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貴人升為嬪位,為什麼都非常的高興?原來是多了一些特權

2020-12-17 黃仲彥

文丨黃仲彥(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自古以來,皇上就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甚至還有後宮佳麗三千。但是這些後宮女子也有著不同的地位,除了皇上唯一的正妻、母儀天下的皇后以外,其餘的各位妃嬪都是要分三六九等的。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不僅可以形容文武百官,用來形容後宮女子更合適不過。到了清朝,後宮女子的位份更多,妃嬪們一級一級的往上升就好像升級打怪一樣。在這麼多級別中,由貴人之位升到嬪位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讓後宮女子們高興的。

身份的變化

在中國古代,男子都是妻妾成群,有的甚至還會有一些通房丫頭。這些妾雖說沒有妻子的地位高,但在家裡也是有一席地位的。通房丫頭除了偶爾會侍奉家中男主人,更多的時候就只是個丫環,在家中沒有一點點地位。

到了宮中,貴人的地位就差不多是通房丫頭了。只不過進宮了,就有了好聽點的名字——貴人,但本質上還是沒有變化,始終只是個下人。一旦貴人升為了嬪位,身份就變了,自己不再是丫環了,而是變成可以被人伺候的主子。

權力的變化

既然這些貴人們從下人變成了主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一些權力的變化。在宮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自己會成為一宮之主的娘娘。以前是住在偏殿一些偏僻的地方,升為了嬪就可以住在東西十二宮,並可以居住在主位。

而除了可以真正地侍奉皇上外,這些娘娘也可以使喚那些貴人們。從前當貴人的時候都是被使喚,現在成了娘娘就可以使喚那些貴人。難怪影視劇中的那些娘娘成為升位後不斷地在欺負新人,原來是為了揚眉吐氣,正可謂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子嗣的撫養

女本則柔,為母則剛。而作為一個母親來說,最殘忍的莫過於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被人奪走,自己卻無能為力。哪一位母親會拋棄自己的親生孩子呢,在貴人的時候,如果為皇上生下了孩子,那麼這個孩子註定是不能被自己撫養長大的,而是要交給其他位份高的妃嬪撫養。

從貴人升到了嬪位,也就意味著自己的孩子可以由自己撫養長大了,也不會有人從嬪位身邊奪走孩子了。不僅如此,還可以收養其他位份低的貴人的孩子,以此來鞏固自己在後宮的地位。

晚年的問題

後宮中很多的女子都比皇上年輕很多,與皇上的年齡差個三四十歲的非常多。很多都是皇帝駕崩的時候,妃嬪們還非常的年輕。而這些女子位份如果比較低,人數又多,就只能在晚年悽慘過完一生。

一旦到從貴人升到了嬪位,那這些妃子就可以和太后一樣依然住在宮中。如果一直安分守己,後半生也可以安然度過。

可見,後宮的嬪妃也並不容易。從進宮開始,各位娘娘們就千方百計的想要升位,原來是有這麼多的好處。而對於一些普通的後宮女子來說,進宮之後能夠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已經就算是很不錯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貴人晉升嬪為什麼會如此高興 嬪的三大特權了解一下
    今天豪哥給大家帶來貴人晉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人分為三六九等,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後宮也不例外,雖說都是皇帝的女人,但這地位有著很大的差距。就拿清朝來說,後宮就分為皇后和妃嬪。妃嬪又分為三等,地位比較高的是皇貴妃、貴妃,然後是妃、嬪,最後是貴人、常在、答應。
  • 清朝貴人晉升為「嬪」,為何欣喜不已?專家:你看多出的3大特權
    前些年可以說是宮鬥劇的天下,各種各樣的宮鬥劇層出不窮,而從電視劇中能發現,雖然妃嬪都是皇帝的女人,但她們之間其實是不一樣的。如同社會上的人分了三六九等,宮中的女人也分了三九六等。今天就來說說清朝時,為何女子從貴人升為嬪都狂喜?除身份變化還有3大特權。
  • 貴人晉升為「嬪」,為何都欣喜若狂?不光身份轉變,還有3大特權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有助於皇權集中、穩固統治根基的統治手段,后妃等級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皇帝納娶后妃從來都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私事,而是關乎皇權統治、朝局穩定的國家大事。
  • 原來幾乎所有寵妃都欺負過欣貴人,她的心態也太好了吧
    別看欣貴人是為數不多活著追隨甄嬛享受到勝利果實的妃嬪,其實她的遭遇並不比甄嬛輕鬆多少,幾乎所有的寵妃都曾經欺負打壓過欣貴人,而這些女人最後全都成了甄嬛的手下敗將,難怪沒有交情的欣貴人總是會幫著甄嬛懟遍後宮,原來中間還有這層緣由在啊。
  • 清朝女性為什麼戴三對耳環?原來是有這樣一種說法
    一耳戴三串耳環,是清朝時滿族人的習俗。乾隆皇上就曾經說過說過,旗婦一耳帶三串耳環,原來就是滿洲的舊風俗,千萬不可以失去,如果有的女子一隻耳朵戴了一鉗,那麼就不是滿洲人了,必須馬上制止她。原來一隻耳朵戴三隻耳環是舊時滿族的舊俗。
  • 清朝皇帝妻子們的俸祿,放到今天有多少?貴人的工資比不上服務員
    眾所周知,清朝後宮的嬪妃們的日常生活所需都是由國家供給的,但除此之外,她們還有自己的俸祿,拿固定的工資。清朝入關前,尊卑並沒有這麼明顯,是佔領中原後,才繼承了封建等級制度。封建等級制度反應到後宮,後宮嬪妃們也就產生了三六九等。
  • 甄嬛傳:欣常在從未露面的女兒,暴露了清朝一個殘酷的制度
    每一部劇都離不開孩子的身影,雖然雍正子嗣在歷史上不算多,可是《甄嬛傳》裡有幾個孩子常出沒:庸懦憨傻的三阿哥,大智若愚的四阿哥,天真可愛的溫宜,機靈活潑的朧月,再就是雙生子弘曕和靈犀了。為什麼這麼猜測?自然有根據。記得華妃有次教訓曹貴人辦事不利時,就拿溫宜威脅她說:「你要記住,若沒本宮,公主一出生便養在阿哥所,哪能由得你日日照顧!」曹貴人一直為華妃所用,最大的原因就是華妃護她和溫宜的周全,保證溫宜能養在曹貴人處,否則曹貴人那樣有心機的人怎麼可能心甘情願賣命。
  • 真實的清朝後宮生活,沒有那麼多爾虞我詐,每天都過著重複的生活
    也因為這些清宮劇,讓大家基本了解了清朝后妃的等級。從上到下依次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等等,當然皇后上邊還有太后,即便太后不統管後宮,皇帝皇后也要對太后恭恭敬敬的。下午一點到三點,見大臣,吃晚膳(清朝每日只有早晚兩頓飯,其他時候都叫早點、晚點,類似下午茶)。三點之後接著看奏摺,到七點多看看文物做點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然後就是到八點多睡覺。當然這些事情時間安排上也會有些不同,比如有時候晚上皇帝還要見大臣,還要去皇太后宮裡請安,還要特意去看看皇后等等。
  • 歷史上的魏瓔珞:10年接連生6胎,屍骨被挖出後,才知乾隆多狠心
    實際上不管是《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還是《如懿傳》當中的魏嬿婉,她們的歷史原型都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令妃魏佳氏。 乾隆十年,魏佳氏在清宮史的記錄中第一次出現,當時即被冊封為魏貴人。並且在魏佳氏被冊封為貴人後不久,即刻被晉封為令嬪。
  • 黃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權,別被影視劇忽悠了!
    它是清朝輿服制度中官服形制的重要體現,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標誌。在一些影視劇等文藝作品中,穿黃馬褂者如皇帝親臨,甚至其威力如同免死牌、尚方寶劍,令眾生如神膜拜。其實,黃馬褂僅是清朝統治體系中的榮譽勳章象徵之一,分多種類型和效用,而且其特權很有限。
  • 清朝嬪妃的一天怎麼度過?穿越小說都是騙人的,其實生活很枯燥
    現代非常流行穿越小說和電視劇,類似《步步驚心》這類的電視劇,一播出就是大火。但其實小說和電視劇對清朝人的日常生活加入了現代人的演繹,其實清朝皇室的生活規矩十分森嚴。尤其是後宮的妃嬪們,她們平時生活枯燥無聊,整天守著一塊四四方方的天空,忍受常人無法忍耐的寂寞。
  • 真實歷史上的令妃:十年連生六胎,屍骨被挖出才懂乾隆多「狠心」
    魏佳氏被皇上首次冊封即為貴人,並且魏佳氏被封為魏貴人後不久就被晉封為魏嬪,能夠獨立成為一宮之主。清朝後宮等級制度森嚴,許多妃嬪熬了無數個日夜,都未能熬到自己從貴人升到嬪位,但是魏佳氏卻輕易地做到了。實際上魏佳氏在眾多宮女之中,一定也是極為出色的,所以才會被分到富察皇后的宮中服侍。
  • 從清朝的犯奸案入手,來看看旗人到底享受著什麼樣的特權
    身為少數民族大一統政權,清朝不只是清承明制,對於當時其他族群也進行了針對其特色的策略。在法律上來說,除了大家熟悉的《大清律例》以外,面對不同的族群還有《理藩院則例》、《蒙古律》、《番律》、《回律》等。 甚至針對不同階層都有不同法律,諸如《欽定宗室覺羅律例》、《欽定宗人府則例》、《欽定王公處分則例》等。
  • 她是清朝另一位珍妃,二十一歲嫁給道光,下場比光緒的珍妃還慘
    導讀:我們每每說起清朝的珍妃,肯定很多小夥伴都條件反射般想起光緒帝的珍妃,連同慈禧殺害珍妃、珍妃井等等事故。但「珍妃」封號在整個清朝裡面不是獨一無二的,清朝的道光帝也曾有一位珍妃,只是歷史對她的記載少得可憐,最後下場更是比光緒帝的珍妃還慘。
  • 清朝宮女生皇子後連升三級,父親成二品,最後兒子早逝父親流放
    嘉慶皇帝聽說生了長孫,當然高興。這段史料在《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詳細:「宣宗諸妃有子女者:和妃,納喇氏。初以宮女子,事宣宗潛邸。嘉慶十三年,子奕緯生。仁宗特命為側室福晉。道光初,封和嬪。進和妃。」也就是說納喇氏因為生了皇子才被嘉慶皇帝直接封為綿寧的側福晉。她是典型的母以子貴。如果不被綿寧發現或者臨幸,恐怕一輩子就只是一個官女子。
  • 明清皇帝有時會用「金瓜子」賞賜後宮嬪妃,為什麼她們異常高興?
    古代皇帝獎賞給嬪妃們的金瓜子,其實從正的形狀來說並不是標準的瓜子形狀,也就是一種小顆粒的黃金,因為形狀太小和我們吃的瓜子類似,因而得名為金瓜子,一顆金瓜的重量在15-25克之間,所以它是非常小的,但是其純度是非常高的,基本都是純度99%以上的黃金。
  • 揭秘清朝最後一位皇子是誰?他的生母竟是官女子出身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大家都知道,而最後一位皇子讀者們知道嗎?從鹹豐之後的三位皇帝(同治、光緒、宣統)他們都沒有子嗣,而鹹豐的最後一位皇子就是憫郡王未賜名。憫郡王生母玫貴妃,徐佳氏,乃內務府包衣滿軍正黃旗人。徐佳氏為宮女出身,出身低微。封號也只是官女子,是宮女與嬪妃之間,既要幹活又要準備伺候皇上,也是皇帝後宮地位最低的位分。因為她頗有姿色,又善於討皇帝歡心,所以不久就晉升為常在、後為玫貴人。
  • 為什麼老人常說「貴人不頂重發」,「重發」是什麼意思?
    唐朝髮型:頭上戴的叫作襆頭,乾淨利落,非常精神。宋朝髮型:宋朝髮型基本上與唐朝類似,只是當時流行簪花,多了幾分風流。清朝髮型:清朝髮型是金錢鼠尾,前面光禿禿的,後面一根細細的辮子,就像老鼠尾巴,真的要有多醜有多醜,顯得粗鄙無禮,痞氣十足,難怪會遭到漢人抵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古代,頭可斷,發不可斷。
  • 舉人特權放到你身上,你比他還瘋
    故事的主人公範進,從年輕的時候起便年年參加科舉考試,但一直以來都沒有考中,直到他五十多歲,受盡了奚落和譏諷,哪怕是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也始終不悔,執意要考中為止。在他的心中,是多麼希望這一天的到來!「噫!好了!