟考上了舉人之後生活上面就沒有什麼太值得煩憂的事情了,只需要關注自己的精神層面的追求就行。同樣都是讀書人怎麼差距就這麼大捏?其實這一切都跟封建時期的科舉制度有莫大的關係,不少的封建王朝都給了舉人一項很大的特權那就是免稅權,用過這項特權舉人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以及社會地位,所以那時的讀書人拼了老命也要考上個舉人。
  • 親王嫡福晉與皇帝妃嬪,誰要先行禮,裡面大有講究
    在清朝後宮,皇帝的女人分為八個級別,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和答應。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福晉是滿族特色稱呼,福晉的意思為「夫人」,主要是清朝皇室貴族婦女封號,正妻稱為「嫡福晉」,側室稱為「側福晉」。清制規定嫡福晉與側福晉都是由禮部冊封,有朝延定製的冠服,側福晉冠服比嫡福晉降一等。
  • 答應是清朝皇宮最低等的嬪妃,為何連雞蛋都吃不起?
    按照這套制度,清朝的后妃被分為八個等級,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顯而易見,皇后地位最高,答應地位最低。她們與貴人、常在一樣,「俱無定位,隨居十二宮,勤修內職。」這是說,她們跟隨等級更高的后妃住在東西12宮裡,不能隨意外出。
  • 瑛貴人是婢女出身,為何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背後藏著驚天大秘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瑛貴人是《甄嬛傳》中一個戲份不太多的配角,她可以說是這部劇中最快下線的一個角色。瑛貴人的戲份雖然不是太多,但她的出現也有著編劇的小心思。
  • 做好這三個轉變,讓你的職場晉升更快捷
    該晉升的你,做好員工到部門經理轉變的準備了嗎?2. 員工到經理,僅僅做好角色的轉變就可以了嗎?【閒聊】從員工到部門經理,只考慮角色的轉變,是很難在經理這個職位幹好工作的,同時也會讓你的晉升之路戛然而止的。那麼,從員工到部門經理的轉變,還需要我們考慮哪些因素呢?
  • 歷史上真實的令妃是什麼樣子,為何直到去世後才被追封為皇后
    歷史上令妃真實是什麼樣子,為何直到去世後才被追封為皇后最近大熱的宮鬥劇,讓更多觀眾有機會了解歷史。尤其是大火的延禧攻略等劇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到清朝歷史。雖然這幾部部劇都是介紹康乾盛世,但是這幾部劇對於人物的詮釋完全不同,其中延禧攻略中獨立自主的魏瓔珞,在如懿傳中卻是一個心機女孩,那歷史上令妃真實是什麼樣子呢,是溫婉大方還是心機歹毒還是獨立自主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還原真實歷史。真實歷史中,乾隆特別寵愛自己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存在,可惜命運多變,她卻早早的去世了。
  • 甄嬛傳復播多年熱度不減 各位小主的位分等級可是大有學問
    曾經的清宮劇裡觀眾們只是知曉皇帝有皇后,剩下的都是妃,殊不知,清宮的妃嬪制度可是十分講究,大有學問。清朝後宮妃嬪制度可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等分級。清代的后妃制度是在明代后妃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 「寶媽」身份並非使用特權的藉口
    「寶媽」身份並非使用特權的藉口時間:2020-12-09 11:43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杭州蕭山機場,一女子因遲到無法登機大鬧候機廳。視頻中,檢票員告知該女子遲到了一分鐘,該女子卻以自己為寶媽為由要求航司再協調一輛擺渡車登機,還向圍觀群眾喊話快,我就想上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